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假曙光 - 第09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雷西家族四十年代在纽约盛极一时,然而半个世纪之后,在我的童年时代,姓这个姓的只剩下一个人了。像许多显赫的小小的殖民地社会的后裔一样,雷西家族已彻底消亡了,除了几位老太太,一两个家谱学者。还有三一教堂那位掌管墓葬名册的执事外,其他人则早把他们遗忘了。
  当然,因为联姻,雷西家族的血统仍然可以在许多家族里找到,比如:肯特家族,于扎尔家族,科斯比家族,还有其他许多家族。他们都因与一个“署名者”沾亲而自豪,却对雷西家族后代的命运漠不关心。这些曾养尊处优、花钱如水的老纽约人,一旦从教堂长椅和家庭餐桌旁消失,便像一撮尘埃似的销声匿迹了。
  如果我碰巧从小就熟悉这个姓氏,主要是因为那家硕果仅存的一位是我母亲的远亲。有时,我母亲也带我去看望她。因为她已经答应我第二天要给我些好东西,所以觉得我到那儿可能会听话的。
  我那时常听人们把老阿勒西娅·雷西小姐住的房子叫“埃比尼泽表兄家”。显而易见,当年那房子曾是住宅建筑风格的典范;然而,它如今只是被当作往昔的又丑又老的遗迹看待。雷西小姐因为患风湿病,腿瘸了,她呆在正屋里,那房子又大又冷,陈设简陋,摆着几张有串珠饰的桌子,几个红木陈列架,还有一些画像。画上的人衣着古怪,面色惨白而忧伤。雷西小姐本人身材魁梧,性格抑郁,带着一顶有雉堞式黑色花边的帽子。她耳朵完全失聪了,像是被遗忘的岁月里的遗老,又像是一块失考了的罗塞塔石碑。我母亲是在那逝去的传统中抚养长大的,所以当雷西小姐说起玛丽·艾德琳,萨拉·安,或者博士叔叔时,一她依靠直觉就知道她指的是谁,即便对我母亲来说,与她交谈也既费劲,又伤神,所以我的插话尽管幼稚,不但没有受到指责,反而常常得到鼓励。
  有一次去看望她时,我的目光无精打采地四处游移,在那些暗淡无光的肖像中,我挑选出一幅三色蜡笔画,画上是个大脑门、黑眼睛的小姑娘,她身着彩格呢连衣裙,饰边宽松长裤,坐在草埂上。我拽着母亲的袖子问那女孩是谁,她说:“啊,那是可怜的小路易莎·雷西,她是害痨病死的。阿勒西姬表姐,小路易莎病殁时有多大?”
  仅把这个简单的问题打进阿勒西娅表姐的脑海,就足足费了十分钟的劲;这件工作完成以后,雷西小姐带着一种神秘莫测的不快神态沉重地丢下“十一”这两个字来。这时,我母亲精疲力尽,无法再问了,便转向我,面带我们俩专有的会心微笑,一补充道:“本应继承雷西画廊的就是这个可怜的孩子。”然而对于我这样年纪的一个小男孩,这种信息没有趣味,我也理解不了母亲话里暗含的愉悦。

  去年这遥远的一幕突然又问到我的心头。当时我正好在纽约,这个地方我并不常去。我去故友约翰·塞尔温家赴宴,他是个银行家。就在他的新藏书室的壁炉前,我惊愕地站住了。
  “嗬!”我仰望着挂在壁炉上方的画喊道。
  主人把肩往上一耸,双手插入衣兜里,摆出一副虚怀若谷的神情。人们认为只有自己的东西得到人家的赞赏时,摆出这副禅气才算得体。
  “《曙光中的麦克里诺》?是——是的……这是我从雷西藏画中搞到的唯一的东西。”
  “唯一的东西?唔——”
  “啊,你本应当看看曼泰尼亚;还有乔托;还有皮耶罗·德拉、弗兰西斯加——真该死,皮耶罗·德拉·弗兰西斯加的世上最美的画之一……一个小姑娘的侧面像,头上罩着个珍珠发网,背景是一片耧斗菜,那幅画又回欧洲了一国家美术馆,我相信。而卡尔帕乔最精湛的小《圣乔治)……它去了加利福尼亚……天啊!”他坐下,像个饿汉离开了一桌丰盛的酒席似的叹了口气,“唔,买这画差点儿使我倾家荡产!”他喃喃地说,仿佛这一事实就是某种安慰似的。
  我在翻腾早年的记忆,搜寻与他所说的雷西藏画有关的一丝线索。听他的口气,言外之意就是他在提一些凡是艺术爱好者都了如指掌的东西。
  突然:“也许不是可怜的小路易莎的画吧?”我想起了我母亲那神秘的微笑,便问道。
  塞尔温迷惑不解地望着我。”到底谁是可怜的小路易莎呀?”没等我回答,他又说:“一年以前,画还属于傻瓜内塔“科斯比——她庄根儿就不知道这件事儿。”
  我们面面相觑,我的无知令他费解,而我则一心想努力搜寻内塔·科斯比的家谱,最后总算找到了:“内塔·科斯比——你不是指嫁给吉姆·科斯比的那个内塔·肯特吧?”
