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红字 - 18一片阳光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阿瑟-丁梅斯代尔凝视着海丝特的面孔,他的神情中确实闪烁着希望和欣喜,但其中也夹杂着畏缩,以及对她的胆识的一种惊惧,因为她说出了他隐约地暗示而没敢说出的话。
  但是,海丝特-白兰天生具有勇敢和活跃的气质,加之这多年来不仅被人视如陌窖,而且为社会所摒弃,所以就形成了那样一种思考问题的高度,对牧师来说简直难以企及。她一直漫无目标地在道德的荒野中徘徊;那荒野同这荒林一样广漠、一样错综、一样阴森,而他俩如今正在这幽暗的林中进行决定他们命运的会谈。她的智慧和心灵在这里适得其所,她在荒漠之处自由漫游,正如野蛮的印第安人以林为家。在过去这些年中,她以陌生人的目光看待人类的风俗制度,以及由教士和立法者所建立的一切;她几乎和印第安人一样,以不屑的态度批评牧师的丝带、法官的黑袍、颈手枷、绞刑架、家庭或教会。她的命运发展的趋向始终是放纵她自由的。红字则是她进入其他妇女不敢涉足的禁区的通行证。耻辱,绝望,孤寂!——这些就是她的教师,而且是一些严格粗野的教师,他们既使她坚强,也教会她出岔于。
  而在牧师那一方面,却从来没有过一种经历会引导他跨越雷池一步;虽说只有一例,他曾经那么可怕地冒犯了其中最为神圣的戒条。但那只是情感冲动造成的罪过,并非原则上的对抗,甚至不是故意而为。从那倒霉的时日起,他一直以病态的热情,小心翼翼地监视着自己的,不是他的行为——因为这很容易调整——,而是他的每一丝情绪和每一个念头。当年,牧师们是身居社会首位的,因此他只能更受戒律、原则甚至偏见的束缚。身为牧师,他的等级观必然也会限制他。作为一个一度犯罪、但又因未愈的伤口的不断刺激而良心未泯并备受折磨的人,他或许会认为比起他从未有过罪孽反倒在道德上更加保险。
  这样,我们似乎就明白了:就海丝特-白兰而论,这备受摒弃和耻辱的整整七年的时间,只不过是为此时此刻做好准备而已。但阿瑟-丁梅斯代尔可不同!倘使象他这样一个人再次堕落的话,还能为减轻罪行作何辩白呢?没有了;除非可以勉强说什么:他被长期的剧烈痛苦压垮了;他的头脑已经被自责折磨得阴暗和混乱了;他要么承认是一名罪犯而逃走,要么继续充当一名伪君子而留下,但他的良心已难以从中取得平衡;为了避免死亡和耻辱的危险,以及一个敌人的莫测的诡计,出走原是合乎情理的;最后,还可以说,这个可怜的朝圣者,在他凄凉的旅途中,倍感昏迷、病痛和悲惨的折磨,却瞥见一道充满仁爱和同情的闪光,其中有崭新和真实的生活,可以取代他目前正在赎罪的沉重的命运。如果把那严酷而伤感的真理说出来,那就是:罪孽一旦在人的灵魂中造成一个蹿隙,今世便万难弥合。当然,你尽可以用心守望,以防敌人再度闯进禁地,甚至还可以预防他在随后的袭击中选择另一条比他原来成功的突破曰更好的途径。但是,那断壁颓垣仍然存在,敌人就在附近暗中移动,试图再次获得难忘的胜利。

  如果这算是一场激争,那是无须描述的。只消一句话就足够了:牧师决心出走,但不是一个人。
