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春潮 - 第30回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来诺拉太太从绝望过渡到悲伤,又从悲伤转为“静候命运的安排”,其间的变化相当迅速;即使是这“静候命运的安排”,也很快转而成为暗自的满足,但是因为面子关系,这种满足总是千方百计地掩饰着、隐忍着。萨宁从认识来诺拉太太的第一天起就合她的脾胃;及至她认定他将成为她未来的女婿时,她便不再认为这个想法本身有什么特别不愉快的成分,虽然她依然认为有责任要让自己脸上保持某种受了委屈……甚至忧虑的表情。然而近日来所发生的事情竟是如此异乎寻常……接二连三!作为讲求实际的女人,一个作母亲的人,来诺拉太太觉得同样有责任向萨宁提出种种问题;萨宁早上出发去和杰玛约会时还连想也没有想过他会娶她,——真的,当时什么也没有考虑过,只是被自己炽烈的爱情所驱使,——此刻却胸有成竹地,甚至可以说是激情满怀地进入了自己的角色,未婚夫的角色,所以一切问题,他都回答得详尽而周到,而且兴致勃勃。来诺拉太太由于相信他出身于真正的贵族世家,而又有点诧异他竟不是一个公爵,所以摆出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说“有话在先”,——她将在他面前说得十分坦率、不拘礼节,因为做母亲的神圣职责迫使她这样做!萨宁回答她说,自己对她别无要求。他恳求她——别对他宽恕!
  于是来诺拉太太向他指出,克留别尔先生(这个名字一出口,她就轻轻叹了口气,把嘴合上了,说起话来有点结结巴巴)——克留别尔,杰玛原来的未婚夫,现在的收入有八千金币,而且这个数目每年都在迅速增加,可是他,萨宁先生倒底有多少收入呢?
  “八千金币,”萨宁慢吞吞地重复说……“这合我们的钱大约是一万五千卢布……我的收人要少得多。我在土拉省有座规模不大的田庄……要是经营得法,也许——甚至一定可以有五千或六千的出息……还有,假使我出去任职,就会很容易得到二千左右的薪俸。”

  “到俄国去供职?”来诺拉太太大声嚷道。“那么我和杰玛大概要分别了!”
  “可以到外交部去工作,”萨宁接上去说,“我在那里有点儿关系……这样就可以在国外工作。要不,还可以这么办——而且是再好不过的办法:把产业卖了,再把得手的钱用来经营一个合适的企业,比如改善你们的糖果店。”萨宁也觉得自己说的事不大合情理,但是无以自解的一种勇气驱使着他!他向杰玛看去,自从“讲求实际”的谈话开始以来,她有时站起来在房间里踱上几步,又坐下来——他向她看去——此刻他的面前已经没有障碍,所以他甘愿立刻以最妥当的方式作出一切安排,只要不使她担心。
  “克留别尔先生也想给我们一笔不大的款子来振兴糖果店。”来诺拉太太犹豫了一会儿后说。
  “妈妈!看在上帝的分上!妈妈!”杰玛用意大利语大声说。
  “这些事可得事先讲清楚,我的孩子。”来诺拉太太用同一种语言回答她。
  她重新对着萨宁,开始问长问短:俄国婚姻法是怎么样的,和天主教徒结婚会不会遇到阻碍——会不会像在普鲁士那样?(当时在40年代整个普鲁士还没有忘记为异教通婚而同科隆主教闹的纠纷。)当来诺拉太太听说自己的女儿嫁给俄国贵族以后,女儿自己也会成了贵族的时候,她显出了一种满意的神色。
  “那么您得先到俄国去咯?”
  “为什么?”
  “怎么?要取得你们政府的允许啊?”
  萨宁向她解释说,完全不需要这样做……但是他倒确实需要在结婚前用最短的期限回俄国去一趟(一说出这句话,他的心就病态地抽搐起来,望着他的杰玛是明白这一点的,所以她脸红了,陷入了沉思),他将利用这个机会,无论如何争取把产业卖掉,再从那里把必需的钱带出来。
  “我还想请您从那里给我带几张阿斯特拉罕羔羊皮来做件披肩,”来诺拉太太说。“听说那些东西怪好,怪便宜的!”

  “那是一定的,我非常愿意给您,也给杰玛带来!”萨宁扬声说。
  “还有我,我要绣上银钱的上等山羊皮帽子。”爱弥儿从隔壁房间里探出头来插话。
  “好,你也有份……还有潘塔列昂,给他带鞋子来。”
  “这又何必呢?何必?”来诺拉太太说。“我们可是谈正经事儿呐。噢,对啦,还有,”讲求实际的女士又说道,“您说要卖产业。可怎么卖呢?难道您连农民也卖掉?”
