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模仿犯 - 第05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尽管是耸人听闻的案子,也有轰动一时却不能很快破案的。案发之后受到极大的关注,但数日之后就没有多少人去理会这件事了。大川公园的抛尸案就是这类案子的典型。案子从9月12日发生,经过13日、14日、15日,没有任何新的发现和进展。因此,有关此案的报道也就渐渐偃旗息鼓了。只有综合电视节目还在对该案的打电话的人物和录音带进行推理和分析。一周以后,有关这个案子的话题就无影无踪了。前烟滋子与东中野警察署的坂木达夫联系上,已经是案子发生后的第五天,9月17日的下午了。滋子又一次试着给生活安全科打电话的时候,居然是坂木接的电话,很快他就和滋子见了面。两人仍旧约定在以往见面的地点,新宿的一家咖啡馆儿里会面。急着见面的滋子,在离约定的时间还有二十分钟的时候就到了咖啡馆儿,她正一边喝着咖啡,一边修改着目录和报道的手稿,坂木就到了。“我一直在找你呢。”滋子一看到坂木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来,就忍不住埋怨道。说完这话,滋子才注意到坂木那张疲惫的,看上去相当憔悴的脸。“对不起,我一直在忙着古川鞠子的事呢。”坂木说着,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了香烟,向走上前来的服务小姐机械地说了一声:“咖啡。”服务小姐刚转身朝柜台走时,他又紧跟着补了一句:“不,不要咖啡,给我一杯热牛奶吧。”他的胃看样子不太好,滋子想着。“我知道你来过电话,实在是抱歉。我也想见你,我有两三件事儿想问问你呢,可就是腾不出工夫来。” 坂木说。“我知道你很忙。”滋子说,“不过,这事儿真的吓了我一跳。你知道我写那个报道的事吧,还记得吗?” 滋子又问道。坂木使劲儿点了点头。“当然了。”他说。“关于古川鞠子的情况还是坂木先生您介绍给我的呢。”“是呀……”“实际上,我在做了那些采访之后,大病了一场,身体一直不太好,报道也就没有写下去。”“是吗?”坂木抬起头,眨巴着眼睛看着滋子,说道:“是这样啊,我只知道你结婚了,我正想问你,你工作的事后来怎么样了?”“是啊,我现在才刚刚开始准备继续写下去呢。正碰上出了这样的案子。不过,这和我最初设想的采访类型不大一样。”服务小姐端着热牛奶来了。等服务小姐走了,滋子才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想写一本以古川鞠子的案子为中心的书。也就是现在的这个案子。所以我想,这事儿只有找坂木先生了,您最了解情况。我想在写这个报道的同时——”滋子把放在桌子上的手稿拿在手里。“写写失踪女性的内心是什么样的,她们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虽然我还没有得到答案,可我想把她们消失的状况如实地写出来,我认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特别是现在。我怎么也不能把古川鞠子的案子看成是与己无关的事。”坂木默默地吸着香烟。“我不是爱跟着起哄。古川鞠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很担心,也很想搞清楚。”滋子接着说道。在全神贯注地讲话的同时,在滋子脑子里的某个角落里在想着:“仅仅写失踪的报道太一般了。”“这也许是个连环杀人案呢。”这是板垣编辑部主任说过的话。“从现在起,这个工作已经有点意思了。”这可是发自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过,滋子完全没有意识到。她说话时始终盯着坂木的脸。坂木把热牛奶的杯子拿在手里,一口一口地抿着,好像很不好喝似的。他听滋子说到这儿,才开口说道:“这次的案子,我没有被派到搜查总部去。”“有什么不一样吗?”“是啊,从大川公园发现了古川鞠子携带的东西,你知道吧?我就是因为在办理申报她失踪的事件时了解过她失踪前后的情况,所以让我来帮忙的。至于搜查总部调查的案子我可不知道。大川公园的被肢解的右手的案子,我也只是个外围人员。”“可是,我想采访的正是古川鞠子的事。”滋子只顾自己一本正经地说着,不过,其实对于滋子来说,她也只有坂木这么一个采访的窗口。坂木又点燃了一只香烟。以前在和滋子经常联系的时候,他从来不这样连续抽烟。“古川鞠子的事埃”坂木抬起头说,“前烟小姐,你说你一定要采访古川鞠子的案子,我也没法阻止你。但是,我站在多少与此案有点了解的立场,还是希望你不要去采访这个案子。”滋子睁大了眼睛。“为什么呀?”“鞠子的家里,现在根本就不可能接受你的采访。”坂木说。“我今天来就是想告诉你这个情况的,现在的确是不可能的。”坂木继续说道,“你刚开始写报道时,我也尽力帮过你。就失踪案本身来说,我们是没有竭尽全力去搜查。我当时是想,如果你的报道发表后,会引起社会上的关注,这对于侦破这类案子肯定会有所帮助,所以我很乐意帮你。实际上,我把鞠子的案子介绍给你的时候,我是事先找了鞠子的亲属了解过情况的。”滋子点点头。下田警察署的冰室佐喜子也是这么说的。“可是,事情现在发生了变化。”坂木说,“至少在有关古川鞠子案子方面发生了一些突然的变化。姑且不论传媒的关注,搜查总部也开始着手调查这个案子了。”滋子沉默了。坂木还在继续说着。“我说的话你也可以不听。”坂木说,“你也许会认为,最初我虽然愿意帮你,可现在事情闹大了就缩头缩脑了,随便你怎么想吧。按你刚才说的,你是一定要做这个采访的,不能放弃,因为你也是一名记者。但是,你刚才自己也说过,你的报道不是满足那些喜欢凑热闹人的好奇心的。不是吗?那么,你就不应该去写什么哗众取宠的追踪报道。”坂木扫了一眼放在桌子上的手稿。“如果你把鞠子的事看成是自己的事,那么,我希望你从现在开始就不要去采访古川家的人。哎,他们现在还哪里顾得上这些呀!”滋子低着头,眼睛看着空了的咖啡杯。