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骗局 - 第04章 那封电子邮件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最后读了一遍那封电子邮件之后,加布丽埃勒看了一下时钟:还有一个小时。那块陨石既已被成功地从冰下打捞出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感觉就不那么紧张了。一切都在明朗起来,他穿过圆顶屋,朝迈克尔·托兰的工作区走着,心中暗自想道,如今,我们可以所向披靡了。埃克斯特龙来到托兰的工作地点,得知托兰制作的纪录片就快完成。他又来到北墙边,发现旅居球里的“新闻发布区”早已收拾妥当,心中感到鼓舞。一大块蓝色地毯已经在冰架上铺展开来,地毯中央摆着一张放有许多话筒的会议长桌,背景幕是一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旗幅和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为了达到视觉上冲击力,他们把陨石放在一个有颜色的雪橇上运过来,摆在会议桌的正前方这个显要位置上。新闻发布区里一派喜庆气氛。埃克斯特龙走回到阴影处,心满意足地看着工作人员围在被照亮了的陨石四周,举杯畅饮。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位过圣诞节的父亲,看着自己的孩子们在圣诞树下尽情欢乐。请上天为证,他们值得拥有这一刻,埃克斯特龙心中暗想,丝毫没有察觉有什么灾难正等在前头。天气渐渐变了。像在悲切地预示一场迫在眉睫的战争一般,下降风发出哀伤的怒号,猛烈地拍打着三角洲部队的临时棚。三角洲二号目不转睛地看着微型机器人传来的实况录像资料。“你最好看看这个。”他说。在三角洲二号的指引下,三角洲一号仔细察看着那个注满冰川融水的、漆黑的冰窟。他看到了某样东西,那东西惊得他直往后缩,“那是……”三角洲三号走过来看了看,同样感到震惊,“老天啊,那就是采捞陨石的冰窟?水面上应该出现那种情况吗?”“不该,”三角洲一号说道,“肯定不该。”雷切尔·塞克斯顿与总统的对话欢快而且直接。由于雷切尔对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发现和让迈克尔·托兰这位颇具人格魅力的名人做发言人的抉择大加称赞,总统看上去很高兴,不过丝毫不惊讶。总统的性情温和,谈吐风趣。“我确信你也会这么认为,”赫尼说道,这时候他的语气比刚才严肃了,“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这个发现所带来的影响实际上是纯科学的,”他顿了一下,身子前倾,一张脸填满了整个屏幕,“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生活在理想的世界里,而且我一旦宣布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这项杰出成果,它就会成为一个政治皮球。”“考虑到这个毋庸置疑的证据和您请来作证的那些厉害人物,我想不出公众和您的任何一位对手除了接受这个已成既定事实的发现之外,还能做些什么。”赫尼几乎是在苦笑,“我的政治对手的确会相信他们看到的事物,雷切尔。我担心的是他们不会喜欢所看到的景象的。”“游戏本来就是这样。他们所要做的就是煽动怀疑情绪,传言这个发现是国家航空航天局与白宫共同制造的某个政治骗局,于是突然之间,我就要面对别人的调查。各家报纸都会忘记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找到证明外星生命存在的证据,而且媒体也会重点关注尚未发现的有关阴谋活动的证据。令人悲痛的是,任何影射这个发现为阴谋活动的言论都不利于科学的发展,不利于政府,不利于国家航空航天局,再坦率点儿说,不利于国家。”就是因为这样,总统才推迟宣布结果。他想以一种无可辩驳的方式展示那些数据,把一切疑虑扼杀在萌芽状态,让这项发现以其应得的洁白无暇的尊严得到人们的称赞。