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纯真年代 - 第22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为布兰克家举办欢迎会——为布兰克家?”
  韦兰先生放下刀叉,焦急、怀疑地望着坐在午餐桌对面的妻子。她调整了一下金边眼镜,以极富喜剧色彩的声调,大声读道:“埃默森·西勒顿教授与夫人敬请韦兰先生偕夫人于8月25日下午3时整光临‘星期三下午俱乐部’的聚会,欢迎布兰克太太及小姐们。
  凯瑟琳街,红山墙。
  罗·斯·维·波”
  “天啊——”布兰先生喘了口粗气,仿佛重读了一遍才使他彻底明白了这事的荒谬绝顶。
  “可怜的艾米·西勒顿——你永远猜不透她丈夫下一步要干什么,”韦兰太太叹息道。“我想他是刚刚发现了布兰克一家。”
  埃默森·西勒顿是纽波特社交界的一根刺,而且是一根拔不掉的刺,因为他生在历史悠久、受人尊重的名门望族。正如人们所言,他拥有“一切优势”。他父亲是西勒顿·杰克逊的叔叔,母亲是波士顿彭尼隆家族的一员,双方均有财有势,且门当户对。正像韦兰太太经常说的,根本没有理由——没有任何理由迫使埃默森·西勒顿去做考古学家,或是任何学科的教授;也没有任何理由让他在纽波特过冬,或者干他干的其他那些变革性的事情。如果他真的打算与传统决裂,藐视社交界,那么,至少他不该娶可怜的艾米·达戈内特。她有权期望过“不同的生活”,并有足够的钱置办一辆马车。
  在明戈特家族中,没有一个人能理解艾米·西勒顿为什么对丈夫怪诞的作为那样俯首帖耳。他往家里招徕长头发的男人和短头发的女人;外出旅行,他不去巴黎和意大利,反而带她去考察尤卡坦州的墓地。然而他们就是那样自行其是,且显然并没察觉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当他们一年一度举办乏味的花园聚会时,住在克利夫的人家,因为西勒顿一彭尼隆一达戈内特家族间的关系,不得不抽签选派一名不情愿的代表参加。
  “真是个奇迹,”韦兰太太说。“他们倒没选择赛马会这一天!还记得吧,两年前,他们在朱丽娅·明戈特举办茶舞会的时候为一个黑人办宴会?据我所知,这次没有其他活动同时进行——这倒是很幸运,因为我们总得有人要去。”
  韦兰先生不安地叹息道:“你说‘有人要去’,亲爱的——不止一个人吗?3点钟是多么别扭。3点半我必须在家吃药:如果我不按规定服药,那么采纳本库姆的新疗法也就毫无意义了。假如稍后再去找你,必然会赶不上车。”想到这儿,他再次放下刀叉,焦虑使他布满细纹的脸上泛起一片红晕。
  “亲爱的,你根本不用去,”妻子习惯性地用愉快的口吻答道。“我还要到贝拉乌大街那一头送几张请柬,3点半左右我过去,多呆些时间,以便让可怜的艾米不觉得受了怠慢。”她又迟疑地望着女儿说:“如果纽兰下午有安排,或许梅可以赶车送你,也试一试手织的新挽具。”
  韦兰家有一条原则,就是人们的每一天、每一小时都应该像韦兰太太说的——‘有安排’。被迫“消磨时间”(特别是对不喜欢惠斯特或单人纸牌游戏的人来说)这一令人忧伤的可能像幻影般困扰着她,就像失业者的幽灵令慈善家不得安宁一样。她的另一条原则是,父母决不应(至少表面上)干扰已婚子女的计划;既要尊重梅的自由又要考虑韦兰先生所说的紧急情况,解决这种难题只能靠神机妙算,这就使得韦兰太太自己的时间每一秒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当然,我会驾车去送爸爸的——我相信纽兰会自己找些事做,”梅说,语气温和地提醒丈夫应有所反应。女婿在安排日程上老显得缺乏远见,这也是经常令韦兰太太苦恼的一个问题。阿切尔在她家度过的两个星期里,问到他下午准备干什么时,他往往似是而非地回答说:“唔,我想换个方式,节省一下午——”有一次,她和梅不得不进行一轮延误已久的下午拜访时,阿切尔却承认他在海滩凉亭后面的大石头下躺了整整一下午。
