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把时间当作朋友 - 第六章 更多思考 6.g 停止自卑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每个人都有一个“愿望中的自己”,同时还有一个“感觉中的自己”。
  “愿望中的自己”= “真实的自己”= “感觉中的自己”
  貌似是最佳状态。然而,通常的情况远非如此。其实,很多的时候,一个人如果处于
  “愿望中的自己”≈“真实的自己”≈“感觉中的自己”
  的状态,已经是相对非常幸福快乐的了。更多的人,在某些方面,更可能处于这种状态:
  “愿望中的自己”≠ “真实的自己”≠“感觉中的自己”
  于是,生活中就充满了或者这样或者那样的,甚至无比古怪的扭曲。而这种扭曲,往往会是我们做出莫名其妙的违背理性的决定或者选择,而时间才不管谁的选择或者决定是否理性呢,无论怎样,它都一如既往地流逝。
  所有可能的扭曲几乎全部来自于那个实际上最不可靠的,但是我们又必须依赖的所谓“感觉”。我们的“感觉”是非常不准确的,并且是特别容易受到影响的,甚至还最可能被误导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所喜欢的神奇的魔术。所有的魔术都是通过并利用我们感觉的缺陷或者盲区才达到神奇的效果的。
  外表,即,相貌与身材是一个人最容易对自己产生感知扭曲的一方面。其原因也简单,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最容易分辨的就是外表。可是,感觉上却没那么容易获得真实。因为,在外表审美的过程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补偿心理”的影响。比如,一个胖男人往往会更可能喜欢所谓的骨感美女,一个瘦女人往往会更容易对体格粗壮的男人产生好感。这种扭曲直接产生的有趣现象之一是,在明星圈子里,那些被普遍认为是相貌出众的人之间所谓“美”与“丑”之间的差异并不比所谓普通人之间的差异小,甚至还可能差异更大。
  如果一个人真的帅,而他自己又觉得自己帅,那么,在他“感觉中的自己”等于或者误差很小地约等于“真实的自己”的时候,人们可能会说他很自信,他自己也会觉得非常自信。然而,如果,他“感觉中的自己”远远超过“真实的自己”的时候,人们会评价他“自负”,而他则可能因为这种感觉上的误差在其他的地方或多或少会付出一些他想不到的代价。
  在这个人的相貌超出平均水准的时候,通常情况下,这个人不太容易因此自卑,而他“愿望中的自己”就算可能超出“真实的自己”,但是,往往并不会差于“感觉中的自己”。
  但是,如果这个人的相貌低于平均水准,通常情况下,这个人很可能会因此自卑,而他 “愿望中的自己”就更可能远远超出“真实的自己”。而“真实的自己”总是会通过各种方式纠正“感觉中的自己”--尽管他自己可能会有意无意地拒绝这种纠正。于是,“感觉中的自己”是受限制的,“愿望中的自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二者之间的差异就会形成一个非常大的负值--自卑形成了。
  要是仅仅这么简单就好了。
  首先,作为整个社会的一员,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有些时候,整个社会向他灌输的观念可能是错误的--事实上往往是错误的。道理也特别简单: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感觉感知这个世界;而刚才就提到过“感觉”本身又是非常不准确的,并且是特别容易受到影响的,甚至还最可能被误导的。显而易见,整个社会的观念只不过是绝大多数人的观念的组合,不可能不包含着未矫正过的、粗糙并扭曲的所谓“真实的感觉”。

  在几乎所有的社会里,对每一个个体的心理健康最不利的,来自于整个社会的,也许就是对“自卑”的定义了。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社会里,“自卑”被都定义为是负面的,“自信”才是健康的,而“自负”也是负面的。其实,假想一下,在一个“感觉”自然就是准确的社会里,所有的“自卑”、“自信”、“自负” 都是没有必要存在的概念了。然而现实却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因“感觉”的本性而自然扭曲的世界。
