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暗藏杀机 - 第九章塔彭丝开始当佣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当汤米动身去跟踪那两个人时,塔彭丝尽最大努力控制住自己没有和汤米一块去。
  尽管她尽力自我克制,她的思考使她感到安慰,因为后来发生的事件证实了她的推理。
  毫无疑问,那两个人是来自二楼的公寓,“丽塔”这个名字提供了微茫的线索,这促使年轻冒险家再次跟踪带走简?芬恩的那些家伙。
  问题是下一步该做什么?塔彭丝不愿坐失良机。汤米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因为没有和他一起去追踪,塔彭丝不知该做什么是好。她又折回原路到公寓大楼入口的大厅。这时管理电梯的一个小男孩住在那里,他正在擦铜制的配件,劲头十足地吹着口哨,哼的是最新的曲子,音调还相当准确。
  塔彭丝进来的时候他匆匆地看了一眼。姑娘显得朝气勃勃。无论如何,她一直与小男孩相处得很好。他们之间似乎一下子就形成了合谐的关系。塔彭丝觉得,敌人阵营中的同盟者,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不该受到鄙视。
  “啊,威廉,”她以医院里一大早打招呼的方式高兴地说,“擦得很光亮吧?”
  男孩咧嘴笑笑作为回答。
  “艾伯特,小姐。”他纠正塔彭丝对他的称呼。
  “就算是艾伯特。”塔彭丝说。她匆匆地神秘地四处看看大厅。结果是故意把事情挑明,这样艾伯特不会不明白。她向孩子弯下腰降低嗓门说:“我想和你说句话,艾伯特。”
  艾伯特放下手中的活路,嘴微微张开。
  “听着!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塔彭丝以戏剧性的姿势把大衣左面往后一撩,露出一枚珐琅的徽章。艾伯特对这种东西完全不可能有什么了解——的确,这对塔彭丝的计划来说生死攸关,因为谈论中的这枚徽章是当地参加训练的部队的徽记,最初由会总吏在战争初期发起的。它之所以在塔彭丝的大衣里是因为一两天前,她用徽章当作别针把一些花别在大衣上。不过,塔彭丝眼睛很尖锐,她已留意到艾伯特口袋里露出来的廉价的侦探小说,艾伯特两眼一下子睁得大大的,这就足以说明她的计谋是成功的,鱼儿就要上钩了。
  “美国侦探:“她压低嗓门说。
  艾伯特对此信以为真。
  “天啊:“他十分惊讶地喃喃自语。
  塔彭丝向他点点头,摆出一副完全理解的神情。
  “知道我在搜寻谁吗?”她和蔼地问着。
  艾伯特的两眼仍旧睁得圆圆的,他喘着粗气问道:“其中一套公寓吗?”
  塔彭丝点点头,朝楼梯方向翘起大姆指。
  “20号。她自称范德迈耶。范德迈耶!哈!哈!”
  艾伯特的手悄悄伸进他的口袋。
  “一个骗子吗?”他急切地询问。
  “一个骗子?我想说是这么回事。人们在美国称她雷迪?丽塔。”
  “雷迪?丽塔,”艾伯特十分激动地重复,“啊,这简直像是电影。”
  是这样,塔彭丝是电影院的常客。
  “安妮总是说,她是否是个坏种。”男孩往下说。
  “安妮是谁?”塔彭丝随便问了问。
  “客厅侍女。她今天要走了。安妮对我多次说过,‘记住我的话,艾伯特,如果警察那一天来找她,我不会感到奇怪。’正是这样。不过她看上去是一个极惹人注目的人,不是吗?”
  “她算是个美人,”塔彭丝谨慎地承认,“在她的住宅中这还有用,当然啰。顺便问一下,她一直带着绿宝石吗?”
  “绿宝石?它们是绿色的石头,对吧?”
  塔彭丝点点头。
  “那正是我们追踪她要找到的东西。你认识赖斯戴尔老人吗?”
