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怪钟 - 第二十五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柯林-蓝姆的叙述
  我等了一两分钟,门才打开。
  一个身材高大。金发的北欧年轻女人,红润的脸孔,穿着一件色彩活泼的衣服,以质询的眼光看着我。她的手刚刚匆匆擦过,但仍留着面粉的痕迹,同时鼻头上边也沾着一小撮面粉,我很容易使猜到她刚才在做什么。
  “对不起,”我说,“我想你有个小女孩吧,她从窗口掉了东西下来。”
  她对我笑笑,大概还不善于讲英语。
  “对不起,你说什么?”
  “这里有个小孩子——小女孩。”
  “是的,是的。”她点点头。
  “从窗口——掉了东西下去。”
  我比了一下手势。二“我把它捡起,拿上来。”
  我伸出一只张开的手,手上一把银色水果刀。她看着,但不认得”“我想不是——我没见过——”“你正忙着煮饭。”我说。
  “哦,是的,我在煮饭。是的。”她用力地点点头。
  “我无意打扰你,”我说,“但请你让我把这东西拿给她就好。”
  “对不起。”
  她终于明白了我的意思,领我经过廊道,打开一扇门。门内是一间可爱的客厅。一张沙发被拉近商边,上面站着一个大约九或十岁的女孩,一条腿上敷着石膏。
  “这位先中说——你掉了……”
  就在这时候,很幸运地,厨房里传来一阵强烈的烧焦味。
  我的引路人发出惊慌的叫声。
  “对不起,真对不起。”
  “你快去吧,”我诚心诚意地说,“我自己来’。”
  她飞也似地向厨房奔去,我走进客厅,并上门,向沙发走去。
  “你好?”我说。
  小女孩说;“你好?”然后投给我税利的一瞥,使我几乎失去了镇静力。她是“个非常朴素的孩子,额头突出,下巴尖削,有一双聪明的灰眼睛。
  “我是柯林-蓝姆,”我说。“你叫什么名字?”
  “格兰汀-玛丽-亚历山卓-布朗。”
  她随即回答我。
  “格兰汀-玛丽-亚历山卓-布朗。”
  “乖乖,”我说,“好长的一个名字,不简单。人家叫你什么?”
  “格兰汀。有时叫格莉,可是我不喜欢,而且我爹也不赞成用简称”和小孩子打交道,最大的一个有利之处是他们有他们自己的逻辑。若是换了成人,则会立即问你要什么。格兰汀已经完全准备好与我交谈,而无需求助于那些笨问题。她一个人孤单单的,没有伴,正觉无聊,任何访客都是一种令人愉快的新鲜事。除非我自己表现得沉闷无味,否则她会和我谈下去的。
  “我想你多不在家吧。”我说。
  她的回答和先前一样的快速而且详细。
  “他在海狸桥的卡町贺汶机械工厂上班,”她说,“离开这里的正确里数是十四又四分之三哩。”
  “你母亲呢?”
  “妈咪过世了。”格兰汀说着,并没有减少她的欢愉。接着又说;“我两个月大的时候她便去世了。她从法国搭飞机来,飞机坠地,机上的人都死了。”
  “原来如此,”我说,“所以你有——”我前门口看一看。
  “她叫英格丽,从挪威来的。她到此地只有两个星期,还不大会说英语。我正在教她”“她教你挪威话吗?”
  “教不多。”格兰汀说。
  “你喜欢她?”
  “是的,她很好,只是有时候煮的东西甚是古怪。你知道吗?她喜欢吃生鱼。”
  “我在挪威也吃过生鱼,”我说,“偶尔觉得还不错。”
  格兰汀似乎个相信。
  “今天她试着在做一种糖蜜糕。”她说。
  “听起来不错嘛。”
  “嗯——是的,我喜欢吃。”她很有礼貌地又加了一句:
  “你是来吃中饭的吗?”
  “不然。事实上,我从外面经过,我想你从窗上掉下了东西。”
  “我?”
  “是的。”我送上那把银色水果刀。
  格兰汀起先以怀疑的眼光看着它,而后赞许地叹息。
  “好棒哦。”她说,“这是什么?”
  “水果刀。”
  我打开刀子。
  “噢,我知道了。你是说可以用它来削苹果。”
  “不错。”
  格兰汀叹了一口气……
  “这不是我的。我没有掉。你怎么会以为是我掉的?”