  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很多的时候我们确实有必要漠视甚至忽略整个社会灌输给我们的观念--因为很多的时候那不过是“整个社会的扭曲的感觉”而已。所以,我在课堂上无数次提到自卑不是缺点。该自卑的时候就要自卑,这才是正常的。如果在所有该自卑的时候竟然从不自卑,那你就有一个活化石参照物--芙蓉姐姐。
  其次,我在多年教学中与学生的大量交流中反复发现同一个现象:越是优秀的人越容易自卑。只不过,这些人恰恰因为自己在另外一些方面优秀所以才更不愿意表露出来,而其他人同样因为他们在另外一些方面优秀所以认为他们肯定非常自信才对。
  而事实上并非如此。让我们假设某人--姑且称他为A吧--非常优秀。那么有一点是很容易想象的--A与所有的人一样,不大可能是完美的。更可能的是A在某方面非常优秀,而其他方面并不是非常优秀的,或者是一般而已,甚至是低于平均水平。
  可是问题在于,优秀的人往往对自己的标准过高,甚至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应该相当优秀。于是, A所拥有的非常优秀的那方面(姑且假设100分制下可以打99分)相对于他所拥有的一般的那方面(65分)来看,差距太大--差距高达34分。
  而另外一个没那么优秀的人--姑且称他为B--在某个于他来说还算优秀的那方面(80分)相对于他所拥有的另外一个一般的那方面(60分)来看,差距仅有20分。于是,从自我满意度来看,更优秀的A要比B承受更多的落差,如果只考虑落差本身的话,那么更优秀的A会感受到更多的痛苦,尽管他无论在哪方面都实际上要比B更优秀。
  从这个角度出发,反倒是资质在各方面都处于平均水平的人更不易自卑。通常来看,一个人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因为差到极致的难度绝不亚于强到极致的难度。所以,资质处于平均水平附近的人,从概率角度出发,几乎没有什么可能性会遇到极大的落差。
  于是,完全从自我感受角度出发,芙蓉姐姐是完全没有理由自卑的。从客观角度出发,芙蓉姐姐的自信抑或自负,其实与其他人也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可问题在于,竟然引来了愤怒--那到底是谁在自卑呢?被芙蓉姐姐激怒的人们心里可能是这么想的--我都没怎么样呢(我自认要比你强多了),你凭什么跳出来?!
  症结就在这里了:自信和自卑的衡量标准是在自己身上呢?还是要以别人为参照物呢?事实上,既不该在自己身上,也不该以别人为参照物。美与丑的分别、强与弱的不同、聪明愚蠢的差异,并不依附于个人想法而存在,也不会因为任何人独自的看法就发生任何改变。
  分析倒是清楚,解决方案呢?答案是,想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卑的健康状态,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停止嘲弄他人。生活中我们很少真的会遇到他人的“弱”会影响我们的“强”的情况。更多的时候嘲弄别人“弱”只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强”,而真的“强”是不需要证明的,需要证明的“强”其实只不过是清楚地自证的“弱”。通过嘲弄他人而获得的“强”的感觉必然是远离“真实的自己”的,所得到的只不过是别人眼中的“自负”而已,而感觉到的“自信”只不过是扭曲而严重的幻觉。所以,从一个第三方的角度认真观察,我们看到的结局总是:嘲弄他人带来的最终只能是对自己的伤害--往往还是来自各个角度的全方位的伤害。

