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海边的卡夫卡 - 第9章 走投无路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知觉恢复的时候,我正躺在幽深的灌木丛中,在潮湿的地面上躺成一段圆木。四下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
  我仍让头搭在扎得丝丝作痛的灌木枝上,深深吸了口气。一股夜间植物味儿。一股泥土味儿。狗屎味儿也混在里面。从树枝间可以看见夜空。没有月亮没有星星,而天空竟亮得出奇。遮蔽天空的云如电影银幕一般映出地面的光亮。传来救护车的嘶叫声,渐渐临近,又渐渐远离。侧耳倾听,来往汽车的轮胎声也隐约可闻。看来我好像位于都市的一角。
  我想尽量把自己按原样归拢到一起,为此必须东奔西跑把自身的碎片收集起来,一如一块不少地认真拾起拼图玩具的小块块。这样的体验好像不是头一遭,我想。以前也在哪里品尝过类似的滋味。什么时候的事来着?我努力梳理记忆。但记忆线条很脆,即刻断掉。我闭目合眼打发时间。
  时间在流逝。我陡然想起背囊,一阵轻度恐慌袭来。背囊……背囊在哪里?那里边装着现在的我的一切。不能让它丢掉。然而四周是这样的黑暗,什么也看不见。我想站起,指尖却用不上力。
  我吃力地抬起左手(为什么左腕这么重呢?),将手表凑到眼前,凝目细看,电子表盘的数字显示为11:26。晚上11时26分,5月28日。我在脑海中翻动笔记本页。5月28日……不要紧,我仍在那一天中。并非一连几天在此昏迷不醒。我和我的知觉两相分离至多几个小时。也就四小时左右吧。
  5月28日——一如往常地做一如往常的事的一天。特殊的事一件也没发生。这天我照样去体育馆,之后去图书馆。用器材做平日运动,在平日的沙发上看漱石全集。傍晚在站前吃晚饭。吃的应该是鱼,鱼套餐,马哈鱼。饭多要了一碗。喝了酱汤,色拉也吃了。往下呢……往下想不起来。
  左肩有闷乎乎的痛感。肉体感觉失而复得,痛感亦随之而来。仿佛狠狠撞在什么上面时的痛。隔着衬衣用右手抚摸那个部位,好像没有伤口,也没肿。在哪里碰上交通事故了不成?但衣服没破,况且痛的只是右肩窝的一点。大约只是撞伤。
  在灌木丛中慢慢挪动身体,摸了摸手能够到的范围。但我的手仅能触及灌木枝。灌木枝硬硬地蜷缩着,如被虐待致死的动物的心脏。没有背囊。试着摸裤袋,有钱夹。钱夹里有不多的现金、宾馆钥匙和电话卡,另有零币钱包皮、手帕、圆珠笔。在用手摸索确认的限度内,没有东西丢失。身上穿的是奶油色粗布长裤和V领白T恤,外面套着粗蓝布衫,脚上是藏青色高档苹果牌。帽子则没有了。带有纽约扬基斯标志的棒球帽。走出宾馆时戴着,现在没戴。或掉在哪里,或放在某处。算了,那种货色哪儿都买得到。
  不一会儿,我找到了背囊。原来靠在松树干上。为什么我把东西放在那样的地方,特意钻进灌木丛躺倒了呢?这里到底是哪里呢?记忆冻得梆梆硬。所幸好歹找到了。我从背囊格袋里掏出小手电筒,一晃儿确认背囊里的东西。似乎没有东西不见,装现金的小袋也好端端的。我舒了口气。
  背起背囊,拨开或跨过灌木丛来到稍微开阔的地方。这里有条窄路,用手电筒照着沿路行走不远,发现一点光亮,走进仿佛神社院内的场所。原来我是在神社大殿后面的小树林里失去知觉的。

  神社相当大。院内仅一根高高竖起的水银灯,往大殿和香资箱和绘马匾上投洒着不无冷漠的光。我的身影在砂石地面上长得出奇。我在告示板上找到神社名称记住。四周空无人影。走不一会儿,碰上卫生间,迈了进去。卫生间还算干净。我把背囊从肩上卸下,用自来水洗脸,洗罢在洗手台上模模糊糊的镜子前照脸。脸色发青,双颊下陷,脖梗带泥,头发横七竖八。
