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 第二章 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2.开“小卖部”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
  我发现,和孩子玩“开小卖部”,是一项非常好的活动,通过这个游戏教孩子学加减乘除,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的数学运算能力,是一种真正寓教于乐的学习方法。
  在圆圆4岁左右,我有一段时间教她学计算,开始采用的就是掰着手指头做“2+3”等于几这样的方法。她开始还挺喜欢做,时间稍长就表现出厌倦了。我就想,能有什么方法让孩子又能学计算,还有兴趣呢?
  那时候社区超市还没出现,各居民点一般都会有一两家“小卖部”,圆圆很喜欢和我一起去小卖部买东西。我每次都让她去告诉店主买什么,并让她把钱递给店主。当时只是为了让她学会做事,学会自然地和人打交道。没想到这让她很小就对钱的作用有概念了。
  有一次圆圆和我从小店买东西出来,带出满眼羡慕的神情,说她长大要开小卖部。我问为什么,她说咱们买东西要花钱,开小卖部的人就不用花钱。我后来发现她和邻居小朋友在一起玩开小卖部的游戏,互相扮演店主和顾客,扮店主的人总是很有几分得意。看来她满心想做个小店主,由此我想到和她玩开小卖部的游戏。
  圆圆做了掌柜的,我和她爸爸当然就是顾客0我们拿一些东西给她在地下围出一个“小店”,并摆上各种“货物”,货物有真的,有替代品(比如她最喜欢吃的雪糕就得找替代品),只要她明白就行,然后我们轮流光顾她的小店。①
  我们认真地浏览她的商品,选定要买什么,问她多少钱,有时还要讨价还价一下。付款时,一般情况下都是需要找一些零钱回来的,比如买一根筷子六角钱,我们一般会给她一元钱,这样她就得找四角钱出来。
  开始时都是她自己定价,小孩定价,无论大小都是一个比较整、比较简单的数字,比如1元、200元等。她一般不用“1.40元”或“203元”这样的定价来为难自己。
  玩过几次后,我们就暗暗地把她往稍复杂些的计算上引。
  比如雪糕原来卖1元一支,我们就建议说,这几天雪糕涨价了,每支一块二了,你这里要不要涨价啊,涨价可以每支多赚两毛呢。然后我们给她两元钱或五元钱,这样她的计算就比较复杂了。
  圆圆开始时不喜欢这种有零头的定价,这给她的计算带来麻烦了。我就再带她到外面小卖部买东西时,让她注意一下小卖部商品定价基本上都有零头,于是她的“价格”都变得有零头了。
  开小卖部的计算难度上升时,过渡应自然,这样会保持孩子的兴趣。
  我们开始时一般都是玩100元以内的加减法,稍后就给她一些建议,认为某个东西应该很贵,可以把价格定到三五百元。我印象中圆圆在四岁左右时,可心算500以内的加减法,这基本上是通过“做生意”学来的。
  开小卖部游戏大约一直玩到圆圆上学二、三年级。她学习乘法和除法时,我就暗暗在游戏中加进了相关知识,比如一根铅笔9分钱,我要求一下买8根;或者一包饼干4元钱,里面有10块,而我只想买3块。这样,她就得动用她的乘除法知识来计算了。
  “开小卖部”的过程就是孩子不停地做“应用题”的过程,这对孩子有很好的数学启蒙效果。数学教育不要一下把孩子拉到抽象的数字上,不要拿一些干巴巴的枯燥的计算来为难孩子。要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数字,让他体会到计算不是抽象的东西,是存在于周围生活中的有用的东西,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着。
  圆圆读小学一、二年级时,当别的同学在抽象的数字里苦苦挣扎时,她却对每个题一眼看透,觉得那些题都太简单了。
  圆圆读完二年级直接上四年级,当时学校的教导主任有些担忧。说三年级是比较关键的一年,这一年的学习内容较难,尤其是数学。于是我找来三年级上下两册数学课本,用十天的时间和圆圆一起学了一遍,她掌握得很好,开学后和一些上过三年级的孩子一起考试,她的成绩最高。
  并非圆圆有什么特别的天才,而是相关知识她在“开小卖部”时早已用过了。当“店主”动的脑筋,使她的数学思维能力大大提高,学起课本来就十分轻松。
  儿童身上有一种喜好模仿成人生活的天性。我记得自己小时候玩摆家家,特别快乐。我想,圆圆“开小卖部”的感觉一定和我玩摆家家时的感觉一样,只是她不知道自己在玩的过程中已学习了计算。

  所以,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学习也可以在快乐中进行。而且,在快乐中进行的学习会让孩子学得更好。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
  在玩“开小卖部”游戏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是不要把用意告诉孩子。
