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江南三部曲 - 第一部 人面桃花 第一章 六指 1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秀米没有听见公鸡唱晓的啼鸣。她醒来的时候,看见屋里的灯还亮着,而照在墙壁上的太阳光已转成暗红色。空气中隐隐有了一丝寒意,秋已经深了。她懒懒地躺在床上,听见母亲在喊喜鹊。母亲在叫喜鹊的时候,她总是像闪电似的在院子里乱窜,以便在第一时间及时地出现在母亲的面前。母亲让喜鹊把后院阁楼上的被子和床单拆下来洗。
  她知道张季元已经走了。
  随着张季元的离去,家中又恢复了昔日的宁静。从春末到深秋,对秀米来说,这个家中发生的事情,比她此前经历的所有的事加在一起还要多。可对于别人,这些事就像夜晚落在瓦上的轻霜,到了早上,叫太阳一晒,就无影无迹,或者说,这些事从未发生过。
  宝琛成天在外面催账,早出晚归。远一点的村子也要耽搁一两天。等到收完了账,他也照例一头扎在账房内,算盘拨得噼啪响。甚至在吃饭,走路时,他的脑子里想的都是那些账目。翠莲把后院阁楼边的几间柴屋都腾了出来,收拾干净。
  用芦席围成一个个稻囤,只等佃户们把该交的谷子运进来。母亲携着喜鹊成天往裁缝铺里跑,她们已经在安排一家人过冬的棉衣了。只有秀米和老虎,整天没事,在园子里东游西逛,偶尔她会被母亲带到裁缝铺里量尺寸。有时候实在闲得发慌,就去丁树则先生家温课读书。丁树则已经派师娘赵小凤上门催要当年的束了。
  到了立冬这一天,院子外面停满了送谷子的推车和粮担。孟婆婆带着丈夫过来帮忙。隔壁的花二娘手执一杆七星大秤,吆喝着斤两,忙着过秤。一根圆木扁担穿过秤纽,由王七蛋,王八蛋兄弟抬着。宝琛又要记账,又要打算盘,忙得不亦乐乎。母亲喜滋滋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一会儿去厨房,一会儿去后院的谷仓,还要拿点心招待那些远道而来的佃农。翠莲、喜鹊忙着剁肉烧饭,整整一个上午,厨房里的砧板“橐橐”地响个不停。
  那些佃农怀抱着扁担,缩头缩脑地沿墙根蹲了一排。宝琛叫到名字的,就赶过去看一看秤星。每到这时,花二娘总是笑嘻嘻地对他们说:“看准了,报个数儿。”
  佃农轻声报过数之后,花二娘再去核准,然后高声报出斤两,宝琛坐在天井的桌边,飞快的拨着算盘,再报一遍数目,就算落了账。随后盛满谷子的麻袋就被送到后院的仓房里去了。孟婆婆踮着小脚,在院前院后来回跑着,秀米也不知道她在忙什么。
  其中一个叫王阿六的佃户,一过秤,短了二十八斤。花二娘道:“怎么每年都是你,缺斤少两的。”她又问母亲如何处置,“年年都是他搞鬼,今年遇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成,还是缺。我看你把他那六亩地收回来算了。”一句话,唬得阿六拉着他婆娘又是赔笑,又是作揖。

  王阿六道:“不瞒大娘说,今年浑家接连生了两场病,又新添了一个孩儿,那六亩地倒荒了三亩,缺下的租子,来年一定补上,只是不要收我的田。”说罢,就死按住身边的一个孩子让他跪下来磕头,那孩子倔头倔脑,就是不肯磕头,王阿六不由分说,一大巴掌过去,那孩子嘴里就流出血来,哭叫着,满院子跑。秀米看见那孩子还穿着单衣,打满补丁的裤子上还破了一块,跑起来破布一掀一掀的,露出两片小屁股来。秀米再看那佃农的妻子,果然一副病恹恹的样子,脸色蜡黄,身上穿一件男人的破棉袄。棉袄没有扣子,只用碎布条扎在腰间,怀里还抱着一个婴儿,站在那儿流泪。
  母亲见状,就动了恻隐之心,赶紧对花二娘说:“收了吧,来年再叫他补上。”
  那王阿六千恩万谢,跪在地上就磕起头来。又拉着妻子走过去对宝琛作揖。宝琛把算盘拨了拨,道:“免了免了。这短缺的租子,加上去年和前年的,拢共是一百二十七斤,我也不加你利钱,来年手脚勤快点,一并还了,我好替你消账。”
  王阿六脸上赔着笑,嘴里忙不迭地答应着,倒退着走开了。
  孟婆婆拎了一篮子茨菰,到井边去剥。秀米见什么事都插不上手,就去帮她,与婆婆说些闲话。孟婆婆道,这个王阿六真是可怜,他的地倒是不曾荒,只是爱喝个酒,见了酒就没命。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尽了,把那老婆像牲口一样的折腾。
  六个孩子,倒也丢了三个。说完唏嘘不已。秀米忽然问道:“人家种出来的粮食,怎么会好端端地送到咱家来?”