  “正是她,他们都是雷西家族的亲戚,是她继承了那批画。”
  我继续沉思。“我离开哈佛的那年,特别想娶她。”我过了片刻说道,这话与其说给别人听的,不如说是说给我自己的。

  “唔,那样的话,你就占有了一个天字第一号的大傻瓜;还会得到一批世界上最美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前艺术家的作品。”
  “世界上最美的?”
  “是的,如果你还没见过这些画,你就等着瞧吧,我估计你可能没见过——你也不可能见过。你在日本呆了多久?四年?我想是这样。呃,内塔的发现才是去年的事。”
  “发现什么?”
  “老阿勒西娅·雷西阁楼里的东西呗;你肯定记得在第十街那幢难看房子里住的者雷西小姐。那时,我们还是孩子。她是你母亲的亲戚,对不对?嗯,那老傻瓜在那儿住了近半个世纪,头顶的阁楼里锁着价值五百万的画。好像自从可怜的年轻人雷西死后,那些画就一直搁在那儿。它们是很多很多年前雷西在意大利收集的。详情我不太了解;我从来都不擅长家谱学,对雷西家族一直不大清楚。当然了,他们跟大家都有点沾亲带故;就人们所知,这虽不是他们唯一的功能,也是他们最重要的功能。哦——我想雷西大楼就是因他们而得名的吧;只不过不是他们修建的。”
  “可是这个年轻人——我希望我能够再了解一些他的情况。内塔好像仅仅知道(或者说关心),他非常年轻的时候——刚一出大学门——他父亲便打发他去意大利购买早期绘画大师的作品——那一定是在四十年代——他回来时带来了这批非同寻常、难以置信的藏画,他还是个孩子!……可是那位老先生却因为他把这7堆垃圾带回了家而剥夺了他的继承权。年轻人和他的妻子很多年以前就双双离开了人世。好像是因为他买了这样的画,大家都笑话他,于是他们便搬走了,在穷乡僻壤里过着隐居生活。在老阿勒西娅的卧室里,挂着几幅他们的滑稽可笑、幽魂似的肖像。上次我去看望内塔时,她给我看了其中一幅;那独女的一幅可怜巴巴的画,一个面无血色。脑门很大的小姑娘。啊,那肯定就是你所说的可怜的小路易莎了!”
  我点了点头。”“身着彩格呢连衣裙,饰边宽松长裤吗?”
  “是的,大致是那样,唔,路易莎和他父母都死了以后,我估计那些画便落入老雷西小姐之手。反正是在某个时候——肯定早在你我记事之前——老小姐继承了这些画连同第十街的房子;三四年前,她也死了,她的亲戚发现她从来没有到楼上看过一眼。”

  “是吗?”
  “是呀,她死时没有留下遗嘱。内塔·肯特——内塔·科斯比——成了最近的亲属。遗产的价值的不大(或者说他们这样认为),由于科斯比家一直手头很紧,就索兴把第十街上的宅子出手,那些画差点儿跟其他东西一起被送到拍卖房去了。大家都认为画值不了几个钱。拍卖商说如果把画和地毯、寝具、厨房用具一起拍卖的话,全部东西都得杀价。由于科斯比家有的墙上光秃秃的,需要挂点什么,他们便打发人把所有的画都拿了回来——大约有三十来幅——并决定叫人弄干净以后挂起来。“毕竟”,内塔说,“透过蜘蛛网仔细辨认,有些看起来很像早期意大利绘画的蛮好的摹本。”由于手头缺钱,她便决定在家清洗,就不往行家那里送了。一天,她正挽起袖子,动手清洗你面前的这一幅时,那种总是偏偏在这种场合下来访的人来访了,也就是那种明白人。这一次,来的是个与卢浮宫有关系的文静小伙,他从巴黎给她带来了一封信,她便请他吃了她那乏味的一顿饭。通报来客了,她想让他看见自己在干什么,倒也有趣。你或许记得她的胳膊很美。于是他被请进了餐厅,他看见她在那儿,身边放着一桶热肥皂水。这东西摊在桌子上。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把抓住她那美丽的胳膊,由于抓得太紧,结果给捏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同时他喊道:“天啊!热水可不行!”
  我的朋友身子往后一靠,叹了口气,又是怨恨,又是得意。我们坐着,一言不发。抬头看着壁炉上方那可爱的“神物”。
  “我之所以买得便宜一点,是因为原有的光泽大部分都失去了。幸好这是她发起攻击的第一幅画;至于其他画——你一定要见识见识。我能说的就是这些……等等,我有个目录放在什么地方了。”
  他开始搜寻起来,我回想起自己怎样差点儿娶了内塔·肯特,便问道,“你是说她连一幅都没留吗?”