  我发觉白T恤胸口那里沾有一块黑乎乎的什么。那个什么状如一只展开双翅的大蝴蝶。一开始我想用手拍掉,但拍不掉。一摸,竟黏糊糊的。为使心情镇定下来,我有意多花时间脱下粗蓝布衫,从头顶拉掉T恤。借着闪烁不定的荧光灯一看,方知那里沾的是红黑红黑的血。血是新的,还没干,量也不算少。我凑近脸嗅了嗅,没有味儿。套在T恤外面的粗蓝布衫上也有血溅上,但量不很大,加之布料原本是深蓝色,血迹看不大清。但白T恤沾的血则异常鲜明,活生生的。
  我在洗手台将血洗去。血和水混在一起,把白瓷盆染得鲜红。可是,无论怎么“喀嗤喀嗤”用力猛洗,沾上的血迹都不肯消失。我刚要把T恤扔进旁边的垃圾箱,又转念作罢。就算扔,也得在别的什么地方扔才好。我把T恤狠狠拧干装进准备装洗涤物的塑料袋,塞进背囊底部,又用水抹湿头发打理几下,从洗漱袋里取香皂洗手。手仍在微微颤抖。我慢慢花时间连指间也好好洗了。指甲里沁了血。透过T恤沾在胸口的血迹用湿毛巾擦去。然后穿上粗蓝布衫,扣子一直扣到脖子,底襟掖进裤带。为了不引人注意,我必须尽可能恢复地道的形象。
  可是我惊恐至极。牙齿不停地作响,止也止不住。我摊开双手看着,手也略略发颤。看上去不像自己的手,像是一对独立的外来活物,而且手心痛得火烧火燎,恰似刚攥过一根热铁棍。
  我双手拄着洗手台两端支撑身体,头死死顶住镜面。很想哭出声来。但哭也没有谁赶来救助。只听有人说道:
  喂喂,你到底在哪里弄得满身血污?你到底干什么来着?可你什么都不记得,浑身上下又完好无损。除了左肩的痛感,像样的疼痛也没有。所以那里沾的血不是你自身的血,而是别的什么人流的血。
  不管怎样,你不能一直在这里待下去。满身血污站在这样的地方给巡逻警察撞上,那可就一曲终了了。但这就直接回宾馆也是个问题,说不定有谁在那里守株待兔。小心为上。有可能你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卷入了犯罪案件。或者说你本身是罪犯的可能性也并非没有。
  所幸东西都在手上。出于慎重,你无论去哪里都要把装有全部财产的重背囊带在身上。从结果上看是有利的,实乃英明之举。因而不必忧心忡忡,不必惊慌失措。往后你也总会巧妙地干下去的。毕竟你是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要有自信!要调整呼吸有条不紊地开动脑筋!那样你就能左右逢源。只是,你必须多加小心慎之又慎。某人的血在某处流淌,那是真正的血,是量大的血。很可能有人在认真寻找你的下落。

  好了,马上行动!应做之事只有一件,应去之处只有一个。是哪里你该明白。
  我深深吸气,稳稳呼出,尔后扛起背囊走出卫生间,出声地踏着沙地在水银灯光下行走,边走边高效开动脑筋。按下电源转动曲柄,启动思维。但未如愿。发动引擎所需的电池电力极度微弱。需要一个温暖安全的场所。我要暂时逃去那里整装待发。但那里究竟在哪里?想得起来的场所不外乎图书馆。甲村图书馆。但图书馆要到明天上午十一点才开门,我必须找地方把十一点之前那段很长的时间消磨掉。
  除了甲村图书馆再没有我想得起来的场所。我在不惹人注目的地方坐下,从背囊格袋里掏出手机。手机还活着。我从钱夹里取出记有樱花手机号码的便条,按动号码。手指还在抖。试了好几次,这才好歹把多位号码按到最后。谢天谢地,手机没处于录音电话状态。铃响到第十二次她接起。我道出姓名。
  “田村卡夫卡君?”她一副懒洋洋的腔调,“你以为现在几点?明天早上还早着呢,我说。”
  “我也知道打扰你,”我听得出自己的声音异常僵硬,“但没有别的办法。走投无路,除了你没有人可商量。”
  电话另一头沉默有顷。她似乎在捕捉我语声的尾音,测量其重量。
  “那……问题严重?”