  嘲弄他人的人最终必然被他人,或者他人之外的其他人,所嘲弄。这简直就是一个恶毒的符咒。我自己的经历中有一个与此非常类似的情况。上大学的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男生宿舍里流行一种低级的游戏,扒裤衩。动不动就有一群人用莫名其妙的理由对某个男生群起而攻之,令那男生最终下身赤裸,羞愧难当。那个时候(九十年代初),我们宿舍算我在内总计12个人,其中只有我一个人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一次这种游戏。甚至在他们所有的人,包括那个被扒光的,嬉笑一片的时候,我笑都笑不出来,也许是因为我实在是看不出这事儿好玩在哪里罢。毕业之后,我突然有一天想到,整个宿舍里,只有我一个人从来没有被扒光过,从来没有谁对我有过那样的企图。除了我之外,所有的人都有被扒光的经历。我们宿舍老三因为他最强壮,四年内从来都没有“失身过”。然而,一晃四年到了最后一天,当然晚节不保--十个人集体把他围了起来。十秒钟之后,他说,“我自己来还不行么?”结果听到的回答是“当然不行!”五分钟之后,他被扒得精光之后,被锁在宿舍门外。这个经历让我终生受益。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清楚地告诉我为什么那个古老的训诫是正确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另外一个比较技术一点的手段是:忘记自己的优点。这是个多少有点夸张的说法,因为很难做到忘记,尤其要忘记的还是优点。然而,这不仅是有道理的,还是有必要的。克服自卑的正确方式肯定不是“忘记缺点”,起码应该是“克服缺点”。因为有很多所谓的缺点是不可能被克服的。如果说,相貌丑陋,勉强还可以花上一些价钱整容的话,五短身材又怎么办呢?在任何竞技活动中,提前准备不足,而心肌又不够强大,肺活量也相对较差,又怎么可以仅仅通过“深呼吸”就可以改善心理素质呢?所以,那些“如何克服缺点”的说辞不仅愚蠢甚至可笑。
  其实,准确地说,“尽量漠视自己的优点”就好了。在一个“自卑”、“自信”、“自负”几乎全部扭曲定义的社会里,“尽量漠视自己的优点”带来的最直接好处就是你会被赞誉淹没,因为你太“谦虚”了,太“低调”了。其实,你也没做什么,你只不过是做了一件所有成熟的人都善于做的事情--成熟的人总是知道如何让别人舒服。很多的时候,所谓的“谦虚”和“低调”事实上是一种自我保护的优化策略。
  然而,“尽量漠视自己的优点”的意义并不仅限与此。如果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感受,刻意做到“尽量漠视自己的优点”,那你就会发现你自身另外一个重要的变化:你的优点与缺点之间的落差被你人为地却同时又是自然地减少了--貌似矛盾却非常合理的结果。这种落差的减小必然会减缓你那不必要的痛苦。

  还有一个相当不错的手段来自我的一位朋友。她的方法是在自己的语言中,把“优点”和“缺点”这两个词替换成“特点”。讲作文课的时候,我经常告诉学生,“我们所使用的语言限制我们的思维”。比如,在股票市场上,经常有人因为在思考的时候用词不当而损失大笔的财富。当投资者所持有的股票价格下跌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们去描述于缩水的市值原本应该用的词是“账面损失”,而不是“损失”或者“实际损失”。但是,有些人在思考的时候未经训练,在描述缩水的市值时所使用的词是“损失”或者“实际损失”,于是承受不住心理压力(其实是自己吓唬自己),把手中的股票卖了出去--“账面损失”就真的变成了“实际损失”。反过来,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有些人误以为“实际损失”是“账面损失”而已,错失自己减少损失的机会。所以说,我认为我这位朋友的方法,是我见过的最为精巧却又最直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因为不再使用“优点”、“缺点”这种明显含有褒贬含义的词,取而代之的是完全中性的“特点”,所以很容易做到心平气和地对待自己的各种特点的同时,也可以心平气和地对待他人的各种特点。并且,这方法背后有更深的思考。因为很多的时候,所谓的“优点”和“缺点”是相对的。“调皮”的小孩子就算不被老师喜欢也不能不承认他们更有创造性;勇于冒险,在战场上或者商场上可能成为英雄也可能成为烈士;被称为“话痨”的人也许平时挺讨人厌但是做老师就是相对更有天分。
  最后一个方法是:适当地放纵一下自己。承认自己是一个有缺点的人是心智获得解放的重要前提。真实的情况是,没有缺点的就不是人。前面我们说,自卑原本只不过是正常的感受,只不过是被定义成负面了而已。同样的道理,如果认真思考,我们会发现即便所谓的“虚荣”都是每个人再自然不过的愿望,却同样被定义为负面。其实,只要在不伤害他人,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对自己身上的缺点大可不必苛求。 “自卑”一下又怎么样呢?“自负”一下又怎么样呢?“虚荣”一下又会怎么样呢?如果仅仅不过是因为你“自卑”了一下, “自负”了一下,或者,“虚荣”了一下,你身边的人就受伤了,其实有问题的不是你,是他们--他们太脆弱了。