国家航空航天局理应享受同样的殊荣。虽然雷切尔之前就隐隐猜测到总统把她召到北极来的目的,但是听到总统亲口说出他想让她就北极的事态向总统的工作班子做简要汇报,雷切尔还是感到一阵惊愕。考虑到自己独特的身份,雷切尔很想拒绝,但是雷切尔感觉自己逐渐被总统谦恭和善的态度所吸引。而且即便相距三千英里,雷切尔还是感觉得到总统的意志力穿过电视显示屏渗透过来。她也知道,不管愿不愿意,这都是个合情合理的要求。在接受总统的请求之前,雷切尔提了一些条件,她要私下会见总统的班底人员,不能有任何记者。这只是一次非公开的情况通报,不做对外宣传。还没等雷切尔有时间喘口气,总统就告诉雷切尔呆在原地以电视会议的方式作简单介绍,而且马上开始。雷切尔还想再说些什么,总统已经扳下了开关。有那么一会儿,雷切尔面前的屏幕上什么图像也没有。屏幕再次出现图像时,雷切尔正注视着有生以来见过的最令人紧张不安的一幅画面。她面前展现的竟是白宫的总统办公室,办公室里挤满了人,只剩下可以站立的地方了。所有的白宫工作人员似乎都在那儿了,雷切尔立刻就感到了紧张。从白宫官员们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看到雷切尔正如雷切尔看到他们一样惊讶不已。“塞克斯顿女士!”一个人粗声粗气地喊了出来。雷切尔在那群人中搜寻着,发现了那个说话的人。那是坐在前排的一个瘦高个女人——玛乔丽·坦奇。哪怕在人群里,她那与众不同的相貌也会被一眼认出来的。“谢谢你加入我们的行列,塞克斯顿女士,”玛乔丽·坦奇说着,似乎很得意,“总统说你有事要对我们讲?”古生物学家韦利·明沉浸在黑暗中,独自坐在他的私人工作区里,静静沉思着。他的目光扫过旅居球,只见在不远处那片耀眼的电视聚光灯的照射下,一场庆典即将拉开帷幕。他对聚会不怎么感兴趣,就沿相反的方向穿行在旅居球里。明看到那个采掘陨石的冰窟就在前方——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壮观的化石就是从那里被打捞上来的。那个巨大的金属三脚装置如今已被收起来,只剩下一口孤零零的水潭,四周围着一圈锥形路标,像是广阔的冰地停车场里划出来的某些路面凹坑。明信步走到冰窟的另一边,站在安全距离内,眯着眼睛望着深达两百英尺的冰冷的水潭。水潭很快就会重新冻上,把任何人来过此地的痕迹都清除殆尽。这片水可真美,明心想。即便是在夜色中,美景依然未减。尤其是在夜色中。想到这里,明犹豫了一下。紧接着,那片水引起了他的注意。有什么不对劲。明凑到更近的地方目不转睛地盯着那里的水看时,感觉先前的那种满足感一下子消失不见了,整个人顿时陷入了疑惑的漩涡。他眨眨眼,再次凝神注视水中,紧接着立刻就将视线转向圆顶屋的另一边……投向正在五十码开外的新闻发布区里欢庆胜利的人群。他知道,在夜色下,他们是不可能看到远在这里的他的。我该不该把这个情况告诉别人呢?明又看了看那片水,思忖着自己应该怎么告诉他们。会不会是他的幻觉呢?是不是某种奇怪的反射?由于无法确定,明就跨过锥形路标在水潭边缘蹲了下来。水位线低于冰面四英尺,于是他俯下身子以便看得再清楚一些。果不其然,有个情况的确很怪异。这个状况是不可能被忽视的,可是只有圆顶屋里的灯熄灭了,人们才看得出来这种情况。明站了起来。肯定得有人知道此事。他打算赶紧跑向新闻发布区,可刚迈出去几步,就猛地刹住了脚步。老天哪!他一个转身折回了水潭,恍然大悟,惊得双眼圆睁。他刚才就已经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决不可能!”明突然高声喊道。可是,明知道那就是惟一的解释。仔细想想,他告诫自己,肯定还有比这合理的解释。但是他越想,就越对看到的事物深信不疑。根本就没有其他解释!明简直无法相信国家航空航天局和科基·马林森居然莫名其妙地没有发现这个惊人的状况,不过这会儿他却没有发牢骚。如今这是韦利·明的发现了!明兴奋地颤抖着身子,跑到附近的工作区找来了一个烧杯。他所需要的就是一小份水样。