  “纽兰好像从不为将来打算,”韦兰太太有一次试探着向女儿抱怨说;梅平静地答道:“是啊,不过你知道这并不碍事的,因为没有特殊事情要做的时候,他就读书。”
  “啊,对——像他父亲!”韦兰太太赞同地说,仿佛能体谅这种遗传怪癖似的。从那以后,纽兰无所事事的问题也就心照不宣地不再提了。
  然而,随着西勒顿欢迎会日期的临近,梅自然就表现出对他切身利益的忧虑。作为对她暂时离职的补偿,她建议他去奇弗斯家打网球比赛,或乘朱利叶斯·博福特的小汽艇出游。“6点钟我就赶回来,亲爱的,你知道,再晚一点爸爸是决不会乘车的——”直到阿切尔说,他想租一辆无篷小马车,到岛上的种马场为她的马车再物色一匹马,梅才安下心来。他们为挑选马匹已花费了一段时间,这项提议令她十分满意,梅瞥了母亲一眼,仿佛在说:“您瞧,他跟大家一样,知道该怎样安排时间。”
  第一次提到埃默森的邀请那天,阿切尔心里就萌发了去种马场选马的念头;但他一直门在心里,仿佛这计划有什么秘密,暴露了就会妨碍它的实行。尽管如此,他还是采取了预防措施,提前定了一辆无篷车和一对在平路上仍能跑18英里的车行里的老马。两点钟,他匆匆离开午餐桌,跳上轻便马车便出发了。
  天气十分宜人。从北面吹来的微风赶着朵朵白云掠过湛蓝的天空,蓝天下滚动着闪闪发光的大海。此时,贝拉乌大街阒无一人,阿切尔在米尔街的拐角处丢下马夫,转向老海滨路,驱车穿过伊斯特曼滩。
  他感到一阵难以名状的兴奋。学生时期,在那些半日的假期里,他正是怀着这种莫名的兴奋投身到未知的世界去的。若让两匹马从从容容地跑,3点钟以前就可望到达离天堂崖不远的种马场,所以,大致看一看马(如果觉得有希望,也可以试一试)之后,仍然有4个小时的宝贵时间供他享用。
  一听说西勒顿的欢迎会,他就暗自思量,曼森侯爵夫人肯定会随布兰克一家来纽波特,那么,奥兰斯卡夫人可能会借此机会再来和祖母呆一天。不管怎样,布兰克的住处很可能会空无一人,这样,他就可以满足一下对它朦胧的好奇心而又不显唐突。他不敢肯定自己是否想再见到奥兰斯卡伯爵夫人;但自从在海湾上面的小路上看到她之后,他莫名其妙地萌生了一种荒唐想法,要看一看她住的地方,就像观察凉亭中那个真实的她那样,想了解想象中的她的行踪。这种难以名状的热望日夜不停地困扰着他,就像病人突发奇想,想要一种曾经品尝过、却早已忘记的食物或饮料那样。他无法考虑其他的事,也无法料想它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因为他并没有任何想与奥兰斯卡夫人交谈或听听她的声音的愿望。他只是觉得,假如他能把她脚踏的那块地面连同天海相拥的那段空间印在他的脑子里,那么,剩下的那部分世界也许就显得不那么空虚了。

  到了种马场,看了一眼他就明白没有他中意的马匹;尽管如此,他还是在里面转了一圈,以便向自己证明他并没有仓促行事。但到了3点钟,他便抖开马缰,踏上了通向普茨茅斯的小路。风已经停了,地平线上一层薄霭预示着退潮后大雾将悄悄淹没沙克耐特;但他周围的田野、树林却笼罩在金色的阳光里。
