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经典小小说 - 老镇长的话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黄果心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1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于存志被新任为七铺镇副镇长。上任不久,他就跟老镇长混得很熟,相处得甚是不错。老镇长姓安,五十一二岁年纪,于存志觉得老镇长除了普通话蹩脚外,似乎样样都好。
  七铺镇位于粤地,这里人祖祖辈辈讲的是粤地方言。去年底从外地调来一位县委书记,发现不论大会小会、作报告或讨论发言,这里的干部们讲的都是方言土语,叽叽咕咕,不知何意。书记大为不满,言全国在推广普通话,这里也不应例外;强调今后凡县镇开会,要一律讲普通话。于存志对此是正中下怀,因为在前几年市电视台为招考节目主持人举行的普通话演讲比赛中,他曾名列第二,只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成。安镇长呢,也许是由于年轻时没有学好,也许是由于年纪大了口音的关系,每逢在会上讲普通话,尽管他装模作样装腔作势,但吐出的话声实在拗口别扭得很。镇里的干部见他普通话讲得如此艰难和走样,有的窃笑,有的悄悄替他红脸。于存志仗着跟他关系不错,一天趁没有旁人在场时对他说:“安镇长呀,你的普通话实在也太差劲了,你就花点精力学学嘛!”料不到安镇长却不以为然,说:“我的普通话差劲,不见得吧?小于呀,孰是孰非我劝你先别下结论,明天镇里召开村干部大会,镇的领导上台表演后不妨请村干部们给打打分,看谁的普通话受欢迎!”
  第二天眨眼就到了,七铺镇下辖的十六个村委会及数十条自然村的干部们集中于镇里开会。于存志用普通话先在会上传达了县春耕生产会议精神,接着强调本镇的春耕生产要抓好一、二、三、四、五点。于存志讲了将近一个钟头,他自认讲话字清音正,且声音带有磁性韵味,响亮动听,效果会不错。在他讲话时,他曾数次偷眼往台下瞟看,果然,除了几个人打呵欠和打瞌睡外,绝大多数村干部在静静地听,会场秩序很好。
  安镇长作了会议小结。他挺胸昂头,清了清嗓子后,敞开嗓门讲下去。他说,今天开会,我学讲的是咱七铺镇的普通话……尽管他讲得不大流畅,佶屈聱牙,却嗓音洪亮,震人耳鼓。他把于存志讲过的内容重复了一遍,强调要抓好落实。他竟然讲了一个多钟头,名义上他讲的是普通话,但带有很浓的本地口音,且讲不出普通话的字词,就结结巴巴地往方言土语靠或用方言土语代替。不知是因为他声音洪亮,抑或是因为普通话蹩脚令人忍俊不禁,于存志发现,台上竟没人打瞌睡了,且不时爆发出一串串哄笑声。
  散会后,镇府办的小张受命向与会者了解情况。小张反馈回信息说,不少与会者认为,安镇长的普通话好听易懂。
  于存志不大相信这说法,认为小张了解情况不扎实。他亲自找了一位五十四五岁年纪的村委会干部,征询对他及安镇长讲话的意见。村干部犹豫了一阵后说“要我说嘛,你和安镇长讲得都不错,只是……安镇长的普通话似乎比你讲的浅,好懂。”
  普通话还有深浅的么?于存志不甘心,又向一位年约五十出头的村委会妇女干部征求看法。这妇女干部是个快嘴快舌的人,当下快言快语说:“小于镇长呀,我就直说吧,你讲的那是外省外地的普通话,离咱远了点,不沾边;安镇长讲的普通话呢,是咱七铺镇的普通话,离咱近,通俗易懂,我爱听。”
  于存志即时僵呆不动了,脑海里老半天转不过弯来。怎么搞的,标准的、真正的东西不被认可,而走样的、以假乱真的东西反受欢迎,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啊?!
或许您还会喜欢:
棋王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家具上都有机关的铝牌编号,于是统统收走,倒也名正言顺。我虽孤身一人,却算不得独子,不在留城政策之内。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邵燕祥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我的心在乌云上面"1979年,在百色,遇到一场突来的暴风雨,使我得到一句诗:"我的心在乌云上面",后来我把它写进《地平线》。这是一句普通的诗,却来自乘飞机的经验。航行在一定高度以上,俯望是一片铅灰的云层,阴沉着,甚或翻滚着,明知它向下面的世界倾注着大雨,而舷窗外是几乎伸手可触、又什么都触摸不到的蓝天,完完整整的,没有涯际的,纤尘不染,碧空如洗,凝重而空茫,那么均匀地充满透明的阳光。 [点击阅读]
鲁西西传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居住着老鼠六兄弟。老鼠六兄弟的生活过得还不错,可近来他们很苦恼。这是因为有一天鼠三不知从哪儿找来一本画报,上面几乎都是骂老鼠的内容。有一页上写着: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还画着一只狼狈逃窜的老鼠。还有一页上画着一群老鼠在粮仓偷吃粮食的情景。旁边写着:警惕老鼠盗窃粮食。老鼠六兄弟边看边皱眉头。鼠大说:“咱们不能背着这么个坏名声过日子!”老鼠兄弟们一致同意。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士兵突击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今天是我当兵的四年八个月零八天,我想我可能要死了。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当了四年八个月零八天的兵,最后的几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没有仁慈,因为这里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被流弹击中死亡是合理的,因自然条件恶劣死亡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代表敌人,指望敌人仁慈的军人不如后悔自己的出生……我很遗憾,我遇上的甚至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