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布登勃洛克一家 - 第二部 第二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每到五月或六月初,冬妮·布登勃洛克总是怀着满心的欢喜搬到城门外外祖父母那里去住。
  那里是郊外,住在那布置得非常豪华的别墅里是一件舒服事。这座别墅不仅有宽阔的建筑物,还有很多下房和马厩、巨大的果树园、菜园和花园,顺着倾斜的地势一直迤逦到特拉夫河边上。克罗格家里生活非常豪华。他们家的富丽堂皇气象和冬妮父母家里那种殷实然而略嫌死板的富裕环境是有着显著区别的。在外祖父母这里一切要奢华得多;年轻的布登勃洛克小姐对这件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里不用帮助人在屋子里或者甚至在厨房里帮忙作杂事,而在孟街的家里,只有祖父和妈妈对这一点不甚注意外,父亲和外祖母却总是让她干这干那,不是叫她把什么地方的灰尘拂掉,就是叫她向她那位又听话又勤俭又虔敬的堂姐妹克罗蒂尔德学习。于是,这位小姑娘那从母亲体内传来的贵族习性又抬起头来了,不停向丫环仆人发号施令。这家里除了丫环仆人以外还有两个年轻姑娘和一个车夫一起伺候两位老主人。
  每天清晨醒来,不管怎么说,发现自己睡在一间高大的四壁裱糊着花缎的卧室里,只要伸出手去首先摸到的就是那柔软的缎子被,这总是一件令人舒服的事;此外,坐在露台前边吃早点,呼吸着从敞开的玻璃门外流进来花园里的清新的气息,喝的不是平常喝的咖啡、茶,而是一杯蔻蔻,每天都喝诞辰用的蔻蔻,另外再加上厚厚的一块新鲜蛋糕,这些当然也是值得一提的事。
  除了星期日以外,这顿早点冬妮总是一个人享用的,因为平时外祖父母要等冬妮上学半天以后才下楼来。当她就着蔻蔻吃下她的一块蛋糕以后,就迈着碎步走下露台,穿过修葺得平平整整的临街花园走到街上。
  这位小冬妮·布登勃洛克长得很可爱。她的茂密的鬈曲的头发从草帽底下松出来,淡金色的头发随着年龄的增长颜色变得越来越深了。她的眼睛炯炯有神,是灰蓝色的,微微撅着一点的嘴唇给这张娇憨的小面庞增添上一些顽皮的神情,在她的秀丽的身姿上也找得出来这种神情;她的细细的小腿上穿着雪白的袜子,走起路来跳跳蹿蹿,满有自信地微微摇摆着身子。在当地,有很多人都认识她。当这位布登勃洛克参议的小女儿走出花园的大门,来到种着栗树的林荫路上的时候,很多人都向她打招呼。可能是一个头上戴着有淡绿色飘带的大草帽的卖菜妇正赶着一辆小车从村里来,亲热地向她招呼:“小姐,你好啊!”也许是那个穿着黑色的短外衣、肥腿裤子和扣绊鞋的大个子搬运夫马帝逊,看见她走过来恭恭敬敬地摘下他那顶粗劣的圆筒帽……冬妮拿着书包,在街上站了一会,等着她的小邻居玉尔新·哈根施特罗姆出来,两个人总是一起上学。玉尔新是个高肩膀的孩子,一双大眼睛漆黑有光,她住在旁边一座满是葡萄藤的别墅里。

  他们一家才在本地落了户,不久玉尔新的父亲,哈根施特罗姆先生跟一个年轻的法兰克福女人结了婚。这个女人有着一头异常浓黑的密发,戴着全城都找不出第二份的大钻石耳坠。她娘家的姓是西姆灵格。哈根施特罗姆先生拥有一家出口公司……施特伦克和哈根施特罗姆公司……的股份,对本市的一些活动抱着浓厚的兴趣和热心,总是野心勃勃。然而由于他的婚姻,一些古板守旧的人家像摩仑多尔夫、布登勃洛克和朗哈尔斯等对他都比较疏远;虽然他在各种委员会、理事会或者同业公会里都是积极活动的一员,可是他人缘并不好。他好像千方百计跟这些名门旧族的人作对,他异常狡黠地阻挠人家的主张,努力贯彻自己的计划,借以证明他自己比别人高明多少倍,是怎样一个重要的人物。参议布登勃洛克谈到他的时候说:“亨利希·哈根施特罗姆总是跟别人找麻烦……他似乎一门心思地跟我作对,只要有机会,就反对我……今天在救济总会里闹了一场,前两天在财政局里……”约翰·布登勃洛克接着说了一句:“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又有一次父子两人吃饭的时候又气恼又沮丧……出了什么事了?哎,没什么……有一笔大生意他们没作成……运往荷兰一批裸麦;施特伦克和哈根施特罗姆从他们眼皮底下把这桩交易抢走了;简直和狐狸一样,这个亨利希·哈根施特罗姆……这种谈话常常被冬妮听到,这不能不在她心上引起对玉尔新·哈根施特罗姆的某些恶感。一道同路上学只不过是因为她俩是邻居,平常她俩却总是在一起吵嘴。
  “我父亲有一千泰勒那么多钱!”玉尔新说,明知道自己在撒弥天的大谎。“你父亲呢?”