  玩这样的游戏,在家长这里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计算,如果你把这个目的告诉孩子了,或被他察觉了,孩子就会失去游戏的兴趣。要让孩子觉得这仅仅就是个游戏,只是为了玩。大人在和孩子玩时,要拿出认真而单纯的心态,把自己当成孩子一样投入地去玩,不要在这个过程中有任何说教,更不要因为孩子算错账训斥孩子。
  其次是避免造成孩子不好意思。
  我们在和圆圆玩时,刚开始圆圆对什么东西定多少价没感觉,完全是随意报数字。比如她把一小块“蛋糕”定价成100元,她爸爸就很夸张地说:“啊,这么贵啊!”她爸爸是为了制造气氛,以他所熟知的市场价格来感叹,可他的口气把圆圆吓住了。圆圆从爸爸的口气中感觉自己定的价格太离谱,有些不知所措。再问到下一个东西的价格时,她报价时就有些胆怯和不安,犹豫地说出一个数字,然后等待大人的反应,试探定得对不对。这样玩下去,孩子的注意力就不能集中在玩耍上,时间稍长就会感到紧张和厌倦。我赶快出来打圆场,告诉她爸爸说这块蛋糕做得特别香,就值这些钱。
  事后我告诉圆圆爸爸,以后无论孩子定价多少,都不要那样大惊小怪。不要以你的生活经验来干扰孩子的思维,孩子并没有市场价值概念。我们只是为了让她学会计算,不是为了让她学会做生意,所以她怎样定价并不重要。她完全可以把一斤米定成200元,也可以把一个金戒指定成4角钱。
  第三是不要让计算为难孩子。
  家长要记住的是,这是个游戏,不是数学课。家长可以通过“买卖”发展孩子的计算能力,但不可操之过急。在游戏中要把孩子的乐趣放在首位,学习放在第二位。计算的难度可以慢慢提高,但不要让太难的计算干扰乐趣。如果孩子在买卖中屡屡感到计算的困难,他就会有受挫感,就会失去兴趣。
  第四是不强迫孩子玩。
  不要为了让孩子学习而频频地玩同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我和一些人讲过后,就有人回家天天和孩子玩。开始孩子还有兴趣,但连玩三天后就不想玩了,家长就左说右劝地要玩。
  也有那样的时候,刚开始玩,一笔生意还没成交,孩子就因为什么原因突然不想玩了,这时家长也不要强迫,只要孩子表现出不想玩了,就要立即停止,以免败坏了孩子对游戏的胃口。如果家长在游戏中表现得太积极,还容易让孩子察觉你的用意。
  第五是尽量用真钱。
  我开始和圆圆玩时,不想用真钱,觉得那样不卫生,就用一些纸片写上面值来玩。但发现孩子对假钱没兴趣,小孩子一旦意识到钱可以换来想要的东西时,她就会对钱情有独钟。用真钱可以让她在玩耍中更投入,玩罢注意洗手就是了。
  写到这里我想到,如果把孩子每一次“赢利”记录下来,并且把她赚的钱另存起来,给他买东西时就用这笔钱,可能会更好地刺激他的玩耍兴趣。这一点在圆圆小时候我们没做,只是猜测这样做会更好。
  第六是增加游戏变数,尽量使每次游戏略有不同。
  一般来说孩子愿意做“店主”,尤其是开始时。玩过几次后,为了保持游戏的新鲜感,可以和孩子互换角色,让孩子再回到顾客的身份。无论谁扮顾客,都可以扮不同的角色,或形成不同的组合,有时是老爷爷老奶奶,有时是小朋友,有时是医生或教师。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事情和需求,这样就会有很多故事产生出来。还可以让家里的各种玩具参与进来,如毛绒小狗和小熊等来买东西,当然是有人替代它们说话和付钱。
  我们和圆圆除了“开小卖部”,还“摆菜摊”。她有时也愿意当菜市场小贩,我们就用小纸片画上各种蔬菜水果,或找来各种替代品,和她玩卖菜。为此特意到中药房给她买了一杆小秤,因为当时市场上小贩们用的都是有砣有杆的手提秤。

  “开小卖部”给出的启示是:和生活结合的学习效果更好,源于生活的教育可以无处不在。
  教孩子学习并不一定需要坐在书桌旁,只要有心,处处能发现教育的机会。比如,最早教孩子从1数到10时,如果你只是口头反复念叨这些数字,孩子听到的只是音节,他其实不知道这些音节代表什么,也就不理解这些“1、2、3、4”是什么东西。如果在抱着孩子上下楼时,每次都边走边数台阶;打开一盒巧克力时,一定是先数数里面有多少粒然后再吃。总之,凡念叨“1、2、3……”时,总和一个具体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孩子就记得更快,并且建立起数的概念。
  我清楚地记得圆圆两岁半时,有一次爸爸从外地回来,给她买了一组6个娃哈哈乳酸奶。她上午喝了一个后,我把剩下的放起来了。下午她突然问我:“那5个娃哈哈在哪儿呀?”她居然知道还有5个,这令我有些吃惊。当时她还不会做加减法,她这时数的概念应该就是来源于我经常和她“1、2、3、4……”地数各种东西吧。
  孩子进入学校教育后,仍然可以通过“活动”学习功课。我发现让孩子当“小老师”给家长讲课是一种不错的活动。
  圆圆刚上小学时,老师教他们学拼音,我为了让她能尽快掌握,就对她说,妈妈小时候没好好学拼音,我的老家讲方言,老师教我们拼音也不标准。你在学校学了拼音,晚上回来教教妈妈行不?我说得很诚恳,圆圆一听很高兴,说行。然后她就每天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回家教给我,我也认认真真地听她给我讲,认真地学。
