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 额头前的卷发(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怕西瓜的那个钓鱼人用手抓自己裤子的裤裆,说,战争期间我在一个小村子,忘掉村子叫什么了。我看见一个窗户里一个女人坐在缝纫机旁,她在缝一个花边窗帘,窗帘垂挂在地上。我敲门,说给我点水喝。那女人拖着窗帘打开门。水桶里挂着一个长柄木勺。我一勺又一勺地把水喝光。喝的时候我看着她的小腿肚,又粗又白。我只向水桶里看,我看见她赤裸着站在水里。水是凉的,我的上腭是热的,我的脖子在耳朵里砰砰跳动。她把我拽到地上,她的裙子里面没有内裤。窗帘的花边刺得发痒。她的肚子没有底。她什么也没说。我经常想,我当时没有听到她出过声。我也什么都没说。直到后来我重又回到街上时,我才对自己说给我点水喝。
  吃葵花子的那个钓鱼人用牙齿咬掉汗衫边上的一根线。原因在小腿,他说,我趴在我老婆身上时,她的叫唤会弄得邻居深更半夜砸墙,大喊,快住手,不要打她。她的叫唤不表明任何意思,我早就知道了,她的睡衣下面全是冰凉的,只是嘴巴在干叫。我趴在她上面,等习惯了黑暗后,我看见她睁大的双眼,她高高在上的额头,灰中泛黄如月亮一般,还有她下垂的下巴。我看见她咧开的嘴巴,我完全可以用鼻子撞进她睁开的眼睛里,但是我没有这样做。她叫唤,就好像一个人不得不抬一个大柜子,而不像一个人喜欢干这事。她的肋骨异常坚硬,连心脏都因此而枯萎了,她的腿一天比一天细,从脚踝骨向上一直到小腿肚子没有一点肉。她全身的肉都长到肚子上去了。肚子是圆的,滚滚的如同一只肥嘟嘟的绵羊。
  钓鱼人脱下鞋子,把鞋子翻过来,抖了抖,一个樱桃核儿掉到地上。有的时候,月亮会站在屋角的天花板和墙壁之间,他说。他有一道熨烫出来的褶纹,我能看见玻璃柜里酒杯上的图案和地毯的须穗。我用眼睛临摹地毯的须穗,让一天从脑海中走过。那个光头戴帽子的钓鱼人拔出一根草秸塞进嘴里嚼。草秸在嘴里来回晃动。让一天从脑子里走过,吃葵花子的钓鱼人说,要不了多长时间,杨树,河流。今天晚上要长一点,今天晚上我有女服务员。

  嘴里叼草秸的钓鱼人笑了,还有吉卜赛人,他说。今天晚上时间要长一些,吃葵花子的钓鱼人说,睡着用的时间要更长。我听见了外面的蟋蟀。床在摇晃,因为睡衣脱光了。蟋蟀在唧唧叫,它们在给一根深色的线打结,它们啃噬了我的安宁。它们可能在房子的下面。我屏住呼吸,我感觉到蟋蟀正背着房子,穿过草丛,越过长长的平地,把房子背到多瑙河边。我睡着了以后,会梦见自己走出房子,走到街上。但是外面没有街道。我穿着睡衣,光着脚,站在河边,冻得哆嗦。我必须逃跑,我必须越过多瑙河逃到南斯拉夫去。但是我不会游泳。
  河对岸有两个男人坐在一张凳子上,他们穿西服。他们的耳朵在灯光下是透明的。他们像树叶一样并排坐着。其中一个扎着一条红蓝斑点的领带。长凳的一头横着一块黑影,可能是一件大衣,没有袖子,没有领子,没有口袋。这是一件当光线落在下一个树枝上便会不存在的大衣。这两个人都在吃葵花子。瓜子壳急速飞向河里。风掀动树枝,大衣变小了。
  那个光头戴帽子的钓鱼人用眼角瞟着那两个男人,吐出叼在嘴里的草秸。知道对面的那些鸟吗,他问。我真的不会水,吃葵花子的钓鱼人说。他耸耸肩,说话声音很轻。
  有一次在那个多瑙河的梦里我看见了我老婆,他说。我刚到河边,她就已经到了。她认不出我了。她提问的方式就如同一个陌生的女人在问一个素不相识的男人,她问,你也要逃跑吗。她离开鹅卵石,离开河边,朝另外一个方向走去。那儿有柳树丛和榛子树丛。她在喊,河水太急了,我要先吃点东西。她在灌木下寻找。那儿只有水草,于是她搜寻树枝。她将榛子连枝带叶一块儿撇下来。榛子还没到采摘的时候,还包皮着绿色的外壳。她用一块圆石头砸榛子。她吃榛子,榛子的白浆从她的嘴里淌出来。我转过视线,目光落在水里。主啊,天上地下无处不在的主啊,我说。我每说一个字都能听到我的嘴里在冒出石头的敲击声。我无法继续祈祷下去,我感觉自己变痴了。上天在听石头,听榛子,唯独不听我。我朝她转过身,大声叫喊,声音大得感觉扎自己的眼:过来吧,我逃不了的,我不会水。

  独裁者的额头上坐着一只蚜虫在装死。
  阿迪娜经常到这家咖啡馆,因为它在河边,因为公园每年都会长高一个手臂,这些才半年的木头一直到了晚夏仍然是浅嫩的。因为人们从老树枝上能看出来,正在过去的这一年仍然还在晃悠。树皮的颜色黯淡,坚硬,树叶的叶脉粗糙,表明夏天不会那么快就走到尽头。霜冻一旦来临,那就是十月了。它会在一夜之间打光树叶,如同一场事故。
  由于公园的空气中悬浮着恐惧的气息,因此人们的脑筋会变得迟缓,在别人所说和所做的一切中看见自己的生命。人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所想的会变成一个大声的句子呢,还是脖子里的一个节。或者只是鼻翼的一掀一合。
  在恐惧的气息中,人们的听觉变得灵敏。