  “在这过去的七个年头中,”他想着,“如果我还能回忆起有过瞬间的宁静或希望,我也会看在上天的仁慈的诚意上忍受下去的。可是如今,我既已命中注定无法挽回,又何必不去捕捉已经定罪的犯人临刑前所能得到的那点慰藉呢?或者说,象海丝特规劝我的那样,如果这是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途径,我踏上它肯定不是舍弃什么光明的前程!何况,没有她的陪伴,我再也活不下去了;她对我的支撑是那样有力,她对我的抚慰是那么温柔!啊,我不敢抬眼仰望的天神啊,你还肯再饶恕我吧!”“你就走吧!”海丝特说,当他迎到她的目光时,她是那么安详。
  这决定一旦做出之后,一般欣喜异常的色彩便将其跳动的光辉投射到他胸中的烦恼之上。这种振奋人心的决定对于一个刚刚逃脱自己心灵禁锢的囚犯来说,有如踏上一片未受基督教化的、尚无法律管理的荒土,让他呼吸到那旷野的自由空气。他的精神就此一下升腾起来,比起被悲惨心境压得匍匐在地时,更近地看到了天空的景色。他是一个深具宗教气质的人,因此他的情绪上便必然会染上虔敬的色调。
  “我重新尝到喜悦了吗?”他对自己诧异地叫道。“我还以为喜悦的胚胎已经在我心中死掉了呢1嗅,海丝特,你可真是我的好天使呢!我似乎已经把我这个疾病缠身、罪孽玷污和忧愁满腹的人抛到了这林中落叶之上,再站起来时已经脱胎换骨,周身充满新生的力量来为仁慈的上帝增光!如今我这条生命已经好得多了!我们怎么没有早点想到这一步呢?”
  “咱们不要回头看了,”海丝特-白兰回答说。“过去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我们又何必去留恋呢?瞧!我取下这个标志,也就同时取下了与此相关的一切,就象从来没发生过这件事一样!”
  她一边这样说着,一边解开别着红字的胸针,从胸前取下红字,远远地抛到枯叶之中。那神秘的标志落在离小溪不远的地方。只消再飞这几指宽的距离,红字就会落进水里,那样的话,小溪除去连续不断地喃喃诉说着的莫测的故事之外,又要载着另一段哀怨流淌了。但那个刺绣的红字落在岸边,象一颗遗失的珠宝似的闪闪发光,某个倒霉的流浪者可能会把它拣起来,从此便会被神秘的罪恶幽灵、沉沦的心灵和难言的不幸所萦绕了。

  海丝特除掉那耻辱的标志之后,深深长叹一声,她的精神就此解脱了耻辱和苦闷的重荷,轻松得简直飘然欲仙了!她如今感到了自由,才明白那重荷的份量!随着另一次冲动,她摘下了那顶束发的正正经经的帽子;满头乌黑浓密的秀发立刻飘洒在肩头,厚实之中显出光影婆婆,为她的容貌乎添了柔和之美。她的嘴角和眼波中散发出温柔的嫣然笑意,似是涌自她女性的心头。长期以来十分苍白的面颊也泛起红潮。她的女性,她的青春,和她各方面的美,都从所谓的无可挽回的过去中恢复了,伴随而来的是她少女时期的希望和一种前所不知的幸福,都在此时此刻的魔圈中荟萃一堂。而且,那种天昏地暗似乎是这两个人心中流泄出来的,此时也随着他们忧伤的消逝而消散了。突然之间,天空似乎一下子绽出微笑,立时阳光四射,将灿烂的光芒洒向膝腕的树林,使每一片绿叶都兴高采烈,把所有枯黄的落时染成金黄,连肃穆的树木的灰色树干也闪出亮光。原先造成阴影的东西,如今也成了发光体。小溪的河道也愉快地粼粼闪光,溯源而上可以直抵树林的那神秘心脏。此时也已成为一种欢乐的神秘。
  这就是大自然——从未被人类法律管制过的、也从未被更高的真理照射过的蛮荒的、异端的、森林中的大自然——对这两个人精神的祝福所表示的同情!无论是新诞生的、抑或是从昏死般沉睡中醒来的爱情,总要产生一种阳光,将内心充满,并洋溢而出,喷薄到外界。此时即使林中仍然幽暗如故,在海丝特的眼中,在阿瑟。丁梅斯代尔的眼中,也仍然会是光芒四射的!