  孟婆婆一听,先是一愣,然后笑得前仰后合。她也不回答秀米的问话,只对宝琛喊道:“歪头,你知道这闺女刚才对我说什么?”宝琛似乎也听见了秀米的那句话,只是咧着嘴笑。正巧母亲从这儿走过,孟婆婆又对母亲说:“你猜猜,你家姑娘刚才对我说了句什么话?”母亲道:“她说什么?”孟婆婆就当众人的面把秀米的话学着说了一遍。正在那看秤的花二娘咯咯地笑了起来,笑得秤砣滑落到地上,差一点没砸着她的脚。秀米看见,那些门边站着的佃农也望着她笑。
  母亲道:“我家这闺女,别看她个子长得这么大,心眼倒是一点没长。白吃了这许多年的饭,哪里懂什么事?”
  母亲走了之后,孟婆婆这才收住笑,对秀米说:“傻丫头,人家种了你家的地,粮食不送到你家来,难道还送到我家去不成?”
  秀米说:“他们为何不种自己家的地?”

  “你是越发糊涂了。”孟婆婆道,“他们这些穷棒子,别说地了,家里针还不知有没有一根。”
  “我们家的地又是哪里来的?”
  “或老祖上传下来的,或是花钱买来的,也有还不起债,抵过来的。”孟婆婆道,“傻孩子,你长这么大,就像是活在桃源仙境一般,这么丁点儿事也不明白,亏你还是读书识字的人。”
  秀米还想跟她说什么,孟婆婆已站身起来,掸了掸身上的灰土,提着篮子,去井边吊水洗茨菰去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母亲担心那些庄稼人弄脏了屋子,就叫人把八仙桌抬到天井里去。十六七个佃农一看到抬来了桌凳,呼啦一下全部围上去落了座。那王阿六盛了一碗饭,自己也不吃,只顾上往碗里夹菜,那碗堆得像宝塔尖一样。王阿六离了饭桌,四下里找他那儿子。那孩子正在山墙外的草垛边,偎着他娘的膝盖,像是睡着了。王阿六在外面转了半天,就转到了山墙边,来到草垛前蹲下,把那饭碗送给他娘子。那女人一边摇头,一边就把膝盖上趴着的孩子唤醒。那孩子见了饭菜,也不拿筷子,用手抓起来就吃。那鼻涕拖得长长的,挂到碗里,也一股脑儿地被他吃了下去。
  隔着窗户,翠莲和喜鹊看得直笑。翠莲先是哧哧地笑,笑了一会儿,她的脸忽然阴沉了下来。眼里又流出泪来。秀米以为翠莲又想起了自己在湖州的家,或是记起了自己的父母,心中悲伤。不料,那翠莲流了一会儿泪,又用手搂过秀米,认真地说道:“妹子,要是有一天,我讨饭讨到你家门上,你也盛下这一碗饭来让我吃。”
  “你怎么想起说这样的话,”喜鹊道,“你在这里好好的,怎么又会去讨饭呢。”
  翠莲只顾抬起袖子擦泪,也不理她。过了一会儿,怔怔说道:“我当年在郴州的时候,曾遇到一个算命的人。那人也带着一个孩子,孩子也饿得半死了,我看着那孩子实在可怜,就给了他们两个馒头。正要走,那算命的就把我叫住了。
  他说,受人一饭之恩,当衔环结草以报。他说自己也没什么本事,可给人算命看相,倒也灵验。当场就让我报出生辰八字来让他算一算。我生下来连爹娘的面都不曾见过,哪里又知道个什么八字。他只得替我看了相,说我后半辈子,乞讨为生,最后饿死路头,为野狗所食。我就问他有无避祸的法子,算命人道,除非你找一个属猪的人嫁了,才能免除此祸。可我眼见得这年纪一点点地上了身,到哪里嫁个属猪的。“
  “这算命的也就是这么一说,哪里当得了真?”秀米道,“说不定那算命的人就是属猪的,故意用这番话来吓你,诓你嫁给他也未可知。”

  喜鹊道:“我想起来了,宝琛家的老虎倒是属猪的。”
  她这一句话,说得翠莲破涕为笑,嘴里道:“难道还让我去嫁给他不成?”