  铁丝厂的烟囱飘出烟雾,直到仅剩下夏日老人的画面时才散去。下面是腐烂的痛风的衣裙。
  每当阿迪娜习惯了恐惧的气息,摸自己膝盖的感觉和摸椅子便不一样了。于是静静的权力大街便会作为最后一节车厢挂在桥上的有轨电车上。被牵引进城市,牵引进郊区,牵引进脏兮兮的仆人大街。通过那些地方已经干燥的烂泥可以看出来,孩子们长大离家了,男人们入土了。窗户是用旧报纸糊起来的。寡妇们朝前伸出双手,逃进权力大街。
  在咖啡馆坐时间长了,恐惧会停下来等待。人们第二天再来的时候,它会早早地在人们坐的地方等候。它是人们脑子里的一个蚜虫,不肯离去。人们坐的时间长了,它会装死。
  克拉拉在摇椅子,她掀起裙子,腿上刚刚刮过毛,皮肤非常光滑,每个毛孔里都有一个红色的雀斑。昨天领导命令她去数铁丝卷,玛拉说,今天厂长把她叫过去,厂长靠在窗户上,自己把铁丝卷又数了一遍。数完后,他说,你的腿就像鹿。玛拉脸红了,说了声谢谢。厂长接着又说,长着像鹿一样的毛。

  有四个女人在河上划船。她们肩膀上的肌肉像肚子一样凸鼓。第五个女人嘴前举着一个喇叭筒,她在朝喇叭筒里喊,她的目光不是对着划船的女人,而是在对着水面喊。
  克拉拉沿着杨树大道朝城里走去。她的鞋子在河边发出踢踏踢踏的声响。额头前的卷发看见喇叭筒里的喊叫声穿插在克拉拉的脚步声中。
  光头戴帽子的钓鱼人在用口哨吹一支歌。
  系红蓝斑点领带的男人从长凳上站起身,边走边把领带塞进衣服里,边走边朝河里吐葵花子壳,边走边在台阶上梳理头发。他站在桥上,跟在克拉拉的腿后面,她的夏裙在飘舞。他边走边点燃一支香烟。
  阿迪娜打开一个白色信封,保尔将报纸端在脸前。他大拇指的指甲裂了。食指上的皮肤是黄色的,上面因抽烟而长出了一片烟叶。信是里弗写的,里面是一张邀请卡,图案是两个套在一起的戒指。
  里弗是保尔的同学,在南方一个小村庄当教师已经两年了。多瑙河在那里阻隔而过,田野与天际相连,凋零的飞廉将白絮撒入多瑙河。村里的农民都是先喝酒,再到田里干活,然后才吃早饭,这是里弗说的。女人们给鹅填塞抹了油的玉米。警察、牧师、市长、老师,人人嘴里都有金牙。
  罗马尼亚的农民吃得太多喝得太多,因为他们拥有的太少,这是里弗说的,他们说得太少,因为他们知道得太多。他们不相信陌生人,哪怕是和他们吃的一样喝的一样的陌生人,因为他们嘴里没有金牙。陌生人在这里很孤单,这是里弗说的。
  这也是里弗为什么要娶一个村子上的女教师的原因,那个女人属于那里。
或许您还会喜欢:
茨威格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战争爆发前十年,我有一回在里维耶拉度假期,住在一所小公寓里。一天,饭桌上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渐渐转变成忿怒的争吵,几乎闹到结怨动武的地步,这真是万没料到的。世上的人大多数幻想能力十分迟钝,不论什么事情,若不直接牵涉到自己,若不象尖刺般狼狠地扎迸头脑里,他们决不会昂奋激动的,可是,一旦有点什么,哪怕十分微不足道,只要是明摆在眼前,直截了当地触动感觉,便立刻会使他们大动感情,往往超出应有的限度。 [点击阅读]
莫普拉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1846年①,当我在诺昂写《莫普拉》这部小说时,我记得,我刚刚为夫妇分居进行了辩护。在此之前,我曾同婚姻的弊端作过斗争,由于没有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也许让人以为我低估了婚姻的本质;然而在我看来,婚姻的道德原则恰恰是美好不过的——①原文如此,应为1836年。事实上,《莫普拉》这部小说由乔治-桑于1835年夏至1837年春写成,1837年4月至6月发表在《两世界杂志》上,同年出版单行本。 [点击阅读]
西西里人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迈克尔-科莱昂站在巴勒莫长长的木制船坞上,望着那艘驶往美国的巨型客轮启航,他原准备搭乘那船的,只是他又接到了父亲的新指令。他挥手向小渔船上的人们告别,是他们带他来到船坞,而且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直护卫着他。小渔船在客轮身后泛起的白浪中颠簸,像一只紧紧追随母亲的勇敢的小鸭。船上的人也在向他挥手道别;他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点击阅读]