  冬妮因为自卑和嫉妒而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她不动声色地顺口说:“你早点吃什么,玉尔新?我今天喝的蔻蔻茶香极了……”
  “哎,我差点忘了,”玉尔新回答说;“你吃不吃苹果?……呸!我才不给你呢!”说着把嘴唇撅起来,两只黑眼睛由于满足而变得湿润润的。
  玉尔新的哥哥亥尔曼有时也跟他们一块儿上学,他比她们稍微大两岁。她还有一个哥哥名叫莫里茨。莫里茨因为身体不好,请老师在家里教。亥尔曼生着金黄色的头发,可是鼻子却有一点扁。

  由于他老是用嘴呼吸,所以不断地吧嗒着嘴唇。
  “没错!”他说,“爸爸的钱可比一千泰勒多得多呢。”在亥尔曼身上,令冬妮最感到兴趣的一点是他带到学校去的第二份早点……一块椭圆形带葡萄干的奶油柠檬糕,而不是普通的面包,软软和和的,里面还夹着一块鹅脯肉或者几条肠子……这东西很对他的口胃。
  这真是件新鲜的东西,对于冬妮·布登勃洛克说起来。柠檬蛋糕加鹅肉,真使人馋涎欲滴!他让她看了看他的饭盒里,她忍不住把自己的愿望说了出来,她想尝一块蛋糕。
  亥尔曼说:“冬妮,今天我不能给你,明天我可以多带一块来给你,要是你可以拿点什么来跟我交换的话。”
  第二天冬妮在巷子里等了五分钟,可是玉尔新还没有来。又过了一分钟,亥尔曼独自走了出来;他摇着用皮带拴着的饭盒,不停地吧嗒着嘴。
  “喏,”他说,“这儿有一块加鹅肉的柠檬蛋糕;完全是瘦肉……一点肥的也没有……你给我什么?”
  “给你一先令,成不成?”冬妮问。他们俩站在林荫路中间。
  “一先令……”亥尔曼重复地说了一遍。他忽然咽了一口吐沫说:“但是我想要点别的。”
  “要什么?”冬妮问,为了这点美味蛋糕她想她愿意付出一切。“一个吻!”
