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安德的游戏 - 第十五章 死者的代言人 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那个湖依旧在那里。四下里没有一丝轻风,有两个人坐在浮动平台上的椅子里。一只小小的木筏系在旁边。
  格拉夫用脚勾着绳索,拽着筏子一下靠近,一下漂远。
  “你瘦下来了。”
  “一些压力让我的肉疯长,另一些则把它拿走。我就象个吹气娃娃。”
  “一定很难捱吧。”
  格拉夫耸耸肩,“还行吧。我知道自己被裁定无罪了。”
  “有很多人都不同意。大家都对在那里发生的事而感到震惊。虐待小孩,对谋杀事件的疏忽——那些记录马利德和史蒂生死亡的录象相当可怕,看到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做出那样的事令人极度不安。”
  “就象任何事一样,我想是那些录象救了我。检控官从中断章取义,而我们将它完整的播放出来。很明显,安德并不站在他们那边。之后,审讯就成了走过场。我说我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保护全人类的生命,而且它确实成功了。我们设法让法官同意了检控官必须得拿出证据,他必须得证明即使没有受到我们所给予的训练,安德也能打蠃这场战争。在那之后,事情就变得明朗了。毕竟我们还处于战时状态。”
  “不管怎么说,格拉夫,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极大的解脱。我知道我们之间有过争吵,他们利用我们的谈话录音作为起诉你的证据。但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你是正确的,我为你作了辩护。”
  “我知道,安得森。律师告诉了我。”
  “那现在你有什么打算?”
  “我不知道。仍然在休假吧。我积蓄了几年的假期,足以休息到退休为止,而且我还有大量未用的工资存在银行里。我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或许我就这样什么也不做。”
  “听上去不错。但我不能忍受这样的生活。我已经收到三间大学的邀请,他们把我称为教育家。当我说我在战斗学校里所关心的只是游戏时,他们却不相信。我想我会接受别的工作。”
  “做体育专员?”
  “战争已经结束,是重新回到体育运动的时候了。不管怎么说,这几乎就象放假一样。协会里只有二十八支球队。这么多年来看着那些孩子在战斗学校里进行训练,足球运动在我看来简直就象小孩玩泥沙一样简单。”
  他们一起笑了起来。格拉夫叹了口气,用脚推动着木筏。
  “那只筏子,你肯定坐不上去。”
  格拉夫摇摇头,“是安德做的。”
  “那就对了。你就是在这把他带走的。”
  “这地方甚至已经被奖赏给他了。我留意到他获得极大的奖赏,他的钱将会多得数不清。”
  “如果他们同意让他回来使用的话。”
  “他们绝不可能让他回来。”
  “是德摩斯梯尼反对他回家?”
  “德摩斯梯尼已经不会在网上出现了。”
  安得森抬了抬眉毛,“这是什么意思?”
  “德摩斯梯尼已经退休了,永久性的。”
  “你知道一些内情,你这个老混蛋。你知道德摩斯梯尼是谁。”
  “曾经。”
  “好吧,告诉我!”
  “不。”
  “你不是在开玩笑吧,格拉夫。”
  “我从来不开玩笑。”
  “至少你可以把原因告诉我。我们中有许多人都认为那个德摩斯梯尼总有一天会成为盟军总司令。”“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不,甚至德摩斯梯尼的政治追随者也无法说服联盟总部同意让安德回到地球。安德是个极度危险的人物。”
  “他现在只不过才十一、二岁。”
  “他最危险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够被控制。在所有的地方,安德的名字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咒。一个少年上帝,神奇的创造者,能够将生与死玩弄于股掌之间。每个渴望称霸世界的野心家都想拥有这个孩子,将他推到战争前线,看着这个世界争斗不休。如果安德回到地球,他最想的就是回到这里,休养生息,补偿失去的童年。但他们是不可能让他休息的。”
  “我明白。有人向德摩斯梯尼解释过这个原因?”
  格拉夫微笑着,“是德摩斯梯尼向别人解释。有一个人能控制安德替他征服世界,让所有的人都听命于他。除他之外,任何人都无法做到。”
  “谁?”