  “我也不大清楚,大概是严重的。这回无论如何得请你帮忙。我尽量不给你添麻烦。”
  她稍加思考,不是踌躇,只是思考。“那么,你现在哪里?”
  我告以神社名称。她不晓得那个神社。
  “可在高松市内?”
  “说不准确,不过应该在市内。”
  “得得,你连自己现在在哪里都稀里糊涂?”她以诧异的声音说。
  “说来话长。”
  她叹息一声。“在那附近拦一辆出租车。××町二丁目拐角有家罗森超市,在那里下车。小型超市,挂很大的招牌,一眼就看得出。搭出租车的钱有的吧?”
  “有的。”
  “那好。”她挂断电话。
  我钻过神社牌门,上大街寻找出租车。出租车很快赶来停下。我问司机知不知道××町二丁目有罗森那个拐角,司机说一清二楚。我问远吗,他说不算远,大概一千日元都花不上。
  出租车在罗森门前停住,我用仍在颤抖的手付了车费,扛起背囊走进小超市。我来得意外之快,她还没到。我买了一小盒软包皮装牛奶,用微波炉热了,慢慢喝着。温暖的牛奶通过喉咙进入胃中,那种感触让我的心多少镇静下来。刚进门时,警惕行窃的店员一闪瞟了背囊一眼,之后再没谁特别注意我。我装作挑选架上排列的杂志的样子照了照镜子,头发虽然还乱,但蓝粗布衫上的血污基本看不出了,即便看得出,怕也只能看成是普通污痕。往下只要设法止住身上的颤抖即可。
  约十分钟后樱花来了。时间已近一点,她身穿一件没有图案的灰色运动衫,一条褪色蓝牛仔裤,头发束在脑后,戴一顶NEWBALANCE深蓝色帽。看到她的脸,我的牙齿一声接一声的“咯咯”声好歹停了下来。她走到我身旁,以检查狗牙时的眼神看着我,发出一声类似叹气的不成语声的声音。接着在我腰上轻拍两下,说“过来”。

  她的住处离锣森要走相当一段路。一座双层简易宿舍楼。她登上楼梯,从衣袋里掏出钥匙,打开贴有绿色嵌板的门扇。两个房间,一个小厨房一个浴室。墙壁很薄,地板吱呀乱叫。一天之中能射进的自然光大概仅限于夕晖。哪里的房间一用冲水马桶,另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便声声抖动不止。不过,这里至少有活生生的人生活着。洗涤槽中堆的碟盘,空饮料瓶,翻开的杂志,花期已过的盆栽郁金香,电冰箱上用透明胶带粘住的购物便条,椅背上搭的长筒袜,餐桌上摊开的报纸电视节目预告栏,烟灰缸和弗吉尼亚加长过滤嘴细细长长的烟盒,几支烟头——如此光景竟让我一阵释然,也真是不可思议。
  “这是我朋友的房间。”她解释说,“一个过去在东京一家美容室一起工作的女孩儿。去年因为什么回了高松老家。她说想去印度旅行一个月,旅行期间托我住进来看家。她的工作也由我代做——算是顺便吧——做美容师。也好,偶尔离开东京换换心情也是不错的嘛。那孩子有点儿‘新人类’,毕竟去的是印度。一个月能否真的回来也是问号。”
  她让我在餐桌旁的椅子上坐下,从电冰箱拿出罐装百事可乐递过来。没有杯子。一般我不喝可乐,太甜,对牙齿不好。但喉咙干渴,遂一饮而尽。
  “肚子饿了?不过也只有速食碗面,如果想凑合吃的话……”
  我说不饿。
  “可你的脸也太狼狈了,自己知道?”