  他驾车一路驶过果园里灰色木顶的农舍、干草场和橡树林;还驶过许多村落,村里礼拜堂的白色尖顶耸人昏暗的天空;最后,他停车向田间耕作的几个人问过路后,转进一条小巷。路两侧的高坡上长满了黄花和荆棘,巷子尽头是一条碧波粼粼的河,在河左边一丛橡树和枫树林前,他看到一幢破败不堪的长房子,护墙板上的白漆都已脱落。
  大门正面的路旁有一个敞开的棚屋,新英格兰人用它存放农具,来访的客人则把牲口拴在里面。阿切尔从车上跳下来,把两匹马牵进棚屋,系在木桩上,转身朝房舍走去。房前的一块草坪已沦落成干草场,但左边那片疯长的矩形花园里却满是大雨花和变成铁锈色的玫瑰丛,环绕着一个幽灵般的格子结构的凉亭。凉亭原是白色,顶部有一个丘比特木雕像,他手中弓箭全无,却继续劳而无功地瞄着准。
  阿切尔倚着门呆了一会儿,四顾无人,房内大开的窗户里也没有声响:一只灰白色的纽芬兰犬在门前打盹,看来也和丢了箭的丘比特一样成了没用的守护者。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死气沉沉、衰落破败的地方竟是爱热闹的布兰克一家的住所;但阿切尔确信没有找错地方。
  他在那儿伫立良久,心满意足地观看着眼前的场景,并渐渐受到它使人昏昏欲睡的魔力的影响;但他终于清醒过来,意识到时间在流逝。他是不是看个够就赶车离开呢?他站在那儿,犹豫不定,突然又想看一看房子里面的情景,那样,就可以想象奥兰斯卡夫人起居的房间了。他可以毫无顾忌地走上前去拉响门铃;假如像他推测的那样,奥兰斯卡夫人已经和参加宴会的其他人一起走了,那么他可以轻而易举地报上姓名,并请求进起居室留个便条。
  然而他没有那样做,反而穿过草坪,向矩形花园走去。一进花园,他就看见凉亭里有一件色彩鲜艳的东西,并马上认出那是把粉红色的遮阳伞。它像磁石般吸引着他:他确信那是她的。他走进凉亭,坐在东倒西歪的座位上,捡起那把丝质阳伞,细看雕花的伞柄。它是由稀有木料制成的,散发着香气。阿切尔把伞柄举到唇边。
  他听到花园对面一阵悉悉索索的裙裾声。他坐在那儿一动不动,双手紧握的伞柄,听凭悉索声越来越近而不抬眼去看,他早就知道这情景迟早会发生……
  “啊,是阿切尔先生!”一个年轻洪亮的声音喊道;他抬起头,只见布兰克家最小却最高大的女儿站在面前:金发碧眼,但长得粗俗,穿着脏兮兮的棉布衣服,脸颊上一块红色的印痕仿佛向人宣告她刚刚才离开枕头。她睡眼惺松地盯着他,热情而又困惑不解。
  “天哪——你从哪儿来的?我一定是在吊床上睡熟了。别人全都去纽波特了。你拉门铃了吗?”她前言不搭后语地问道。

  阿切尔比她更慌乱。”我——没——是这样,我正要去拉。我本是来岛上物色匹马,驾车来这儿,想看看能不能碰巧见着布兰克太太和你们家的客人。但这房子似乎空荡荡的——所以我坐下来等一会儿。”
  布兰克小姐驱走了睡意,兴趣大增地看着他。“家里是空了。妈妈不在,侯爵夫人也不在——除了我其他人都不在。”说着,她的目光流露出淡淡的责备。“你不知道吗?今天下午,西勒顿教授与夫人为妈妈和我们全家举办花园欢迎会。真遗憾,我不能去,因为我嗓子痛,妈妈怕要等到傍晚才能乘车回来。你说还有比这更扫兴的事吗?当然啦,”她快活地补充说,“如果知道你来,我根本不会在乎的。”
  她那笨拙地卖弄风情的征兆变得很明显了,阿切尔鼓起勇气插嘴问道:“可奥兰斯卡夫人——她也去纽波特了吗?”
  布兰克小姐吃惊地看着他说:“奥兰斯卡夫人——难道你不知道,她被叫走了?”