任谁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作为白宫的情报联络员,”雷切尔·塞克斯顿说了起来,她想让自己面对显示屏上的众人说话时声音不要发颤,“我有责任前往全球政治热点地区,分析各种不稳定局势,并且呈报给总统和政府官员。”雷切尔的前额上开始冒汗,她一边将汗水轻轻拭去,一边在心中咒骂总统不做任何提醒就将做情况介绍的任务推给了她。就在她紧张得不知如何谈起时,雷切尔想到了她妈妈的主要人生信条之一——不管结果怎样,据实直言可以克服一切挑战。于是,克服了心理压力的雷切尔开始就北极的事态向白宫的班底人员娓娓道来。“情况是这样的,”雷切尔的表达从容而清楚,“在北极高地一个叫米尔恩冰架的地方,人们获得了一项科学发现。总统在今晚八点的新闻发布会上会向世人宣告此事。这项发现要归功于一群不辞辛苦的美国人,我说的就是国家航空航天局。”“作为一名专门分析和确认数据真伪的情报工作人员,我是被总统叫来调查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数据的众多人员之一。我与几个官方的、非官方的男女专家都商议过此事,这些专家的专业水准不容置疑,思想境界非政治权势所能影响,而且我也亲自做过调查。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我即将展示给你们的那些数据在来源上真实可信,在介绍时不带任何偏见。此外,我个人认为总统的确是忠于职守,忠于美国人民的,他在推迟宣布这项发现一事上所表现出的谨慎与克制令人钦佩,我知道他原本打算上个星期就把这件事公诸于众的。”雷切尔看到面前屏幕上的官员们面面相觑。他们都把目光重新投向了她,于是雷切尔知道,她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女士们,先生们,你们马上要听到的将是这间办公室有史以来透露出的最振奋人心的新闻之一,我确信你们会这么认为的。”由目前正盘旋在旅居球内的微型机器人发送给三角洲部队的空中鸟瞰图看起来大概都能获先锋派电影大奖了——昏暗的灯光,闪闪发光的采捞陨石的冰窟,还有那个躺在冰地上、衣着考究的亚洲人,他的驼绒大衣就像一对巨大的翅膀一样摊在身边。很显然,他试图提取一些水样。看到此情形,三角洲一号断然决定见机行事。韦利·明俯卧在采捞陨石的冰窟旁边,右臂伸到冰窟边上想提取一份水样。紧接着,没有任何预兆,发生了极其莫名其妙的事情。一颗微小的金属物像是枪膛里打出的子弹一般穿过夜空飞了过来。明只在一瞬间看到了那样东西,紧接着,那东西便击中了他的右眼。人类保护眼睛的本能是与生俱来,并且根深蒂固的,所以尽管明想着任何急促的动作都有可能让他失去平衡,他还是向后缩了一下。由于身体的重心全都倾向了前方,仅有的支撑突然消失,韦利·明一头栽进了那个黑暗的冰窟。冰水向他胸前和背后涌来,在刺骨的寒气的紧逼下,他被淹没了。加布丽埃勒·阿什来到伊斯特约会门外,等了半天也没人跟她联络。加布丽埃勒断定向她提供情报的人临阵退缩了,她正打算离去,警卫室里的一名特工人员把她领走了。由于两天不见天日,迈克尔·托兰的生物钟重新做了调整。尽管手表显示为傍晚时分,可托兰的身体却坚持认为现在是午夜时刻。如今,他完成了对这部纪录片的最后剪辑,感到身心俱疲,一点儿想庆祝的心情都没有。他举目四视,寻找雷切尔,可她显然还在和总统通话。此刻,托兰独自在夜色下,又想起了那被遗忘的往事。西莉亚·伯奇是托兰读研究生时的恋人。一个情人节,托兰带她去了她最喜欢的那家饭店。服务生送来了西莉亚的甜点,竟是一枝玫瑰和一枚钻戒。顿时,西莉亚什么都明白了。她泪眼盈盈,只说了一句话,那句话让迈克尔·托兰体验到了有生以来最大的幸福。“我愿意。”但是,甜蜜的婚姻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西莉亚患了淋巴瘤,晚期。西莉亚和托兰走访了无数家诊所和医院,咨询了许多专家,可结果都一样:无法医治。在六月的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早晨,西莉亚撒手尘寰。迈克尔·托兰感觉像是一艘轮船被拽出泊地,扔到波涛汹涌的大海里,任意漂流,他的指南针被撞碎了。连续几个星期,他情绪低落得无法自控。朋友们想帮忙,可强烈的自尊心让他无法忍受他们的怜悯。