  艾伯特摇摇头。
  “彼得。赖斯戴尔,石油大王?”
  “好像我对此人有点儿熟悉。”
  “这些宝石归他所有。世界上收藏的最好的绿宝石。价值百万美元!”
  艾伯特入迷地叫喊起来:“天哪!听起来每一分钟都像电影一样。”
  塔彭丝微笑着,对自己所作出的努力感到高兴和满意。

  “我们尚未确切地证明此事。但是我们在跟踪她。而且,”——她慢慢地眨了眨眼——“我想这次她不会带着绿宝石溜掉了。”
  艾伯特又突然发出一声高兴的喊叫。
  塔彭丝突然说:“请注意,小家伙,守口如瓶。我想,我本不该让你了解这些情况,但在美国,我们看见一个青年时,便知道他是一个真正精明能干的小伙子。”
  “我一个字也不会说的,”艾伯特急忙辩护,“有没有什么我能做的事吗?也许来点盯梢,或者诸如这类的事?”
  塔彭丝假装考虑,然后摇摇头。
  “现在不行,不过我会记住你的,小家伙。你说那位姑娘要走,她的情况怎么样?”
  “安妮?人们经常有一些意外的发现。如同安妮所说,现在仆人也是知名人物,得到相应的对待,还有她老传话,她不会那么容易找到另一份工作。”
  “她不会吗?”塔彭丝思索了一会说,“我想知道——”
  她脑海里开始出现一个想法。她思考了一两分钟,然后轻轻拍拍艾伯特的肩膀。
  “听着,小家伙,我在考虑。如果你说你有一位年轻的表姐,或者你朋友的朋友,可能适合这个工作,那会怎么样?你懂我的意思吗?”
  艾伯特立刻说:“我知道。你把事情交给我好了,小姐,我马上就会把整个事情安排得好好的。”
  “好小伙子:“塔彭丝夸奖他,同时点头表示同意。“你可以说,这位年轻女人能马上来。如果事情办妥了,给我回个话。明天十一点钟我来。”
  “我在什么地方给你回话?”
  “里茨饭店,”塔彭丝简明地回答,“名字叫考利。”
  艾伯特羡慕地打量着她。
  “想必这是份好工作,这种侦探的差事。”
  塔彭丝慢吞吞地说:“肯定是的,尤其是赖斯戴尔老人签字支付账单。但是,别烦躁,孩子。如果这件事进展顺利,你一开始就会处于最有利的地位。”
  留下这样的许诺,她和这位新伙伴道别,步伐轻快地走出南奥德利公寓大楼,对自己上午的工作十分得意。
  然而不能再耽误时间了。她直接回到里茨饭店,简短地给卡特先生写了几句话。寄出这封短信,汤米尚未回来——这并未使他感到惊奇——她开始去购物,其间除了喝茶和吃一些什锦乳酪点心,购物一直让她忙个不停,直到下午六点以后,她才疲惫不堪地回到饭店,不过对采购的东西倒是心满意足。先从廉价的服装店开始,逛过一两家旧货商店,她在一家有名气的理发店结束了这一天。眼下,在幽静的卧室里,她打开买的最后一件东西。五分钟后,她对镜子里自己的样子满意地微笑了。她用一支女演员的眉笔淡淡地改变眉毛的线条,加上新做了发型的满头秀发,她的外表大大变样,即使她和惠廷顿面对面相遇,惠廷顿也辨认不出她来,塔彭丝对此信心十足。她想要穿鞋底与鞋跟垫高的鞋,帽子加上围裙将是更好的伪装。医院工作的经验让她了解得再清楚不过了,病人常常认不出未穿制服的护士。
  塔彭丝对着自己在镜子里淘气的模样大声地说:“是的,你会尽力而为。”然后,她又恢复了原来的面目。
  晚餐是孤独的。塔彭丝对汤米没有回来这才感到吃惊。