  “哦,是的——都换成珠宝和罗尔斯·罗伊斯了。你见过他们第五马路上的新房子吗?”最后他露齿讥笑道:“最有意思的是吉姆主打算跟她离婚时,这批藏画被发现了。”
  “可怜的小路易莎!”我喊道。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人生的智慧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出版说明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着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他于年写了《附录与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在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一举成名。 [点击阅读]
低地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站台上,火车喷着蒸气,亲人们追着它跑过来。每一步,他们都高高扬起胳膊,挥舞。一个年轻的男人站在车窗后。窗玻璃的下沿到他的腋下。他在胸前持着一束白色碎花,神情呆滞。一个年轻女人把一个脸色苍白的孩子从火车站拽出去。女人是个驼背。火车开进战争。我啪的一声关掉电视。父亲躺在房间正中的棺材里。房间四壁挂满照片,看不到墙。一张照片中,父亲扶着一把椅子,他只有椅子的一半高。他穿着长袍,弯腿站着,腿上满是肉褶子。 [点击阅读]
偷影子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有些人只拥吻影子,于是只拥有幸福的幻影。——莎士比亚爱情里最需要的,是想象力。每个人必须用尽全力和全部的想象力来形塑对方,并丝毫不向现实低头。那么,当双方的幻想相遇……就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景象了。——罗曼·加里(RomainGary)我害怕黑夜,害怕夜影中不请自来的形影,它们在帏幔的褶皱里、在卧室的壁纸上舞动,再随时间消散。但只要我一回忆童年,它们便会再度现身,可怕又充满威胁性。 [点击阅读]
冒险史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一歇洛克-福尔摩斯始终称呼她为那位女人。我很少听见他提到她时用过别的称呼。在他的心目中,她才貌超群,其他女人无不黯然失色。这倒并不是说他对艾琳-艾德勒有什么近乎爱情的感情。因为对于他那强调理性、严谨刻板和令人钦佩、冷静沉着的头脑来说,一切情感,特别是爱情这种情感,都是格格不入的。我认为,他简直是世界上一架用于推理和观察的最完美无瑕的机器。但是作为情人,他却会把自己置于错误的地位。 [点击阅读]
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南回归线》作为亨利·米勒自传式罗曼史的重要作品,主要叙述和描写了亨利·米勒早年在纽约的生活经历,以及与此有关的种种感想、联想、遐想和幻想。亨利·米勒在书中描写的一次次性*冲动构成了一部性*狂想曲,而他的性*狂想曲又是他批判西方文化、重建自我的非道德化倾向的一部分。 [点击阅读]
反物质飞船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CT是一种反物质,它也可以说成是物质的一种倒转的体现形式。对于地球来讲,CT是陌生的,但在太空中却存在着许多由它构成的流星、慧星和小行星。CT原子由带负电的原子核和带正电的电子组成。这是一种肉眼不能看见的差别,但也是一种致命的差别。CT物质看起来与普通的物质别无二致——只要二者不碰触到一起。一旦碰触发生,两种物质正好相反的电荷互相抵销,相反的粒子发生爆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点击阅读]
变形记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一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驱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 [点击阅读]
司汤达中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出生在罗马一个显贵门第。我三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尚年轻,立意改嫁,托一个无子女叔父照管我的学习。他高兴地、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收留了我,因为他想利用他的监护人身份,决定把他收养的孤儿,培育成一个忠于神甫的信徒。对于狄法洛将军的历史,知道的人太多了,这里就用不着我赘述。将军死后,神甫们看到法国军队威胁着这个宗教之国,便开始放出风,说有人看到基督和圣母木头塑像睁开了眼睛。 [点击阅读]
国际学舍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一)赫邱里·波罗皱起眉头。“李蒙小姐,"他说。“什么事,波罗先生?”“这封信有三个错误。”他的话声带着难以置信的意味。因为李蒙小姐,这个可怕、能干的女人从没犯过错误。她从不生病,从不疲倦,从不烦躁,从不草率,也就是说,就一切实际意义来说,她根本不是个女人。她是一部机器——十全十美的秘书。然而,今天上午李蒙小姐所打的一封十足简单的信竟然出了三个错误,更过分的是,她甚至没注意到那些错误。 [点击阅读]
夜城外传·影子瀑布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世界上存在着一座梦想前去等待死亡的城镇。一个恶梦得以结束,希望终得安歇的所在。所有故事找到结局,所有冒险迎向终点,所有迷失的灵魂都能迈入最后归宿的地方。从古至今,世界上一直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地方,散落在世界各地的黑暗角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发展、魔法的消逝,大部分的奇景都已不复见,而这类隐藏的角落也随之凋零。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如此之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风野的妻子并不知道衿子的住处,但是清楚他与她来往。可是妻子从不问衿子的地址和电话。话说回来,即使真被妻子询问,风野也是绝对不会说的。因为妻子的不闻不问,风野才得以安心。但是恰恰如此又给风野带来些许担忧。风野作为职业作家出道不久,上门约稿者还不多。万一他不在家,就很可能失去难得的机遇。风野以前曾打算把衿子的电话告诉一两个有交情的编辑,可又觉得这么做有些唐突也就作罢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