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癌症楼 - 第二十七章人各有所好(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p{text-indent:2em;}这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巡诊也是一般性的:薇拉·科尔尼利耶夫娜独自去看由她负责照爱克斯光的那些病人,到了楼上穿堂里,一个护士陪她一起去。这个护士就是卓娅。她们在西布加托夫床边站了一会,但由于对这个病号采取任何新的措施都由柳德米拉·阿法纳西耶夫娜亲自决定,所以她们没待多久就走进病房里去了。原来,她俩的身材高低完全一样:嘴唇、眼睛、帽子都相应在同一水平线上。但因卓娅结实得多,所以显得大些。可以设想,过两年她自己当上了医生,那她看上去会比薇拉·科尔尼利耶夫娜来得神气。她们沿着另一排床位走去,奥列格始终只看到她们的背影,看到薇拉·科尔尼利耶夫娜帽子下面深褐色的发会,还有卓娅帽子底下露出的金色望发。然而,即使对卓娅这金色的馨发,奥列格也已有两次在她值夜班的时候没去看过了。她从未说过什么,可他猛然意识到,她之所以那么迟迟不肯让步,那么令他烦恼和生气,完全不是出于卖弄风情,而是由于恐惧:害怕迈过从暂时到永久这条界线。要知道,他可是个永久的流刑犯。跟一个永久的流刑犯在一起——这是闹着玩的吗?就是在这条界线上奥列格刹那间头脑清醒了过来,意识到自己是什么人。那一排床位今天全是照光病人,所以她们的进度较慢,薇拉·科尔尼利耶夫娜在每一个病人的身边都坐一坐,看一看,谈上几句话。在艾哈迈占那里,她看过他的皮肤、看过病历上以及最近一次验血单上的各种数据之后说:“很好,照光快要结束了!你可以回家啦!”艾哈迈占高兴得合不拢嘴。“你家在哪儿?”“卡拉巴伊尔。”“好,你可以回到那里去了。”“我的病好了?”艾哈迈占咧着嘴。“好了。”“完全好了?”“眼下已经完全好了。”“这么说,我不用再来了?”“过半年你再来。”“既然完全好了,为什么还要再来?”“让我们瞧瞧。”就这样,她走完了整整一排床位,一次也没向奥列格这边转过头来,始终背对着他。只有卓娅总共朝他那个角落瞥了一眼。她瞥了一眼,带着从某个时刻起所产生的那种特殊轻松感。在巡诊的时候,她总是能够找到只有他一个人才能看到她眼睛的那种时刻,并且抓紧时机把眼睛里闪烁的喜悦火花传递给他,就像发莫尔斯电码那样,进发的火花一长一短,一划一点。然而,正是根据这种明显的轻松感奥列格有一次才猛然醒悟:这不像车轮继续往前滚动那么轻松,而是就自愿的程度来说早已是森严壁垒的那种轻松——防线是很难突破的。是的,的确是这样,既然这个自由的人不能抛弃列宁格勒的住宅,岂不也无法离开这里?当然,幸福在于跟谁一起,而不在于在什么地方,但在大城市里毕竟……薇拉·科尔尼利耶夫娜在瓦季姆床边待了很久。她看了他的腿,摸了两侧腹股沟,尔后又触摸了腹部、骼部,不断问他觉得怎么样,还提了一个对于瓦季姆来说是陌生的问题:饭后有什么感觉,吃了不同的东西有什么不同的感觉。瓦季姆思想集中,她轻声地问,他也轻声地回答。当出乎他意外地摸到右骼并问起饮食的时候,瓦季姆问:“您是在检查肝吧?”他想起母亲;陆走之前似乎无意中也摸了摸那个地方。“你什么都想知道,”薇拉·科尔尼利耶夫娜摇了摇头。“如今的病人们什么都懂,简直可以把白大褂脱给你们穿了。”头发乌黑油亮。皮肤黝黑泛黄的瓦季姆,脑袋端端正正搁在白枕头上,他以严肃而敏锐的目光望着医生,有如一尊少年神像。“这我明白,”他轻声说。“我看过一些书,知道是怎么回事。”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咄咄逼人,没有要汉加尔特表示同意或立即向他解释一切的意思,这反倒使薇加感到窘迫,无言以答,坐在他那床边上,好像很对不起他。他模样端正,年纪轻轻,想必也十分聪明,他使我加想起与她家很熟的一个家庭里的一个青年。那人垂死期拖得很长,头脑十分清楚,医生们却都束手无策。正是由于看到他的这种情况,当时还在上8年级的激加才改变了将来当工程师的主意,决心成为医生。