  朱利叶斯也仍然未归。——但这对姑娘来说,比较容易解释。他“拼命干”的活动不仅仅只限于伦敦,他唐突地出现和消失已被年轻冒险家公司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充分接受。很可能朱利叶斯?赫谢默说走就走,已去了康斯坦丁堡,如果他猜测他能在那儿找到失踪的表妹的话。这位精力充沛的青年成功地使几位苏格兰场的警察日子难过,还有海军部电话接线姑娘们也都知道那熟悉的“哈啰”并感到心惊胆战。他曾在巴黎花了三个小时催促辖区长官,他从那儿回来时也许受到一位疲倦的法国官员的影响,老认为解开秘密的线索会在爱尔兰发现。

  塔彭丝想:“我敢说他现在已匆匆离开那儿。的确很好,但是对我来说太枯燥无味了!我在这儿的消息太多了,可连一个讲话的人都没有!汤米可能已发了电报或什么的。
  我想知道他在哪儿。无论如何,他不能像人们说的那样‘失去踪迹’。那让我想起——”
  考利小姐突然停止沉思向一个小男孩打招呼。
  十分钟以后,这位女士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抽着香烟,专心细读《巴纳比?威廉斯一一男孩侦探》。和其它廉价的恐怖小说一样,这本书是她打发人去买来的。她有理由认为与艾伯特进一步打交道以前,她自己需好好充实充实,具有地方色彩。
  早晨,有人送来卡特先生的一封短信。
  亲爱的塔彭丝小姐:你已取得极好的开端,我向你表示祝贺。虽然我感到,我想再次对你指出你正在经历的危险,尤其是如果你按你指出的方向追踪下去。那些人十分绝望,不可能慈悲为怀或有恻隐之心。我觉得你低估了危险,所以再次告诫你,我不可能许诺保护你,如果你现在选择退出来,没有人会责怪你。不管怎样,你作出抉择之前,请把事情仔细考虑一番。
  如果你不理会我的警告,下决心把事情干到底,你会发现所有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你和达弗林小姐在莱思利的牧师公寓一块生活了两年,范德迈耶太太可能向她写信查询。
  可以允许我说一两句忠告吗?尽量地接近真相——这会使“失误”的危险减少到最低限度。我建议,你是一位原志愿救护支队队员,就扮演好现在这个角色,选择家庭服务为职业。现在这类情况很多。这足以解释言行举止方面不相宜之处,以消除可能引起的怀疑。
  不管你以何种方式作出决定,祝你好运。
  你真诚的朋友卡特先生塔彭丝的情绪一下子又高涨起来,卡特先生的告诫被抛在脑后。年轻的女士太自信了,而没有认真考虑一下这些忠告。
  她毕竞有些勉强地放弃为自己粗略设计的有趣的角色,虽然地对自己扮演好这种角色的能力深信不疑。她也不会这么不明白事理,认识不到卡特先生看法的分量。
  汤米那儿仍杳无音信,不过早晨邮差送来一张有点儿弄脏的明信片,上面潦潦草草地写有几个字:“情况良好。”
  十点半钟,塔彭丝自豪地看了看她那稍用旧的镀锡铁皮箱,里面装有她新添置的物品。箱子巧妙地用细绳捆扎起来。她按铃吩咐把箱子装进出租车时,两颊有些绯红。她乘车到帕丁顿,把箱子留在衣帽间。然后她带着手提包来到安静的女士等候室。十分钟后,一位改头换面的塔彭丝端庄地走出车站,登上公共汽车。
  十一点过几分,塔彭丝再次走进南奥德利公寓大楼的前厅。艾伯特留心守候,却以比较散漫的方式在履行职责,他没有马上认出塔彭丝。当他认出塔彭丝时,对她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如果我刚才一下子就认出你那才怪哩!这套衣服好得不得了。”
  “很高兴你喜欢这套衣服,艾伯特,”塔彭丝谦虚地回答,“顺便问一句,我现在是你的表姐。或者不是你的表姐?”