解忧杂货店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导读这就是东野圭吾的本事东野圭吾小说普及性之所以这么高,几乎等于畅销书保证,一个不能不提的因素,即他的作品并非只有谜团,只是卖弄诡计;一个更重要的元素,即他过人的说故事能力,以及很有温度的文字书写;身为作家,强项一堆,难怪东野的创作总是多元又量产。 [点击阅读]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闪灵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记不得哪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对艺术而言,人类的两种基本欲望只需极小的代价便可以挑动起来,那就是恐惧与性欲。对后者,非本文所涉及的话题,姑且略去。但是把恐惧带进我们的生活,却真的不难。最简单的方法:你可以躲在暗处,出奇不意地向某个路过此地的人大吼一声,你的目的就能达到。当然,前提是他不知道你要玩这个游戏。换句话说,就是对他要保证两个字——悬念。 [点击阅读]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1我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的童年幸福快乐。我有一个可爱的家庭和宅院,一位聪颖耐心的保姆;父母情意甚笃,是一对恩爱夫妻和称职的家长。回首往事,我感到家庭里充满了欢乐。这要归功于父亲,他为人随和。如今,人们不大看重随和的品性,注重的大多是某个男人是否机敏、勤奋,是否有益于社会,并且说话算数。至于父亲,公正地说,他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人。这种随和给与他相处的人带来无尽的欢愉。 [点击阅读]
零的焦点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秋天,经人做媒,板根祯子和鹈原宪一订了婚。祯子二十六岁,鹈原三十六岁。年龄倒很相配,但社会上看来,结婚似乎晚了点。“三十六岁还打光棍,不知过去有过什么事?”提亲时,祯子的母亲最为介意。也许有过什么事,三十六岁还没有碰过女人,似乎说不过去。但媒人说绝对没有。好像是在撒谎。作为一男人,也太懦弱了。工作已经多年,置身于男人世界里的份子是这样想的。事实上,和女人完全没交往的男人,会叫人瞧不起。 [点击阅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这些地方的变化日新月异,它们已有了戴王冠的仙女。——莱昂德罗·迪亚斯这是确定无疑的:苦扁桃的气息总勾起他对情场失意的结局的回忆。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刚走进那个半明半暗的房间就悟到了这一点。他匆匆忙忙地赶到那里本是为了进行急救,但那件多年以来使他是心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 [点击阅读]
青鸟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郑克鲁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象征派戏剧家。出生于公证人家庭,早年学习法律,毕业后随即到巴黎小住,结识了一些崇尚象征派诗歌的朋友,从此决定了他的文学生涯和创作倾向。他的第一部作品《温室》(1889)是象征派诗歌集。同年发表的剧本《玛莱娜公主》得到了法国评论界的重视,这个剧本第一次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戏剧创作中。 [点击阅读]
高尔夫球场的疑云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我知道有这么一则已为人所共知的铁事,它的大意是:一位年轻作家决心要把他的故事的开头写得独具一格、有声有色,想借此引起那些读腻了声色犬马之类文章的编辑们的注意,便写下了如下的句子:“‘该死!’公爵夫人说道。”真怪,我这故事的开头倒也是同一个形式.只不过说这句话的女士不是一位公爵夫人罢了。那是六月初的一天,我在巴黎刚办完了一些事务,正乘着早车回伦敦去。 [点击阅读]
黑暗塔之二:三张牌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三张牌》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二部。《黑暗塔》的故事灵感在某种程度上来自罗伯特·勃朗宁的叙事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其实这部作品亦受莎士比亚剧作《李尔王》的影响)。《黑暗塔》的第一部《枪侠》,交代了罗兰作为一个“转换”了的世界的最后一名枪侠,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