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莫言《酒国》 - 莫言《酒神》——第十章(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三
  莫言与李一斗走在驴街上。
  驴街上果然铺着古老的青石板,夜里的雨把石板冲涮得很干净,有一股清冷的腥气从石板缝里冒上来。莫言想起了李一斗的小说,便问:
  "这街上果真有一匹神出鬼没的小黑驴?"
  李一斗说:
  "那是传说,其实谁也没见过。"
  莫言道:
  "这条街上徜徉着无数驴魂。"
  李一斗说:
  "这倒不假。这条街少说也有二百年了,杀过的驴无法计数。"
  莫言问:
  "现在每天能杀几头驴?"
  李一斗说:
  "少说也有二十头吧!"
  莫言问:
  "哪有这么多驴?"
  李一斗说:
  "支起杀驴铺,还愁没驴杀?"
  莫言问:
  "杀这么多驴,能卖掉吗?"
  李一斗说:
  "有时还不够卖哩。"
  正说着,有一个农民模样的人牵着两头肥胖的黑驴迎面走来。莫言走上去,问:
  "老乡,卖驴?"
  那牵驴人冷冷地瞅莫言一眼,一声不吭,拉着驴,虎虎地过去了。李一斗说:
  "要不要看杀驴?"
  莫言说:
  "看,当然要看。"
  他们折回头,跟着牵驴人往前走。走到孙记驴肉铺前,牵驴人在铺外大叫:
  "掌柜的,来驴了。"
  一个秃头的中年人从铺子里跑出来,说:
  "老金,怎么才来?"
  老金说:
  "过渡口时耽误了。"
  秃头打开铺子旁边一道栅栏门,说:
  "牵进去吧!"
  李一斗上前,说:
  "老孙。"
  秃头怔了怔,说:
  "哎哟,兄弟,大清早出来遛弯儿?"
  李一斗指指莫言,说:
  "这是北京来的大作家,莫言莫老师,写电影《红高粱》的。"
  莫言说:
  "一斗,行啦。"
  秃头看看莫言,说:
  "红高粱?知道知道,酿酒用的好材料嘛!"
  李一斗说:
  "莫老师想看看你如何杀驴。"
  秃头为难地说:
  "这……这……血沫横飞的,别把晦气弄了您身上……"
  李一斗说:
  "你别支吾了,莫老师是市委胡书记请来的客人,给咱酒国写文章的。"
  秃头说:
  "噢,是记者呀!看吧看吧,给俺这小铺子扬扬名。"
  莫言和李一斗随着驴走到后院。秃头围着两头黑驴转圈。两头驴好像怕他,转着圈躲避。
  李一斗说:
  "这家伙,是驴阎王。"
  秃头说:
  "老金,今日拉来的货色不怎么样啊!"
  老金说:
  "嫩口,黑皮,豆饼催的膘,你还要什么货?"
  秃头说:
  "怎么说呢?这两头驴都喂了激素,肉味不行呐!"
  老金说:
  "我他妈的到哪儿去弄激素?你说个痛快话,要不要?不要我就拉走,满大街都是杀驴铺子呢!"
  秃头说:
  "老哥,别性急嘛!多少年的老朋友啦,你就是牵来两匹纸糊的叫驴,我也得买下来烧给灶神爷。"

  老金伸出手,说:
  "给个价吧!"
  秃头也伸出一只手。两只手握在一起,用袖管盖住。
  莫言有些奇怪。李一斗小声说:
  "这是规矩,买卖牲口,从来都是摸指头讲价钱。"
  秃头和卖驴人的脸上都有丰富的表情,好像两个表演哑剧的演员。
  莫言观察着他们的脸,感到很有趣。
  秃头一抖胳膊大声说:
  "就是这个数了,到了顶啦,一个子也不能加了!"
  卖驴人也抖抖胳膊,说:
  "这个数!"
  秃头人挣出手,说:
  "我说了,一个子也不加了,不卖你就牵走!"
  卖驴人叹了一口气,大声说:
  "孙秃子呀孙秃子,下了阴曹地府,让野驴啃死你个杂种!"
  秃头反相讥:
  "先啃死的是你这个驴贩子!"
  卖驴人把驴缰绳解下来。买卖做成了。
  秃头喊:"嫚她娘,给金大爷倒碗酒来。"
  一个浑身油腻的中年妇女端着一大白碗酒出来,递给卖驴的老金。
  老金接了酒碗,不喝,看着那女人,说:
  "嫂子,今日可是两头黑叫驴,那两根花花驴吊够你咬会儿了。"
  女人啐了他一口,说:
  "有多少那玩意儿也轮不到我咬,你屋里那个人就好那一口呢!"