  “你的声音也变了,”这位高兴的男孩大声喊着,“完全是英国腔。不,我说过,因为我的‘一位朋友认识一位年轻人。安妮并不非常高兴。她留下直到今天——’她说,帮忙,不过真正的是为了让你来到这个地方时有所准备。”
  “多好的姑娘。”塔彭丝说。
  艾伯特没有想到是讽刺。
  “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把保存银制餐具看作一件乐事——但是请记住我的话,她不发脾气。你现在打算上楼去吗,小姐?进电梯来,你说是20号吗?”他眨了眨眼睛。
  塔彭丝严厉地看了他一眼,让他安静下来接着走进电梯,她按20号门铃时,感觉到艾伯特的眼光往楼下张望。
  一位漂亮的年轻女子来开门。

  “我是来找这个地方的。”塔彭丝说。
  “这是个极讨厌的地方。”年轻女子毫不犹豫地说。“十足的老混蛋——总是爱管闲事。指责我瞎摆弄她的信件。哎哟!不管怎么说,信封盖口只封了一半。废纸篓里从来没有任何东西——她把所有的信件都付之一炬。她是个坏蛋,她就是那么一个东西。
  漂亮的衣服但没有风度。厨师了解她的一些情况——不过她不会说的——怕主人怕得要死。还有,怀疑心重!要是你对别人说话,她无时无刻不在监视你。
  我可以告诉你——”
  但是安妮还能透露更多的情况吗?塔彭丝注定不会了解到的,因为此时一个奇特强硬的清晰的声音喊道:“安妮!”
  擦亮的年轻女子跳了起来,似乎她被子弹击中似的;“夫人,有什么吩咐?”
  “你在和谁讲话?”
  “一位来找工作的年轻女人,夫人。”
  “那就带她进来,马上。”
  “是的,夫人。”
  塔彭丝被带进在长长走廊右边的一个房间。一个女人站在壁炉旁边。她不再像当初那么青春,她那曾经是无可否认的美貌变得冷酷和粗俗。她年轻时一定光彩照人。她那浅色的金发,发式略加修饰,在颈部卷曲。她的两眼发出刺人的、闪电似的蓝光,仿佛有一种功能,可以穿透她所见到的人的灵魂。她穿了一件漂亮的靛蓝色查米尤斯绉缎长袍,姣美的身材更为出众。然而,尽管她那迷人的优雅,脸蛋近乎娇柔之美,人们仍可清楚地感觉到冷酷和威吓。一种金属似的力量在她说话的语调里和她那钻子般的眼神里表现出来。
  塔彭丝第一次感到害怕。她并不畏惧惠廷顿,但是这个女人不一样。好像着了迷似的,她观察这女人红红的富于曲线的嘴上有一条长长的残忍的皱纹,一阵恐慌的感情再次透过她的全身。她通常那种自信心早已荡然无存。她模糊地意识到,骗这个女人和骗惠廷顿大不一样。卡特先生的警告又出现在她脑海里。这儿,确实地,她不可能期望什么仁慈。
  塔彭丝尽力克制住恐慌的本能,这种本能在催促她转身逃跑,一刻也不拖延地逃跑,她坚定地、有礼貌地回敬了这位女土的凝视。
  好像是第一次考验结果满意,范德迈耶太太用手指指椅子。
  “你可以坐下。你怎么听说我想我一个客厅侍女的?”
  “通过一位朋友,他认识这儿开电梯的男孩。他认为这个地方适合我。”
  那蛇一样的眼光又一次要看穿她似的。
  “你说话像受过教育的姑娘?”
  塔彭丝按卡特先生建议的线索,口齿伶俐地扼要讲述她想象的职业。在她介绍时,她感到范德迈耶太太紧张的态度松弛下来。
  最后,她说话了:“我清楚了。我可以向谁写信查询?”