但是如今面对着眼前的这个病号,她也无能为力。瓦季姆床旁窗台上一只罐头瓶子里盛着深褐色的恰加煎汁,常有其他病人怀着羡慕的心情来看这种药汁。“您在喝矿?”“是的。”汉加尔特本人并不相信恰加,她过去从未听人说起过这种东西,不过,它至少没有害处,这不是伊塞克湖草根。如果病人相信这种药,那只会有好处。“关于放射性金的事进行得怎样了?”她问。“不管怎样还是答应了。也许最近能给,”他还是那么全神贯注而沉郁地说。“但是这东西看来还不能直接拿到手,得从上面逐级往下转来。请您告诉我,”他直盯着汉加尔特的眼睛,“如果要过……两个星期才能送到,是不是就会转移到肝脏了?”“不会,您说什么呀!当然不会!”汉加尔特确有把握而又兴致勃勃地说了个谎,看来也使他信服了。“如果您愿意知道的话,那我可以告诉您:这个过程是以多少个月来计算的。”(可是她在骼骨那儿摸来摸去干什么?为什么还问饮食后有什么反应?……)瓦季姆倾向于相信她的话。要是能够相信,那就会好受些……在汉加尔特坐在瓦季姆床边上的这段时间里,卓娅由于没什么事情可做,便转过头去就近从侧面瞧瞧奥列格窗台上的一本书,之后又瞧瞧他本人,并通过眼神向他问了什么问题。但究竟问什么,闹不清楚。她那眉毛扬起并发出疑问的眼睛看上去很美,不过奥列格却无动于衷,默然不答。现在,爱克斯射线也给照够了,何必紧接着来这种秋波游戏,他不理解。别的还无所谓,玩这种眉来眼去的把戏,他觉得自己未免太老了些。他根据今天巡诊的做法,正准备接受详细检查,所以已脱去了病号上衣,正欲把贴身的衬衣也脱下来。但薇加·科尔尼利耶夫娜结束了对扎齐尔科的巡诊,擦擦手朝这边转过脸来时,不仅不向科斯托格洛托夫微笑,不仅不请他详细述说,不坐到他的床边上,就连看他的时候也只是目光一惊而过,仅够表明巡诊的下一个对象就是他了。不过,仅凭这短暂的一瞥,科斯托格洛托夫就已看出这双眼睛是多么冷漠。给他输血的那天这双眼睛所焕发的那种光彩和喜悦,甚至原先那种亲切的好感以及原先那种关切的同情——一下子全从她眼睛里消失了。眼睛变得视而不见了。“科斯托格洛托夫,”汉加尔特说,但视线却基本上是投向鲁萨诺夫。“还是那么继续治疗。倒也奇怪,”她看了卓娅一眼,“激素疗法好像没有引起什么反应。”卓娅耸了耸肩膀:“莫不是由于机体的局部特殊性?”她显然把汉加尔特医生的话理解成作为一个同行跟她商量,因为再过一年她医学院毕业也将成为医生了。但是汉加尔特对于卓娅所提出的看法根本没听进去,而是用完全不像商量的口气问她:“是否按严格规定给他打了针?”反应迅速的卓娅稍稍把头一昂,略微瞪大了她那浅褐色的。有点凸出的眼睛,直盯着医生,流露出由衷的惊讶:“这不会有什么疑问吧?……凡是规定的疗程……总是严格执行!”要是再进一步,卓娅简直会认为是受到了侮辱。“至少在我值班的时候是这样……”别人值班的情形问不到她头上,这是明摆着的。可是“至少”这两个字她是一带而过的,不知为什么正是这含糊而匆促的声音使汉加尔特确信卓娅在撒谎。既然针剂没有充分显示作用,那就是说必定有人没给他注射!这不能是玛丽亚。也不可能是奥林皮阿达佛拉季斯拉沃夫娜。而众所周知,卓娅在值夜班的时候……然而,根据卓娅那大胆的、准备反击的眼神,薇拉·科尔尼利耶夫娜意识到这是无法证明的,卓娅也知道这无法证明而决心顶住!单娘硬顶的劲头和否认的决心之强,使薇拉·科尔尼利耶夫娜反倒坚持不住,从而垂下了眼睛。每当她对人产生不快的想法时,总是把眼睛垂下。她负疚地垂下了眼睛,而得胜的卓娅却继续用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坦直的目光审视着她。卓娅胜利了,但她当即明白不能再冒这样的风险:万一东佐娃也来盘问,而病号里的某个人,比如鲁萨诺夫出来作证,说她什么针也没给科斯托格洛托夫打过,那就可能失去医院里的这个位置,并在学校里造成不良的影响。冒险——究竟为了什么?那游戏的轮子已经到了无法继续再滚的地步了。于是卓娅以撕毁协议(即不给他打针的协议)的眼神对奥列格打量了一下。奥列格明显看出,薇加连看都不想看他,但完全不明白原因何在,为什么如此突然?似乎什么事情也没发生。思想上没有任何准备。诚然,昨天在穿堂里她背过身去没有看他,但当时他以为那是偶然的。这就是女人的特点,他把这些特点完全忘了!