  老金哈哈大笑着,咕嘟嘟把酒喝了。喝完酒,把碗递还妇人,将驴缰绳往腰里一缠,大声喊:
  "秃子,过半晌我来取钱。"
  秃头说:
  "去忙你的吧,别忘了买根'钱肉'去孝敬崔寡妇。"
  "人家早就有了主了,轮不到我老金孝敬了。"说着,大步走进店堂,从柜上穿过,走上驴街。
  秃头紧手紧脚地拾掇家什,准备杀驴。他对李一斗说:
  "兄弟,您和记者靠边站,别溅了身上污秽。"
  莫言看到,那两头解了缰绳的毛驴竟老老实实地挤在墙角,不跑,不叫,只把身体颤抖。
  李一斗说:
  "无论多凶的驴,见了他就只剩下颤抖的份儿了。"
  秃头提着一柄血迹斑斑的橡木槌走到驴腚后,抡起来,在驴蹄与驴腿的结合部敲了一下,那头驴便一屁十股坐在地上。他挥动木槌,又在驴的额头上敲了一下,那头驴便彻底放平了,四条腿挺得笔直,像四根棍子一样。另一头驴依然不跑,只把一颗驴头死劲抵在墙上,仿佛要穿墙出去一样。
  秃头拖过一只铁盆,放在倒地驴的颈下,然后持一把虎口长的小刀,挑断了驴颈上的血管子,紫红色的血喷到盆里
  看完了杀驴,莫言跟李一斗走上驴街。莫言说:
  "够残酷的。"
  李一斗说:
  "比之过去,这已经是超级温柔了。"
  莫言问:
  "过去还能怎样?"
  李一斗说:
  "清末这驴街上有一家驴肉馆,烹炒的驴肉最香,他们的方法是:在地上挖一个长方形的坑,上边盖一块厚木板,木板的四角上各有一圆洞,把驴子的四条腿下到圆洞里,驴子就无法挣脱。然后用滚水浇驴,刮尽驴毛。食客们要吃驴身上哪块肉可随意选,选定后即下刀割取。有时把驴肉卖光了,驴还在苟延残喘。你说残酷不残酷?"

  莫言咋舌道:
  "是够残酷了。"
  李一斗说:
  "前不久薛记驴肉馆恢复了这种驴的酷刑,一时顾客盈门,市政府出面禁止了。"
  莫言道:
  "禁得好!"
  李一斗说:
  "其实,那样做,驴肉并不好吃。"
  莫言道:
  "你岳母说动物临死前的恐惧心情会影响肉的质量--这是你在小说里写过的。"
  李一斗说:
  "老师的记性真好!"
  莫言说:
  "我吃过'红烧活鱼',那鱼的身体热气腾腾浇着卤汁,嘴巴还在一张一合地动,好像说话一样。"
  李一斗说:
  "这种虐食的例子很多--我岳母是这方面的专家。"
  莫言说:
  "你的小说中的岳父母与实际生活中的岳父母有多大差别?"
  李一斗红着脸说:
  "天壤之别。"
  莫言说:
  "老弟胆子够大的,万一你的小说发表了,你夫人和你岳父母非把你红烧了不可!"
  李一斗道:
  "只要小说能发表,我甘愿被他们红烧,清蒸也行,油炸也行。"
  莫言道:
  "那不值的。"
  李一斗说:
  "值的。"
  莫言道:
  "今晚上我们好好谈谈吧,你能行,你的才华绝对超过我。"
  李一斗说:
  "老师过奖了。"
  四
  午宴在一尺酒店举行。
  莫言坐贵宾席。市委胡书记坐东道席。陪宴者七八人,都是市里的重要干部。余一尺和李一斗也陪宴。余一尺经多见广,很潇洒,李一斗则手脚无所措,很不自然。
  胡书记年纪约有三十五岁,国字脸,大眼睛,留背头,油光满面,仪表堂堂。言谈不俗,且透着一股威严。
  酒过三巡,胡书记还有几桌客人要陪,起身离席。宣传部金副部长把盏劝酒。半个小时后,莫言就头晕眼花,嘴唇发了硬。
  莫言说:
  "金副部长……想不到您是个这么优秀的人……我还以为您真是个……吃小孩的恶魔呢……"
  李一斗满面汗水,慌忙打断了这个话头,高声说:
  "我们金部长吹拉弹唱样样通,尤其是那一口包皮皮公,铜声铜气,不让裘盛戎!"
  莫言说:
  "金部长,来一段……"
  金副部长说:
  "献丑了!"
  他站起来,清清嗓子,石破天惊,起伏跌宕,把那一大段不畏强权、反腐倡廉的戏文唱下来,脸不红,气不喘,双手抱拳,说:
  "见笑了!"
  莫言高声喝彩。
  金副部长说:
  "请教莫老师,为什么要往酒里搀尿?"

