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理智与情感 - 《理智与情感》影评——《理智与情感》和李安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伍尔芙曾说过“在所有伟大作家之中,奥斯丁的伟大是最难在一瞬间把握的”
  这句话至少对我是十分适用的。
  读得第一本奥斯丁的书是《傲慢与偏见》,在高一军训期间读完的。当时觉得莫名其妙,读得兴味索然,一点也提不起兴趣。感觉只是一群女人天天参加舞会讨论和谁结婚的故事。无聊至极。
  从此再也没有读过奥斯丁了。直到最近才开始看《理智与情感》,本来是想在准备考试期间用来放松的读物,不想一读起来简直无法自拔,在备考最关键的几天里面 完全沉浸在了奥斯丁的世界里,最终读完了才想起还有考试这么回事,导致最后三天几乎全在熬夜复习中度过的。
  就这样,我把握奥斯丁的伟大用了整整六年的时间。
  这个学期还没有读到能这样震撼心灵的书呢,村上只能在我心里引起共鸣,而奥斯丁真正的深入了灵魂,初看之下可能很无聊,所有的情节都是围绕着几个女人的生 活琐事,日常交际以及情感历程展开的,而那个时代又离我们那么遥远,以致我们有时会情不自禁的耻笑她们的孤陋寡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小资的女人的故事。 然而用心去体会之后,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绝妙之处。就像余华所说的经典作品 “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读者,都可以在这些作品中读到自己的感受,好比是在别人的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形象”。
  书中透过人的这种外在形式,直达人性*的本质,唯有这样,其中的人物形象才会在200年后的今天读起来依然栩栩如生。时代的改变只是形式而已,只要社会还是由人这个物种构成,读者就会在《理智与情感》中找到自己,找到身边的人物,找到灵魂的所在。
  在这个世界上喜欢奥斯丁的人和讨厌她的人同样情绪激烈。喜欢她的人把她同莎士比亚,狄更斯相提并论;讨厌她的人认为她一无是处,就如同马克吐温所说的“一 个图书馆里面只要没有一本简奥斯丁的书就是好图书馆”。对于奥斯丁这个人我是极为尊敬的,因为她终生未嫁,对于任何一个终生未嫁的女人我觉得都值得致以最 高的尊重。因为她们的精神世界不需要由男人,家庭,甚至孩子来支撑。在《理智与情感》中一群女人才是主角,男人只是来来去去的串场作用。每当想到这里,我 就对这本书和作者的崇拜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犹如黄河决口,一发不可收拾。这种观念不要说在两个世纪以前,即使在今天仍然会让大多数人(男人女人都 算在内)在潜意识里面抵制。这个世界太需要这种独立的声音了。

  《理智与情感》讲述的是一个理智与情感的故事。里面有像是张口闭口就是钱的绝对理智,也有天天乱点鸳鸯谱的绝对情感,但故事的主要情节是讲述一个人由情感 变为理智的故事。书中否定了绝对的功利化理智(就像现代社会人的思想意识),也不赞成绝对的情感(就像现代未入社会人的思想意识),而是以一种中庸态度来 把握理智与情感的分寸。其实我还是蛮喜欢十分感性*化的玛丽安,敢爱敢恨又不做作,不喜欢逢场作戏,总是把自己的真实情感释放出来,虽然在社会中显得突兀, 但是真实的可爱,没有所谓社会人的圆滑世故。想法天真浪漫,钟情于一见钟情,对自己不喜欢的人理都不理,幸好一直都有姐姐埃莉诺帮着圆场。埃莉诺代表着有 感性*的理智,懂得世故,社会的潜规则,待人接物恰当有礼貌,不卑不亢,不失礼节却又不趋炎附势。同时也有自己的感性*情感,只是能保持理性*的克制。她对待自 己喜欢的爱德华始终没有很热烈的表现,甚至没有暧昧的言语暗示,当得知他早已订婚五年的时候,表现的极为克制。我认为那是一种很强的独立精神——爱情不是 人生的全部,生命有更多的值得珍惜的东西,与玛丽安失恋后歇斯底里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故事的最后以玛丽安向姐姐学习而成为了一个有理智的人结束。理智 与情感不是对立的,正如感情最好的两姐妹开始分别代表着理智和情感,最后她们都成为了集理智与情感于一身的人。
  书中我最喜欢的情节之一是三姐妹的同父异母的哥哥最初想给她们三千英镑,最后如何被他那个绝对理智的妻子一步步规劝到一毛不拔还想着尽早把她们逼出家门。 这个情节时刻提醒着我人性*是如何堕落的以及找个好老婆的重要性*,如果找不到即使单身一辈子也没什么好可惜的。最喜欢的第二个情节是埃莉诺在听低俗粗鄙自以 为是的罗伯特大谈他的令人作呕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时,笑呵呵的表示赞同。她心里说到“没有必要去据理力争,因为他不配受到她的这种抬举”。虽然这是一种社 会社交技巧,但是我还是喜欢的不得了。社会俗人这么多,一个个去纠正实在浪费自己的才能,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俗到底,人生的宝贵时间不必浪费在他们身 上。所以不做解释,不做批判,甚至在必要时奉承两句,这是对自己的尊重。

  小说中埃莉诺和玛丽安的对话和独白(心理独白)十分精彩,很多人甚至认为这部作品如果用戏剧的方式去展现可能更好。作为衍生形式,奥斯丁的小说被改编成了无数的电影,被一次次的翻拍。
