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地狱 - 第56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圣玛格丽特教堂也被称作但丁教堂,它的圣所与其说像教堂,还不如说更像一个小礼拜堂。虽然只有一间小小的礼拜室,这儿却是但丁信徒们经常光顾的地方。他们敬畏这个圣地,将它视为伟大诗人一生当中两个关键性事件的发生地。
  据说,就是在这座教堂里,年仅九岁的但丁第一次见到贝雅特丽齐·波提纳里。他对她一见钟情,一辈子都对这个女子念念不忘。让但丁痛彻心扉的是,贝雅特丽齐后来嫁给了另一个男人,年仅二十四岁便离开了人世。
  几年后,也就是在这座教堂里,但丁迎娶了杰玛·多纳蒂。即便是在伟大的作家和诗人薄伽丘的笔下,这个女人也不适合当但丁的妻子。这对夫妇虽然也生儿育女,相互之间却几乎没有任何亲昵表现,但丁被放逐后,夫妇俩似乎谁也不急于再见到对方。
  但丁的毕生之爱过去一直是而且将来也永远是已经离世的贝雅特丽齐·波提纳里。但丁虽然对她知之甚少,但无法抵挡对她的怀念,她的幽灵成为激发了他最伟大作品的灵感的缪斯女神。
  但丁脍炙人口的诗集《新生》里对"天国中的贝雅特丽齐"的赞誉之词俯拾皆是。《神曲》更是满怀崇敬地将贝雅特丽齐描述为引领但丁穿过天堂的救星。但丁在这两部作品中表达了他对这位遥不可及的女子的渴慕。
  今天,但丁教堂已经成为那些单相思的伤心恋人们光顾的圣地。年轻的贝雅特丽齐本人就安葬在这座教堂内,她那简朴的坟墓是但丁迷和同样为情所困的恋人们的一个朝觐点。
  今天早晨,兰登和西恩娜穿过佛罗伦萨老城弯弯曲曲的街道向教堂走去。这些街道变得越来越窄,最后成了名副其实的人行道。偶尔会有一辆本地汽车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在这迷宫里慢慢移动,迫使行人们将身体紧紧贴在两边的建筑上,让它通过。
  "前面一拐弯就是教堂,"兰登告诉西恩娜,希望里面某位游客能够给他们提供帮助。他知道他们找到一位厚道人的机会已经大增,因为西恩娜重新戴上了假发,兰登也已经又穿上了上衣,两个人都恢复了正常状态,从摇滚歌手和光头仔……变身为大学教授和面目清秀的姑娘。
  兰登为重新做回自己而松了口气。
  他们大步走进一条更为狭窄的小巷--普雷斯托街。兰登扫视着周围不同的门洞。这座教堂的入口很不好找,因为建筑物本身就很小,没有任何装饰,而且被紧紧夹在另外两座建筑物之间。人们经常从它身边经过,却没注意到它。说来也怪,人们更容易借助耳朵而不是眼睛来发现它。
  圣玛格丽特教堂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里面经常举行音乐会,而在没有安排音乐会的时候,教堂里会播放这些音乐会的录音,让游客随时可以倾听音乐。
  不出所料,当他们沿着小巷前行时,兰登听到了隐隐约约的音乐声。音乐声越来越大,直到他和西恩娜站在了一个不起眼的入口前。惟一能够证明他们确实找对了地方的是一块小指示牌--与但丁故居博物馆鲜红的横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上面低调地宣称这里就是但丁和贝雅特丽齐的教堂。
  兰登和西恩娜从街道走进阴暗的教堂内,周围的空气凉爽多了,音乐也更大声了。教堂内部的装饰朴实无华……空间比兰登记忆中的要小。里面只有几个游客,有的在交谈,有的在写日记,有的则安静地坐
  在长凳上欣赏音乐,还有几个人正在仔细观看里面收藏的奇特艺术品。

  除了奈里·狄·比奇设计的圣母祭坛外,这座礼拜堂里的原有艺术品几乎全部被当代艺术品所取代,这些当代艺术品表现的都是两个名人--但丁和贝雅特丽齐,这也是大多数游客寻找这个小礼拜堂的原因。大多数画作描绘了但丁初次见到贝雅特丽齐时的渴望眼神,诗人在其自述中说,他对贝雅特丽齐一见钟情。这些画作的质量参差不齐,依照兰登的品位,大多为低级庸俗之作,放在这里极不合适。在其中一幅画作中,但丁标志性的带护耳的红帽子仿佛是但丁从圣诞老人那里偷来的。不过,诗人仰慕地凝望着他的缪斯女神--贝雅特丽齐,这一主题的反复再现表明这是一座关于痛苦爱情的教堂--毫无结果,毫无回报,毫无收获。