  萨宁仿佛被人从旁边刺了一下。他记起来了,他曾同来诺拉太太和她的女儿谈起过农奴制,用他的话来说,这个制度使他极其愤慨,当时他曾不止一次地向她们担保,说他不管什么原因,决不出卖自己的农民,因为他认为这类交易是很不道德的事情。
  “我争取把自己的产业卖给一个我了解的好人,”他说得有点不大流利。“也可能,农民愿意自己赎身。”
  “那就再好不过了,”连来诺拉太太也表示赞同。“否则,出卖活的人口……”
  “野蛮!①”潘塔列昂嘟哝着,他跟在爱弥儿后面露了露脸,就摇晃着一头蓬发消失了。
  ①原文为意大利文。
  “糟了!”萨宁心里想着,一面偷偷瞥了杰玛一眼。她似乎并未听见他最后的一句话。“还好!”他心里又想道。
  讲求实际的谈话就这样一直继续到午饭的时候。来诺拉太太已经完全平静下来,并且对萨宁已称作德米特里,亲切地伸出一个手指对他扬了扬,说要报复他的阴谋。她不厌其烦她向他详细打听他亲属的情况,因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她还要他介绍婚礼,按俄国教堂的规定,结婚的仪式是怎么进行的——于是事先夸奖起杰玛身穿白色礼服头戴金冠的样子。
  “她可是我的美女,简直像王后一样呢,”她以母亲的骄傲说,“而且这样的王后也是举世无双的!”
  “世界上可找不出第二个杰玛呀!”萨宁接上去说。
  “所以她的名字叫杰玛!”(众所周知,在意大利语里杰玛就是宝石的意思。)

  杰玛扑过去亲吻自己的母亲……看样子到现在她的呼吸才感到自由,叫她郁郁不欢的重负也在她的心底释放净尽了。
  萨宁突然感到自己是那么幸福,当他想到,那些理想,那些不久前正是在这几间房里他苦思瞑索地追求的理想终于实现了的时候,他的心里充满了孩子般的欢乐;他全身热血沸腾,一下子冲到了店堂里;他希望无论如何要像几天以前那样站在柜台后面做会儿买卖……“现在我可以说,有充分的权利于这一行了!我毕竟已是自家人了啊!”
  于是他真的站到柜台后面,并且真的做起买卖来,卖给两个进门的女孩子一磅糖果,但是他给她们的却有整整两磅,而钱却只收了半数。
  吃午饭的时候他正式以未婚夫的身份坐在杰玛的旁边。来诺拉太太继续她的讲求实际的设想。爱弥儿有时笑着,缠住萨宁,要他带他到俄国去。萨宁确定在两个星期以后动身。只有潘塔列昂一个人露出一种郁郁不乐的神色,这使来诺拉太太也说他了:“还是个仲裁人呢!”潘塔列昂斜过眼去看着她。
  杰玛几乎一直缄口不语,但是她的脸庞从来没有这么美丽和明朗过。午后她邀萨宁到花园里去一会儿,她在前天拣樱桃的那张长靠椅前面停下来对他说:
  “德米特里,别生我的气;我可要再一次提醒你,你不应当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牵挂的人……”
  他没有让她说下去。
  杰玛向旁边转过脸去。
  “妈妈提醒的那件事,您还记得吗?——就是关于我们信仰不同的那件事!……”
  她抓起一个用细带子挂在颈项里的石榴石十字架,用力扯断带子,把十字架交给他。
  “如果我属于你,那么你的信仰——也就是我的信仰!”
  当萨宁和杰玛一起回到屋子里的时候,他的眼睛还是湿润的。
  到傍晚一切都恢复正常,甚至还打了纸牌——
或许您还会喜欢:
等待野蛮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第一章(1)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两个圆圆的小玻璃片架在他眼睛前的环形金属丝上。他是瞎子吗?如果他是个盲人想要掩饰这一点,我倒可以理解。但他并不瞎。那小圆玻璃片是暗色的,从里面看出来并不透明,但他就是能透过这样的玻璃片看过来。他告诉我,这是一种新发明的玩意儿:“它能保护眼睛,不受阳光的炫照,戴上它就不必成天眯缝着眼。也可减少头痛。 [点击阅读]
精灵宝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创新之书一九五一年末,在《魔戒》与《精灵宝钻》已经完稿多时,而大西洋两岸仍迟迟不肯按托尔金的要求将两书同时出版:心焦的托尔金於是写了一封长达万言的信给美国出版商,阐明他创作这整个神话世界的缘起与故事始末:我从早年就对自己所爱之乡土没有属於自己的故事感到悲伤。 [点击阅读]
精神分析引论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序那些想获得精神分析知识的人们所面临的困难很多,尤其是缺乏一本适用的教科书可用以开始他们的研究。这些人从前可在三类课本中进行选择,但由初学者看来,每一类都各有它的缺点。他们可通过弗洛伊德、布里尔、费伦齐和我自己所刊行的大量论文,寻找他们的前进道路,这些论文不是依照任何连贯性的计划来安排的,而且大部分是写给那些对这门学问已有所知的人阅读的。 [点击阅读]
紧急传染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0