坂木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他不希望滋子去做哗众取宠的追踪报道。所以,现在如果要写就接着写其他失踪女性,等古川的案子平息了再慢慢写也不迟。可是,现在滋子的情况也与以前不一样了,写作的目的也不同了。滋子的耳边又响起编辑部主任的话,这样的报道可不行,完全没有卖点。“如果是连环杀人案什么的话……”其实,此时此刻滋子本身的想法也有了改变。应该说是出自她内心的愿望在支配着她,告诉她这么大的机会不应该错过。滋子这样想着,尽管她没有抬头,也没有说什么,坂木也能从她的表情猜到她在想什么了,他知道滋子不肯罢手。既然这样,不如把话说在前头……不管怎么说,结论只有一个。坂木已经把他这扇窗口给关上了。“下田警察署的冰室小姐也和我的想法一样。”坂木继续说道,“你想写书的事我们都知道。”现在,请不要采访古川鞠子的亲属——这就是坂木的主张。滋子在上周就从电视上知道,鞠子的母亲古川真智子,因为女儿噩耗的刺激,跑出去被汽车撞了,现在还住在医院里。鞠子的父亲现在与母亲分居。鞠子的外祖父经营一家豆腐店,案发不久就不得不关张了。不管怎么回避,这些细节还是逃不过传媒人士,特别是电视节目的报道人的眼睛。如今,滋子如果就像刚看到剧情的展开似的,继续采访鞠子的案子的话,肯定是很困难的了。可滋子的内心却不肯放弃。滋子在想,就算把自己的意图说出来,坂木的立场也不会改变的。怎么说呢,滋子在犹豫着……终于,滋子抬起头,说道:“我明白了。就像坂木先生说的,我写报道的目的不应该是哗众取宠的案件追踪报道。”坂木脸上的肌肉松弛了下来:“太好了,谢谢。”滋子想到,在这种情况下自己也只有等待,没有办法,只能静观鞠子案件的侦破了。这样的话,将来再写报道的时候,坂木仍然是个绝佳的信息来源的窗口。那时也许还要托坂木把自己介绍给古川的家人呢。这样,和那些与鞠子案件毫无关联的报道员或记者相比,时间上虽然晚了点儿,可也许能写出一篇好东西呢。坂木看了看滋子,在与她的视线相交的一瞬间,他似乎已经看出滋子在想什么了。和坂木分手后,滋子一个人乘车回家。快到家时,她突然改变了主意,没有直接回住处,而是去了昭二的工厂。正好是三点钟的下午休息时间,她就想和昭二说说话。大川公园的事件发生以来,直到今天与坂木联系上,这期间能与滋子分享她所受到的震动和兴奋的只有昭二。事件发生的当天,昭二曾和滋子一起看电视,并一个劲儿地给滋子打气儿。他兴奋地说:“你的报道如果这样写的话,一定不错。”“不过,这种采访是不是很困难哪?你行吗?”“不要紧的。”“这个采访会不会有危险呀?”“危险?”昭二皱起了眉头:“这可是个恶性事件,不是吗?被杀的可是个女人哪。”滋子大笑起来:“别瞎扯了,你这种担心真是多余。”“是吗?”昭二也笑了。前烟铁工所的指示牌又大有醒目,只要下了公共汽车就能看到。虽说是个街道工厂,占地面积在附近可算得上首屈一指。因为只是从大型汽车公司接受再转包工,制作一些细小的汽车零件,销售比较平稳,据滋子所知似乎工厂在经营方面没有什么可担忧的。昭二正坐在车间外面的小道旁,和一个年轻的员工一边说着话一边喝着啤酒。那个青年员工先看见了滋子。“您好。”滋子朝他摆摆手,昭二笑着站了起来:“你怎么来了?可真稀罕。”“我回家经过这儿,今晚你想吃什么?”那名员工回车间去了,另外几个路过的员工见到滋子都冲她点头打招呼。像是不想让呆在工厂办公室里的母亲看见似的,昭二往大路的方向走过来。“吃什么啊?就吃——糖醋里脊吧。” 昭二说。“行,我知道,你就是爱吃中华料理。然后,是不是再来点沙拉什么的吧。”“你不忙吗?你这个星期都去哪儿了?”“去见了刑警。”“为那个案子吧?”“嗯。”从昏暗的工厂那边飘来阵阵铁和油混合的气味。还能隐隐约约地听见收音机里发出的声音。“昭二,我想开始写了。”滋子对着昭二说,“是个好题材。”“你觉得能写就写吧。”昭二笑着说,“不过,可不能再病倒啦。”“嗯,我会小心的。那么,其他的事我就不做了,行吗?”昭二吃惊地瞪大了眼睛。“那……料理的连载和旅行杂志的专栏怎么办呢?”“是啊,我想专心写这篇报道。不过,还不知道到时候好不好卖,也就是说,就算我失业了,可以吗?”其实,这是滋子想了很久的问题,一直下不了决心。经过和坂木的一番谈话之后,促使滋子一见到昭二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行啊,没问题。”昭二使劲儿点着头说,“滋子,我支持你。”
或许您还会喜欢:
我是猫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夏目漱石,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代表作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 [点击阅读]
推销员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前言阿瑟·米勒,美国剧作家,1915年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时装商人,他在哈莱姆上小学,布鲁克林上中学,中学毕业以后工作了两年,后来进入密执根大学,大学期间开始戏剧创作,写了4部剧本,并两次获奖。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作是《鸿运高照的人》(1944),成名作是1947年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作品获当年度的纽约剧评界奖。 [点击阅读]
机器岛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如果旅行开始就不顺,恐怕到末了都会磕磕碰碰的了。至少下面的这四位演奏家理直气壮地支持这种说法。现在他们的乐器就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呢。原来,他们在附近的一个火车小站不得已乘坐的那辆马车刚才突然翻到路旁的斜坡上了。“没人受伤吧?………”第一位飞快地爬起来,问。“我只是擦破了点儿皮!”第二位擦着被玻璃碎片划得一道道的面颊说。“我也是受了点擦伤!”第三位应道,他的腿肚流了几滴血。总之,问题不大。 [点击阅读]