  海丝特望着他,心头又是一阵喜悦的震颤。
  “你应该认识一下珠儿!”她说。“我们的小珠儿!你已经见过她了,——是啊,我知道的!——但现在你要用另一副目光来见她。她是一个怪孩子!我简直不理解她!但你会象我一样亲亲热热地爱她,还要给我出出主意怎么对付她。”
  “你看孩子会高兴认识我吗?”牧师有点不安地问。“我躲着小孩子已有好长时间了,因为他们常常对我表示不信任——一种回避和我亲近的态度。我甚至一直害怕小珠儿!”
  “唉,那可太让人难过了!”做母亲的回答说。“但是她会亲亲热热地爱你的,你也会一样爱她的。她就在不远的地方。我来叫叫她!珠儿!珠儿!”
  “我看见孩子了,”牧师说。“她就在那边,站在一道阳光下,离这儿还有一段路,在小溪的对岸。你是说这孩子会爱我?”

  海丝特莞尔一笑,又叫了一声珠儿,这时可以看见她了,就在一段距离之外,正如牧师所说,她站在透过树弯照到她身上的一道阳光之中,象是个被了一层灿烂衣装的幻影。那阳光来回抖动,使得她的身影忽明忽暗——一会儿象是个活生生的孩子,一会儿又象是孩子的精灵——随着阳光去面复返。她听到了她母亲的呼唤,慢慢穿过树林走了过来。
  她母亲坐在那儿和牧师谈话的当儿,珠儿并不觉得时间过得无聊。那座阴森森的大树林——对那些把世间的罪孽和烦恼都装进胸扉的人们来说,虽然显得那么严厉,但却成了那孤独的幼儿的玩伴,而且懂得怎么陪着她玩。大森林尽管阴沉忧郁,却露出最亲切的心情来欢迎她。向她提供了红树浆果,那是去年秋天长出,今年春天才成熟的,此时红得象珠珠血滴,树在枯叶上。珠儿采集了这些浆果,很喜欢那种野果的滋味。那些野生的小动物,都不肯从她的小径上走开。一只身后随着十只雏鸟的雌鹧鸪,确曾冲上前来威吓她,但很快就后悔那么凶,还咯咯叫着她的孩子不必害怕。一只独栖在低校上的野鸽,在珠儿来到树下时没有飞开,只是发出一声既象问候又象惊讶的叫声。一只松鼠从它作巢的高树的密时中叽叽咕咕,不知是生气还是高兴——因为松鼠本是爱发怒又逗人爱的小家伙,它的脾气实在让人捉摸不定——它边向那孩子叽叽咕咕,还扔下一颖坚果在她的头上。那是一颗去年结下的坚果,已经被它的利齿咬啮过了。一只狐狸被她踏在落时上的轻轻的脚步声所惊醒,探头探脑地望着珠儿,似乎拿不定主意,是悄悄溜走,还是呆在原地继续它的瞌睡。据说——故事叙述到这里确实有些荒唐了——,还有一只狼走上前来,嗅了嗅珠儿的衣服,还把它那野兽的头仰起来让她拍拍。不过,实情大概是:那森林母亲及其养育的这些野兽,全都在这人类的孩子身上辨出了一种亲切的野味。
  而她在这林中,也要比在居民区两边铺了草的街道上,或是她母亲的茅屋中,显得温和些。花朵象是明白这一点;在她经过时,就会有那么一两朵悄声低语:“用我来打扮打扮你自己吧,你这漂亮的孩子,用我来打扮打扮你自己吧!”——而为了让它们高兴,珠儿也就摘了几朵紫罗兰、银莲花和耧斗菜,以及一些从老树上垂到她眼前的翠绿的嫩枝。她用这些花枝编成花环,戴往头发上,缠在腰肢间,于是便成了一个小仙子,或是林中小仙女,或是同古老的树林最为亲密无间的什么精灵。珠儿把自己这样打扮好了,便听到她母亲的呼唤,慢慢地往回走去。
  她走得很慢,因为她看到了牧师——
或许您还会喜欢:
董贝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我敢于大胆地相信,正确地观察人们的性格是一种罕见的才能(或习惯)。根据我的经验,我甚至发现,即使是正确地观察人们的面孔也决不是人们普遍都具有的才能(或习惯)。人们在判断中,两个极为寻常发生的错误就是把羞怯与自大混同——这确实是个很寻常的错误——,以及不了解固执的性格是在与它自身永远不断的斗争中存在的;这两种错误我想都是由于缺乏前一种才能(或习惯)所产生的。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模仿犯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1996年9月12日。直到事情过去很久以后,塚田真一还能从头到尾想起自己那天早上的每一个活动。那时在想些什么,起床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在散步常走的小道上看到了什么,和谁擦肩而过,公园的花坛开着什么样的花等等这样的细节仍然历历在目。