她们身上的一切都是这样:一吹也就没了。只有跟男子汉才可能有持久、平稳、正常的关系。卓娅也是一样,她把睫毛一扬,不也是在责怪他。她胆怯了。既然针要开始打,他们之间还会剩下什么,还会有什么秘密?然而,汉加尔特的想法是什么?一定要他把这些针都打下去?为什么她对这种针剂如此重视?听她摆布是不是代价太大?……去她的吧!而薇拉·科尔尼利耶夫娜此时正以关切和温暖的口吻跟鲁萨诺夫谈话。这种温暖更衬托出她对奥列格的态度是多么生硬。“在我们这儿您现在对打针已经习惯了。您适应得很好,大概还不愿停止呢,”她开玩笑说。(明摆着,你是想拍人家的马屁!)鲁萨诺夫在等医生给他巡诊时,看到和听到了汉加尔特同卓娅之间的冲突。作为病房里的邻居,他是知道那丫头为了自己的野汉子在撒谎,知道她跟啃骨者是串通一气的。假如问题只涉及啃骨者一个人,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大概会向医生告密,当然不是在巡诊时公开说出来,而是有可能在医生工作室里偷偷地谈。但他不愿得罪卓娅,说也奇怪,在这里住了一个月的医院,他懂得,就连最不起眼的护士也能把你气火,狠狠地报复你。医院里有自己的一套从属体系,在他住院期间,为了与已无关的一点小事,哪怕是跟一个护士的关系搞僵也是不足取的。如果啃骨者因执得连针也不愿意打,那就让他坐以待毙好了。即使死了也是活该。至于他自己,鲁萨诺夫坚信现在是不会死的。肿瘤消得很快,他每天都怀着满意的心情等候巡诊,以便让医生向他证实这一点。今天薇拉·科尔尼利耶夫娜也证实肿瘤在继续消退,疗程进展顺利,而虚弱和头疼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能渐渐被克服。她还说要给他输血。
或许您还会喜欢:
气球上的五星期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一章第一章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介绍弗格森-弗格森博士——“Excelsior”——博士的风貌——彻头彻尾的宿命论者——“旅行者俱乐部”的晚宴——不失时机的频频祝酒1862年1月14日,滑铁卢广场13号,轮敦皇家地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听众如云。学会主席弗朗西斯-M××爵士在向他可敬的同行们作一场重要的学术报告。他的话常常被阵阵掌声打断。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涨潮时节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每个俱乐部都有个烦人的家伙,“加冕俱乐部”也不例外。尽管外面正有敌机来袭击,俱乐部里的气氛却一如既往。曾经远渡重洋到过印度的波特少校扯扯手上的报纸,清清喉咙。大家都赶快躲开他的眼光,可是没有用。“《泰晤士报》上登了戈登-柯罗穗的讣闻,”他说,“当然说得很含蓄——‘十月五日死于空袭’。连地址都没写。老实说吧,那地方就在寒舍转角,坎普顿山丘上那些大宅子之一。 [点击阅读]
父与子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父与子》描写的是父辈与子辈冲突的主题。这一冲突在屠格涅夫笔下着上了时代的色彩。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猫知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再把地图拿来给我看一看,悦子。”站在拐角处向左右两侧张望的哥哥说。我从提包皮中取出一张已经被翻看得满是皱纹的纸片。“说得倒轻巧,很不容易!牧村这家伙画的地图,怎么这么差劲!”哥哥一边嘟嚷着,一边用手背抹去额头顶的汗。就在这时,右边路程走过来一个人。这是一个穿着淡青色衬衫。夹着一半公文包皮的青年男子。 [点击阅读]
