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高老头 - 高老头读后感——谁弄脏了爱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像是“谁偷了我的奶酪?”的问题一般,《高老头》的将近二十几万字,最直觉的给我这个疑问“谁弄脏了爱?”。看起来五个字简单的问题,在书中高老头和青年拉斯蒂涅两个平行又交叉的故事的开展中愈渐清晰,在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舞台上愈渐严肃。
  习惯温情主义的人,看巴尔扎克的文字需要足够的勇气。他的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总是能指示笔下的文字,踏破温情的保护网,做迎面揭露的法场。《高老头》里依附的1819年底到1820年初时候的城市巴黎,渐渐翻转印象里现代巴黎浪漫的印象,人欲物欲横流的景象,暴露了社会变革时期(波旁王朝复辟)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的冷酷无情。不管是在世界的那个国家,社会变革一定带来的震动延宕总是能社会关系的各个角落,爱总是在社会需要拯救的时候被反复提及,然而它却是在变革的时期最清晰的坐标。
  一、 亲情之爱:精明的商人,父爱的痴迷。
  高里奥老头,在大革命时期依靠大饥荒成为暴发户的精明商人,在动荡的年代执着的把对亡妻和两个女儿的爱大胆的置于金钱之上,然而从小就被金钱豢养充饥的两个女儿长大以后,仍是被高老头给她们置备的高额的嫁妆捧进了上层社会,得到了受人遵从的名号。然而高老头却开始渐渐得到金钱和名号的报复,两个女儿忽略了他的父爱,只是仍然不放弃以怜悯的名义去日渐潦倒的父亲怀里搜刮金钱。
  高老头之死是这幕家庭丑剧的高|潮的来临,让高老头痴迷的爱女儿的信仰冰冻。临死前的高老头凄凉的一句“钱可以买到一切,买到女儿。”让人突然有做堂吉诃德的联想,在灵魂熄灭的前夕,几乎用尽全力推翻自己单纯的信仰,但愿是真正能解救自己的安慰。不同的只是堂吉诃德在自己主动去“混淆”时代,而高老头却是被动的让时代打断了不合适宜的停留。

  他是一个资产阶级爆发户,通晓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生财有道;他是一个"父爱的基督",无限地溺爱妇儿。以金钱作基础和手段,满足她们一切欲|望。但养成了她们自私自利的人生观。最后成为父爱的牺牲品;他是金钱关系的受害者。实施者与受害者的统一,通晓经济规则的同时,却不懂得人生哲学。
  作为父爱悲剧的典型,我们在客观分析之余,也深深震撼在这付出与回报的严重失衡里,
  也许亲情的付出方式失当,但是爱是真的,从小的养育是真的。不管社会怎样变化,一个连亲情都不顾的人,是不能得到其他人的尊重和信任的。父母不是金钱和名号的符号,而是永远都不能舍弃的港湾。
  二、 爱情之爱:爱之有利,无情有理。
  爱情是永远都不会被人抛弃的话题,不管它是被人歌颂还是遭人唾弃。
  《高老头》里的爱情是复杂的,雾里看花的美妙的话语里尽是对利益的算计,阿瞿达侯爵为了20万法郎的陪嫁抛弃了交往多年的情妇;雷斯多伯爵抓住妻子的弱点侵吞了她的财产;银行家纽沁根则下流到答应妻子“自由”,但要以控制她的财产作为交换。由于觊觎高老头的财产,伏盖太太巧装打扮,故作媚态。
  外省的破落贵族子弟拉斯蒂涅,在这场虚假的爱情战场了经历了从懵懂到选择再到熟悉的训练,成为整本书的里的爱情讨论的参照物。内心所感受的贫富的强烈对比,让他在家谱找到了远亲鲍赛昂夫人作为他高攀上流社会的引进人。然而,高贵的门第只能帮助他进入上流社会,却不能帮助他在上流社会扎根。痛心于自己失败的鲍赛昂夫人复制自己的经验告诉拉斯蒂涅所谓虚假爱情的速成法,去追求她一贯蔑视的银行家太太但斐那。她给初出茅庐的拉斯蒂涅上了启蒙的第一课:“真正统治这个社会的是金钱。”

  随后,作为象征性*的恶魔教师伏脱冷,这个在逃苦役犯对社会本质看得入木三分,他鼓动拉斯蒂涅去追求被银行家泰伊番赶出家门的女儿,他再派人杀死她的哥哥,这样拉斯蒂涅就能得到泰伊番小姐100万法郎的陪嫁,而伏脱冷从中抽取20万法郎的报酬。他用赤裸裸的语言道破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准则 :“有财便是德”
  爱情的美好完全在这场利益的角力中变得透明而无力,金钱做了所谓爱情关系的铺路石,贫穷和无名的跳板。在这样一场只有输赢和算计的泛滥爱情里,相信对方沉浸在不实际话语和有计划行动里的人就必输无疑。鲍赛昂夫人的情夫“葡萄牙一个最有名最有钱的贵族”竟为了20万法郎利息的陪嫁,抛弃了她而娶了资产阶级小姐洛希斐特。这沉重的打击,迫使鲍赛昂夫人流着眼泪,焚毁情书,退出社交界,隐居乡下。在大多数人认同的爱情里,傲慢的贵族领袖最终却惨败在她所鄙夷不屑的资产阶级小姐面前。