你得做个选择,他终于明白过来了,要么工作,要么死去。托兰坚定决心以后,就放弃了其他一切,投身于“神奇的海洋”这项工作了。这时,采捞陨石的冰窟在托兰面前若隐若现,把他从痛苦的幻想中拉了回来。他一扫那些往事造成的消沉情绪,走到冰窟旁。在这间黑洞洞的圆顶屋里,冰窟里融化出的水呈现出一种几乎是梦幻般迷人的美。水面上泛着微光,像是洒满月光的池塘。他的目光被水面上的点点亮光吸引住了,那就像是有人在水面上撒了蓝绿色的宝石。他凝视着这片微光良久。这片光看起来有点怪异。在旅居球的另一边,雷切尔·塞克斯顿走出野外安全通讯系统的活动房屋,来到了夜色下。她对自己向政府官员们所做的简单介绍还算满意。雷切尔朝引人注目的新闻发布区走着,穿行在人群中,感觉像个参加大学生联谊会的女生。她想知道迈克尔·托兰去了什么地方。科基·马林森突然出现在她身后,带她向站在采捞陨石的冰窟边上的托兰走去。他们惊讶地看到水面上闪着点点蓝绿色的亮光,像是水面上漂浮了一层氖气小颗粒。它们看起来像是有规律地跳动着的绿色物体,让人感觉很美。托兰捡起一块冰川上断裂的冰朝水中投了下去。水面刚一碰到冰就发出磷光,伴随着一片突然溅起的绿色水花燃烧起来。“迈克,”科基说着,看上去很不安,“请告诉我你知道那是什么。”托兰蹙着眉头,说道:“那是什么我一清二楚。问题在于这里怎么会有这种东西。”“这里有腰鞭毛虫。”托兰说着,凝神注视着闪着冷光的水。托兰的这一断言立刻激起了千层浪。虽然他知道,这儿的水里原本不该出现能自行发光的腰鞭毛虫。那块陨石是被埋在冰川下的——那是降雪形成的淡水。冰窟里的水是冰川融水,而且已经冻住三百年。海洋生物是不可能进入其中。对此,托兰只得找到惟一一个合理的解释:冰窟下面某个地方应该有个裂缝,浮游生物肯定是从一个能渗进海水的冰块裂缝里进入这个冰窟的。如果事实果真如托兰所言,那么诺拉·曼格的冰川数据就非常可疑。雷切尔看了看托兰,说道:“我觉得所有冰层年代的测定都是以冰川的完整性为基础的。难道曼格博士没有说过这块冰川上没有裂缝或者裂纹吗?”科基眉头紧蹙,“看来冰川女王把事情搞砸了。”说这种话,可千万不要太大声,雷切尔暗自想道,不然你背后就会飞来一把碎冰锥。托兰摸着下巴,注视着那些闪着磷光的生物,“确实没有其他的解释。一定是有裂缝。冰川压在海洋表面上,这肯定会把富含浮游生物的海水挤进上面的冰窟里。”真是个大裂缝,雷切尔心想。要是这里的冰块有三百英尺厚,而且这个冰窟有两百英尺深,那么这个假设的裂缝就得穿透一百英尺厚的实心冰块。诺拉·曼格的冰体心测试却显示没有任何裂缝。“帮个忙,”托兰对科基说道,“把诺拉找来。但愿她知道些这块冰川的事情,只不过还没告诉我们。再把明找来,也许他能告诉我们这些发光的小东西是什么。”在外面的冰架上,三角洲一号竭力操纵着控制杆,试图让受损的微型机器人继续在聚在冰窟旁的那群人的上方飞行。听到下方冰架上的对话,他知道事情很快就会被弄个一清二楚。“快给指挥官打电话,”他说,“我们碰到了很严重的问题。”伊斯特门的那名特工竟然把加布丽埃勒领进了白宫。特工带她穿过一个个通道,进入这座大楼里更加隐蔽的地方。这时,他们进入了一个加布丽埃勒只在书上和电视里看到过的房间。她的呼吸一下子变得急促起来。老天呀,这里可是地图室!我就要进入西侧厅……那名特工领她走到一条铺着地毯的走廊的尽头,在一道没有标志的门前停了下来。他敲了敲门。加布丽埃勒的心这会儿怦怦直跳。“门没锁。”有人在里面喊道。那名特工推开门,抬手示意加布丽埃勒进去。加布丽埃勒走了进去。窗帘放了下来,房间里光线暗淡。她隐隐看见黑暗中有个人影坐在办公桌前。“阿什女士吗?”那人的声音从一团香烟烟雾后面传了出来,“欢迎。”加布丽埃勒的双眼适应了这片黑暗之后,她逐渐辨认出那张熟悉的面孔,感到一阵不安,惊讶得肌肉一下子绷紧了。这就是那个一直给我发电子邮件的人?“谢谢你能来。”玛乔丽·坦奇说道,她的声音冷冰冰的。“坦奇……女士?”加布丽埃勒结结巴巴地说着,顿时大气都不敢出。“叫我玛乔丽,”这个丑恶的女人站起身来,像条龙一样从鼻孔里喷出一团烟雾,“我们马上就会成为最好的朋友的。”诺拉·曼格与托兰、雷切尔和科基一起站在冰窟边上,凝神注视着漆黑的冰窟。“迈克,”她说,“你很聪明,不过你太荒唐了。