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傅雷家书 - 《傅雷家书》读后感——当父亲没有了生活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首先,我是怀着一种糟蹋经典的态度来看这本书的,所感会片面。尤其是近来发现自己有了人格障碍,喜欢看问题夸张偏激言过其实,索性就将偏激进行到底。好这口的同胞们继续吧。
  关于标题,我想解释“生活”二字,即life。我在美国上学时整日无所事事无病呻吟,没有一个集中的爱好和兴趣点,没有固定的朋友圈,深感孤寂空虚,这时我的一位印度朋友说“Youneedtogetalife!”
  当一个父亲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他必定千方百计地想要介入子女的生活中。这种介入,一般以教导、唠叨、过度想念的形式体现。尤其是当子女已经成|人,可以独立走向社会,他仍不进行放任主义。傅雷就是这样一种父亲。整本《傅雷家书》就是这样一种介入。
  傅雷对儿时的傅聪管教甚严,令其闭门苦读,稍有违背就加以打骂。因此傅聪的童年是乏味悲苦的,不曾拥有其他孩童的愉快玩耍经历,也没有丰富的物质。后来他出国深造,艺术方面小有成就。此时傅雷恍然,开始反思壮年的他不懂做父亲的艺术,在信中致歉忏悔,并引用了“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但我感觉,他真正想要说的应该是“有些错误只能承认,不能改过!”相信如果让他回到壮年时期重新选择,他依然会选择同样的教育方法。关于体罚以及过于严厉等问题,很多家长都一样:“知道不对,但是很无奈。”十几年前,傅雷采取了普遍正确的行动,十几年后,他道出了大多数人赞同的理论。儿子成才了,父亲醒悟了,一切才显得那么完美和谐。若儿子没有成才,恐怕他会后悔为什么十年前没有多踹儿子几脚。

  好父亲和坏父亲真的只是一步之遥。
  我一直觉得正常的父子关系应当是关切而不亲密的。在西方电视剧中,父子二人互相拍着肩膀,偶尔High5,像哥们儿一样拎着啤酒瓶在沙发面前看球赛。父亲会和儿子讨论如何泡妞,分享porno杂志(这个只在《familyguy》中出现过),对封面女星评头论足。但父亲绝不会以长者的身份告诉儿子如何做出人生的选择,因为这是儿子自己的事情,他绝不会插手。《绝望主妇》中Rex和John就充分表现这一特点。当John告诉Rex他有可能不是直男时,Rex镇定如常,告诉他,你怎么选择都可以——“aslongasyouarehappy”毕竟,Rex是个有生活的父亲。
  而对于没有生活的傅雷来说,儿子的一切问题就是他的问题。他告诉儿子,“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基本每封信里都写满了他对儿子学业、情感、为人、生活、思想方面的介入。想要直接为他避开风雨,扫除阻碍,开辟捷径。一个人的经验是依靠不断地跌到爬起吃亏上当而累积的。一个成功的人总是要经历年轻时天不怕地不怕不壮南墙不回头的勇猛和中年时的稳重隐忍理性智慧的成熟。恋爱的失败会升华他的情感,事业的失败会增强他的技能,我想就应该把一个年轻人放在外面的世界,一切由他,要么自强不息要么自生自灭。生活需要切身感受,不需要老者传授。
  傅雷始终没有搞明白自己的生活和儿子的生活究竟需要多大的交集。
  有例为证。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

  读到这里我不免怀疑这就是导言中说的“一个父亲对儿子苦心孤诣的教导”?在我看来这是实无必要的唠叨。不错,人应当有礼仪常识。但这些常识应当由傅聪自己来获取。如果像类似这样鸡毛蒜皮的事情傅雷都要长篇大论一番,那么儿子将永远无法独立,因为将他存在于父亲的智慧之下。正如我妈总吼我要多喝水,而我全然不把她的话放在心上。直到一次因缺水生病,我才幡然醒悟,出于恐惧喝了许多水。可见,“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固然是真理,但有些“亏”是非吃不可的,不然就不叫生活了。
  最后一点是令我最无法接受的。傅雷及妻子总是因为想念儿子而常年潸然泪下。“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可见,这是极其没有生活的体现。想念来自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来自多余的思考。多余的思考来自孤独感。孤独感来自空虚。空虚来自没有生活。当然我不是在取笑伟大的亲情,只是这种东方式的亲情来得太猛了一点,有种“一把辛酸泪”的感觉。或许是我尚作为一个未成年不能理解长辈的良苦用心,但也或许是长辈们太过用心了。付出得越多,就越容易受伤害。况且有些时候的付出是没有必要的。