  “叫走了?——”
  “哎呀,我最漂亮的阳伞!我把它借给了大笨鹅凯蒂,因为它和她的缎带挺配,一定是这个粗心的家伙把它丢在这儿了。我们布兰克家的人都像……真正的波希米亚人!”她用一只有力的手拿回伞并撑开它,将玫瑰色的伞盖撑在头上。“对,埃伦昨天被叫走了:你知道,她让我们叫她埃伦。从波士顿发来一封电报,她说大概要去呆两天。我真喜欢她的发型,你喜欢吗?”布兰克小姐不着边际地说。
  阿切尔继续目不转睛地看着她,仿佛她是透明的,可以看穿似的。他所看到的无非是一把无价值的粉红色遮阳伞罩在她痴笑的脑袋上。
  过了一会儿,他试探地问:“你是否碰巧知道奥兰斯卡夫人为什么去波士顿?我希望不是因为有坏消息吧?”
  布兰克小姐兴致勃勃地表示怀疑。“咳,我认为不会。她没告诉我们电报的内容,我想她不愿让侯爵夫人知道。她看上去是那么浪漫,对吗?当她朗读《杰拉尔丁小姐的求婚》时,是不是让人想起斯科特·西登斯太太?你从没听她读过?”
  阿切尔的思绪纷至沓来。仿佛突然间,他未来的一切全都展现在面前:沿着无止无尽的空白望去,他看到一个逐渐渺小的男人的身影,他一生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他打量着四周末经修剪的花园,摇摇欲坠的房舍,暮色渐浓的橡树林。这似乎正是他应该找到奥兰斯卡夫人的地方;然而她却已远走高飞,甚至这把粉红色遮阳伞也不是她的……
  他皱着眉犹豫不决地说:“我想,你还不知道——明天我就要去波士顿。如果我能设法见到她——”
  尽管布兰克小姐依然面带笑容,但阿切尔却感到她已对自己失去了兴趣。‘“啊,那当然,你可真好!她住在帕克旅馆;这种天气,那儿一定糟透了。”
  在这之后,阿切尔只是断断续续地听进他们之间的对话。他只记得自己坚决回绝了她让他等她的家人回来、用过茶点再走的恳求。最后,在这位女主人陪伴下,他走出了木雕丘比特的射程,解开马僵绳,驾车走了。在小巷的转弯处,他看见布兰克小姐正站在门口挥动那把粉红色的阳伞。
或许您还会喜欢: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那个男孩名叫圣狄雅各。日落时分他领着一群羊抵达了一座废弃的教堂。教堂圉顶看起来在很久前就已经塌落了,而曾经是更衣室的地方,如今却磐立着一株巨大的无花果树。他决定在此过夜。看着羊儿一一跳进门后,男孩在毁圯的门上横竖着一些木板,以防羊儿走失。这附近并没有狼,但若有羊只脱队,他可得花上一整天去找回来。他用夹克掸了掸地面,然后躺下来,头枕着一本才刚读完的书。 [点击阅读]
琥珀望远镜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猛兽们从深邃的山谷走来看着熟睡中的少女——威廉?布莱克紧挨着雪线有一个杜鹃花遮蔽的山谷,山谷里哗啦啦地流淌着一条乳白色的雪水融化而成的小溪,鸽子和红雀在巨大的松树间飞翔,在岩石和其下簇拥着的又直又硬的树叶间半遮半掩着一个洞。 [点击阅读]
神秘的西塔福特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布尔纳比少校穿上皮靴,扣好围颈的大衣领,在门旁的架子上拿下一盏避风灯_轻轻地打开小平房的正门,从缝隙向外探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典型的英国乡村的景色,就象圣诞卡片和旧式情节剧的节目单上所描绘的一样——白雪茫茫,堆银砌玉。四天来整个英格兰一直大雪飞舞。在达尔特莫尔边缘的高地上,积雪深达数英所。全英格兰的户主都在为水管破裂而哀叹。只需个铝管工友(哪怕是个副手)也是人们求之不得的救星了。寒冬是严峻的。 [点击阅读]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1:有产业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你可以回答这些奴隶是我们的。——《威尼斯商人》第一章老乔里恩家的茶会碰到福尔赛家有喜庆的事情,那些有资格去参加的人都曾看见过那种中上层人家的华妆盛服,不但看了开心,也增长见识。可是,在这些荣幸的人里面,如果哪一个具有心理分析能力的话(这种能力毫无金钱价值,因而照理不受到福尔赛家人的重视),就会看出这些场面不但只是好看,也说明一个没有被人注意到的社会问题。 [点击阅读]