  “哦,你刚才在观望窗外,而……”
  “我常常望着窗外,”格兰汀说,“我摔倒过,折断了腿骨,你看。”
  “运气不好。”
  “是的。那次摔得没什么意思。我从公车上下来,突然跌倒了,起先觉得好痛,现在不会了。”

  “你一定觉得很无聊吧。”我说。
  “是的。但爹给我买了许多东西。有塑胶、粘土、书本、,粉蜡笔、拼图等等,可是玩久了也会腻,所以我大半时间都拿这个来看外面。”
  她骄傲地把那只小望远镜拿给我看。
  “我可以看一下吗?”我说。
  我把它接过来,调好焦距,向窗外望出去。
  “很不错。”我称赞道。
  这副望远镜确实非常好。如果这是格兰汀的父亲买的,一定花了不少钱。威尔布朗姆胡同十九号以及邻近的房子,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清楚得令人惊讶。我把望远镜交还给她。
  “太棒了,”我说,“一流的。”
  “这是一般人用的,”格兰汀骄傲地说,“不是玩具。”
  “是的……我看得出来。”
  “我有本小记事本。”格兰汀说。
  她拿给我看。
  “我在上面记载事情和时间,就如火车观察记事本一样。
  我有位表兄叫狄克,他就这样做。有时候我们也用来观测摩托车的车牌号码,看你最远可以辨认到多远。”
  “很不错嘛,挺有意思。”我说。
  “是的,可惜这条街上没有什么车子来往,所以有时候只有放弃了。”
  “我想下面那些房子你一定都很熟悉——谁住在里面,以及各式各样的事。”
  我说得很小心,但格兰汀却立即回应。
  “噢,是的。但,我当然不知道他们真正的名字,所以只好自己给他们取名字。”
  “那一定非常有趣。”我说。
  “那一家就是卡拉巴斯女侯爵,”格兰汀指着说,“就是树木凌乱的那一家。她养了许多许多的猫。”
  “我刚刚还在和其中的一只讲话。”我说,“橘色的那一只。”
  “是的,我看见了你。”格兰汀说。
  “你的观察一定非常敏锐,”我说,“希望你没遗漏了什么。”
  格兰汀愉快地笑着。英格丽打开了门,气喘喘地进来。
  “你们谈得如何?”
  “没事的,”格兰汀坚定地说“你不要担心,英格丽。”
  她用力地点点头,比了一个手势。
  “你回去,你去煮饭。”
  “好吧,我走。很高兴你有客人。”
  “她每次进厨房就好紧张,”格兰汀解释道,“我的意思是说当她想试做新菜的时候。因此有时候我们便很晚才吃饭。我很高兴你来,有人分散了你的注意力,你便不会想到肚子饿。”
  “多告诉我那些屋子里的人的事,”我说,“以及你所见的。
  隔壁那家房子——干净整洁的那一家——是谁住的。”
  “噢,一个瞎眼的妇人。她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然而走起路来却似没有失明的人。门房跟我说的。他叫哈瑞,人很好。他告诉我许多事,谋杀案的事就是他告诉我的。”
  “谋杀案?”我装出适当的惊讶声。
  格兰汀点点头,眼睛露出严肃的光彩。
  “那栋房子出了命案。我真的‘看见’了。”
  “好有意思啊。”
  “就是啊。我从来没见过谋杀,我是说,我从来没见过一个发生谋杀的地方。”
  “你看见了什——什么?”
  “-,那时候四处没有什么动静……你知道,那是一段真空时间。令人兴奋的是,有人高声尖叫地从那屋子里跑出来,当时我便知道,一定发生事情了。”
  “谁在尖叫”“一个女人,很年轻,也很漂亮。她走出门外,尖声高叫,声音好尖。有个年轻人正沿街走过来,她跑出铁栅门,紧紧地揪住他——像这样。”她用手臂做了个样子,共然凝视着我。
  “他看起来很像你。”
  “一定有人抄袭了我,”我轻松地说道,“然后呢?好刺激“哦,他忽然叫她坐下来,坐在地上、,然后自己走进那屋子。而‘皇帝’——那只橘色猫,我叫它“皇帝’,因为它看起来一到高傲的样子——停止了舔洗,十分讶然,然后每‘矛杆’小姐从她家里走出来——就是那一家。十八号——她站在台阶上注视着”“因为她是一眼便可着穿的人”。所以我叫她‘矛杆”小姐她有个弟弟,‘她经常欺侮他”“还有呢?”我觉得十分有趣。
  “然后各种事都发生了。那人又从屋子里出来——你确实不是那个人?”