  兰登本能地将目光转向左边,看着贝雅特丽齐·波提纳里很不起眼的坟墓。这是人们参观这座教堂的主要原因,尽管并非冲着这座坟墓,而是冲着它旁边那个著名的物件。
  一个柳条篮。
  这天早晨,一如往常,简朴的柳条篮就放在贝雅特丽齐的墓旁,一如往常,里面装满了迭好的纸片--每一张都是游客手写给贝雅特丽齐的书信。
  贝雅特丽齐·波提纳里已经成为失恋者的守护神,而且按照由来已久的传统,人们将亲笔写给贝雅特丽齐的祈祷放进篮子里,希望她能够为书写者助一臂之力--激发某个人更加爱他们,或者帮助他们寻找到真爱,甚或给他们力量,让他们忘却某位已逝的恋人。
  多年前,兰登正痛苦地为一本艺术史著作做研究。他曾经在这座教堂里伫足,并且在柳条篮里留了张纸条,恳求但丁的缪斯女神不要赐给他真爱,而是给他一些曾经让但丁创作出鸿篇巨制的灵感。
  在我的心中歌唱吧,缪斯女神,通过我来讲述故事……
  荷马《奥德赛》的第一行看似一个十分适宜的祈愿,兰登暗自相信自己所写的这段话确实让贝雅特丽齐赐给了他神圣灵感,因为他回到家后非常顺畅地写完了那部著作。
  "对不起!"教堂里突然响起了西恩娜的声音。"能请大家听我说一句吗?每个人?"
  兰登猛地转过身躯,看到西恩娜正大声冲着散落的游客说话。所有游客都望着她,显得有些紧张。
  西恩娜冲大家甜甜地一笑,用意大利语问是否有人碰巧带了一本但丁的《神曲》。在遭遇了一连串白眼和摇头之后,她又用英语试了一遍,却同样一无所获。
  一位老太太正在清扫祭坛,她冲着西恩娜嘘了一声,用一根手指压住嘴唇,示意她保持安静。
  西恩娜回头望着兰登,皱起了眉头,仿佛在说:"现在怎么办?"
  西恩娜这种漫无目标的恳求方式出乎兰登的意料,但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原以为她会得到更好的回应。兰登前几次来这座教堂时,看到许多游客在这个空空荡荡的空间里阅读《神曲》,显然特别享受这种完全沉浸在但丁的世界之中的体验。
  今天却一个都没有。
  兰登的目光落在了坐在教堂前排座位上的一对老年夫妇身上。老头光秃秃的脑袋耷拉着,下巴贴在胸前,偷偷地打着盹。他身边的老太太毫无倦意,一副白色耳机的连线从她灰白的头发下垂下来。
  一线希望,兰登这么想,他慢慢顺着过道往前走,来到了这对老年夫妇身旁。正如兰登所希望的那样,老太太那副白色耳机连接着膝盖上的一部iPhone 。她察觉到有人在看着她,便抬起头,取下耳塞。

  兰登不知道老太太说何种语言,但iPhone,iPad 和iPod 在全球范围内的泛滥已经使其成为通行无阻的语汇,像世界各地卫生间的男/ 女标识一样,每个人都明白。
  "iPhone ?"兰登问,很是羡慕她手中的东西。
  老太太立刻露出了笑脸,自豪地点点头。"真是个聪明的小玩具," 她小声说,带着英国口音。"我儿子买给我的。我正在听我的电子邮件。你能相信吗--听我的电子邮件?这个小宝贝真的在把邮件念给我听。我眼神不好,这真是帮了我大忙。"
  "我也有一个,"兰登坐到她身旁,笑着说,尽量不吵醒她那仍在睡梦中的丈夫。"可昨晚我不知怎么把它弄丢了。"
  "真不幸!你有没有使用'寻找iPhone '功能?我儿子说--"
  "我真笨,一直没有启动这个功能。"兰登不好意思地看了她一眼,然后犹豫不决地说:"如果不算太唐突的话,你介意我借你的手机用一下吗?我需要上网查一个东西。这能帮我一个天大的忙。" "当然可以!"她拔出耳机,将手机塞到他手中。"没关系的,可怜的孩子。"
  兰登接过手机,对她道了谢。老太太在他身边絮叨着她要是丢了iPhone 会感到多么可怕,兰登调出Google 搜寻窗口,按下了录音键。手机响了一下后,兰登说出了搜索关键词。
  "但丁,《神曲》,天堂,第二十五诗章。"
  老太太显得十分惊奇,显然还不熟悉这项功能。手机小小的屏幕上开始出现搜索结果,兰登偷偷瞥了一眼西恩娜,看到她正在柳条篮附近翻看着一些印刷资料。