癌症楼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肖韦宏瑞典皇家学院将197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从而使前苏联与西方之间继“帕斯捷尔纳克事件”之后又一次出现了冷战的局面。从那时以来,索尔仁尼琴也由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变为“流亡作家”,其创作活动变得更为复杂,更为引人注目。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战死在德国;母亲系中学教员。 [点击阅读]
白马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我身后的磨咖啡器像只愤怒的毒蛇一样,发出嘶嘶怪响,带着一种邪恶、不祥的意味。我想,或许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声音都带有这种味道:喷射机从我们头上呼啸而过时,带着使人畏惧的震耳欲聋声音;地下铁迫近隧道时,也有缓慢吓人的隆隆巨响;而地面上那些笨重的往来车辆,更是连人住的屋子都给动摇了……此外,目前家庭中所用的许多器具,虽然也许使用起来颇为方便, [点击阅读]
目的地不明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坐在桌子后面的那个人把一个厚厚的玻璃压纸器向右移动了一点,他的脸与其说显得沉思或心不在焉,倒不如说是无表情的。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人工光线下,他的面色苍白。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习惯室内生活的人,一个经常坐办公室的人。要到他的办公室,必须经过一条长而弯弯曲曲的地下走廊。这种安排虽然颇有点不可思议,却与他的身份相适应。很难猜出他有多大年纪。他看起来既不老,也不年轻。 [点击阅读]
直捣蜂窝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四月八日至十二日据估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约有六百名妇女参战。她们女扮男装投身军旅。在这方面,好莱坞错过了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章,又或者就意识形态而言,这段历史太难处理?历史学者经常努力研究那些不遵守性别分际的女性,然而没有其他议题比武装战斗更清楚地画出这条分际线。(直至今日,女性参与瑞典传统的麋鹿狩猎活动仍会引发争议。 [点击阅读]
相约星期二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最后的课程——《相约星期二》中文版序余秋雨一我们人类的很多行为方式是不可思议的,有时偶然想起,总会暗暗吃惊。譬如,其中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稍稍多谈几句的,一是高中毕业生,动笔会写“生活的风帆啊”之类的句子;二是街头老大娘,开口会发“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 [点击阅读]
空中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9月的太阳烤得布尔歇机场发烫。乘客们穿过地下通道,登上飞往克罗伊登的“普罗米修斯”号航班,飞机再过几分钟就要起飞了。简-格雷落在了后面,她匆忙在16号座位上坐定。一些乘客已经通过中门旁的洗手间和餐厅,来到前舱。过道对面,一位女士的尖嗓音压过了其他乘客的谈话声。简微微撅了撅嘴,她太熟悉这声音了。“天啊,真了不起。……你说什么?……哦,对……不,是派尼特。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