漂亮朋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泊桑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短篇小说大师,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的成就往往因此而被湮没。其实,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颇有建树:他继承了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心理描写上又开拓出新路。《漂亮朋友》就是前者的一部代表性*作品。莫泊桑从事长篇创作是在写作短篇小说之后,其时他并不满足于短篇小说所取得的成就。随着他声誉鹊起,他经常涉足上流社会,开阔了眼界,便想到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去反映社会现实。 [点击阅读]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
荒岛夺命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一部优秀的通俗小说不仅应明白晓畅,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群众生活,而且应该成为社会文化的窗口,使读者可以从中管窥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美国小说家内尔森-德米勒于一九九七年写出的《荒岛夺命案》正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以其超凡的叙事才能,将金钱、法律、谋杀、爱情、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等融为一炉,演释出一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而又发人深思的侦探小说。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
雪地上的女尸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3
摘要:1“非常抱歉……”赫尔克里-波洛先生答道。他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打断得不鲁莽,很委婉且富有技巧性,确切他说是说服,而不是制造矛盾与不和的打断。“请不要马上拒绝,波洛先生。这件事事关重大,对你的合作我们将感激不尽。”“你大热情了。 [点击阅读]
马克吐温作品集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1868年在纽约采访州长竞选的素材写成的一篇政治讽刺小说。作者以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美国社会中竞选的种种秽事丑闻,揭露了竞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篇小说以独立党候选人“我”的自白与大量的新闻、匿名信等引文的对照构成完整的故事,用犀利、夸张、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腐败政治的愤怒谴责。 [点击阅读]
1Q84 book3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3》内容简介“你為什麼死的?”“為了要这样再生。”“再生需要有什麼?”“人无法為自己再生。要為别人才行。”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超过30年创作履歷中,自我期待最重要的一部!《1Q84Book3》突破性*完结!少年时代的爱恋,分隔二十年后再重逢&helli;天吾和青豆,两个孤独的灵魂同样的十二月,终於在这1Q84年的世界, [点击阅读]
且听风吟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1“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这是大学时代偶然结识的一位作家对我说的活。但对其含义的真正理解——至少能用以自慰——则是在很久很久以后。的确,所谓十全十美的文章是不存在的。尽管如此,每当我提笔写东西的时候,还是经常陷入绝望的情绪之中。因为我所能够写的范围实在过于狭小。譬如,我或许可以就大象本身写一点什么,但对象的驯化却不知何从写起。 [点击阅读]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位重要的旅客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停着一列火车,这列车在铁路指南上,堂而皇之地称为陶鲁斯快车。它由一节炊事车、一节义餐车、一节卧铺车厢和两节普通客车组成。在卧铺车厢门口的踏脚板旁,站着一个年轻的法国陆军中尉,他身着耀眼的军装,正和一个小个子谈话。这小个子连头带耳都用围巾里着,除了一个鼻尖通红的鼻子和两个往上翘的胡子尖外,什么也看不见。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