  “最近我和一位达弗林小姐住在莱昂利的牧师公寓。我和她相处了两年。”
  “那么后来你认为,你来伦敦可以挣更多的钱,我想是这么回事吧?嗯,对我来说这无关紧要。我给你五十到六十英镑——你想要的总数。你能马上来吗?”
  “是的,夫人。今天就来,如果你同意的话。我的箱子放在帕丁顿。”
  “那就乘出租车去取回来。那是个舒适的地方。我常出去。顺便问问,你叫什么名字?”
  “普鲁登斯?库珀,夫人。”
  “很好,普鲁登斯。去取你的箱子。我要出去吃中饭。厨师会把每件东西的位置都指给你看。”
  “谢谢你,夫人。”
  塔彭丝退出来。漂亮的安妮没有露面。在下面的大厅里,一位很棒的大厅搬运工已把艾伯特送到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去了。塔彭丝温顺地走出去时,她甚至没看他一眼。
  冒险已开始,但是她不如早晨那么激动兴奋。她想到,要是那位不曾认识的简?芬恩落在范德迈耶太太的魔掌之中,很可能她的日子不好过。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百年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 [点击阅读]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1:有产业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你可以回答这些奴隶是我们的。——《威尼斯商人》第一章老乔里恩家的茶会碰到福尔赛家有喜庆的事情,那些有资格去参加的人都曾看见过那种中上层人家的华妆盛服,不但看了开心,也增长见识。可是,在这些荣幸的人里面,如果哪一个具有心理分析能力的话(这种能力毫无金钱价值,因而照理不受到福尔赛家人的重视),就会看出这些场面不但只是好看,也说明一个没有被人注意到的社会问题。 [点击阅读]
中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泰戈尔短篇小说浅谈——黄志坤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obindranathTagore,1861.5.7——1941.8.7)是一位驰名世界的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给人们留下了50多部清新隽永的诗集,10余部脍炙人口的中、长篇小说,90多篇绚丽多采的短篇小说,40余个寓意深刻的剧本,以及大量的故事、散文、论著、游记、书简等著作。 [点击阅读]
名人传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又称三大英雄传。《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点击阅读]
理智与情感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 [点击阅读]
霍比特人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在地底洞穴中住着一名哈比人。这可不是那种又脏又臭又湿,长满了小虫,满是腐败气味的洞穴;但是,它也并非是那种空旷多沙、了无生气、没有家具的无聊洞穴。这是个哈比人居住的洞穴,也是舒舒服服的同义词。这座洞穴有个像是舷窗般浑圆、漆成绿色的大门,在正中央有个黄色的闪亮门把。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绿里奇迹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当时的州立监狱还在冷山。当然了,还有电椅。狱中囚犯常拿电椅开玩笑,对令人恐惧却又摆脱不掉的东西,大家总喜欢如此地取笑一番。他们管它叫“电伙计”,或者叫“大榨汁机”。大伙谈论电费单,谈论那年秋天监狱长穆尔斯不得不自己做感恩节晚餐,因为他妻子梅琳达病得没法做饭了。不过,对于那些真得要坐到电椅上的人,这些玩笑很快就不合时宜了。 [点击阅读]
黑暗塔首曲·枪侠
作者:佚名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对我来说,最佳的效果是读者在阅读我的小说时因心脏病发作而死去。”——斯蒂芬·金金用他那魔鬼般的手指一拨,所有紧绷的心弦都为之轰响,在一阵惊悸又一阵心跳中,带你进入颤栗的深渊……让我们开宗明义:如果还有谁不知道这斯的为何方怪物,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
作者:佚名
章节:70 人气:2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 [点击阅读]
名士风流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柳鸣九文学的作用在于向别人展示作家自己所看待的世界。这部小说的一个人物曾经这样认为:“为什么不动笔创作一部时间与地点明确、而且具有一定意义的小说呢?叙述一个当今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忧虑,发现自己的问题,既不去揭示什么,也不去鼓动什么,仅仅作为一个见证。”这个人物这样思忖着。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