  我点头。
  “那,到底出什么事了?”
  “我也不明白。”
  “出什么事你也不明白,自己在哪里也不清楚,说起来又话长。”她像仅仅确认事实似的说道,“总之是走投无路喽?”
  “走投无路。”我说。但愿能将自己如何的走投无路顺利传达给对方。
  沉默持续良久。她始终皱着眉头注视我。
  “我说,高松你压根儿没什么亲戚吧?其实是离家出走吧?”
  我点头。
  “我在你那样的年龄也出走过一次,所以大体猜得出,凭感觉。分手时把我的手机号码告诉你也是因为这个,心想或许有什么用处。”
  “谢谢。”我说。
  “我家在千叶县市川,和父母横竖合不来,学校也懒得去,就偷了父母的钱跑得很远很远,十六岁那时候。差不多跑到了网走①。看到一家牧场,走过去求人家给活干。我说什么都干,认真地干,只要能有带屋顶的地方住有饭吃就行,不要工钱。对方很热情,劝茶劝水。
  太太让我等一会儿,就老老实实等着。正等着,乘巡逻车的警察来了,立即被遣送回家。对方早已习惯了这一手。那时我就拿定主意:干什么都行,总之要有一技在身,以便去哪里都能找到事做。这么着,我从高中退学,进了职业学校,成了美容师。”她左右均等地拉长嘴唇,莞尔一笑,“你不认为这是相当健全的思想?”
  我同意。
  “嗳,从头慢慢说可好?”她从弗吉尼亚加长过滤嘴烟盒里抽出一支,用火柴点燃,“反正今晚睡不成好觉了,陪你说话就是。”
  我从头说起,从离家的时候。当然预言那段没说。那不是跟谁都能说的。
  ①日本北海道的城市。
或许您还会喜欢:
布登勃洛克一家
作者:佚名
章节:98 人气:2
摘要:(上)在!”9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中期德国北部的商业城市吕贝克。这一家人的老一代祖父老约翰·布登洛克,年轻的时候正值反对拿破仑的战争,靠为普鲁士军队供应粮食发了财。他建立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此外,他还拥有许多粮栈、轮船和地产,儿子小约翰又获得了尼德兰政府赠予的参议员荣誉头衔,因而他和他的一家在吕贝克享有很高的声望。这一家人最近在孟街买下了一所大邸宅,布置得既富丽又典雅。 [点击阅读]
庄园迷案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范-赖多克夫人站在镜子前,又往后退了一小步,叹了一口气。“唉,只好这样了,”她低声说,“你觉得还可以吗,简?”马普尔小姐仔细打量着服装设计大师莱范理的这件作品,“我觉得这件外衣十分漂亮。”她说。“这件衣服还可以。”范-赖多克夫人说完又叹了一口飞,“帮我把它脱下来,斯蒂芬尼。”她说。一位上了年纪的女仆顺着范-赖多克夫人往上伸起的双臂小心地把衣服脱下来,女仆的头发灰色,有些干瘪的嘴显得挺小。 [点击阅读]
悲剧的诞生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2004年3月尼采美学文选//尼采美学文选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他自己曾谈到,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点击阅读]
荆棘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考琳·麦卡洛,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惠灵顿。她曾从事过多种工作——旅游业、图书馆、教书;后来终于成了一名神经病理学家,曾就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她的第一部小说是《蒂姆》,而《荆棘鸟》则构思了四年,作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方始动笔。此书一发表,作者便一举成名。作者是位多才多艺的人,喜欢摄影、音乐、绘画、服装裁剪等。她现定居于美国。 [点击阅读]
荡魂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由霸空港起飞的定期航班,于午后四时抵达东京羽田机场,羽田机场一片嘈杂,寺田绫子找到了机场大厅的公用电话亭。绫子身上带着拍摄完毕的胶卷,这种胶卷为深海摄影专用的胶卷,目前,只能在东洋冲印所冲印,绫子要找的冲洗师正巧不在,她只得提上行李朝单轨电车站走去。赶回调布市的私宅已是夜间了,这是一栋小巧别致的商品住宅。绫子走进房间后,立即打开所有的窗户,房间已紧闭了十来天,里面残留着夏天的湿气。 [点击阅读]