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生物发光现象。”托兰这会儿真希望自己先前想起来拍一些录像。早在科基去找诺拉和明的时候,这种生物发光现象就开始逐渐消失。在一两分钟之内,所有的亮光全都不见了。诺拉强调道:“这个冰窟是封闭的。它是密封的淡水生态环境,任何海洋浮游生物都不可能进到这儿来!”托兰坚持认为冰窟里有裂缝。工人们在采捞陨石的时候,陨石被加热过。也许浮游生物凭着本能,被吸引到冰窟里一时比较温暖的环境中来了。听到此言,诺拉注视着他,眼中带着一种悲愤的蔑视。“先生们!我们现在站的地方要高于海平面。”她在冰架上跺着脚,说道,“看到了吗?这块冰盖高出海平面一百英尺。你们还记不记得这块冰盖尽头的那个大悬崖?我们的地势比海面还要高。要是这个冰窟里有裂纹的话,只会有水从这个冰窟里流出去,而不是流进来。这就叫做万有引力。”可是,托兰依然坚持认为自己先前在水中看到了生物发光现象。为了说服托兰,诺拉怒气冲冲地朝附近的一间储藏室走去,准备取来一些工具,“我要实际取一份水样,向你证明这片水域没有任何海洋浮游生物——无论死的还是活的!”雷切尔和其他人在一旁看着诺拉用一支系在一根绳子上的消过毒的移液管从冰川融水里取出一份水样。诺拉在一台像是微型望远镜的小型仪器上滴了几滴水,然后她一边透过目镜眯缝着双眼看着,一边将这个仪器对准圆顶屋另一边发出的亮光。几秒之后,她咒骂了起来。仪器显示有百分之三的盐分,还检测到冰川融水中含有G-多面胞,冰川学家时常在冰架下面的大海里看到的一种浮游生物。”正在这时,虎背熊腰的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出现在了夜色中。听说冰川数据可能有问题,埃克斯特龙简直怒不可遏。“这决不可能。这块冰川没有任何裂缝。极轨道密度扫描卫星获得的扫描图证实了这一点。这块陨石是密封在一块实心冰体里的。”“另外,”埃克斯特龙说道,“曼格博士的冰体心标本也证实了这是块实心冰川。”“实际上,”雷切尔说道,她开口说话的勇气连她自己都觉得惊讶,“还有另一种可能。”她从一件最不可能记起的事情中,突然想到了一个恰当的解释。这时,所有人都注视着她,毫不掩饰地露出了怀疑之色。雷切尔微微一笑。“关于盐分和浮游生物的出现,有个相当合理的解释。”她一脸怪相地看了看托兰,说道,“坦白讲,迈克,你竟没想到这个原因,真让我感到惊讶。”“被冻在冰川里的浮游生物?”对于雷切尔的解释,科基·马林森似乎全然不能接受,“并不是要扫你的兴,不过通常情况下生物一冻就会死掉。这些小家伙刚才都还在对我们闪光,你忘了?”“说实在的,”托兰说着,尤为钦佩地看了雷切尔一眼,“她说得有点道理。受生态环境所迫,许多物种都会进入假死状态。我曾经播放过一期有关这种独特现象的节目。”“被冻住的浮游生物,”雷切尔继续说道,她为迈克尔·托兰对自己的想法如此感兴趣而兴奋不已,“这就可以解释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了。在过去某个时刻,这块冰川可能原本就裂了个缝隙,里面充满了富含浮游生物的海水,然后又被冻住了。如果这块冰川里出现了许多小块海冰会怎样呢?要是海冰里面有被冻住的浮游生物呢?想像一下,会不会是你们在将那块加热过的陨石从冰体里提上来时,陨石穿过了一小块海冰。海冰原本就已融化,使浮游生物从冬眠中醒过来,并且使这里的淡水混含一小部分盐分。”“噢,看在上帝的面上!”诺拉充满敌意和痛苦地惊叫道,“突然间谁都成了冰川学家!”科基看起来同样表示怀疑。“难道极轨道密度扫描卫星在进行密度扫描时就没发现任何海冰吗?毕竟,海冰的密度与淡水冰的不一样。”雷切尔则解释,极轨道密度扫描卫星从一百二十英里的高空中进行扫描时,很可能不具有区分海冰和淡水冰所需要的分辨率。这一点得到了埃克斯特龙局长的证实。但是诺拉却以科学的阐释否决了雷切尔的看法。“盐水裂隙只出现在季节性冰层里——这种冰层在一个季节形成,另一个季节融化。米尔恩冰架属于稳固的冰层——这种冰层存在于冰山中,它在移动到冰山崩裂地带掉进海里之前都是稳固的。尽管被冻住的浮游生物一时可以解释这个不可思议却又微不足道的奇特事情,但我敢保证这块冰川里并未隐藏呈网状分布的被冻住的浮游生物。”