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千年一叹 - 恃弱和逞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这两天在旅馆里很忙,经常有侍者来问,大堂有人想见我,见不见?在印巴边境居然有人想见我,当然得见,但他们是谁?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下楼一看,都是中国人,一批又一批。有住在这里的华侨,还有中国驻外公司的职员,他们都是月踞醚卫视的观众,从电视中得知印度还没有准许我们的车辆进关,全队在拉合尔滞留,就一家家旅馆找过来了。
  有一个华侨家庭,刀少又十多岁的老太太到十岁的小妹妹全家都来了,捧着花。老太太已故的丈夫原来是抗日战争时美军顾问团中的中国人,留驻印度加尔各答没有走,一家子也就在那儿了。但后来印度对中国人没有一巴基斯坦友好,他们就迁到了这个边境城市。老太太几乎背得出我每天为电视节目写的一段”,秋雨录”,又特另JJ崇拜时事评论家曹景行先生,而小妹妹则执意要见孟广美。这很容易,一招手,广美乐呵呵地过来了。
  话题终于集中到一点:印度为什么一直在宣传“中国威胁论”?这关系到华侨的生活。说是头号威胁,但一点证据也不提供。
  我说,对此我有点研究。天底下有两种人,一种恃弱,一种逞强。恃弱者成天扮作可冷相,只想博取别人的同情,他们有时也会夸张敌情,却又不敢说谁威胁了他们,因为这样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危机感。逞强者恰恰相反,绝不会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威胁,只把自己打扮成无敌英豪,一次次向着更强大的对手叫阵,恨不得立即就决尸雌雄。
  但是也有一种人,既要恃弱,又想逞强。方法是伪造强敌,可以兼收恃弱和逞强的双重功效。这是一种古已有之的老花招,没想到在国际政治中也有这种情况。恃弱心理布反可理解。这是多年被奴役的心理折射,要摆脱很困难。以印度为例,十二世纪一位穆斯林君主曾对他的部下说:“你一定要切记,如果不使印度人极端贫困,他们就不会驯服。够他们吃就可以了,绝不容许剩余,更不能让他们拥有财产。”这样的统治延续了好几百年,便形成了一种顽固的草民心理、乞告』臼理、凯觑心理。即使地位改变了,也仍然觉得自己矮人一等,时时受到威胁,时咕需要乞告。
  逞强心理也布反可理解。外族统治消融了,殖民统治结束了,人口世界第二,经济发展不慢,但恼火的是,这二十年来,在一般的国际视野中,中国的地位提高不少,而他们则总被看成是麻烦多多的南亚一员。因此,对印度而言,与巴基斯坦对峙不算大事,真正的大事是能否在今后几十年内赶超中国,使自己从南亚大国而升格为世界大国。结果一来二去,把自己的赶起玖寸象当作了敌人,把人家的成绩当作了威胁。
  两者都可理解,但把恃弱和逞强合于一体,必然会产生扭曲。扭曲又会导致情绪激烈、行为极端,真不知会产生什么后果。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二日,拉合尔.夜宿Avaril必Iho,右支馆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内容概要:2012年,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点击阅读]
悟空传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3
摘要:今何在,出生年月,一九七八年六月。被《中国图书商报》誉为内地网络文学第一人,主要作品《悟空传》《若星汉天空》《九州:羽传说》。做过网站管理、游戏策划、影视编剧。现为自己与朋友联合设计的大型虚拟幻想世界《九州》的小说出版、网站运行及游戏改编而努力中。今何在。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3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中国现代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294 人气:2
摘要:熟悉上海掌故的人,大概都知道城隍庙是中国的城隍,外国的资本。城隍庙是外国人拿出钱来建筑,而让中国人去烧香敬佛。到那里去的人,每天总是很多很多,目的也各自不同。有的带了子女,买了香烛,到菩萨面前求财乞福。有的却因为那里是一个百货杂陈,价钱特别公道的地方,去买便宜货。还有的,可说是闲得无聊,跑去散散心,喝喝茶,抽抽烟,吃吃瓜子。 [点击阅读]
莫言《红高粱家族》
作者:莫言
章节:60 人气:2
摘要: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十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点击阅读]
王跃文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刘茁松身居湖南的王跃文在文坛一跃而起,使我想起鲁迅“文坛无须悲观”的预言。多年前我也曾在刊物做当代文学编辑,编着编着,就有点像鲁迅看当年的“城头变换大王旗”似的,渐渐地有点“颓唐起来”了。近年来有缘埋头一项等身的古籍整理,与当代文学可说是分道扬镳啦。因此,当我在书店发现与我工作地仅一湘之隔的王跃文在长江黄河两河之隔的北京出了长篇小说《国画》,并且已在全国各地形成洛阳纸贵之势,我是惊讶惊叹又惊喜的。 [点击阅读]
老农民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3
摘要:第一章打春一百,拿镰割麦。老天爷真怪,1948年的春脖子特别长,立春都快三个月了,紧靠黄河北岸的麦香村,村头的老槐树早已经满头翠绿,可地里的麦子才甩齐穗儿,还没有灌满浆。青黄不接啊,庄户人一个个黄皮寡瘦。可是,肚子里即使没有干货,也挡不住有人�〖堋R淮笤纾�雾气还没有散尽,外号“牛三鞭”的牛占山和外号“老驴子”的杨连地就来到黄河滩上较起劲儿来。 [点击阅读]
中国在梁庄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作者多年深入农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王家少年强姦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的现实危机。《中国在梁庄》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 [点击阅读]
万物生长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3
摘要:我在洗车酒吧遇见秋水,第一印象是他的眼睛亮得不寻常。洗车是我常去的酒吧之一。洗车在工人体育场东门靠南一点,原来真的是一个洗车的地方。等着洗车的人想坐坐,喝点什么,聊聊,后来就有了洗车酒吧。如果从工体东路过去,要上座桥,过一条水渠,穿一片柏树林子,挺深的。酒吧用红砖和原木搭在原来洗车房的旁边,洗车房现在还接洗车的活。 [点击阅读]
金拇指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3
摘要:当被我经历过一万七千五百多次的清晨又一次光临我时,我着实感到厌倦。我睁开眼睛,预看上帝分配给我的属于我的这一天,我不知道怎打发它。前些年的某天,当我从一张报纸上看到“雷同”这个词时,我马上想到了人生的每一天。世上还有比人生的每一天更雷同的事吗?那张报纸上说,雷同是杀害艺术品的刽子手。照此推论.雷同的生活就成了杀害人生的刽子手。 [点击阅读]
沉从文《边城》
作者:沉从文
章节:25 人气:3
摘要:内容简介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点击阅读]
红顶商人胡雪岩
作者:佚名
章节:83 人气:2
摘要:在清朝咸丰七年,英商麦加利银行设分行于上海以前,全国金融事业,为两个集团所掌握,商业上的术语称为“帮”,北方是山西帮,南方地宁绍帮,所业虽同,其名则异,大致前者称为“票号”,后者称是“钱庄”。山西帮又分为祁、太,平三帮,祁县、太谷、平遥,而始创票号者,为平遥人雷履泰。他最初受雇于同县李姓,在天津主持一定颜料铺,招牌叫做“日升昌”,其时大约在乾隆末年。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