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经典小小说 - 绝唱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潦寒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3期通俗文学-情爱小说
  小文十二岁就入戏班学戏,那时身体矮小的她站在观众面前不敢抬头。班主说,这样不行,你不要把台下的观众当观众,只当他们是一群猪、一片草或满地滚的西瓜。小文听了后,果然不再害怕了。小文由跑龙套到演主角就用了两年的时间。戏班的人都说小文天生就是一个演戏的料,因为小文特别入戏。
  小文第一次引起轰动是演《打金枝》,小文演金枝唱到与唐王诉苦时,泪扑嗒扑嗒地直往下掉,脸上的妆都花了。台下掌声如雷,都说看了那么多扯打金枝》,还没有见过演得这么逼真的。演附马的班里的生角三郎,头一次与小文搭班就感觉小文的眼神与别人不一样,有一种说不出的炽热或是诱惑。她那双含情脉脉的眼神风情无限,有时像一把小扇一样,忽闪忽闪地让人心动。那天,戏鼓一歇,全班的人为小文道贺,都说小文演得太好了,和他搭班的人在她的情绪感染下也都把自己当做戏中人,也都觉得自己演谁就是谁。演戏的一旦有这种感觉,气氛就出来了。演唐王的这时就感自己是皇帝,演国母的就感觉是皇后,而演驸马的三郎,一时也把小文当作公主,在一腔愤怒中体验到一股股的怜爱和缠绵。
  小文不但饰演金枝入戏,饰演秦香莲更是入木三分。那凄切的哭腔、悲愤的神情,不但使台下的观众泪水叭哒哒的掉,就连包公都带有呜咽的哭腔,让饰演陈世美的都想改变戏路。小文的入戏一时出了名,轰动了整个汝南县。戏班无论到哪,人家第一个点的便是《打金枝》和《秦香莲》。

  小文唱《打金枝》时,整个戏班只有三郎饰演驸马时,小文最能入戏,只有三郎饰演陈世美时,她才能哭得一腔哀切,悲凄感人。因此,小文每到一个地方演出,对台先打听小文来了没有,再打听三郎来了没有。小文来了三郎没来,对台就不会太担心,三郎来了小文没来,对台不用费多大的劲就能赢戏。
  小文由一个十四五的黄毛丫头渐渐出落成一个举手投足都有戏味的大姑娘。全戏班的人看着小文的变化,真感觉到小文这几年演戏已演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戏里戏外都是那么的楚楚动人,令人着迷。饰演驸马的三郎反而从内心的有一种压力,他对小文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像在戏中一样,理不清说不明白。渐渐地,那种感觉使他在卸下戏妆之后,看着小文是一种折磨,一种想像中的痛苦。
  三郎和小文是在白天演了一场双拜堂之后出的事。那天晚上,三郎被小文叫走时,其他演员都还在戏台上顶角,只有他们两个早早地回到了宿舍。从黄毛丫头出落成一个一举手一投足都十分入戏的大姑娘,尽管已成家的三郎什么道理都懂,什么事都明白,但事还是发生了。那晚事发不久,班主就知道了。班主害怕小文跳槽,哄着瞒着让小文把孩子打掉了,从此再也不让三郎饰演驸马。

  在汝南响当当的小文嫁人了,嫁给了戏班内修脚本的老杜。小文在三郎不再饰演驸马和陈世美之后,草草地嫁给了老杜。老杜不但剧本写得好,而且饰唱唐王也深得名角真传。那时老杜已四十出头,在戏班中演了多年的唐王。第一个演金枝的老婆也是跟演驸马的一齐跳槽了,单身了好几年,尽管他明知小文与演驸马的三郎有那档子事,他更知道这在戏班里算不上什么事,也就没有往心里放。他比小文大二十岁,在多年的唱戏生涯中,把戏的套路早已烂记于心。
  小文嫁给老杜是给三郎看的。她恨三郎的懦弱与卑琐,堂堂一个男子汉敢做不敢当。小文发狠再也不饰金枝与秦香莲了,无论班主怎样的求,都无济于事。
  一年了,戏班的生意明显地落下来了,班主就差没有给小文跪下了。小文在班主的软泡硬磨下又饰演了金枝,饰演驸马的不再是三郎,而是老杜。班主这样安排,让三郎饰演唐王,有他自己的想法。可是,小文就是入不了戏,老把唱词弄错,惹得台下人一阵阵大笑。老杜饰驸马明显地脸上有皱纹了,三郎学不像帝王的腔调,戏演一场败一场,班主最后不得不让三郎饰演驸马与陈世美。
  小文果然又演得精妙绝伦、入神到位,不但把金枝的蛮横演得传神,也把秦香莲的一腔怨恨唱得沁人腑肺、寸断肝肠。台下的观众不时地向台上扔鲜花、鼓掌、吹尖口哨。二十多岁的小文正是演戏的好时间,从唱腔到演技上都摆脱了从前的隔膜感,全心投入戏中。戏班的生意又红红火火起来。

  老杜卸下妆后就从戏中走了出来,把生活中的吃穿住行搞得井井有条。小文演完戏之后回家里看着老杜,仍觉得他有帝王的风度,仍是那么的亲切慈爱,从内心里有一种敬爱的感觉。夫妻总要有许多夫妻间的事,但自从小文又饰演金枝与秦香莲、三郎饰演驸马与陈世美之后,小文换衣服都背着老杜,更不用说让老杜碰她了。
  班主有一段时间老是左眼不停地跳,跳得他心惊胆战。班主除了破台、祭祀之外,注意起戏班的变化。他发现小文这一段时间憔悴多了,整日有些恍恍惚惚的,他本想问一问老杜小文是不是怀孕了,又觉得不便问,便搁了下来。小文是在老杜强行干了那事后没几天自杀的。小文自杀时仍穿着戏装,死后的样子也很平静。
  小文的自杀对汝南县震动很大,都在惋惜小文是个好演员、演戏的天才。班主恨得直打自己的耳光,自己领了一辈子的戏,没有想到小文会因为太入戏而自杀。戏精呀!班主不住地叹息。那天,戏班为小文演了一场戏葬,把她演戏时的服装统统地让她带上,唱了一夜阴阳不分的目连戏后,就散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无爱承欢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近日来,论轰动全港的新闻,莫过于厉氏掌权人厉仲谋争夺一名六岁男童监护权的官司。案子还未开庭就已闹得满城风雨。事件一头是商业帝国的王,另一头却是……吴桐?何许人?城中各大八卦周刊、商业期刊连篇累牍报道,媒体要挖吴桐背景,结果此人身家白如纸,七年前未毕业时曾在厉氏实习,除此之外,她与金融大鳄厉仲谋无半点交集。狗仔转而想从孩子那儿下手淘八卦,厉氏公关部公文扼令媒介朋友自制,不要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点击阅读]
沧浪之水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故事梗概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本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第一页是孔子像,旁边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字,是父亲的笔迹。还有屈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等一共12人。父亲在我出生那年被划为右派。他只是凭良心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因此,他被赶出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山坳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