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3:出租 - 第二卷 第七章 琼插手进来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琼?福尔赛在齐夕克区泰晤士河边的那间画室里,有一天晚上来了一位客人;这人是个雕刻家,斯拉夫人,曾经在纽约住过,一个利己主义者而且没有钱。他的一些作品正在这画室里展出,原因是这些作品太先进了,在别的地方还展不出来。他的鲜明的头发剪成女孩子一样的前刘海,衬出一张年轻的大颧骨的圆脸。七月六号那天晚上,波立斯?斯屈鲁摩洛斯基开头表演得很不错,象基督那样道貌岸然地一声不响,和那副仪表看去非常相称。琼认识他已经有三个星期,仍旧觉得他是个伟大天才的化身和未来的希望,是一颗驶进不理解艺术的西方的东方明星。在这天晚上以前,他谈的一直都只是他对美国的印象——他才把这个国家的尘土从脚上跺下去。在他看来,美国这个国家不论哪个方面都太野蛮了,所以他几乎没有卖掉一件作品,而且还被警察局看成嫌疑犯;据他说来,这个国家就不成其为一个民族,没有自由、平等、博爱,没有原则、传统、眼光,没有——总之一句话,没有一个灵魂。他为了自己的前途永远离开了美国,而来到了这个唯一他能够生活得好的国家。琼在孤独的时候时常郁郁不乐地盘算到这个人,一面站在他的那些创作面前——简直怕人,可是一旦经他解释之后,却那么有力,那么有象征性!这样一个人!一头鲜明的头发就象意大利早期绘画里神祗头上的圆光一样,而且一脑门子只有自己的天才,别人全不在眼下——当然这是辨别真正天才的唯一标志——然而仍旧是这样的一个“可怜虫”,使琼的一颗温暖的心完全为他激动起来,连保尔?波斯特都几乎不在她心上了。她而且开始设法清出自己的画店,好把斯屈鲁摩洛斯基的杰作陈列起来。可是她立刻就碰上困难。保尔?波斯特反对;伏斯波维基冷言冷语。她还没有否认他们的天才,所以他们仍旧以天才的强调口气,要求她的画店至少还要延长六个星期。目前美国人仍在涌到,但是不久就要退去。这批美国人是他们的权利、他们的唯一希望、他们的救星——因为这个“浑蛋”的国家里谁都不关心艺术。琼在这次示威前屈服了。反正波立斯对美国人是深恶痛绝的,也不会介意他们从这批美国人身上尽量弄些油水。
  那天晚上,琼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和波立斯商量;在座的除掉那个中世纪素描画家汉纳?霍布代和《新艺术家》杂志主编杰梅?包皮图格尔之外,并无别人。她提出来时,对波立斯忽然极端信任起来,而且尽管这么多年来和新艺术界一直在接触,这种信任也没有能够在她慷慨热情的天性里干涸掉。波立斯有两分钟仍旧保持着那种基督似的沉默,可是后来看见琼的蓝眼睛象猫儿摆动尾巴一样开始左张右望起来。他说,这是典型的英国派头;世界上最自私的国家;这是个吮吸别的国家血液的国家;它毁掉了爱尔兰人、印度人、埃及人、波尔人、缅甸人,毁掉世界上一切优秀民族的头脑和心灵;这个横暴的、虚伪的英国!他来到这个国家之后,这完全在他意料之中:终年都是雾,人民全是做生意的,完全不懂得艺术,整个儿堕入谋利和最下等的唯物主义里。琼觉出汉纳?霍布代低低说,“妙啊!妙啊!”杰梅?包皮图格尔在窃笑,自己脸涨得通红,忽然气冲冲说道:

  “那么你为什么来呢?我们又没有请你。”
  斯屈鲁摩洛斯基过去和琼的接触,使他没有料到她会说出这样话来,就伸手拿了一支香烟。
  “英国从来不要一个理想家的,”他说。
  可是琼心里的那种原始的英国气息被彻底搅动了;老乔里恩的正义感好象从九泉下升了起来。“你跑来吃我们的、住我们的,”她说,“现在又骂我们。你如果认为这是说老实话,我可不觉得。”
  她现在才发现别人在她以前就已发现了的——就是天才虽则非常敏感,但是时常为一层厚皮遮盖着。斯屈鲁摩洛斯基一张年轻而坦率的脸完全变做嗤笑的神情。
  “吃你们的,住你们的,并不;我拿的只是差欠我的——而且不过是十分之一的差欠。你将后悔讲出这种话来,福尔赛小姐。”
  “不会,”琼说,“我决不。”
  “哼!我们艺术家很懂得的,——你接纳我们是为了尽量榨取我们。我不要你的任何东西。”他喷出一口琼的香烟。
  琼感到这简直是侮辱,她的决心象一阵冷风从纷乱的情绪中涌起来。“很好,那么你可以把你的东西拿走了。”
  就在同一时候,她心里想:“可怜的孩子!他只住一个阁楼,很可能连雇汽车的钱都没有呢。而且是当着这么多人;这简直呕死人!”