  离西恩娜所站的地方不远处,系着领带的男子跪在阴影中,正低着头虔诚地祈祷。兰登无法看到他的脸,但内心为这孤独的男子感到悲哀。他可能失去了挚爱,来这里寻求慰藉。
  兰登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iPhone 上。只需几秒钟,他就能调出某个链接,找到《神曲》的电子版--他可以免费查阅,因为这部著作早已过了版权保护期。当网页直接打开第二十五诗章时,兰登不得不钦佩技术的先进。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推崇精装纸质书了,他提醒自己,电子书的时代到了。
  老太太在一旁看着,慢慢开始有些担心。她提到在国外上网时流量费用很高。兰登意识到时间宝贵,赶紧将注意力集中在他面前的网页上。
  字体很小,但小礼拜堂内昏暗的光线反而让高亮度的屏幕更显清晰。兰登很高兴,他偶尔查找到的正是曼德尔鲍姆的译本--已故的美国教授艾伦·曼德尔鲍姆完成的颇为流行的现代译本。正是由于其出色的译文,曼德尔鲍姆获得了来自意大利政府的最高荣誉--团结之星总统大十字骑士勋章。曼德尔鲍姆的译文虽然不如朗费罗的译文那样富有诗歌韵律,却更容易理解。
  我今天需要的是清晰表达,而不是诗意,兰登心想,希望能很快发现暗示佛罗伦萨某个具体地点的文字,找出伊格纳奇奥藏匿但丁死亡面具之所。
  iPhone 小小的屏幕每次只能显示六行文字,兰登一开始阅读,就回忆起了这段文字。但丁在第二十五诗章开头处提及了《神曲》,提及为创作这部巨著让他的身体付出的代价,提及了他内心痛苦的希望--或许他的这部来自天国的诗作能够让他克服远离美丽的故乡佛罗伦萨的痛苦。
  第二十五诗章
  假如有那么一天……假如这神圣的诗篇--
  这部集天地之精华

  令我形销骨立度过漫长岁月的诗篇--
  能够克服那点残忍心
  正是它阻挡我回到我曾安卧过的柔软羊棚
  一只被群狼所忌的羔羊
  只是这段文字仅提及了美丽的佛罗伦萨曾经是但丁在创作《神曲》时渴望回到的故乡,兰登没有看到它与佛罗伦萨任何具体地点相关。
  "你知道流量收费是多少吗?"老太太打断了他的思路。她正盯着自己的手机,突然变得非常担心。"我刚刚想起来,我儿子要我在国外上网时小心一点。"
  兰登向她保证自己只需要一分钟,并且说将弥补她的损失,尽管如此,他还是能感觉到她绝对不会允许他读完第二十五诗章的那一百行诗。他赶快划到下一屏的另外六行,继续往下读。
  到那时,我将带着另一个声音、另一身羊毛,
  我将作为诗人回归,并且
  在我的洗礼盆中接受那花冠;
  因为我最初在那里接受信仰
  让我的灵魂为上帝所认识,然后,
  又因为这个信仰,彼得在我额前戴上花冠。
  兰登也隐约记得这段文字,它影射但丁的敌人向他提出的一个政治
  交易。据历史记载,将但丁从佛罗伦萨放逐的"群狼"告诉他,他可以回到佛罗伦萨,条件是他同意忍受一次当众受辱--当着所有人的面,独自站在他的洗礼盆中,身上只穿粗麻布,以此表示承认自己有罪。
  在兰登刚刚读完的这一段中,但丁拒绝了上述条件,宣称如果他仍将回到自己的洗礼盆中,他不但不会身披象征着罪人的粗麻布,反而会戴着诗人的花冠。
  兰登正准备用食指划动屏幕,但老太太突然反对,伸手索要iPhone 。她显然重新考虑过将手机借给他是否正确。
  兰登几乎没有听到她在说什么。就在他快要触摸到屏幕之前那一
  刻,他的目光再次扫过了一行诗……再次看到了它。
  我将以诗人的模样回去,并且
  在我的洗礼盆中接受那花冠;
  兰登盯着那些文字,意识到自己在急于寻找诗歌中所提及的某个具体地点时,差一点错过开头几行中一个闪耀的地名。
  在我的洗礼盆中……
  佛罗拉萨有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个洗礼盆,七百多年来为无数佛罗伦萨孩子举行过洗礼,其中包皮括但丁·阿利基耶里。
  兰登的眼前立刻浮现出了这个洗礼盆的所在地。那是一幢恢弘壮丽的八角形建筑,在许多方面比圣母百花大教堂本身更加神圣。他此刻真想知道自己是否已经读到了所需要的全部内容。
  伊格纳奇奥所暗示的地方会是这座建筑吗?