大家一下子又沉默不语了,似乎谁也说服不了对方。但是,雷切尔清楚地知道此事的严重性。国家航空航天局今晚展示的数据只要出现一个微小的错误都有可能使人们对整个发现的可信度产生怀疑,包皮括那些化石的真实性。要是公众风闻国家航空航天局有意出示了有问题的冰体心数据,他们立即就会想知道国家航空航天局还在其他什么事儿上撒了谎。诺拉走上前来,双眼炯炯有神,“我的冰体心数据决不会有问题。”她转身向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请求证明冰架里的任何地方都分离不出海冰。为了确保安全,局长要求托兰、科基和雷切尔随诺拉一起去。局长的语气不容反驳,“我们在做这件事时,要尽可能地保证不出意外。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历史上最重要的新闻发布会开始前的两个小时内,我不想发生什么意外。”加布丽埃勒·阿什坐在玛乔丽·坦奇那满是呛人烟味的办公室里,感到十分不安。这个女人究竟想让我做什么?在房间里仅有的一张办公桌后面,坦奇斜靠在椅子里。看到加布丽埃勒局促不安,她那丑陋的脸上似乎流露出一种快意。坦奇给加布丽埃勒发送匿名电子邮件,给她提供了不少有关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情报,这让加布丽埃勒愤怒不已。然而,这在坦奇看来,只不过是在帮塞克斯顿参议员坚定他反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立场。说话间,坦奇突然站了起来,过分瘦长的身子一下子矗立在这个逼仄的房间里。她嘴里叼着香烟,走到一个靠墙的保险柜旁,取出一个厚厚的马尼拉纸信封,回到办公桌前,又坐了下来。“阿什女士,不管你知不知道,你都卷入了一场自一九九六年起就在华盛顿激烈地秘密进行着的较量之中。”这样的开场白可是完全出乎加布丽埃勒的意料,“对不起,你说什么?”坦奇首先提及了一项名为《太空商业化推进条例》的议案。这项议案,实际上就是印证了国家航空航天局从人类登月之后,连一件有意义的事儿都没做成。该议案要求立刻把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资产廉价变卖给私营航空公司,允许自由市场体制介入,从而更加有效地探索太空,解除国家航空航天局如今加在纳税人身上的负担,从而实现国家航空航天局私有化。在坦奇看来,如果塞克斯顿当了总统,他肯定会赞成这项议案的。他情愿赞成私有化,而不愿用美国人的税款资助太空探险事业。准许私营部门自由经营太空的后果就是天下大乱。要是这项议案通过了,蜂拥奔向太空的先导者们不会是顶级科学家,而是一些钱袋鼓鼓、脑袋空空的企业家。加布丽埃勒努力捍卫着塞克斯顿参议员的尊严。这时,坦奇又将话题转到了塞克斯顿利用传媒做广告的开销上。她影射塞克斯顿利用妻子的遗产来支持自己庞大的开支。加布丽埃勒觉得坦奇的言语并不可信,拔腿准备离去。坦奇猛烈咳嗽了一阵,然后伸手去拿那个鼓鼓的马尼拉纸信封。她抽出一小沓用U形钉固定好的纸,递给了加布丽埃勒,“这是塞克斯顿的财政状况记录。”加布丽埃勒仔细察看着这些单据,感到一阵惊愕。多年前的记录都在这儿了。虽然加布丽埃勒并不知晓塞克斯顿的内部财政运作状况,但是她感觉这些数据都是真实可信的——银行存款、信用卡往来账、贷款、股份资产、房地产、债务、资本收益和损失。“这是保密材料,你是从哪儿弄到手的?”“我从哪儿弄到这些资料的和你无关。不过要是你花点时间研究一下这些数据,就会很清楚地发现,塞克斯顿参议员并没有他目前开支的那么多钱。凯瑟琳死后,塞克斯顿将她的大部分遗产挥霍在恶性投资和个人享受上,而且他还收买人心,使自己在候选人初选中看似胜券在握。实际上,半年前你的候选人就破产了。”坦奇影射塞克斯顿接受了非法捐款,加布丽埃勒觉得那是坦奇的荒唐的主观臆测,“我想要是塞克斯顿参议员接受了你所说的巨额贿赂,我应该知道的。”坦奇冷酷地笑了笑:“加布丽埃勒,我知道塞克斯顿参议员把很多事儿都告诉过你,但是我敢断言,你对这个人还不够了解。”加布丽埃勒站了起来:“谈话结束了。”“相反,”坦奇说着,从信封里取出余下的东西摊开放在桌子上,“这次谈话才刚刚开始。”