请你帮我杀了她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你知道吗,大夫,你并不是我回来以后看过的第一个心理医生。我刚回来的时候,我的家庭医生就给我推荐了一位。那人可不怎么样,他假装不知道我是谁,这也太假了——你要不知道我是谁,除非你又聋又瞎。每次我走在路上,转个身,似乎都会有拿着照相机的白痴从路边的灌木丛中跳出来。但在这一切倒霉事情发生之前呢?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温哥华岛,更不用说克莱顿瀑布区了。 [点击阅读]
谍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唐密·毕赐福在公寓过厅里把外套脱下,相当小心的挂在衣架上。他的动作很慢,帽子也很小心的挂在旁边的钩子上。他的妻子正在起居间坐着,用土黄色的毛线织一顶登山帽,他端端肩膀,换上一脸果敢的笑容,走了进去。毕赐福太太迅速的瞥他一眼,然后,又拼命的织起来。过了一两分钟,她说:“晚报上有什么消息吗?”唐密说:“闪电战来了,万岁!法国的情况不妙。”“目前的国际局势非常沉闷。”秋蓬这样说。 [点击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
作者:佚名
章节:129 人气:2
摘要:《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 [点击阅读]
1Q84 book3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3》内容简介“你為什麼死的?”“為了要这样再生。”“再生需要有什麼?”“人无法為自己再生。要為别人才行。”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超过30年创作履歷中,自我期待最重要的一部!《1Q84Book3》突破性*完结!少年时代的爱恋,分隔二十年后再重逢&helli;天吾和青豆,两个孤独的灵魂同样的十二月,终於在这1Q84年的世界, [点击阅读]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位重要的旅客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停着一列火车,这列车在铁路指南上,堂而皇之地称为陶鲁斯快车。它由一节炊事车、一节义餐车、一节卧铺车厢和两节普通客车组成。在卧铺车厢门口的踏脚板旁,站着一个年轻的法国陆军中尉,他身着耀眼的军装,正和一个小个子谈话。这小个子连头带耳都用围巾里着,除了一个鼻尖通红的鼻子和两个往上翘的胡子尖外,什么也看不见。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1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既然野人①已经死了,”眼看周围的树林逐渐黯淡,盖瑞不禁催促,“咱们回头吧。”“死人吓着你了吗?”威玛·罗伊斯爵士带着轻浅的笑意问。盖瑞并未中激将之计,年过五十的他也算得上是个老人,这辈子看过太多贵族子弟来来去去。“死了就是死了,”他说,“咱们何必追寻死人。”“你能确定他们真死了?”罗伊斯轻声问,“证据何在?”“威尔看到了,”盖瑞道,“我相信他说的话。 [点击阅读]
十字军骑士
作者:佚名
章节:103 人气:2
摘要:——《十字军骑士》亨利克·显克维奇是我国读者熟悉的波兰著名作家。他的历史长篇小说《你往何处去》和短篇小说集早已介绍到我国来了。《十字军骑士》是作者另一部重要的历史长篇小说,这次介绍给我国读者,将使我国读者对这位作家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亨利克·显克维奇一八四六年五月四日生于波兰一个地主家庭。他的早期作品大多描写波兰农民的生活,对于农民的艰苦劳动、悲惨生活有所反映。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