  玩“小老师”时我注意了这样几问题:
  第一,在设计这类活动时要“赋权”,让孩子“掌权”。
  做小老师和开小卖部一样,都是让孩子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学习知识。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让孩子觉得自己“有权”了,这也是为什么这样的游戏能吸引孩子的一个原因。所以在这类活动中要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角和主动者,不要让他在活动中感觉自己被动、受大人指使。
  第二,要选择那些答案或内容比较确定的东西让孩子来讲。
  语文方面我只让圆圆教过拼音,因为语文学习是开放式的,孩子不好讲,讲了也没什么意义。我让她讲的一般是数学,因为数学具有封闭式的严谨。同时还注意的是,讲课这个事不适宜经常做,一般是暗暗观察孩子的学习,只有发现哪一段时间她掌握得不太好,才会让她给我讲课。这也如同“开小卖部”一样,不要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到厌倦,要想办法保护兴趣。
  第三,家长提出要求的方式要自然,不能总用自己小时候没学好这一个借口。
  比如有时候我会从她作业本上找到一个错误,而这个错误是因为她在概念上不太清楚所致,然后我假装惊讶地说:“这道题好像做对了,老师怎么给打了错呢?”于是我招呼圆圆,看看是她做错了,还是老师判错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既要装糊涂又要引导她往正确的方向思维,圆圆为了搞清楚是自己错了还是老师错了,她也会认真地和我一起来分析,重新思考概念。结果当然证明是她把题做错了,但她至少纠正了妈妈的“错误”,这同样让她有成就感;同时,之前没把握好的概念也基本上把握了。
  第四,不要在这个过程中挑剔孩子讲课的毛病,更不能嘲笑他讲课中的错误。
  家长既然做学生,就一定要拿出诚意,认认真真听孩子讲课。和开小卖部一样,不要让孩子察觉你的用意,否则他只是觉得父母用这种方式来考察他,就不会感到自豪,也就不会有兴趣。如果孩子的思维或陈述有错误,要委婉地讲出来,或用启发的方式引导他往正确的方向思考。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因为自己讲得不好而感到丢面子。这个过程中家长只要有一点教训或嘲弄的意味,孩子就会特别沮丧,失去讲课的自信。一定要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
  我在2004年听到当代著名教育家、时任北京四中校长的刘长铭先生的一个演讲。他在出任校长前是该校一名优秀的物理老师。他讲到自己在担任物理教师时,他的学生有谁在考试中哪道题出了错,他就会让这个学生把这道题重新做了后,再给全班同学讲一遍——“做一遍”和“讲一遍”的效果是全然不同的。能清楚地讲一遍的东西,它必定包含着认真的思考,并已经被清楚地理解,然后才能清晰地讲出来;讲过的东西会更深地印在大脑中——如果说“做一遍”只是再一次学习,“讲一遍”就已成为一种实践,这对学生们来说也是一项知识应用活动,能让他们掌握得更好。

  这项活动在家庭中也可以应用,当家长想给孩子辅导功课时,你不如让孩子给你“辅导”一次功课。当然你要想办法把事情做巧妙了,能让这项活动自然发生,而不要让孩子感到紧张和别扭。
  我听一位家长说他儿子刚上高中时数学不好,遇到问题轻易放过,不肯钻研。他看了孩子的数学课本,觉得那些内容已超出了自己的知识范围,自己也辅导不了。按一般人的思路,是给孩子请个家教,或报个课外辅导班,但他考虑了别人的辅导水平及方便性,觉得自己学会了再来辅导儿子更好。于是他开始啃儿子的数学课本。儿子当时的数学水平好歹比他强,他有不懂的地方就问儿子。孩子在讲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他们就一起去研究,研究不通的就让孩子去学校问老师或同学,回来再给父亲讲。做父亲的当学生不是做样子,他是认认真真地学习。当他发现自己的数学水平大有提高时,儿子的数学成绩也进步明显,而且孩子学会了对问题进行追究,不再像以前那样有问题放着等别人来告诉他,比上补习班的效果好多了。
  总之,家长们与其在孩子的考试分数上操心,花钱花力气,单方面逼着孩子学习;不如用些心思,设计和制造一些包含有相关知识的事情来让孩子去做,让孩子有机会运用他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实践是最好的“课外补习班”。