  所有的方法都需要花上一点时间精力才可以正确操作。拿出一张纸,一支笔,罗列一下。左面罗列你的优点,右面罗列你的缺点--花上一天时间也不过分,因为你需要分辨“这个真的是我的优点么?”以及“这个真的是我的缺点么?”而后,再尝试着猜想一下别人是如何看待你的优点或者缺点的。甚至你可以旁敲侧击地去了解一下--我相信你会跟我们每个人一样,屡屡吃惊,甚至会目瞪口呆。这个过程中,你完成的是:了解“真实的自己”和“感觉中的自己”,以及这二者之间的差异,甚至还有“他人眼中的你自己”。而后仔细分辨自己的缺点,有没有竟然可能会伤害他人的?如果有,请想办法克服。每个人都一定会有一些“无伤大雅的缺点”--适当地在那些方面放纵一下吧,相信我,这样“适当的放纵”对你克服那些“可能会伤害他人的缺点”有着巨大的帮助。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黑暗之门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你扔啊!”“闭嘴!”“去你丫的,我说你倒是扔呀!”“得,扔就扔!”格莱塔尔低吼一声,身体前倾,肩膀上那强而有力的肌肉不停的颤动着。他的右臂前后摆动着,拳头形成了一条模糊的弧线。他的右拳舒展开来,小片的骨块从指缝之间落下,掉落在地面上,传来一阵阵格格声响。布洛多戈大笑一声,双唇向上扬起,从那狞笑中可以看到他那对尖牙。“哈哈,才一块!”“妈的。”格莱塔尔愤怒的坐回到他身边的石块上。 [点击阅读]
黑暗精灵三部曲之三:旅居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黑暗精灵坐在山腰上,殷切地望着从东方平面上升起的红色线条。这可能是他所见过的第一百次黎明,而他也知道,那灼热的光线将会刺痛自己淡紫色的眼睛,这双在过去四十几年来,只见过幽暗地域下黑暗的眸子。当炙热的太阳上缘自水平线升起时,黑暗精灵并未转身离开。他像涤罪般地接受那道光线,这是必经的痛苦——为了他所选择的道路,为了成为地表居民的一份子。 [点击阅读]
一人食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1章自序许多人都会问我,为什么会想到拍摄《一人食》?如果你还有一份工作,即便在一个人生活的第七年,也还是会有同事跟你一起吃饭,但是辞职后赋闲在家时,就真的要面对完全一个人吃饭的生活了。这是孤独的开始。起初,我天天都宅在家里,以烤土司和便利店里的便当为食。时间一长,我觉得以后不能再这样了。于是打算一个人去餐厅吃,但是感觉怪怪的。想自己做饭,却又无从下手,只好上网求助。 [点击阅读]
不抱怨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美国史上最著名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o鲍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热烈参与了这项运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点击阅读]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海菲在铜镜前徘徊,打量着自己。“只有眼睛还和年轻时一样。”他一边自言自语着,一边转过身慢慢地在敞亮的大理石地板上走着。他拖着年迈的步伐在黑色的玛瑙柱子之间穿行,走过几张雕刻着象牙花饰的桌子。卧榻和长沙发椅发着龟甲的微光。镶嵌着宝石的墙壁上,织锦的精美图案闪闪发光。古铜花盆里,硕大的棕榈枝叶静静地生长着,沐浴在石膏美人的喷泉中。缀满宝石的花坛和里面的花儿竞相争宠。 [点击阅读]
九型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号性格:完美型自白:我觉得凡事都应该有规有矩,我一直坚持自己的标准;我理性正直、做事有原则、有条理、有效率、事事力求完美,但别人说我过于挑剔、吹毛求疵。性格特点:(1)对错黑白分明,没有灰色地带,原则必须遵守和坚持,不可以协商,经常认为自己掌握真理;(2)高标准、高要求、认真、原则多,自己出错则会自责、内疚、愤怒;(3)自律,也严于律人,对人也对己,别人出错会进行指正, [点击阅读]