  小斯屈鲁摩洛斯基使劲地摇摇头;他的头发又密又光,象一块金色板贴在头上,并不散下来。
  “我可以什么都不需要,”他尖声说;“为了我的艺术,我时常逼得要这样活着。是你们资产阶级逼得我们花钱的。”

  这些话就象鹅卵石一样打中琼的胸膛。她为艺术做了这么多事情,这样关心艺术界和它的那些可怜虫,这样把他们的困难看作是自己的困难,却落到一个资产阶级。她正在竭力找寻适当的字眼时,门开了,她的奥地利女佣低声说:
  “小姐,一位年轻女客人要见你。”
  “在哪儿?”
  “在小饭室里。”
  琼把波立斯?斯屈鲁摩洛斯基、汉纳?霍布代、杰梅?包皮图格尔挨次看了一眼,一句话不说,走了出去,神情甚为激动。走进了“小饭室”,她看见那位年轻女客人原来是芙蕾——看上去很美,虽则苍白一点。在这样一个幻想破灭的时刻,一个至亲骨肉的可怜虫对琼说来是受欢迎的,从本能上觉得这是很好的顺势疗法。
  这孩子跑来当然是为了乔恩;如果不然,至少是想从她嘴里打听出一点事情。而琼在这个时刻所感到唯一受得了的事情便是帮助人。
  “你还记得上这儿来玩,”她说。
  “是啊,这房子真是小巧玲珑得很!不过你如果有客人的话,可不要为我耽搁。”
  “毫无关系,”琼说。“我预备让他们自己回味一下。你来是为了乔恩的事吗?”
  “你说过你认为应当把事情告诉我们。现在我已经打听出来了。”
  “哦!”琼茫然说。“不大好听吧,是不是?”
  两人正站在琼用餐的那张小桌子的两头,桌上没有东西。一只花瓶插满了冰岛罂粟;芙蕾抬起手用一只戴了手套的指头碰一碰这些花。琼看见她穿了一件新里新气的衣服,臀部做得绉起,膝盖以下束得很紧,忽然喜欢起来——麻青色,颜色很爱人呢。
  “她真象一张画。”琼想。这间小房间,白粉刷的墙壁,地板和壁炉都是旧粉红砖头砌的,黑色的漆,格子窗斜照进太阳最后的光线,衬上这样一个年轻女子,一张淡黄的、双眉微蹙的脸,——小房间看上去从来没有这样漂亮过。她忽然想起当年自己倾心菲力普?波辛尼时,长得多么漂亮,现在想来如在目前,而波辛尼,她那个死去的情人,和她断绝以后,就使伊琳和这个女孩子父亲的结合永远破裂了。这个芙蕾也知道吗?
  “那么,”她说,“你预备怎么办呢?”
  芙蕾等了几秒钟,方才回答。
  “我不要使乔恩痛苦。我一定要跟他再见一次面,把这件事情结束掉。”
  “你预备把事情结束掉!”
  “除此还有什么法子?”

  琼忽然觉得这个女孩子太没有种了,简直使人无法忍受。
  “我想你做得对的,”她说。“我知道我父亲也是这样看的;不过——我自己决不会做出这样事情来。我就不能这样算了。”
  这孩子的神态多么自如,多么诡谲;她的声音听上去多么不带情感啊!