摘要:1991年6月12日,这是暮春的一个近似完美的日子。天已破晓,阳光触摸着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美国大部、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在期待着阳光明媚的蓝天、只是气象雷达显示雷暴云团即将来临,估计会从平原伸向田纳西河谷。已经有预报,从白令海峡移动过来的阵雨云可能覆盖阿拉斯加的西沃德半岛。这个6月12日几乎在各个方面都与以往的6月12日没什么两样,只有一个奇怪的迹象除外。 [点击阅读]
紫阳花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这可是一个完全偶然的机会发现的。实在是太偶然了。与其说是一般的偶然,更应该说不是单纯的偶然,而是好几个偶然的因素,巧上加巧碰在一起,就促成了这么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要说是促成,还不如说是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突然出现更准确。那天,川岛省吾也不知道怎么的,竟然会神使鬼差地躺在自己太太的床上休息。通常省吾都不在夫妻俩的主卧房睡觉,他在自己的书房安了一张床,平时基本上都在这张床上休息。 [点击阅读]
红与黑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维里埃算得弗朗什-孔泰最漂亮的小城之一。一幢幢房子,白墙,红瓦,尖顶,展布在一座小山的斜坡上。茁壮的栗树密密匝匝,画出了小山最细微的凹凸。城墙下数百步外,有杜河流过。这城墙早年为西班牙人所建,如今已残破不堪。维里埃北面有高山荫护,那是汝拉山脉的一支。十月乍寒,破碎的威拉峰顶便已盖满了雪,从山上下来的一股激流,穿过小城注入杜河,使大量的木锯转动起来。 [点击阅读]
红字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一群身穿黯色长袍、头戴灰色尖顶高帽.蓄着胡须的男人,混杂着一些蒙着兜头帽或光着脑袋的女人,聚在一所木头大扇子前面。房门是用厚实的橡木做的,上面密密麻麻地钉满大铁钉。新殖民地的开拓者们,不管他们的头脑中起初有什么关于人类品德和幸福的美妙理想,总要在各种实际需要的草创之中,忘不了划出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充当墓地,再则出另一片土地来修建监狱。 [点击阅读]
红龙
作者:佚名
章节:54 人气:0
摘要:1威尔·格雷厄姆让克劳福德坐在房子与海之间的野餐桌旁,然后递给他一杯冰茶。杰克·克劳福德看着这幢外表漂亮的老式房子。银白色的木料衬着明媚的阳光。“我真应该当你卸职的时候在玛若森就找到你,”杰克说,“你肯定不愿意在这儿谈这件事。”“这事我在哪儿都不愿意谈,杰克。既然你坚持要说,好,我们就来谈谈。 [点击阅读]
纯真年代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作者:蒲隆美国文学批评家菲利普·拉赫夫把美国文学中典雅和粗犷这两种不同的流派形象地称为“苍白脸和红皮肤”。这两种流派不仅写作风格相异,而且题材也不同:“苍白脸”多写上流社会,“红皮肤”则多写下层民众。当然两派作家的家庭出身和社会经历也大相径庭。 [点击阅读]
纸牌屋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欢笑不长久,欲望不长久,生命本身,也总会走到尽头。这真是至理名言。所以,人生在世,最要紧的就是及时行乐,活在当下,把手中的东西紧紧抓住。为什么要虚度一生去换取入土之后碑头的空文呢?“永存我心”,什么样的蠢蛋才会希望自己的坟头铭刻这样一句空话?这不过是无病呻吟的多愁和伤感,毫无意义。我们还是面对现实吧,人生就是一场零和博弈,输赢高下都在政坛见分晓。 [点击阅读]
纽约老大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1991年6月13日,好莱坞。凌晨,加利福尼亚美联社分部一派兵荒马乱。五分钟之前,路透社抢先向全球公布了齐亚托联通公司的最新消息。这一次,英国人灵敏的鼻子终于甚至比美国人更早嗅到了大西洋的腥味。齐亚托联通公司正在制做本世纪耗资最大的色情片,主要外景地选择在沙漠中,也就是拍摄《宾虚传》和《阿拉伯的劳伦斯》用过的场景,其中一处搭设了1000余人在上面翻滚的大台子。 [点击阅读]
绞刑架下的报告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一代英雄,惨遭杀害,但他们是一座座高大雄伟的雕像,矗立在大地上,鲜花环绕,阳光沐浴,人们把最崇敬的感情献上。一伙魑魅魍魉,蝇营狗苟,虽生犹死,都是些朽木雕成的木偶,人们投之以冷眼、蔑视与嘲笑。捷克民族英雄伏契克在他举世闻名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部不朽的作品里,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伟大与渺歇—雕像与木偶的根本区别。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