  翠莲总算是止住了眼泪,又对喜鹊说:“你老家是在哪里?怎么会流落到普济来的,听那孟婆婆说,你死活不能听见砒霜二字,又是怎么回事?”
  喜鹊一听见砒霜,不由得哆嗦起来,两眼直勾勾的,嘴唇发紫,只是站在那儿发抖。半晌才落下泪来。
  她说,在五岁那一年,父母跟邻人争讼田产,眼见得官司快要打赢了,不料却被人在汤面里下了毒,父母和两个弟弟当场毙命。她吃得少,又被邻居捏住鼻子,往嘴里灌了一勺大粪,吐了半天,“这才保住一条狗命”。
  都知道遇上了强人,自家的亲戚怕引火烧身,无人敢收留她,就流落到普济,投奔孟婆婆来了。
  “怪不得我看你每次吃饭都要把自己的碗洗了又洗。”秀米说,“你是不是老担心有人要毒死你?”
  “这都是打小落下的毛病。知道不会,可还是疑神疑鬼。”喜鹊说。
  “都是苦命的人。”翠莲感慨道,她用眼睛睃了睃秀米:“谁能比得了你,前世修来的好命道,投胎在这么一户人家,无忧无虑,什么心思也不用想。”
  秀米没有言语。心里想道:我的心思,你们又哪里知道了,说出来恐怕也要吓你们一跳。她在这么想的时候,其实内心并不知道,一场灾难已经朝她逼近了。
  张季元一走就是半个多月,很少有人再提起他。到了腊月的一天,秀米半夜里醒了。她忽然记起,张季元在临走之前曾交给她一只缎绒面的锦盒。她将它藏在衣柜里,一直没打开来看过。那里面到底装着什么?