  “我的相貌极为平常、长得像我的人很多”“是时,我想你说得不错”格兰汀并无贬降的意思说:
  “-,总之,这个人走下街道,到电话亭里打电话,不久,警察就陆陆续续赶到。她的眼睛发亮,有说/:“好多警察,然后救护车载走了尸体。然后,当时围观的人不少,我看见贝哈瑞也在人群里头。后来他跟我说了。”

  “他有没有说是谁被杀了?”
  “他只说是个男人,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你说的这一切很有意思。”我说。
  我祈祷英格丽千万不要在这时候闯进来。
  “但是再早一点,告诉我再早一点时候发生的事。你看见这个人——这个被谋杀的人——你看见他进入屋子里吗?”
  “没有,我没看见一我想他一定在那里好久了。”
  “你是说他住在那里?”
  “不,不,除了佩玛-小姐之外,没有别人住那儿。”
  “你知道她的真名?”
  “噢,是的,报纸上写的。谋杀案报导。尖叫的女孩是雪拉-威伯。哈瑞告诉我,被谋杀的人叫寇里。很好玩的名字,是不是?好像是可以吃的东酉。还有,又发生了第二宗谋杀案,你知道,不是同一天——晚一点——发生在街下头的电话亭里。我从这儿可以看得见,只是得把头伸出窗外。当然我并非真的看见,我是说我并未看见它的发生。那天早上一大堆人站在街上,观望对面的房子,真是愚蠢,你说是不是?”
  “是的,”我说,“非常笨。”
  英格丽又出现了。
  “马上就来了,”她保证道,“很快就好啦。”
  她又离开了。格兰汀说,“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她。她只要担心她的糕点。除了早餐,她只须照顾这一顿就好。晚上爹都上馆子吃,然后为我带点东西回来,有时是鱼,有时其他的。不算是真正的一餐。”她的声音里有些怅惘。
  “你通常何时吃午饭,格兰汀?”
  “你是说我的正餐?这是我的正餐。我晚间没有正餐。这个嘛,英格丽什么时候煮好,我什么时候吃。她的时间观念很好玩。早餐因为有爹在,一定准时,但是中午这一顿就没有固定的时间。有时候十二点吃。有时候要到二点才吃。英格丽说,准备好了就吃,没有什么一定的时间。”
  “嗯,这样想倒是很悠哉,”我说,“发生谋杀案那天,你是什么时候吃午餐——我是说正餐?”
  “那天是十二点吃的。你知道,那天英格丽有事外出,她去看电影或是做头发,由裴里太大陪伴我,她好可怕,真的。
  她喜欢拍抚人家。”
  “拍抚人家?”我有点迷惑。
  “拍抚人家的头,口里一边说着‘亲爱的小宝贝’这一类的话。”格兰汀说,“她不是那种可以好好交谈的人,但她常常拿糖果给我。”
  “你多大啦?格兰汀?”
  “十岁。十岁又三个月。”
  “我看你的言谈很伶俐。”我说。
  “那是因为我常常和爹谈话的关系。”格兰汀认真地说。
  “那么发生凶杀案的那天,你吃得很早啦?”
  “是的,英格丽把碗盘洗好、赶在一点钟出门。”
  “那么,那天早晨你都在窗边瞄望,观察人们吧。”
  “噢,是的。只看了一段时间。早一点时候,大约十点钟,我在玩字谜。”
  “我一直在想,你是否有可能看见寇里先生来到那栋房子?”
  格兰汀摇摇头。
  “不,我没有。我是觉得很奇怪。”
  “也许,他一大早就到那儿了。”
  “他一定是没有走前门,摁门铃,不然我就可能看见了”“或许他是穿过花园过去的。我的意思是说,由房子的另一边。”
  “噢,不会的”,格兰汀说,“花间背对着另外的房子,没有人会高兴让陌生人穿过自己家的花园的。”
  “是的,我想他们不会”“但愿我知道他长得怎么样。”,格兰汀说。
  “噢,他年纪根大,大约有六十岁。面容白净,没有留前髭,穿一套暗色西装。”
  格兰汀摇摇头。
  “听起来样子很平凡嘛。”她有点失望。
  “总之,”我说,“你经常依靠这里观望,要你记得而且分清不同的日子,我想不太容易。”
  “一点也不困难。”她挺起身接受挑战。又说;“我可以告诉你那天早上发生的每件事。我知道。‘蟹太太。何时来,何时离开。”
  “就是每天来打扫约那个妇人,是不是?”