  爱情的背后是时代和阶级的变革,封建贵族权势的得而复失,盛而复衰的历史趋势;资产阶级兴起掌权的时代发展。在爱情里的算计成为不了幸福的砝码,只会让人失去该拥有的真实灵魂。书中的爱情让人觉得可怕,可还是相信有那个毒物渗透不了的贫瘠角落里的静静相守。

  三、 人情之爱:各扫门前雪,认钱不认人。
  在巴黎极端利己主义淹没了一切道德原则,无论是上流社会还是下层公寓,围绕金钱演出的丑剧层出不穷。;为了3000法郎的收入,米旭诺和波阿莱成为官方的密探,对伏脱冷暗下毒手;伏脱冷为了20万法郎,巧设陷阱,杀害了泰伊番的独子。高老头随着钱财的拥有程度,自入住伏盖公寓的特别优待到奄奄一息前的无人问津,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人情待遇。
  连亲情和爱情都不能指望的时候,人情就更显微薄。但是可以自私的逃离亲情和爱情,却永远不能逃离和人相处,金钱赤裸裸,人的嘴脸也是明晰的可怕。不管是赫赫声威的豪门大户还是穷酸暗淡的陋室客栈,一样充斥着拜金主义,一样存在着卑劣无耻。人的脸变形成大写的金钱符号,每个来往的人都看着上面的金额做出不同程度的表情。承受成了必须学会的词汇,忽视比鄙视更伤人。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人情也是可以计算价值的。
  谁弄脏了爱?在《高老头》里找不出具体的凶手,却人人都是嫌疑犯。
  高老头在那个特定的时空必死的结局,现在还会不会继续在上演;有多少拉斯蒂涅们在魔鬼的教唆下踏入不应该的开始;又有谁正活在小聪明和贪婪下洋洋自得。其实这是比“谁弄脏了爱?”更难回答的问题。
或许您还会喜欢:
清洁女工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从维拉饭店出来,迈步朝索霍区走去。他竖起大衣领护住他的脖子,他这样做,与其说是一种需要,不如说是处于谨慎,因为这时的夜晚并不太冷。“不过,在我这种年龄,一个人还是别冒什么风险的好。”波洛习惯这样说。他心情愉快,两眼睡意朦胧。维拉饭店的蜗牛实在是美味极了,真是一个好地方,这个地道的小餐馆,这次总算是找对了。 [点击阅读]
白马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我身后的磨咖啡器像只愤怒的毒蛇一样,发出嘶嘶怪响,带着一种邪恶、不祥的意味。我想,或许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声音都带有这种味道:喷射机从我们头上呼啸而过时,带着使人畏惧的震耳欲聋声音;地下铁迫近隧道时,也有缓慢吓人的隆隆巨响;而地面上那些笨重的往来车辆,更是连人住的屋子都给动摇了……此外,目前家庭中所用的许多器具,虽然也许使用起来颇为方便, [点击阅读]
精神分析引论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序那些想获得精神分析知识的人们所面临的困难很多,尤其是缺乏一本适用的教科书可用以开始他们的研究。这些人从前可在三类课本中进行选择,但由初学者看来,每一类都各有它的缺点。他们可通过弗洛伊德、布里尔、费伦齐和我自己所刊行的大量论文,寻找他们的前进道路,这些论文不是依照任何连贯性的计划来安排的,而且大部分是写给那些对这门学问已有所知的人阅读的。 [点击阅读]
绞刑架下的报告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一代英雄,惨遭杀害,但他们是一座座高大雄伟的雕像,矗立在大地上,鲜花环绕,阳光沐浴,人们把最崇敬的感情献上。一伙魑魅魍魉,蝇营狗苟,虽生犹死,都是些朽木雕成的木偶,人们投之以冷眼、蔑视与嘲笑。捷克民族英雄伏契克在他举世闻名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部不朽的作品里,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伟大与渺歇—雕像与木偶的根本区别。 [点击阅读]
美索不达米亚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本书记载的是大约四年前发生的事。本人以为目前的情况已经发展到必须将实情公诸于世的阶段,曾经有一些最狂妄、最可笑的谣传,都说重要的证据已经让人扣留了。另外还有诸如此类很无聊的话。那些曲解的报道尤其在美国报纸上出现得更多。实际情况的记述最好不是出自考察团团员的手笔。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大家有充足的理由可以假定他的记述是有偏见的。因此,我便建议爱咪-列瑟兰小姐担任这项任务。她显然是担任这工作的适当人选。 [点击阅读]