  说到《理智与情感》的电影版,就必须说到李安。其实我是因为想看这部电影才找出原著开始阅读的。这部电影算是李安第一部真正的英语片,之前的都是华人电影 (只是故事发生在美国)。名著改编的电影总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特别是文艺片。一部没有电脑特效,没有激*情床戏和裸露镜头,也没有打斗的名著改编的电影不 会有太多的人看,但是看得人则基本都是原著的忠实簇拥者,对于人物性*格,情节甚至对话都了如指掌。导演总是很难满足这些人的需要,因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 一千个哈姆莱特,凡是电影中出现与自己理解的内容不一致时,观众就会百般挑剔。
  但是李安的《理智与情感》还是比较满足观众的。以东方的矜持在好莱坞式的娱乐环境下演绎英国的绅士淑女的爱情故事,的确很有意思。人物角色*的把握很到位, 演员阵容在今天看来实在堪称豪华,有英国超级才女Emma Thompson,也有大美女Kate Winslet,还有休格兰特,当然,在1995年的时候Kate还没出演《泰坦尼克》,格兰特要演《诺丁山》还要等上四年,应该说这部电影改变了很多人 的命运,导演编剧和演员都一炮成名。不过个人认为演的最好的不是那几个主演,而是演约翰爵士和他丈母娘的两个人,是原著中人物最好的诠释,只可惜没有那么 多的戏份。Alan Rickman的演技相当高超,而且对原著中的角色*有些自己的独特看法,很佩服他那种独特的思维视角和诠释方式,难怪罗琳都根据他的意见来刻画斯内普这个 角色*。爱死他那种冷静不带感情却令人心动的声音了,期待《哈6》《哈7》中他的表演。
  本片编剧也是女主角Emma Thompson,饰演她最喜欢埃莉诺。剧本充分表现了她的文学才华和对电影艺术的把握。虽然以三十六岁的年龄出演19岁的埃莉诺实在有点太大了,尤其和 饰演她妹妹的Winslet一比,实在是显老。李安也在电影的前十四分钟里面没有给这个主角一个正面镜头,直到十四分钟在那段优美的《My Father's Favorite》钢琴曲中,才有了一个回眸镜头,其实论电影中的角色*,妹妹完全抢了姐姐的风头,Emma太过矜持克制,尽管坚强,却不引人注意。理智往 往就是这样,不露声色*的隐忍,别人就会以为你是个没感情的木头而忽视你,直到影片的最后,当埃莉诺得知爱德华没有结婚时的放声大哭才让人真正认识到她的情 感炽烈,给人以极度震撼的感觉。这就是Emma所理解的奥斯丁,就是她所能诠释的最好的埃莉诺。Emma在一群美女中间绝对算不上漂亮,在好莱坞这种商业 体制下也没再有什么大的作为,大家似乎更愿意选择看那种能让人过目不忘心跳不已的花瓶,《理智与情感》在奥斯卡中得到的唯一一个奖项是Emma的最佳改编 剧本。如此的才华却不被娱乐商业体制所接纳,让人痛惜扼腕,也是对理智的绝佳讽刺——我们重视的往往是女性*的外表,而不是她们的才华。理智与情感,这是个 永远值得思考探讨的问题。

  李安在有能力拍电影之前在家赋闲了整整六年,每天做饭读书研究电影写剧本带孩子,靠老婆的工资养活家庭。作为一个分泌雄性*荷尔蒙的人来说这绝对不是什么令 人高兴的事。他也曾自我怀疑过“what if I am just an ordinary person, need a job. Never will be great”所以他去报了电脑班,试图接受社会的现实。好在他老婆因此骂了他一通,才使他坚信自己还是在电影方面会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这再次证明了一个 好老婆是多么的重要,找不到的话真不如一辈子光棍。
  李安的《卧虎藏龙》实在没有什么太好的地方,反正我不喜欢;对于《断背山》我是怀着最高的敬意看得,对于任何一部以同性*恋题材的电影或书籍都表示尊重; 《色*戒》因为到处都是什么未删节版,太过于热门,所以至今仍不想看。如果说李安在家蛰伏的那六年是人生的悲剧,那么他那之后的人生道路算得上是地地道道的 喜剧,也正是因为那六年的厚积,才使得他今后的电影艺术生涯得以薄发。人生中不会永远是悲剧,也不总是喜剧。
  沃尔波尔说过“这个世界,凭理智去领会喜剧,凭情感来领会悲剧”。从这个意义上说,把握了理智与情感的中庸之道,才能够领会世界的悲喜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或许您还会喜欢:
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在纽约第三刑事法庭坐着等待开庭,等待对曾经严重地伤害了他的女儿并企图侮辱他的女儿的罪犯实行法律制裁。法官面容阴森可怕,卷起黑法衣的袖子,像是要对在法官席前面站着的两个年轻人加以严惩似的。他的表情在威严傲睨中显出了冷酷,但是,在这一切表面现象的下面,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却感觉到法庭是在故弄玄虚,然而他还不理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们的行为同那些最堕落腐化的分子相似,”法官厉声地说。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2:新月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我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地确定我是在做梦。我之所以如此确信的理由是:第一,我正站在一束明亮的阳光下——那种令人目眩的,明净的太阳从未照耀在我的新家乡——华盛顿州的福克斯镇上,这里常年笼罩在如烟似雾的绵绵细雨之中;第二,我正注视着玛丽祖母,奶奶至今去世已经有六年多了,因此,这一确凿的证据足以证明我是在做梦。奶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她的脸庞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4:破晓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童年不是从出生到某一个年龄为止;也不是某一个特定的年纪孩子长大了,抛开幼稚童年的国度里,没有人会死去EdnaSt.VincentMillay前言我拥有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濒临死亡的经历;这并不是一件你真正会习惯的事。这似乎有些奇怪,我又一次不可避免地面对着死亡。好像注定逃不开这一宿命,每一次我都成功逃开了,但是它又一次次地回到我身边。然而,这一次的似乎与众不同。 [点击阅读]