  这个疑问伴随着屋顶上簌簌的雪珠,在她脑子里跳跃着。天快亮的时候,她还是压抑不住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下了床,从柜子里翻出那只锦盒来,轻轻地打开它。
  盒内装着一只金蝉。
  差不多在同一个时间,张季元的尸体沿江顺流而下,绕过一片沙洲,拐入江堤下的一条窄长的内河。普济的一个猎人发现了他。当时河面已经封冻,他赤裸的身体和河面上的芦秆冻在了一起。宝琛不得不让人凿开冰层,才将他拖到岸上。
  秀米远远地看着他,也是第一次看着男人赤裸的身体。他眉头依然紧锁着,身体被冰块裹得严严的,整个人看上去,就像是一串冰糖葫芦。
  母亲赶到河边,也顾不得众人的眼目,顾不得他身上的浮冰尚未融化,扑在他身上,抚尸大哭。
  “不该逼你走。你走也罢,不该咒你死。”母亲哭道。
或许您还会喜欢:
活着活着就老了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雾茫茫一在冬季里,偏僻的葫芦坝上的庄稼人,当黎明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一天的日子就开始了先是坝子上这儿那儿黑黝黝的竹林里,响起一阵吱吱嘎嘎的开门的声音,一个一个小青年跑出门来。他们肩上挂着书包,手里提着饭袋;有的女孩子一边走还一边梳头,男娃子大声打着饱嗝。他们轻快地走着,很快就在柳溪河上小桥那儿聚齐了。 [点击阅读]
乡关何处
作者:佚名
章节:91 人气:2
摘要:章诒和2008年的年初,我和一个从事出版业的朋友相约在建国门友谊商店里的星巴克咖啡店碰面。寒暄几句,朋友说:“愚姐,建议你看看野夫的散文,看几篇就行,你肯定喜欢。”我们各自喝完饮料,聊了几句,随即分手。翌日下午,我打去电话,说:“你推荐的文章,让我一夜无睡,让我痛哭流涕……我要认识那个叫野夫的人。”五月中旬,四川发生大地震。下旬,我在北京见到了野夫。 [点击阅读]
没有语言的生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王老炳和他的聋儿子王家宽在坡地上除草,玉米已高过人头,他们弯腰除草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谁。只有在王老炳停下来吸烟的瞬间,他才能听到王家宽刮草的声音。王家宽在玉米林里刮草的声音响亮而且富于节奏,王老炳以此判断出儿子很勤劳。那些生机勃勃的杂草,被王老炳锋利的刮子斩首,老鼠和虫子窜出它们的巢四处流浪。王老炳看见一团黑色的东西向他头部扑来,当他意识到撞了蜂巢的时候,他的头部、脸蛋以及颈部全被马蜂包围。 [点击阅读]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
蝉翼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楔子死亡白先生无疑是武林中最有名望的人。白先生的名望不在于他的武学造诣,而是在于他的人格。无论黑白两道,无疑,对白先生曾经在沙场上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忠烈所折服。更叫人敬仰的,白先生血战胡虏十二次后,竟视功名如蔽物,而甘心退隐江湖做个升斗小民。谁对白先生都只有敬佩的分!可是,白先生竟然被人暗算在他居住的玉星居!白先生之死,无疑是武林中最震撼的事。更叫人骇然相告的,是楚老五的判断。 [点击阅读]
许地山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毕业时获文学学士学位,翌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2年又毕业于燕大宗教学院。1923~192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哲学、民俗学等。 [点击阅读]
309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3
摘要:◇第一章◇皮皮鲁和鲁西西的家原先住在一栋老式楼房里。连他们的爸爸妈妈也说不清这栋楼房是哪个年代建造的。楼房的墙壁很厚,非常坚固,而且冬暖夏凉。一天下午,皮皮鲁和鲁西西放学以后在家里做作业。鲁西西写了一会儿,觉得有点儿冷,她打开壁柜的门,钻进去找毛衣。鲁西西家的壁柜很大,可以站进去好几个人。鲁西西和皮皮鲁小时候经常在里边捉迷藏。 [点击阅读]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
我的团长我的团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我在长江之南的某个小平原上抖抖索索地划拉着一盒火柴,但总是因无力而过度用力,结果不仅弄断了火柴梗子,还让满盒的火柴干戈寥落撒了半地。我只好又从脚下去捡那一地的火柴梗。我——孟烦了,二十四岁,今国军某支所谓新编师之一员,中尉副连长。我无力又猛力地划着火柴,这次我让整个空火柴盒从手上弹出去了。于是我再用抢命般的速度抢回地上那个火柴盒。“烦啦你个驴日的!连根火柴也日不着啊?!”我想起了我屡被冒犯的官威。 [点击阅读]
杜拉拉升职记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大学毕业的第四年,历经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洗礼后,拉拉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通讯行业的著名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四千。这个岗位有点像区域销售团队的管家婆,负责区域销售数据的管理,协助大区经理监控费用,协调销售团队日常行政事务如会议安排等。工作内容琐碎,又需要良好的独立判断,哪些事情得报告,哪些事情不要去烦大区经理,遇事该和哪个部门的人沟通,都得门儿清。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