  除了上面例举的“开小卖部”、“当小老师”,肯定还能找到不少方式。比如家长结算家庭财务账时,托辞说计算器坏了,请上小学的孩子帮忙用笔计算一下;电器坏了,可以和物理课上学过电学的孩子一起运用他的知识去尝试修理一下。尤其是从孩子的兴趣中找到需要把握的知识,把他的兴趣和活动设计到一起,那是最好的。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学业落后的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学会思考。周围世界里的各种事物、现象、依存关系和相互联系,没有成为儿童的思考的源泉……让实际事物教给儿童思考——这是使所有正常儿童都变得聪明、机敏、勤学、好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核心教育思想,即少年儿童应该从生活中学习,在做事中去学习,而不是在书本里学习。他认为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教学方法就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
  所以,当家长想要孩子的学习进步时,不要忙着把孩子拉到书本上,拉到课外班里,应该创造些机会,让孩子运用他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无论学什么,如果我们为孩子创造出了“开小卖部”的实践机会,那孩子多半就不会为学习苦恼了。
  特别提示
  ●在玩“开小卖部”游戏时,大人要拿出认真而单纯的心态,把自己当成孩子一样投入地去玩,不要在这个过程中有任何说教,更不要因为孩子算错账训斥孩子。
  ●在游戏中要把孩子的乐趣放在首位,学习放在第二位。
  ●数学教育不要一下把孩子拉到抽象的数字上,不要拿一些干巴巴的枯燥的计算来为难孩子。要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数字,让他体会到计算不是抽象的东西,是存在于周围生活中的有用的东西,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着。
  ●孩子进入学校教育后,仍然可以通过“活动”学习功课。让孩子当“小老师”给家长讲课是一种不错的活动。
  ●当家长想给孩子辅导功课时,你不如让孩子给你“辅导”一次功课。
  ●家长们在设计这类活动时要想办法“赋权”,让孩子“掌权”,成为活动的主角和主动者;不要让他在活动中感觉自己被动、受大人指使。
或许您还会喜欢:
九重紫
作者:佚名
章节:34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争执窦昭觉得自己可能活不长了。老一辈的人常说,梦死得生,梦生得死。她这些日子总梦见自己回到了小时候,坐在开满了紫藤花的花架子下摆动着两条肥肥的小腿,白白胖胖像馒头似的乳娘正喂她吃饭。有风吹过,垂落的紫藤花蔓挤在一起,累累迭迭的紫藤花籁籁作响,像群围在一起窃窃私语的小姑娘。她觉得有趣,笑嘻嘻地跑了过去,抓住一根藤蔓,顺手就揪下了一朵盛放的紫藤花来。 [点击阅读]
人生是一场修行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人生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成功的人生离不开修行。正如圣人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就是说,无论是谁,要想实现梦想,改变命运,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都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自我修行。我们在成长与学习的过程当中,必定会遭遇到种种风霜雨露的淬炼。 [点击阅读]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我在等你,你已逝去(1)第一章寂寞让爱情如此美丽人们总是嫌爱情不够美丽,便用金钱、权势、地位去装扮它,终于,爱情变得光彩十足,却教人无法看到它的本质。真正美丽的爱情,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平淡时的相亲相爱,苦难时的相濡以沫,寂寞与爱情,凄凉与美丽,其实靠得很近。1917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冯顺娣的安排下,与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亲。 [点击阅读]