把所有事情的细节都深深地印在脑子里,这种习惯是他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养成的。每天经历的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就像拍照片一样详细地留存在记忆中。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源氏物语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所以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日本是个充满矛盾的国家,在歧视女性*的传统大行其道的同时,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偏又出自一位女性*之手,《源氏物语》全书,仅百万字,涉及三代历时七十余年,书中人物有四百多位。 [点击阅读]
琥珀望远镜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猛兽们从深邃的山谷走来看着熟睡中的少女——威廉?布莱克紧挨着雪线有一个杜鹃花遮蔽的山谷,山谷里哗啦啦地流淌着一条乳白色的雪水融化而成的小溪,鸽子和红雀在巨大的松树间飞翔,在岩石和其下簇拥着的又直又硬的树叶间半遮半掩着一个洞。 [点击阅读]
群山回唱
作者:佚名
章节:80 人气:2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哈里斯和法拉,他们是我双眼的努雷①;也献给我父亲,他或会为此骄傲为了伊莱恩走出对与错的观念,有一片田野,我将与你在那儿相会。——鲁米,十三世纪1952年秋那好吧。你们想听故事,我就给你们讲个故事。但是就这一个。你俩谁都别让我多讲。很晚了,咱们明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和我,帕丽。今天夜里你需要好好睡上一觉。你也是,阿卜杜拉。儿子,我和你妹妹出门的时候,就指望你了。你母亲也要指望你。 [点击阅读]
西线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西线无战事[德国]雷马克著王国伟译作者埃里奇·马里亚·雷马克(ErichMaraRemarque,1898-1970),出生于德国威斯特伐利亚的奥斯纳布吕克。祖先是法国人,一七八九年法兰西大革命时迁移到了莱茵兰,家境清贫。他一家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点击阅读]
迷恋
作者:佚名
章节:104 人气:2
摘要:“喂??…喂????”…嘟嘟…嘟嘟嘟…二零零三年,成南。…又来了…又来了,该死的骚扰电话,今天是十八岁的我的第十七个生日…是我喝海带汤的日子没错了,偏偏接到这狗屎味儿的无声电话…^=_=已经一个星期了,“喂…嘟,喂…嘟”(?誄每次都是一样)那边也不说话,就是偷听我的声音然后就断了…今天早晨我居然在生日餐桌上又被涮了一次…^-_-凭我出神入化的第六感, [点击阅读]
龙纹身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这事每年都会发生,几乎成了惯例,而今天是他八十二岁生日。当花照例送达时,他拆开包皮装纸,拿起话筒打电话给退休后便搬到达拉纳省锡利扬湖的侦查警司莫瑞尔。他们不只同年,还是同日生,在这种情况下可说是一种讽刺。这位老警官正端着咖啡,坐等电话。“东西到了。”“今年是什么花?”“不知道是哪一种,我得去问人。是白色的。”“没有信吧,我猜。”“只有花。框也和去年一样,自己做的。”“邮戳呢?”“斯德哥尔摩。 [点击阅读]
双城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点击阅读]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