仇恨之轮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埃里克在吧台后面。正忙着把沾在恶魔头骨上的麦酒擦干净。这时候,一个陌生人走了进来。恶魔客星旅店平时很少有生人光顾。常常是忙活一整天也难得见到一张生面孔。由于来的都是些老主顾,埃里克差不多记得每个人的长相,只是叫不上名字:他从不在乎谁来光顾,他在乎的是客人有没有钱,是不是又饥又渴。那人找了个位置坐下来,看上去像是在等人,又像市在找什么东西,反正肯定不是在看漆黑的木头墙壁。 [点击阅读]
冰风之谷三部曲之三:半身人的魔坠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巫师带着不确定的眼光低头看着她。她背向他;他只能看见她浓密的红褐色发绺垂盖在那双厚实又充满活力的肩膀上。但巫师也看出了她眼中的悲伤。她是那么地年轻,只不过刚脱离孩童的阶段,又天真无邪到让人觉得美丽的地步。但这个美丽的孩子却将剑插进了他所爱的西妮的心脏。哈寇·哈贝尔很快扫去心中关于他死去的爱人那些不愿想起的记忆,开始往山下走。“天气不错,”当他走到年轻女孩身边的时候,他高兴地说。 [点击阅读]
哈佛女孩刘亦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则轰动全国的独家新闻1999年4月12日,《成都商报》用大字标题在头版头条登出了一则独家新闻:《我要到哈佛学经济》。记者雷萍报道: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同时录取了18岁成都女孩刘亦婷,并免收每年高达3万多美元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这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分别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和蒙特豪里尤克学院。 [点击阅读]
大设计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第1章存在之谜我们个人存在的时间都极为短暂,其间只能探索整个宇宙的小部分。但人类是好奇的族类。我们惊讶,我们寻求答案。生活在这一广阔的时而亲切时而残酷的世界中,人们仰望浩渺的星空,不断地提出一长串问题:我们怎么能理解我们处于其中的世界呢?宇宙如何运行?什么是实在的本性?所有这一切从何而来?宇宙需要一个造物主吗?我们中的多数人在大部分时间里不为这些问题烦恼,但是我们几乎每个人有时会为这些问题困扰。 [点击阅读]
幸福要回答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人生最没有悬念的事情就是我们都会变老,人生最大的悬念则是我们会如何变老。女人的相貌在岁月中悄然变化,更大的变化在于心态——杨澜“魔镜,魔镜,告诉我,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是哪个?”皇后每天问同样的问题,并期待着同样的答案。烦不烦啊!每一次的问答都助长着她的骄傲,也加剧着她的恐惧。在内心深处,她一定预感到那个叫白雪公主的小女孩终究会超越自己成为最美丽的女人,但她偏要难为可怜的镜子。 [点击阅读]
影响力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一切都应该尽可能地简单,但不要太简单。——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有一天,我接到一位朋友打来的电话。这位朋友最近开了一间出售印度珠宝的商店。她那儿刚发生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她想,作为一名心理学家,我可能能够对这件事做出合理解释。这是故事是关于那些难以卖掉的绿松石珠宝的。那时正值旅游旺季,商店里顾客盈门。那些绿松石珠宝物超所值,但却怎么也卖不出去。为了把他们卖掉,她想了各种招。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