  亥尔曼·哈根施特罗姆对她喊了一句,一下子用两只胳臂抱住冬妮,不由分说地乱吻起来。然而他始终没有挨到她的脸,因为她以超乎常人的敏捷把头向后仰过去,左手拿着书包顶住他的胸脯,使出全身力气用右手在他脸上打了三四下……他脚步蹒跚地向后退了两步;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玉尔新像一个黑魔鬼似地从一棵树后边跳了出来,怒不可遏地扑到冬妮身上,拼命地抓她的脸,扯下她的帽子……从这件事以后,他们的友谊差不多也就结束了。
  冬妮之所以拒绝哈根施特罗姆吻她,并不是出自羞涩。她是一个相当大胆的姑娘,由于她的鲁莽放纵惹得她的父母、特别是参议为她操了不少心。她虽然头脑聪明,功课非常好,然而她的品行却实在不敢恭维,弄到后来连女校长,一位亚嘉特·菲尔美林小姐,也只得亲自到孟街登门拜访。
  她因为困窘,遍体汗津津的,非常客气地劝告参议夫人说,对这个小姑娘应该严厉管教,……因为这个孩子不顾师长屡次劝戒,又在街上闯了一次祸。

  冬妮跟谁都认识,跟谁都谈话,这并不是有失体面的事;恰恰相反,参议对这一点是表示赞许的,因为他认为这表示他们家人不摆架子,对人有礼貌、和气。冬妮常常和托马斯一起闲荡在特拉夫河边上的堆栈里,在燕麦和小麦堆上爬上爬下,和坐在账房里的工人、记账员谈天说地。这些账房又小又暗,窗口齐着地面。有时候冬妮无事可做,甚至在外边帮助往上拖粮食口袋。她认识那些穿着白围裙,托着木盆经过大街的本地的屠夫们,她认识那些赶着马车从乡下往城里运送牛奶的女人,她们时常用车送她一程;她认识在金银首饰店的木头小屋子里工作的花白胡子的老师傅们,这些小屋子就建筑在市场的拱道下边;她也认识市场上卖果子、卖鱼、卖菜的女人,甚至站在街角上嚼烟叶的脚夫她也认识……好了,我想这就够多的了,用不着再一一列举了!
  冬妮决不只是跟人打个招呼,问候一声。有这么一个人,脸色苍白,没有胡须,谁也说不准他究竟多大年纪。这个人神经非常脆弱,清晨他常常带着忧郁的笑容在大马路上散步。谁要是猛的大喊一声……打个比方,在他身后“咳”“呵”地一叫……,他就吓得瘸着一条腿乱跳;而冬妮每次看见他总会让他吓得跳几跳。此外,街上还有一个瘦小枯干的老太婆,头非常大,无论什么天气她总支起一把硕大无朋、满是破洞的旧伞,冬妮每看见她就要嘲弄她,叫她“香蕈!”或者“破伞太太!”。这种行为当然不怎么得体。还有,两三个气味相投的伙伴常常带着冬妮到约翰尼斯街里一条横胡同里去,那里住着一个卖布娃娃的老太婆。她生着一双奇怪的红眼睛,一个人住在一间小屋子里。冬妮几个人到了她的住房前边就不停地拉门铃,等老太婆一出来,她们就假作殷勤地问,痰盂先生痰盂太太是不是住在这儿啊,问完了就尖声笑着跑开了……每次恶作剧都有冬妮·布登勃洛克的份儿,而且她作的时候好像心安理得似的。要是那个受害的人吓唬她两句,这位小姐就会倒退一步,,撅着上嘴唇,把漂亮的小脸蛋儿往后一扬,“呸”的啐一口,摆出又是恼怒又是讥诮的样子,仿佛在说:“你敢!我是参议布登勃洛克的女儿,告诉你……”
  她宛如一个小皇娘娘似的在城里走来走去,她完全有权力依照自己的心情爱好对臣属宽容或者残忍。
或许您还会喜欢:
愁容童子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母亲送给古义人一块地皮。在古义人的记忆里,幼少年时期,那里曾耸立着参天的辽杨。最初提起这个话头,是母亲年愈九旬、头脑还清晰的那阵子。在那之前,古义人几年回去一次,母亲九十岁以后,便大致每年都要回到四国那个森林中的山谷。准确的时期已经记不清了,就季节而言,应该是五月中旬的事。“年岁大了,身上也就有老人的气味了。”母亲从大开着的门窗向对岸望去。 [点击阅读]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
挪威的森林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编者语我们为什么选择村上春树?不是因为他连获日本文艺界的奖项:也不是因为他的作品高居日本畅销书榜首:更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掀起年轻一代的抢购热潮,突破四百万部的销量!那么,为什么?答案是:他和他的作品带给我们思想的特异空间,而轻描淡写的日常生活片断唤起的生活气氛令我们有所共鸣。更重要的是他以六十年代的背景道出九十年代,甚至世世代代的年轻心声。 [点击阅读]
新宿鲛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01鲛岛脱下牛仔裤与POLO衫,正要迭好,忽然听见一阵惨叫。鲛岛停顿了一会儿,随后关上储物柜,上了锁。钥匙吊在手环上,而手环则用尼龙搭扣绑在手腕上。他用浴巾裹住下身,走出更衣室。这时又听见了一声惨叫。更衣室外是一条走廊。走到尽头,就是桑拿房了。桑拿房前,还有休息室与小睡室。惨叫,就是从小睡室里传来的。小睡室大概二十畳①大,里头只有一个灯泡亮着,特别昏暗。 [点击阅读]