狼的诱惑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彩麻,你能去安阳真的好棒,既可以见到芷希和戴寒,又可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好羡慕你啊!”“勾构,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你也可以到安阳来看我呀。记得常给我写信,还有打电话。”“喂,各位!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长途客运站的管理员冲我们叫道。“你快去吧,否则可要被车子落下了。”“嗯,我要走了,勾构。我一到妈妈家就会给你打电话的。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神秘岛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神秘岛》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的最后一部。在这部中,他把前两部情节的线索都连结了起来。神秘岛》中,船长是一位神秘人物,一直在暗中帮助大家。后来由于神秘岛的火山活动,岩浆堵住了岩洞口,使潜艇无法离开。船长帮助大家逃离后,自己说什么也要坚持与陪伴了自己一生的潜艇和伙伴在一起。最终当然是永远地留在海底了尼摩船长本是印度的达卡王子。 [点击阅读]
董贝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我敢于大胆地相信,正确地观察人们的性格是一种罕见的才能(或习惯)。根据我的经验,我甚至发现,即使是正确地观察人们的面孔也决不是人们普遍都具有的才能(或习惯)。人们在判断中,两个极为寻常发生的错误就是把羞怯与自大混同——这确实是个很寻常的错误——,以及不了解固执的性格是在与它自身永远不断的斗争中存在的;这两种错误我想都是由于缺乏前一种才能(或习惯)所产生的。 [点击阅读]
裸冬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刚刚度过了数月新婚生活的红正在收拾饭桌。昨晚丈夫领回来一位同僚,两人喝酒喝到深夜,留下了遍桌杯盘,一片狼藉。蓦地,红抬起头,四个男人蹑手蹑脚地偷偷闯进屋来!红骤然激起杀意,抓起桌上的牙签怒视着来人。她一眼就看出这四个来路不明的家伙不是打家劫舍找错了门,也不是找自己的丈夫寻衅闹事,而是专门冲着她本人来的!未等红顾及责问他们,这四个家伙早已蜂拥扑来。 [点击阅读]
贵宾室的怪客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当浅见光彦决定乘坐“飞鸟”号豪华游轮去作环球航海旅游时,最吃惊的莫过于他自己了。“飞鸟”号是日本最大的豪华游轮,即使只住最便宜的“普通间”,作一次环球旅行所需的费用也大约要花上三百万日元。这是个几乎可以让浅见昏厥的数字。他一直认为这是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另一个世界的话题,所以,当乘坐“飞鸟”号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浅见的感受就好像是在做一个不祥的梦。 [点击阅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20张)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 [点击阅读]
中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泰戈尔短篇小说浅谈——黄志坤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obindranathTagore,1861.5.7——1941.8.7)是一位驰名世界的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给人们留下了50多部清新隽永的诗集,10余部脍炙人口的中、长篇小说,90多篇绚丽多采的短篇小说,40余个寓意深刻的剧本,以及大量的故事、散文、论著、游记、书简等著作。 [点击阅读]
修道院纪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王室名录上第五位叫唐·若奥的国王今天晚上要去妻子的卧室。唐娜·马丽娅·安娜·若泽珐来到这里已经两年有余,为的是给葡萄牙王室生下王子,但至今尚未怀孕。宫廷内外早已议论纷纷,说王后可能没有生育能力。但这仅限于关系亲密者之间的隐隐低语,以免隔墙有耳,遭到告发。要说过错在国王身上,那简直难以想象,这首先是因为,无生育能力不是男人们的病症,而是女人们的缺陷,所以女人被抛弃的事屡见不鲜。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