或许您还会喜欢:
惊魂过山车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惊魂过山车───1我从来没有把这个故事告诉任何人,也从未想过要告诉别人,倒不是因为我怕别人不相信,而是感到惭愧。因为它是我的秘密,说出来就贬低了自己及故事本身,显得更渺小,更平淡,还不如野营辅导员在熄灯前给孩子们讲的鬼故事。我也害怕如果讲出来,亲耳听见,可能会连自己都开始不相信。但自从我母亲过世后,我一直无法安睡。 [点击阅读]
数字城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丹·布朗(DanBrown)是美国当今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2003年3月出版的《达·芬奇密码》创造了一个书市奇迹,旋风般地横扫了美国各大畅销书榜,至今全球销量已超过800万册。丹·布朗也凭这部小说而大红大紫。丹·布朗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埃克塞特镇长大,在阿默斯特学院和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度过了大学生涯,毕业之后留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教授英语。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他沉浸在眼前的场景中。一切都那么宁静,那么安谧,又那么……平常。这才是他一直盼望的生活,亲朋好友团聚——他深信,眼前正是那幅画面,尽管惟一能认出的面孔是疼爱自己的母亲。生活本该如此:充满温馨、亲情、欢笑、恬静。这是他魂牵梦索的生活,是他无时无刻不在祈盼的生活:体味暖人的笑容,分享惬意的交谈,轻拍亲人的肩头。但最令他神往的是母亲脸上绽出的微笑。此时此刻,他深爱着的母亲无比幸福,她已不再是奴隶。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1:暮色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序幕我从未多想我将如何死去,虽然在过去的几个月我有足够的理由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即使我有想过,也从未想到死亡将如此地降临。我屏息静气地望着房间的另一头,远远地凝视着猎人那深邃的眼眸,而他则以愉快的目光回应我。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死法,死在别人——我钟爱的人的家里。甚至可以说轰轰烈烈。这应该算是死得其所。我知道如果我没有来福克斯的话,此刻也就不必面对死亡。但是,尽管我害怕,也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4:破晓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童年不是从出生到某一个年龄为止;也不是某一个特定的年纪孩子长大了,抛开幼稚童年的国度里,没有人会死去EdnaSt.VincentMillay前言我拥有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濒临死亡的经历;这并不是一件你真正会习惯的事。这似乎有些奇怪,我又一次不可避免地面对着死亡。好像注定逃不开这一宿命,每一次我都成功逃开了,但是它又一次次地回到我身边。然而,这一次的似乎与众不同。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星期集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我完整地得到了你我深知你已经属于我,我从未想到应该确定你赠予的价值。你也不提这样的要求。日复一日,夜复一夜,你倒空你的花篮,我瞟一眼,随手扔进库房,次日没有一点儿印象。你的赠予融和着新春枝叶的嫩绿和秋夜圆月的清辉。你以黑发的水浪淹没我的双足,你说:“我的赠予不足以纳你王国的赋税,贫女子我再无可赠的东西。”说话间,泪水模糊了你的明眸。 [点击阅读]