无妄之灾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薄暮时分,他来到渡口。他大可早就来到这里。事实上是,他尽可能拖延。先是跟他的一些朋友在“红码头”午宴;轻率、散漫的对谈,有关彼此都认识的一些朋友的闲话——这一切只意味着他内心里对他不得不去做的事退缩不前。他的朋友邀他留下来喝午茶,而他接受了。然而最后他知道他不能再拖延下去了的时刻终于还是来到了。他雇来的车子在等着。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3:月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丈夫,潘乔感谢你的耐心、关爱、友谊和幽默感以及心甘情愿在外就餐也感谢我的孩子们,加布、塞斯及艾利感谢你们使我体验了那种人们甘愿随时为之付出生命的爱火与冰①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火,有人说是冰。从我尝过的欲望之果我赞同倾向于火之说。但若它非得两度沉沦,我想我对仇恨了解也够多可以说要是去毁灭,冰也不错,应该也行。 [点击阅读]
杰罗德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十月的微风在屋子的周围吹拂着,杰西听到后门不时地嘭嘭作响。秋天里门框总会膨胀,必须猛地一拉才能关上。这次,他们把这给忘了。她想,在他们沉醉于爱河之前,得让杰罗德回去关上门,不然的话,嘭嘭的撞门声会让她发疯的。接着她又想,考虑到眼下的情景,那会多么荒唐,会整个儿破坏情绪的。什么情绪呢?这可是个好问题。 [点击阅读]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1块8毛7,就这么些钱,其中六毛是一分一分的铜板,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在杂货店老板、菜贩子和肉店老板那儿硬赖来的,每次闹得脸发臊,深感这种掂斤播两的交易实在丢人现眼。德拉反复数了三次,还是一元八角七,而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除了扑倒在那破旧的小睡椅上哭嚎之外,显然别无他途。德拉这样做了,可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生活就是哭泣、抽噎和微笑,尤以抽噎占统治地位。 [点击阅读]
沙漠秘井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埃及人把他们的首都开罗称之为“凯旋之城”和“东方的门户”。尽管前一称呼早已徒有虚名,但第二个称呼却是名副其实。开罗确是东方的大门。作为大门,它就不得不首当其冲地面临西方影响的冲击,而这个当年的“凯旋之城”已老朽不堪,没有还手之力了。 [点击阅读]
波洛圣诞探案记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我亲爱的詹姆斯:你一直是我最忠实最宽容的读者之一,正因为这样,当我受到你一点儿批评,我就为此感到极大的不安。你抱怨说我的谋杀事件变得太文雅了,事实上是太贫血了。称渴望一件“血淋淋的暴力谋杀”,一件不容质疑的谋杀案:这就是特别为你而作的故事。我希望它能让你满意。 [点击阅读]
点与线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一安田辰郎一月十三日在东京赤坂区的“小雪饭庄”宴请一位客人。客人的身份是政府某部的司长。安田辰郎经营着安田公司,买卖机械工具。这家公司这几年颇有发展。据说,生意蓬勃的原因是官家方面的订货多。所以,他时常在“小雪饭庄”招待这类身份的客人。安田时常光顾这家饭庄。在附近来说,它虽然称不上是第一流,却正因为如此,客人到了这里才不会挤得肩碰肩的,吃得心里踏实。 [点击阅读]
牙医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吃早饭的时候,莫利先生的心情绝称不上极佳。他抱怨熏肉的味道不好,不明白咖啡为什么非要给弄得象泥浆似的,而他对面包的评价是每一片都比上一片更难以下咽。莫利先生个头不高,却有一副给人决断感的颚和好斗感的下巴。他姐姐身材高大,颇有女手榴弹兵的气度,她料理着他的生活。她若有所思地看着弟弟,问他洗澡水是不是又该冷了。莫利先生勉强回答了一声没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