  “是的。她走起路来非常快,就像螃蟹一样。她有个小男孩,有时候会一起带来,但是那天没有。然后佩玛-小姐大约十点钟时出来,到盲人学校教书。‘蟹太太’大概在十二点钟时离开。有时,她会带一小包东西离开,她来时没有这东西,我想是奶油和干酪,因为佩玛-小姐着不见、那天发生的事我特别清楚,因为我和英格丽吵架,她赌气不和我说话。

  我教她英文,她想知道‘直到我们再见面’这句话英文怎么讲。她不得不和我说德文。aufwiedersehen。我去过瑞士,那里的人这样说,所以我知道、他们也说crussgott。”
  “那么你跟英格丽怎么说?”
  格兰汀大笑,笑得很邪。她想开口说话,但是笑得呛得说不出来,好不容易她开口了。
  “我教她说‘该死,滚蛋!’,于是她便拿去对隔壁的布斯姥德太太这么说,布斯姥德太太气得不得了。英格丽知道真相后,赌气和我不再做朋友。直到第二天将近下午茶的时候,我们才和好。”
  “所以你便专心玩你的望远镜了。”
  格兰汀点点头。
  “因为这样,我才知道寇里先生未由前门进去。我想,他不知用什么方法,也许在夜里潜了进去,藏在阁楼里。你想可能吗?”
  “我想什么事都有可能,”我说,“就这件事而言,我看不太可能吧。”
  “是不可能,”格兰汀说,“他那样要饿肚子的,是不是?
  而且,如果他是躲着佩玛-小姐,就没法向她要早餐吃。”
  “那么,没有人到那屋子去?”我说,“什么人也没有?没人坐车子来——做生意的——或是来拜访的?”
  “杂货店的人每个礼拜一和礼拜四才来,”格兰汀说,“送牛奶的每天早晨八点半送达。”
  这孩子真是部百科全书。
  “像花棚菜这类东西,佩玛-小姐都是自己买的。除了洗衣店之外,没有人来、那是一家新的洗衣店。”她说。
  “新的洗衣店?”
  “是的,通常是南唐洗衣店。大多数人的衣服都是给南唐洗的。那天来的是一家新的——雪花洗衣店。我以前从未见过雪花洗衣店,一定是刚开业的。”
  我努力抑制自己,不让自己异样的声音刺激她的兴奋而说话夸大。
  “他们是送衣服来的,还是来收衣服”我问。
  “送衣服,“格兰汀说,“篮子好大,比一般的要大许多。”
  “佩玛-小姐收下来了吗?”
  “没有,当然没有,她又出去了。”
  “那是什么时候,格兰汀?”
  “一点三十五分,正确无误,”格兰汀说,“我写下来了。”
  她神气地又加了一句。
  她指向一本小记事本,打开它,以肮脏的食指指着一行字:一点三十五分,洗衣店到十九号。
  “苏格兰场应该请你去。”我说。
  “他们有女侦探吗?我很喜欢。我指的不是警察,我觉得警察都很笨。”
  “你没告诉我洗衣店的人来的时候,发生了些什么事。”
  “没发生什么事,”格兰汀说,“司机下车,打开车门,取出篮子,摇摇晃晃地绕过屋侧,到后门去。我猜他进不去的。
  佩玛-小姐大概把门锁上了,所以他可能就把篮子放在那儿,然后回来。”
  “他长的什么样子?”
  “跟普通人一样。”格兰汀说。
  “像我?”我问。
  “噢,不,比你老多了。”格兰汀说,“我没有看清楚,因为他是靠着——这边开近十九号。“她指着街道的右侧。“他开错过了,但是像这种街道是没关系的。而且,当时他扛着篮子,弯着身子,我只看见他的头部背后,当他又走出来时,正抹着脸。我想是因为大气热,又扛着重物的关系吧。”
  “然后他就走开了?”
  “是的。你怎么对这个那么感兴趣?”
  “呃,我也不知道,”我说,“我想他也许可能看见什么有趣的事。”
  英格丽突然推开门,推着一辆手推车。
  “可以吃饭啦。”她轻快地点点头。
  “好极了,”格兰汀说,“我正饿哩。”
  我站起来。
  “我得走了,”我说,“再见,格兰汀。”
  “再见。这东西怎么办?”她拾起水果刀说,“它不是我的。”
  她的声音怅然,又说;“但愿它是。”
  “看来好像没人的,是不是?”
  “好像是上天送的?”
  “大概是这样,“我说,“我想你最好把它保留下来,就这么办,直到有人来领取。但依我看是不会有人这么做的。”我说的是真话。
  “给我一个苹果,英格丽。”格兰汀说。
  “苹果?”
  “Pomine!Apfel!”