  莫言红着脸说:
  "小说家言,何必认真?"
  金副部长说:
  "我敬三杯,请莫老师唱一段'妹妹大胆向前走'。"
  莫言说:
  "酒也不能喝了,歌也不会唱。"
  金副部长说:
  "男子汉大丈夫,对酒当歌,来来来,我先喝!"
  金副部长把三个酒杯紧凑着放在面前,依次倒满,然后低头长吸,抬头时,用嘴巴把三个杯子叼起来,再把头往后仰,让杯子底朝天,最后,低头把杯子放下。
  一位陪酒的干部说:
  "好!'梅花三弄'!"
  李一斗说:
  "莫老师,这是金部长的绝活!"
  莫言说:
  "精彩!"
  金副部长说:
  "莫作家,请吧!"
  三只杯子摆在莫言面前,倒满了酒。
  莫言说:
  "我可不会什么'梅花三弄'。"
  金副部长宽容地说:
  "一杯一杯喝也行,别难为莫老师。"
  莫言喝干了三杯酒,头晕得很厉害。
  众人催莫言唱歌。
  莫言感到嘴极不方便,嘴唇和舌头互相牵扯。
  金副部长说:
  "莫作家,只要你唱一段,我喝个'潜水艇'给你看。"
  莫言便鬼腔鬼调地唱起来: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往前走,莫回头哇……没唱完就把酒喷出来了。
  众人一齐叫好。
  金副部长说:
  "好,我喝个'潜水艇'。"
  他先倒了一大杯啤酒,又倒了一小杯白酒,然后把那杯白酒沉入啤酒杯中,最后,他端起啤酒杯,把啤酒和白酒全喝干。
  这时,一个女人大声说笑着走进餐厅:
  "哈哈,作家呢?让我敬他三碗!"
  李一斗在莫言身旁低声说:
  "王副市长,海量!"
  莫言看到,那迎面走来的王副市长四方大脸,又白又嫩,双眼流波,宛若秋水,衣裙翩翩,恍若人物汉唐时。
  莫言想站起来表示礼貌,却不由自主地钻到桌子底下去了。他在桌子底下听到王副市长响亮地说:
  "怎么了大作家?躲起来了?躲起来也不行,把他拉出来,喝,不喝就捏着鼻子给我灌!"
  两只强有力的胳膊把他从桌子底下拖出来,他看到王副市长用那只像粉藕一样的玉手,端起一个盛满酒浆的粗瓷大碗,递到他的面前,雄赳赳地说:
  "干!"
  莫言不由自主地张开了大嘴,让那仙人一样的王副市长把那一大碗酒灌下去,他听着酒水沿着自己的喉咙往下流淌时发出的声音,嗅着从王副市长胳膊上散出来的肉香,心中突然地充满了感激之情,眼泪止不住地流出来。
  "作家,怎么啦?"王副市长用温柔的目光盯着他问。
  他克制着冲动的心情,嗓子发着颤说:
  "我好像在恋爱!"
  1989年9月--1992年2月
  创作于北京--高密
  1999年11月修改于北京(完)
或许您还会喜欢:
棋王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家具上都有机关的铝牌编号,于是统统收走,倒也名正言顺。我虽孤身一人,却算不得独子,不在留城政策之内。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邵燕祥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我的心在乌云上面"1979年,在百色,遇到一场突来的暴风雨,使我得到一句诗:"我的心在乌云上面",后来我把它写进《地平线》。这是一句普通的诗,却来自乘飞机的经验。航行在一定高度以上,俯望是一片铅灰的云层,阴沉着,甚或翻滚着,明知它向下面的世界倾注着大雨,而舷窗外是几乎伸手可触、又什么都触摸不到的蓝天,完完整整的,没有涯际的,纤尘不染,碧空如洗,凝重而空茫,那么均匀地充满透明的阳光。 [点击阅读]
鲁西西传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居住着老鼠六兄弟。老鼠六兄弟的生活过得还不错,可近来他们很苦恼。这是因为有一天鼠三不知从哪儿找来一本画报,上面几乎都是骂老鼠的内容。有一页上写着: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还画着一只狼狈逃窜的老鼠。还有一页上画着一群老鼠在粮仓偷吃粮食的情景。旁边写着:警惕老鼠盗窃粮食。老鼠六兄弟边看边皱眉头。鼠大说:“咱们不能背着这么个坏名声过日子!”老鼠兄弟们一致同意。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士兵突击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今天是我当兵的四年八个月零八天,我想我可能要死了。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当了四年八个月零八天的兵,最后的几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没有仁慈,因为这里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被流弹击中死亡是合理的,因自然条件恶劣死亡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代表敌人,指望敌人仁慈的军人不如后悔自己的出生……我很遗憾,我遇上的甚至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