  兰登的心中掠过一道金光,包皮括一组壮观的青铜大门的美丽画面逐渐清晰地浮现,在上午的阳光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我知道伊格纳奇奥想告诉我什么了!
  伊格纳奇奥·布索尼是佛罗伦萨屈指可数的几个能打开那些大门的人之一。当兰登意识到这一点时,最后一缕怀疑顷刻间烟消云散。
  罗伯特,大门给你留着,但你一定要快。
  兰登将iPhone 还给老太太,并且再三向她道谢。
  他匆匆走到西恩娜身旁,兴奋地小声对她说:"我知道伊格纳奇奥所说的大门是什么了!是天堂之门!"
  西恩娜似信非信。"天堂之门?那……不是在天上吗?"
  "其实,"兰登朝她做了个鬼脸,径直向门口走去,"只要你知道去哪里寻找,佛罗伦萨就是天堂。"
或许您还会喜欢:
冰与火之歌5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人味在夜空中飘荡。狼灵停在一棵树下,嗅了嗅,灰棕色毛皮上洒满了斑驳阴影。松林的风为他送来人味,里面混合着更淡的狐狸、兔子、海豹、鹿,甚至狼的气味。其实这些东西的气味也是人味:旧皮的臭气,死亡和酸败的气息,且被更浓烈的烟、血和腐物的味道所覆盖。只有人类才会剥取其他动物的毛皮毛发,穿戴起来。狼灵不怕人,就和狼一样。他腹中充满饥饿与仇恨,于是他发出一声低吼,呼唤他的独眼兄弟,呼唤他的狡猾小妹。 [点击阅读]
分歧者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作品导读如果世界按照所有最美的特质划归五派:无私、无畏、诚实、友好和博学,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还会不会有杀戮、争端、夺权、暴乱?答案你知道。因为丑恶从未消失,它只是被深深地隐藏起来,妄图在某一天爆发出来,冲毁这世界。 [点击阅读]
动物农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庄园农场的琼斯先生锁好几间鸡棚准备过夜,只是这一天他喝得烂醉,竟忘记关上那几扇小门了。他东倒西歪地走过院子,手中一盏提灯的光圈也随着摇摇晃晃。走进后门,他把靴子甩掉,又从放在洗碗间的酒桶里给自己倒了这一天的最后一杯啤酒,就爬上床去。这时琼斯太太早已在那儿打呼噜了。琼斯先生寝室里的灯光一灭,农场里个个厩棚就响起一阵骚动和嘈杂的声响。 [点击阅读]
古都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千重子发现老枫树干上的紫花地丁开了花。“啊,今年又开花了。”千重子感受到春光的明媚。在城里狭窄的院落里,这棵枫树可算是大树了。树干比千重子的腰围还粗。当然,它那粗老的树皮,长满青苔的树干,怎能比得上千重子娇嫩的身躯……枫树的树干在千重子腰间一般高的地方,稍向右倾;在比千重子的头部还高的地方,向右倾斜得更厉害了。枝桠从倾斜的地方伸展开去,占据了整个庭院。它那长长的枝梢,也许是负荷太重,有点下垂了。 [点击阅读]
司汤达中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出生在罗马一个显贵门第。我三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尚年轻,立意改嫁,托一个无子女叔父照管我的学习。他高兴地、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收留了我,因为他想利用他的监护人身份,决定把他收养的孤儿,培育成一个忠于神甫的信徒。对于狄法洛将军的历史,知道的人太多了,这里就用不着我赘述。将军死后,神甫们看到法国军队威胁着这个宗教之国,便开始放出风,说有人看到基督和圣母木头塑像睁开了眼睛。 [点击阅读]