  “人家会当作我爱上他呢。”
  “你没有吗?”
  芙蕾耸耸肩膀。“我早知道就好了。”琼想:“她是索米斯的女儿啊——这个家伙!可是——乔恩呢!”
  “那么你找我做什么呢?”琼问,感到有点厌恶。
  “我能不能在乔恩上好丽家去之前,在你这儿和他见见呢?你今晚若能写个条子给他,他就会来的。这事之后,你不妨悄悄让罗宾山那边知道事情已经过去,他们用不着把乔恩母亲的事情告诉他了。”
  “好的!”琼突然说。“我现在就写,你拿去寄掉。明天下午两点半。我自己不会在家的。”
  她在屋角一张小书桌旁边坐下。便条写好之后,她回转头来,看见芙蕾仍旧用一只戴了手套的指头碰那些罂粟。
  琼把邮票用舌头舔了一下。“信写好了。当然,如果你没有爱上他,那就没有什么可谈的了。乔恩算是运气。”
  芙蕾接过信。“多谢你!”
  “冷心肠的小贱人!”琼想。乔恩,她父亲的儿子,爱上她,而没有被——没有被索米斯的女儿爱上!真是失面子!
  “没有别的事吗?”
  芙蕾点点头;她摇摆着腰肢向门口走去时,衣服的绉边摇晃着。
  “再见!”
  “再见!?.时髦的小东西!”琼咕噜着,一面关上门。“这种人家!”当她大踏步走回画室时,波立斯?斯屈鲁摩洛斯基已经恢复了他的基督式沉默,杰梅?包皮图格尔正在把什么人都骂到,只有那一群出钱给他办《新艺术家》的人算是除外。他骂的人里面包皮括伊立克?考柏莱和另外几个“可怜虫”天才,这些过去在不同的时候都曾经在琼的资助和捧场的剧目单上占首位的。琼感到一阵无聊和厌恶,走过去打开窗子,让河上的清风把那些吱吱喳喳的声音吹掉。
  可是最后当杰梅?包皮图格尔骂完了,和汉纳?霍布代一同走掉之后,她又坐下来,象个母亲一样安慰了小波立斯?斯屈鲁摩洛斯基半小时之久,答应他让这次美国热浪再延长一个月;所以波立斯走时头上的圆光非常之整齐。“尽管这样子,”琼想,“波立斯还是了不起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海顿斯坦诗选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海神庙完成了,耸立在玫瑰如绣的花园里,旁边站着建造者,臂膀上,靠着他年轻的妻.她用孩童般的愉悦之声说:“我的杯中溢满了快乐,把我带到纳克萨斯①海滨的人,如今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光辉的神庙,这是他不朽的故土。”她的丈夫严肃地说:“人死后,他的名字会消失,而神庙,却永远如此屹立。一个有作为的艺术家,在看到自己的精神为人传颂时,他就永远活着,行动着。 [点击阅读]
犯罪团伙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托马斯·贝雷斯福德夫人在长沙发上挪动了一下身子,百无聊赖地朝窗外看去。窗外视野并不深远,被街对面的一小排房子所遮挡。贝雷斯福德夫人长叹一口气,继而又哈欠连天。“我真希望,”她说道,“出点什么事。”她丈夫抬头瞪了她一眼。塔彭丝又叹了一口气,迷茫地闭上了眼睛。“汤米和塔彭丝还是结了婚,”她诵诗般地说道,“婚后还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六年之后,他们竞能仍然和睦相处。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点击阅读]
神秘的奎恩先生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新年前夜。罗伊斯顿招待会上的大人们都聚集在大厅里。萨特思韦特先生很高兴,年轻人都去睡觉了。他不喜欢成群结队的年轻人。他认为他们乏味,不成熟,直白。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变得越来越喜欢微妙的东西。萨特思韦特先生六十二岁了——是个稍有点驼背的干瘪老头。一张奇怪的孩子似的脸,总是一副盯着人的样子。他对别人的生活有着过分强烈的兴趣。 [点击阅读]
神食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十九世纪中叶,在我们这个奇怪的世界上,有一类人开始变得愈来愈多。他们大都快上了年纪,被大家称为“科学家”,这个称呼颇力恰当,可是他们自己却非常下喜欢。他们对于这个称呼是如此之厌恶,以致在他们那份叫作《大自然)的有代表性的报纸里一直谨慎地避开它,好像所有的坏字眼都源出于它似的。 [点击阅读]