或许您还会喜欢:
生活在别处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吕新雨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 [点击阅读]
畸形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大战末期,我在埃及认识了苏菲亚-里奥奈兹。她在当地领事馆某部门担任一个相当高的管理职位。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正式场会里,不久我便了解到她那令她登上那个职位的办事效率,尽管她还很年轻(当时她才二十二岁)。除了外貌让人看来极为顺眼之外,她还拥有清晰的头脑和令我觉得非常愉快的一本正经的幽默感。她是一个令人觉得特别容易交谈的对象,我们在一起吃过几次饭,偶尔跳跳舞,过得非常愉快。 [点击阅读]
白衣怪圈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1月4日星期一上午7时5分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冬夜一片漆黑。海伦·卡伯特在拂晓时醒了过来。她躺在路易斯伯格广场她父母的家中,一缕缕暗淡的晨曦刺破了笼罩这间三楼卧室的黑暗。她睡在一张有顶篷装饰的床上,懒得睁开眼睛,依然沉浸在鸭绒被赐予的舒适温暖之中。她称心如意,全然不知她的脑组织已出了大毛病。这次假期海伦并不很愉快。她是普林斯顿大学3年级学生,为了不影响功课,她预约了在圣诞和新年假期中做刮子宫手术。 [点击阅读]
纯真年代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作者:蒲隆美国文学批评家菲利普·拉赫夫把美国文学中典雅和粗犷这两种不同的流派形象地称为“苍白脸和红皮肤”。这两种流派不仅写作风格相异,而且题材也不同:“苍白脸”多写上流社会,“红皮肤”则多写下层民众。当然两派作家的家庭出身和社会经历也大相径庭。 [点击阅读]
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谢泼德医生在早餐桌上弗拉尔斯太太于16日晚(星期四)离世而去。17日(星期五)早晨八点就有人来请我去。我也帮不了什么忙,因为她已死了好几个小时了。九点过几分我就回到了家。我取出钥匙打开了前门,故意在大厅里磨蹭了一会,不慌不忙地把帽子和风衣挂好,这些都是我用来抵御初秋晨寒的东西。说老实话,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沮丧忧愁。我并不想装模作样地认为,我能够预料今后几周将要发生的事。 [点击阅读]
老人与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点击阅读]
老处女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在五十年代的老纽约,屈指可数的几家人在单纯和富有方面居统治地位,其中就有罗尔斯顿家。强健的英国人和面色红润、身体笨拙的荷兰人合为一体创造出一个繁荣谨慎,却又挥金如土的社会。“办事要办得漂亮”一直是这个谨小慎微的世界上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个世界全是由银行家,与印度做生意的商人、造船厂家和船具商的财富建造起来的。 [点击阅读]
背德者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引子天主啊,我颁扬你,是你把我造就成如此卓异之人。[诗篇]①第139篇,14句①亦译《圣咏集》,《圣经·旧约》中的一卷,共一百五十篇。我给予本书以应有的价值。这是一个尽含苦涩渣滓的果实,宛似荒漠中的药西瓜。药西瓜生长在石灰质地带,吃了非但不解渴,口里还会感到火烧火燎,然而在金色的沙上却不乏瑰丽之态。 [点击阅读]
芥川龙之介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本该有不少戴女笠和乌软帽的男女行人,到这儿来避雨,可是现在却只有他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懂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照那时留下来的记载,还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将带有朱漆和飞金的木头堆在路边当柴卖的。 [点击阅读]
花儿无价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一过晚上八点,商业街上营业时间最长的中华荞麦店也打烊了,小城顿时漆黑一片,复归寂静。夏季里,商家的经营对象是从东京、大阪等地回来省亲的人们,因此,常常会有许多店铺营业到很晚。可是,自秋风初起,东北小城的夜幕就开始早早降临了。晚上十点,城边的卡拉OK快餐店也关了门。几个手握麦克风、狂唱到最后的男女客人走出来,各个怕冷似地缩着身子,一面商量着接下来去何处,一面钻进停在路边的汽车。 [点击阅读]
茶花女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 [点击阅读]
葬礼之后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老蓝斯坎伯拖着蹒跚的脚步,一个房间接一个房间地,逐一拉起房里的百叶窗。他那粘湿的双眼,不时地望向窗外,挤出了满脸的皱纹。他们就快要从火葬场回来了。他老迈的脚步加快了些。窗子这么多。“思德比府邸”是一幢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哥德式大建筑。每个房间的窗帘都是豪华锦缎或天鹅绒,有些墙面上仍旧系挂着丝绸,尽管这些都已年久褪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