茨威格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战争爆发前十年,我有一回在里维耶拉度假期,住在一所小公寓里。一天,饭桌上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渐渐转变成忿怒的争吵,几乎闹到结怨动武的地步,这真是万没料到的。世上的人大多数幻想能力十分迟钝,不论什么事情,若不直接牵涉到自己,若不象尖刺般狼狠地扎迸头脑里,他们决不会昂奋激动的,可是,一旦有点什么,哪怕十分微不足道,只要是明摆在眼前,直截了当地触动感觉,便立刻会使他们大动感情,往往超出应有的限度。 [点击阅读]
荆棘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考琳·麦卡洛,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惠灵顿。她曾从事过多种工作——旅游业、图书馆、教书;后来终于成了一名神经病理学家,曾就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她的第一部小说是《蒂姆》,而《荆棘鸟》则构思了四年,作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方始动笔。此书一发表,作者便一举成名。作者是位多才多艺的人,喜欢摄影、音乐、绘画、服装裁剪等。她现定居于美国。 [点击阅读]
ABC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在我的这本记叙性的书中,我摒弃了常规,仅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亲自处理过的一些案件和勘查过的现场,而其它章节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写的。我希冀读者相信书中的情节是真实的。虽然在描述各种不同人物的思想及感情上过于细腻,可是我保证,这都是我当时精细的笔录。此外,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还亲自对它们进行过校对。 [点击阅读]
三个火枪手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小说主要描述了法国红衣大主教黎塞留,从1624年出任首相到1628年攻打并占领胡格诺言教派的主要根据地拉罗谢尔城期间所发生的事。黎塞留为了要帮助国王路易十三,千方百计要抓住王后与英国首相白金汉公爵暧昧关系的把柄。而作品主人公达达尼昂出于正义,与他的好友三个火枪手为解救王后冲破大主教所设下的重重罗网,最终保全了王后的名誉。 [点击阅读]
乞力马扎罗的雪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①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奇怪的是它一点也不痛,”他说。“你知道,开始的时候它就是这样。”“真是这样吗?”“千真万确。可我感到非常抱歉,这股气味准叫你受不了啦。”“别这么说!请你别这么说。 [点击阅读]
人性的记录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公众的记忆力是短暂的。曾几何时。埃奇韦尔男爵四世-乔治-艾尔弗雷德-圣文森特-马什被害一案引起巨大轰动和好奇,而今一切已成旧事,皆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更新的轰动一时的消息。人们谈起这案子时从未公开说及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我得说,这全都是由于他本人的意愿。他自己不想出现在案子里。也正如他本人所希望的,功劳就算到别人头上。更何况。按照波洛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案子是他的一个失败。 [点击阅读]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坑地阵亡战士纪念碑四周长满了玫瑰。这是一片茂密的灌木林。杂乱丛生,小草透不过气来。白色的小花开着,像纸一样卷起。花儿簌簌作响。天色破晓,就快天亮了。每天早上独自穿过马路去往磨坊的路上,温迪施数着一天的时光。在纪念碑前,他数着年头。每当自行车过了纪念碑后的第一棵杨树,他数着天数,从那儿他骑向同一个坑地。夜晚,每当温迪施锁上磨坊,他又数上一遍年头和天数。他远远地看着小小的白玫瑰、阵亡战士纪念碑和杨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