紧急传染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1991年6月12日,这是暮春的一个近似完美的日子。天已破晓,阳光触摸着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美国大部、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在期待着阳光明媚的蓝天、只是气象雷达显示雷暴云团即将来临,估计会从平原伸向田纳西河谷。已经有预报,从白令海峡移动过来的阵雨云可能覆盖阿拉斯加的西沃德半岛。这个6月12日几乎在各个方面都与以往的6月12日没什么两样,只有一个奇怪的迹象除外。 [点击阅读]
老妇还乡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3
摘要:正文第一幕火车站一阵报时钟声后,幕徐徐升起。接着就看到“居仑”两字。显然,这是北京处隐约可见的小城的名称,一片破烂、败落的景象。车站大楼同样破败不堪,墙上标出有的州通车,有的州不通;还贴着一张破烂不堪的列车时刻表,车站还包括一间发黑的信号室,一扇门上写着:禁止入内。在北京中间是一条通往车站的马路,样子可怜得很,它也只是用笔勾勒出来。 [点击阅读]
老铁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杰斐逊城是密苏里州的州府,同时也是柯洛县的县府,它位于密苏里河右岸一个风景优美的山丘地带,从这里可以俯视到下面奔腾不息的密苏里河和河上热闹繁忙的景象。杰斐逊城的居民那时候比现在少多了,尽管如此,由于它的地理位置、以及由于地区法院定期在这里举行会议,这赋予它一个重要的地位。这里有好几家大饭店,这些饭店价格昂贵,住宿条件还过得去,提供的膳食也还可口。 [点击阅读]
蝇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一个金发男孩从最后几英尺的岩壁上滑溜下来,开始小心翼翼地找条道儿奔向环礁湖。尽管他已脱掉校服式的毛线衫,这会儿提在手里任其飘摇,灰色的衬衫却仍然粘在身上,头发也湿漉漉地贴在前额。在他周围,一条狭长的断层岩直插林莽深处,一切都沐浴在阳光之中。 [点击阅读]
隐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冬天的最后一场大雪,使二月初的高原变得格外寒冷。一个陌生人,冒着刺骨的寒风和漫天飞舞的雪花,从布兰勃赫斯特火车站走来。他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一顶软毡帽的帽檐几乎遮住了他整个脸,只露出光亮的鼻尖。套着厚手套的手,费力地提着一只黑色小皮箱。雪花飘落在他的胸前、肩头,黑色的小皮箱也盖上了白白的一层。这位冻得四肢僵直的旅客跌跌撞撞地走进“车马旅店”,随即把皮箱往地上一扔。“快生个火。 [点击阅读]
飞鸟集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泰戈尔1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straybirdsofsummercometomywindowtosingandflyaway.andyellowleavesofautumn,whichhavenosongs,flutterandfalltherewithasign.2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点击阅读]
丧钟为谁而鸣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海明为、海明微、海明威,其实是一个人,美国著名小说家,英文名Hemingway,中文通常翻译为海明威,也有作品翻译为海鸣威,仅有少数地方翻译为海明为或海明微。由于均为音译,根据相关规定,外国人名可以选用同音字,因此,以上翻译都不能算错。海明威生于l899年,逝世于1961年,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小说家。 [点击阅读]
人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眼前是突兀林立的岩石群。多摩河上游的这片布满岩石的区域,地势险峻,令垂钓者望而却步。几年前,曾发现一女子被人推下悬崖赤裸裸地嵌陷在岩石缝中。岩石区怪石嶙峋、地势凶险,当初,调查现场的警官也是费尽周折才踏进这片岩石区域的。一个少女划破清澈的溪流浮出水面。十四五岁的样子,赤身倮体,一丝不挂。望着眼前的情景,垂钓者的两颊不由得痉挛起来。直到方才为止,在不断敲打、吞噬着岩石的激流中还不曾出现过任何物体。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