精灵宝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创新之书一九五一年末,在《魔戒》与《精灵宝钻》已经完稿多时,而大西洋两岸仍迟迟不肯按托尔金的要求将两书同时出版:心焦的托尔金於是写了一封长达万言的信给美国出版商,阐明他创作这整个神话世界的缘起与故事始末:我从早年就对自己所爱之乡土没有属於自己的故事感到悲伤。 [点击阅读]
红龙
作者:佚名
章节:54 人气:2
摘要:1威尔·格雷厄姆让克劳福德坐在房子与海之间的野餐桌旁,然后递给他一杯冰茶。杰克·克劳福德看着这幢外表漂亮的老式房子。银白色的木料衬着明媚的阳光。“我真应该当你卸职的时候在玛若森就找到你,”杰克说,“你肯定不愿意在这儿谈这件事。”“这事我在哪儿都不愿意谈,杰克。既然你坚持要说,好,我们就来谈谈。 [点击阅读]
绿里奇迹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当时的州立监狱还在冷山。当然了,还有电椅。狱中囚犯常拿电椅开玩笑,对令人恐惧却又摆脱不掉的东西,大家总喜欢如此地取笑一番。他们管它叫“电伙计”,或者叫“大榨汁机”。大伙谈论电费单,谈论那年秋天监狱长穆尔斯不得不自己做感恩节晚餐,因为他妻子梅琳达病得没法做饭了。不过,对于那些真得要坐到电椅上的人,这些玩笑很快就不合时宜了。 [点击阅读]
藏书房女尸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有些陈腐的词语只属于某些类型的小说。比如情节剧里的“秃头坏男爵”,侦探故事里的“藏书室里的尸体”。多年来我一直试图为人们熟知的主题作一些适当的改变。我为自己订立了条件:书里描写的藏书室必须属于非常正统、传统的那一类,而尸体则必须让人觉得悱恻不定、触目惊心。遵循这些原则,几年来出现在笔记本上的只有短短几行文字。 [点击阅读]
蝴蝶梦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影片从梦中的女主人公---第一人称的'我'回忆往事开始。夜里,我又梦回曼陀丽。面对这堆被焚的中世纪建筑废墟,我又想起很多过去……那是从法国开始的。做为'陪伴'的我随范霍夫太太来到蒙特卡洛。一天,在海边我看到一个在陡崖边徘徊的男子。我以为他要投海,就叫出了声。他向我投来愤怒的一瞥。我知道我想错了,他可真是一个怪人。很巧,他竟同我们住在同一个饭店里。 [点击阅读]
邦斯舅舅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一谈及巴尔扎克,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高老头》、《欧叶妮·格朗台》、《幻灭》,而《邦斯舅舅》恐怕就要稍逊一筹了。然而,我们却读到了也许会令中国读者意外的评论。安德烈·纪德曾这样写道:“这也许是巴尔扎克众多杰作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不管怎么说,它是我阅读最勤的一部……我欣喜、迷醉……”他还写道:“不同凡响的《邦斯舅舅》,我先后读了三、四遍,现在我可以离开巴尔扎克了,因为再也没有比这本书更精彩的作品了。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
1973年的弹子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喜欢听人讲陌生的地方,近乎病态地喜欢。有一段时间——10年前的事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逢人就问自己生身故乡和成长期间住过的地方的事。那个时代似乎极端缺乏愿意听人讲话那一类型的人,所以无论哪一个都对我讲得十分投入。甚至有素不相识的人在哪里听说我这个嗜好而特意跑来一吐为快。他们简直像往枯井里扔石子一样向我说各种各样——委实各种各样——的事,说罢全都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