大漠遥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日子轻快一如沙漠中的夜风,瞬间已是千里,不过是一次受伤后的休息,草原上的草儿已经枯萎了三次,胡杨林的叶子黄了三次。三年多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随着狼群,从漠北流浪到漠南,又从漠南回到漠北。打闹嬉戏中,我似乎从未离开过狼群,与阿爹在一起的六年似乎已湮没在黄沙下,可惜……只是似乎。沉沉黑夜,万籁俱静。篝火旁,我和狼兄一坐一卧,他已酣睡,我却无半丝睡意。 [点击阅读]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第1章为什么再怎么整理都整理不好?1.1.从此摆脱“不会整理”的恶梦每当我介绍自己的工作:“我在开课教人怎么整理东西。”大部分人都会睁大眼睛,惊讶地说:“这样也算工作喔?”接下来就问:“整理东西还需要学喔?”的确,从“厨艺课”到“瑜加课”,甚至偶尔还会看到“打禅课”,学习才艺蔚为风潮,导致现在学习才艺这件事似乎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市面上却几乎没有出现所谓的“整理课”。 [点击阅读]
攻心话术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第1章化弱为强:换来主动性a:“你是80后吧?”b:“是。”a:“老家是山东的?”b:“是。”a:“是本科毕业吧?”b:“是。”a:“你工作挺顺利吧?”b:“是。 [点击阅读]
星云禅话
作者:佚名
章节:396 人气:2
摘要:有一学僧请示盘珪禅师道:“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气短心急,曾受师父指责,我也知错要改,但因心急已成为习气,始终没有办法纠正,请问禅师,您有什么办法帮我改正习气呢?”盘珪禅师非常认真的答道:“你心急的习气,如果能拿出来,我帮你改正。”学僧道:“现在不会心急,有时会忽然跑出来。”盘珪微微一笑道:“那么,你的心急,时有时无,不是习性,更不是天性;是你触境而生的,本来没有,因境而生。 [点击阅读]
沉香豌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第1章陈婉早晨是被隔壁院子打孩子的声音吵醒的。她家住的这爿地块是整个济城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一色的晚清民国宅子,却早已没有了百多年前的古雅风貌,除了原有的居民,还有部分老房子划给了附近的印染厂作家属区。旧时官绅富户家的宅第现在居住的是济城最下层的民众,一个院子通常有好几家人并居在一起,谁家说话大声些隔壁便能听见,所以此时刘家婶婶巴掌拍在孩子屁股上引来一阵哭嚎的同时,四邻八里的劝解声, [点击阅读]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这个世界,是有男女两种性别组成的,男女要相处,要相识、相知、相恋,还要结婚成夫妻,但是在很多时候,男人并不了解女人,而女人也不了解男人,于是,他们之间出现了很多沟通上的抑或是理解上的问题和矛盾,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到男女之间的关系和情感。比如,男人和女人常常也有相同的词汇,但其含义却可能大相径庭。比如,大多数情况下,男人在摆脱一天的工作压力时不想交谈。 [点击阅读]
七月七日晴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之一天晴第一部年少爱情,就像初次尝到,那半熟的杨桃滋味,酸酸的、涩涩的,却又忍不住想一再深尝,流转在青涩杨桃、妳憨甜笑靥间,我初次的、纯净的爱情,悄悄萌芽。一之一天晴我叫沉天晴。若要说起我的一生,其实乏善可陈得紧,怕各位看得头重脚轻眼皮撑不开,就挑些重点来说好了。所谓的“一生”,其实也不长,目前为止,才过了十四个年头又三百二十七天八小时零五秒而已。 [点击阅读]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2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多年来,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接触过很多心理上已经扭曲、变态的人。我还知道有很多人发疯、自杀。唏嘘感慨之余,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我还挺正常的?我何德何能?答案是:我懂心理分析。 [点击阅读]
伊索寓言
作者:佚名
章节:454 人气:2
摘要:农夫替牛解下犁套,牵着它去喝水。这时,有只穷凶极恶的饿狼正出来觅食,看见那犁,开始仅仅只舔舔那牛的犁套,觉得有牛肉味,便不知不觉地将脖子慢慢地伸了进去,结果再无法拔出来,只好拉着犁在田里耕起田来。那农夫回来后,看见了它,便说:“啊,可恶的东西!但愿你从今弃恶从善,回来种田吧。”这故事是说,尽管有些恶人做了一点善事,但这并非他的本意,而是出于无奈。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