模仿犯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1996年9月12日。直到事情过去很久以后,塚田真一还能从头到尾想起自己那天早上的每一个活动。那时在想些什么,起床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在散步常走的小道上看到了什么,和谁擦肩而过,公园的花坛开着什么样的花等等这样的细节仍然历历在目。把所有事情的细节都深深地印在脑子里,这种习惯是他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养成的。每天经历的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就像拍照片一样详细地留存在记忆中。 [点击阅读]
歌剧魅影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歌剧魅影作者:卡斯顿·勒鲁引子:这本奇书异著讲述的是作者如何追踪调查,最后终于证实歌剧幽灵并非子虚乌有的经过。歌剧幽灵的确存在,而非如人们长期以来所臆测的只是艺术家的奇想,剧院经理的迷信,或者是芭蕾舞团女演员、她们的老母亲、剧院女工、衣帽间和门房职员这些人凭空捏造的谣传。是的,它也曾有血有肉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虽然只是个影子而已。 [点击阅读]
死亡约会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怎样,非把她杀掉不行吧?”这句话流进寂静的暗夜,在附近回响片刻,旋即在黑暗中向死海消逝。赫邱里·白罗手搁窗环上,迟疑了一阵。随即双眉紧皱,猛然关起窗子,仿佛要把有害的夜气全部关在外头一样,白罗自幼就相信,外头的空气最好不要让它流进房间,尤其夜晚的空气对身体更是有害。放下窗帘,紧紧挡住窗户,他向床铺走去,微微一笑。 [点击阅读]
火车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冒着火的车子,用来载生前做过恶事的亡灵前往地狱。电车离开绫濑车站时才开始下的雨,半是冰冻的寒雨。怪不得一早起来左膝盖就疼得难受。本间俊介走到第一节车厢中间,右手抓着扶手,左手撑着收起来的雨伞,站在靠门的位置上。尖锐的伞头抵着地板,权充拐杖。他眺望着车窗外。平常日子的下午三点,常磐线的车厢内很空,若想坐下,空位倒是很多。 [点击阅读]
灿烂千阳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五岁那年,玛丽雅姆第一次听到“哈拉米”这个词。那天是星期四。肯定是的,因为玛丽雅姆记得那天她坐立不安、心不在焉;她只有在星期四才会这样,星期四是扎里勒到泥屋来看望她的日子。等到终于见到扎里勒的时候,玛丽雅姆将会挥舞着手臂,跑过空地上那片齐膝高的杂草;而这一刻到来之前,为了消磨时间,她爬上一张椅子,搬下她母亲的中国茶具。玛丽雅姆的母亲叫娜娜,娜娜的母亲在她两岁的时候便去世了,只给她留下这么一套茶具。 [点击阅读]
猫知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再把地图拿来给我看一看,悦子。”站在拐角处向左右两侧张望的哥哥说。我从提包皮中取出一张已经被翻看得满是皱纹的纸片。“说得倒轻巧,很不容易!牧村这家伙画的地图,怎么这么差劲!”哥哥一边嘟嚷着,一边用手背抹去额头顶的汗。就在这时,右边路程走过来一个人。这是一个穿着淡青色衬衫。夹着一半公文包皮的青年男子。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