  “洛克。”
  “可洛克是支持安德留在艾洛斯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丧钟为谁而鸣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海明为、海明微、海明威,其实是一个人,美国著名小说家,英文名Hemingway,中文通常翻译为海明威,也有作品翻译为海鸣威,仅有少数地方翻译为海明为或海明微。由于均为音译,根据相关规定,外国人名可以选用同音字,因此,以上翻译都不能算错。海明威生于l899年,逝世于1961年,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小说家。 [点击阅读]
个人的体验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鸟俯视着野鹿般昂然而优雅地摆在陈列架上的精美的非洲地图,很有克制地发出轻微的叹息。书店店员们从制服外衣里探出来的脖颈和手腕,星星点点凸起了鸡皮疙瘩。对于鸟的叹息,她们没有给予特别注意。暮色已深,初夏的暑热,犹如一个死去的巨人的体温,从覆盖地表的大气里全然脱落。人们都在幽暗的潜意识里摸摸索索地追寻白天残存在皮肤上的温暖记忆,最终只能无奈地吐出含混暧昧的叹息。 [点击阅读]
人生的智慧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出版说明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着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他于年写了《附录与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在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一举成名。 [点击阅读]
他们来到巴格达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克罗斯毕上尉从银行里走出来,好象刚刚兑换完支票,发现自己存折上的钱比估计的还要多一些,因此满面春风,喜气溢于形色。克罗斯毕上尉看上去很自鸣得意,他就是这样一种人。他五短身材,粗壮结实,脸色红润,蓄着很短的带军人风度的小胡子,走起路来有点摇晃,衣着稍许有点惹人注目。他爱听有趣的故事,人们都很喜欢他。他愉快乐观,普普通通,待人和善,尚未结婚,没有什么超凡拔群之处。在东方,象克罗斯毕这样的人很多。 [点击阅读]
他杀的疑惑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最早发现山桥启太郎死去的,是山桥的夫人佐代子。那天,山桥从早晨起就失去了踪影。其实,说“从早晨起”还不正确。山桥离开自己家的时候,是前一天晚上9点以后。他从公司下班回家,吃了晚饭以后,说有一些东西要写,便去了附近当作工作室的公寓里。山桥在学生时代起就喜欢写诗歌和小说,还亲自主恃着一份《同人》杂志,屡次在文艺类杂志的有奖征稿中人眩对他来说,写作几乎已经超越了纯兴趣的阶段。 [点击阅读]
以眨眼干杯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她有个大目的1以深蓝色的蓝宝石为中心,围绕镶嵌着一圈小小的钻石。把这些宝石连接到一起的,是灿灿发光的黄金。卖点在于其非凡的品质。项链、挂坠、耳环、再加上一对手镯,共计七千四百三十万日元。旁边是一条用红宝石、钻石和水晶组合而成的项链,二千八百万日元。耳环,一千万日元--双层玻璃的背后,仿佛就像是另一个世界。一颗小小的石头,其价格甚至要超过一个大活人。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它们是那样地耀眼夺目。 [点击阅读]
伊利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所作,实际上它产生于民间口头文学。伊里亚特(ΙΛΙΑΣ,Ilias,Iliad,又译《伊利昂记》,今译《伊利亚特》。)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Homer,800BC-600BC)的叙事诗史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也是整个西方的经典之一。 [点击阅读]
伊迪丝华顿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作者:伊迪丝·华顿脱剑鸣译在我还是个小女孩,又回到纽约时,这座古老的都市对我最重要的莫过于我父亲的书屋。这时候。我才第一次能够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一旦走出家门,走上那些简陋单调的街道,看不到一处像样的建筑或一座雄伟的教堂或华丽的宫殿,甚至看不到任何足以让人联想到历史的东西,这样的纽约能给一位熟视了无数美丽绝伦的建筑、无数地位显赫的古迹的孩子提供些什么景观呢?在我孩提时代的记忆当中, [点击阅读]
伯特伦旅馆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在西郊地区中心,有一些小巷子,除了经验丰富的出租车司机以外,几乎没什么人知道。出租车司机们能胸有成竹地在里面游弋自如,然后得意洋洋地到达帕克巷、伯克利广场或南奥德利大巷。如果你从帕克大街拐上一条不知名的路,左右再拐几次弯,你就会发现自己到了一条安静的街道上,伯特伦旅馆就在你的右手边。伯特伦旅馆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战争期间,它左右两边的房屋全都毁于一旦,但它却毫无损伤。 [点击阅读]
侯爵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一R侯爵夫人可不是才智横溢的,尽管文学作品里,凡是上年级的妇女无不被写成谈吐妙趣横生。她对样样事都无知透顶,涉足上流社会对她也于事无补。据说饱经世故的妇女所特有的吐属有致、洞察入微和分寸得当,她也一概没有。恰好相反,她冒冒失失,唐突莽撞,直肠直肚,有时甚至厚皮涎脸。对于一个享乐时代的侯爵夫人,我能有的种种设想,她都统统给破坏了。 [点击阅读]
偷影子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有些人只拥吻影子,于是只拥有幸福的幻影。——莎士比亚爱情里最需要的,是想象力。每个人必须用尽全力和全部的想象力来形塑对方,并丝毫不向现实低头。那么,当双方的幻想相遇……就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景象了。——罗曼·加里(RomainGary)我害怕黑夜,害怕夜影中不请自来的形影,它们在帏幔的褶皱里、在卧室的壁纸上舞动,再随时间消散。但只要我一回忆童年,它们便会再度现身,可怕又充满威胁性。 [点击阅读]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自从那次涉谷四叶大厦现场演唱会结束之后,已经过了三个月。在这几个月中,事件的余波依旧冲击着莉莉周。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