  外国孩子最怕的就是家长不cool。一个cool的家长应该照料好孩子的饮食起居,必要时给以精神的支持(以建议的角度),充分自由但不放纵,有自己的生活,可以和孩子谈笑自如。最经典的就是给她们找同龄的伙伴一起玩,家长自己则可以出门打高尔夫。
  有一个词叫作chaperone,意思是孩子参加舞会,请一位家长来做陪护。这是孩子最最惧怕的,因为她们怕自己的家长不够cool,同学面前弄出尴尬的事情来。比如和女儿的男友说起女儿小时候尿床的事情,比如在舞会上穿低胸晚礼服跳出狼狈的舞来,比如谈吐时用一些过时好笑的老成语。(这些一般出现在电影情节中)
  我想,傅雷一定也想做一个cool的家长。因此会说“希望你也能多告诉我们,你的忧,你的乐,就是我们的,让我们永远联结在一起。我们虽然年纪会老,可是不甘落后,永远也想追随在你们后面。”但是啊,改放手时就放手,没有什么是不能用代沟隔开的。如果一直想要和孩子保持从前那样亲密的联系,是无论如何cool不起来的。
  《傅雷家书》的存在价值不在于父亲的教子方法多么优良,而在于它对于众位成年具有教育意义。中国什么事都讲究个教育意义,从《福娃历险记》到《围棋少年》,一切以教育开导为目的,效果怎样另说。《大闹天宫》告诉我们要彻底打破封建帝王制度,追求自由和平等。而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则告诉我们做人要本分,不得造反不得违规。在这种矛盾教育的交流电中,我们无论趋于那边,无论多么成功,都是悲剧。
  By小十三
  2009-8-18午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内容概要:2012年,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点击阅读]
悟空传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3
摘要:今何在,出生年月,一九七八年六月。被《中国图书商报》誉为内地网络文学第一人,主要作品《悟空传》《若星汉天空》《九州:羽传说》。做过网站管理、游戏策划、影视编剧。现为自己与朋友联合设计的大型虚拟幻想世界《九州》的小说出版、网站运行及游戏改编而努力中。今何在。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3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中国现代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294 人气:2
摘要:熟悉上海掌故的人,大概都知道城隍庙是中国的城隍,外国的资本。城隍庙是外国人拿出钱来建筑,而让中国人去烧香敬佛。到那里去的人,每天总是很多很多,目的也各自不同。有的带了子女,买了香烛,到菩萨面前求财乞福。有的却因为那里是一个百货杂陈,价钱特别公道的地方,去买便宜货。还有的,可说是闲得无聊,跑去散散心,喝喝茶,抽抽烟,吃吃瓜子。 [点击阅读]
莫言《红高粱家族》
作者:莫言
章节:60 人气:2
摘要: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十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点击阅读]
王跃文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刘茁松身居湖南的王跃文在文坛一跃而起,使我想起鲁迅“文坛无须悲观”的预言。多年前我也曾在刊物做当代文学编辑,编着编着,就有点像鲁迅看当年的“城头变换大王旗”似的,渐渐地有点“颓唐起来”了。近年来有缘埋头一项等身的古籍整理,与当代文学可说是分道扬镳啦。因此,当我在书店发现与我工作地仅一湘之隔的王跃文在长江黄河两河之隔的北京出了长篇小说《国画》,并且已在全国各地形成洛阳纸贵之势,我是惊讶惊叹又惊喜的。 [点击阅读]
老农民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3
摘要:第一章打春一百,拿镰割麦。老天爷真怪,1948年的春脖子特别长,立春都快三个月了,紧靠黄河北岸的麦香村,村头的老槐树早已经满头翠绿,可地里的麦子才甩齐穗儿,还没有灌满浆。青黄不接啊,庄户人一个个黄皮寡瘦。可是,肚子里即使没有干货,也挡不住有人�〖堋R淮笤纾�雾气还没有散尽,外号“牛三鞭”的牛占山和外号“老驴子”的杨连地就来到黄河滩上较起劲儿来。 [点击阅读]
中国在梁庄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作者多年深入农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王家少年强姦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的现实危机。《中国在梁庄》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 [点击阅读]
万物生长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3
摘要:我在洗车酒吧遇见秋水,第一印象是他的眼睛亮得不寻常。洗车是我常去的酒吧之一。洗车在工人体育场东门靠南一点,原来真的是一个洗车的地方。等着洗车的人想坐坐,喝点什么,聊聊,后来就有了洗车酒吧。如果从工体东路过去,要上座桥,过一条水渠,穿一片柏树林子,挺深的。酒吧用红砖和原木搭在原来洗车房的旁边,洗车房现在还接洗车的活。 [点击阅读]
金拇指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3
摘要:当被我经历过一万七千五百多次的清晨又一次光临我时,我着实感到厌倦。我睁开眼睛,预看上帝分配给我的属于我的这一天,我不知道怎打发它。前些年的某天,当我从一张报纸上看到“雷同”这个词时,我马上想到了人生的每一天。世上还有比人生的每一天更雷同的事吗?那张报纸上说,雷同是杀害艺术品的刽子手。照此推论.雷同的生活就成了杀害人生的刽子手。 [点击阅读]
沉从文《边城》
作者:沉从文
章节:25 人气:3
摘要:内容简介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点击阅读]
红顶商人胡雪岩
作者:佚名
章节:83 人气:2
摘要:在清朝咸丰七年,英商麦加利银行设分行于上海以前,全国金融事业,为两个集团所掌握,商业上的术语称为“帮”,北方是山西帮,南方地宁绍帮,所业虽同,其名则异,大致前者称为“票号”,后者称是“钱庄”。山西帮又分为祁、太,平三帮,祁县、太谷、平遥,而始创票号者,为平遥人雷履泰。他最初受雇于同县李姓,在天津主持一定颜料铺,招牌叫做“日升昌”,其时大约在乾隆末年。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