吸血鬼德古拉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东欧,一四六二年自从她的王子骑马出征后,伊丽莎白王妃每晚都被血腥恐怖的恶梦折磨。每一夜,王妃会尽可能保持清醒;然而等她再也撑不住而合眼睡去后,她很快便会发现自己徘徊在死尸遍野、处处断肢残臂的梦魇中。她又尽力不去看那些伤兵的脸——然而,又一次,她被迫看到其中一人。永远是他那张伤痕累累的囚犯的脸,然后伊丽莎白便在尖叫声中醒来。 [点击阅读]
哑证人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埃米莉-阿伦德尔——小绿房子的女主人。威廉明娜-劳森(明尼)——阿伦德尔小姐的随身女侍。贝拉-比格斯——阿伦德尔小姐的外甥女,塔尼奥斯夫人。雅各布-塔尼奥斯医生——贝拉的丈夫。特里萨-阿伦德尔——阿伦德尔小姐的侄女。查尔斯-阿伦德尔——阿伦德尔小姐的侄子。约翰-莱弗顿-阿伦德尔——阿伦德尔小姐的父亲(已去世)。卡罗琳-皮博迪——阿伦德尔小姐的女友。雷克斯-唐纳森医生——特里萨的未婚夫。 [点击阅读]
唐璜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苏格兰贵族。1788年1月23日出生于伦敦。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正规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等各种活动。 [点击阅读]
地狱
作者:佚名
章节:110 人气:2
摘要:致中国的合作者、读者和书迷们:对于今年不能亲至中国一事,我深感遗憾,因此想借这封短信向你们所有人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有了你们,才有我所谓的成功。谢谢你们为我的作品中文版所付出的时间与努力,你们的厚爱尤其让我感动。我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拜访你们美丽的国家,亲口表达我的谢意。谨致最诚挚的祝愿。 [点击阅读]
堂吉诃德
作者:佚名
章节:134 人气:2
摘要:【一】乍看似乎荒诞不经.实则隐含作者对西班牙现实深刻的理解.作者采用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表达他对时代的见解.现实主义的描写在中占主导地位.在环境描写方面.与旧骑士小说的装饰性*风景描写截然不同.作者以史诗般的宏伟规模.以农村为主要舞台.出场以平民为主.人数近700多人.在这广阔的社会背景中.绘出一幅幅各具特色*又互相联系的社会画面.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是虚实结合的. [点击阅读]
大师与玛格丽特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暮春的莫斯科。这一天,太阳已经平西,却还热得出奇。此时,牧首①湖畔出现了两个男人。身材矮小的那个穿一身浅灰色夏季西装,膘肥体壮,光着秃头,手里郑重其事地托着顶相当昂贵的礼帽,脸刮得精光,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得出奇的角质黑框眼镜。另一个很年轻,宽肩膀,棕黄头发乱蓬蓬的,脑后歪戴一顶方格鸭舌帽,上身着方格布料翻领牛仔衫,下身是条皱巴巴的自西眼裤,脚上穿一双黑色平底鞋。 [点击阅读]
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铁凝喜爱一个作家的作品,是不能不读他的自传的。每当我读过那些大家的自传后,就如同跟随着他们的人生重新跋涉了一遍,接着很可能再去重读他们的小说或诗。于是一种崭新的享受开始了,在这崭新阅读的途中,总会有新的美景突现,遥远而又亲近,陌生而又熟稔——是因为你了解并理解着他们作品之外的奇异人生所致吧。读许金龙先生最新译作《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即是这样的心情。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