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千年一叹 - 告别阿育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守护释迦牟尼苦修洞窟的喇嘛一再叮嘱我们赶快离开,我们一看地图,干脆再去一个佛教重地,现在叫巴特那,佛教典籍中一再提及的华氏城。
  释迦牟尼时代那里已经是一个小王国,叫波叱厘子。阿育王把它定为首都,很长时期内,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弘佛决定荀液这里作出。为此,法显和玄类也都来拜访过。从巴特那北行,可以进人尼泊尔。好,那我们就选定这一条路。
  这些天来,自从我们由新德里出发,行路又越来越艰难了。开头还好一点,从斋浦尔到阿格拉就开始不行了,再到坎普尔、瓦拉纳西,越来越糟糕。瓦拉纳西往东简直不能走了,巴特那达到顶峰。
  这次不再是提防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那条目前全世界最危险的道路上国际恐沛集团的出没,也不是担心巴基斯坦南方省份土匪的拦劫,而是彻底领受了一种未被有效管理的贫困社会必然喷涌出来的巨大混乱和恐怖。一天二十四小时,路上始终拥塞着逃难般的狂流。严重超载的卡车和客车,车顶上站满了人,车窗外面还攀着人,尖声鸣着喇叭力图通过,但早已塞得里外三层,怎么也娜动不得。
  夹在这些车辆中间的,是驴车、自行车、牛群、蹦蹦车、闲汉、小贩、乞丐和一丝不挂的裸行者,全都灰污满身。
  窄窄一条路,不知什么年代修的,女升象刚刚经历地壳变动,永远是大坑接小坑。没走几步就见到一辆四轮朝天的翻车,一路翻过去,像是在开翻车博览会。但没有救助者和围观者,大家早就看腻了。

  在这样一条路上行车,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一开出去就是十几个小时,半路上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吃饭。大家全都饿得头昏脑涨,但最麻烦的还是上厕所。沿途哪里有厕所啊,以前在沙摸、田野还能勉强随地解决,而这里永远是人潮汹涌。只能滴水不进,偶尔见到远处一片萎黄的玉米地,几位小姐、女士便疯了般地飞奔而去。不仅沿途不能吃饭,旅馆里的饮食也完全不能相信。李辉去参观了一家据说是最大的乳品厂回来之后,发誓不再喝一口这里的牛奶。平日只在旅馆吃饭的队员们绝大多数肚子都出了问题,有的还高烧不退。因此队里严格规定,只准吃几样东西,连在旅馆刷牙时,也不准用这里的自来水漱口,一人一小杯纯净水。但这里买的纯净水,细细一看有不少浮游物,于是只得到处寻找“依云”之类国际牌号。到后来,队员们惟一能放心吃的只有两样东西:带壳的煮鸡蛋和带壳花生。
  行车十几小时,又必须让开白天的访问时间,那么大半时间只能是夜间行驶。夜间,闲汉和自行车少了,超载的一卡车却比白天更多,它们大多没有尾灯,迎头开来时必以强光灯照得你睁不开眼,而且往往只开一盏,完全无法判断这是它的去孩丁还是右灯。冷不防,横里还会蹿出几辆驴车。
  因此,其间的险情密如牛毛,几位司机熬过了荒漠、冲过了沙暴、闯过了险区,现在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张。对讲机声声急呼,所有的人都憋住了气,睁大了眼,浸透了汗,看佛祖如何保佑我们步步为营,穿越新的难关。

  在此,我又一次感念起眼前这批握着驾驶盘的伙伴。没有他们,就不可能有电视拍摄,也不可能有我的文化考察,因此必须写下刊邪1的名字了。队长郭没坚持开车,有时还开头车探路,在又叔井机里指挥,把嗓子也喊哑了;另一位出色的指挥者是马大立,我们此行数万公里的路面大多数由他一公里一公里地开辟着,他的助手欧阳少辉也功不可没;陈吉勇押尾车,不仅需要察看车队后方的情况,还要统观车队整体状态。我坐的四号车由李兆波驾驶,一个威风凛凛的男子汉,日日夜夜的生死与共和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前面的三一号车的驾驶员是王峥,一个能说一口地道北京话的香港人,以快乐的性情让大家高兴。除他们之夕卜,崖国贤和谢迎也驾了很长时间的车。我们一行中好几位小姐都是驾车好手,但早就规定,绝不让她们碰驾驶盘,她们百般无奈,就当起了“副驾驶”,坐在驾驶员旁边的前座上,手持对讲机指挥后面的车辆。节目主持人李辉刁、姐一来就在三号车上指挥四号、五号车,用语的果断、准确立即能让人判断她本人的驾驶水平。刘星光刁、姐在车队越过最危险区域的那晚没放下过对讲机,前面路上的一切险情都是靠她一句句描述的。赵维小姐虽然发号施令不多,却也总是平稳而及时地告诉尾车该怎么行驶。结果,半夜到达住地,所有的人都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步履跳姗地搬运行李。
  今晚到巴特那,进城后更开不动车。好不容易寸寸尺尺地挪到了一家旅馆,胡乱吃了一点什么便倒在床上。刚要合眼又不能,嗡嗡嗡地蚊子成阵,顺手就拍死二十几个,满墙血迹,听见隔壁也在拍。

  忽然一条狗叫了,一条条全叫起来,到最后,我相信全城的狗都叫了,一片凄烈,撕肝裂胆。
  完全没法睡了,便起身坐在黑暗中想,这些天的经历实在终生难忘。在埃及的尼罗河边已经觉得不行了,没想到后来还看到了伊拉克和伊朗。但与这儿一比,伊朗简直是天堂。伊拉克再糟糕,至少还有宽阔平整的道路可走,于净火烫的大饼可吃,但在这里看见的,只是三个极端:极端的贫困、极端的混乱、极端的肮脏。潇动准相信这是-闷别个有人管理的社会,那些热热闹闹地选出来的官.员们不知在忙什么。
  我真诚地希望,眼中所见只是一些外层。我也知道,印度在有些领域(如电脑软件)发展很快,印度的富人也不少。但自身的经历却又告诉我们,街边路头的景象往往比数据、报告更能反映一个社会普通民众的生活本相。何况,我们这次并没有故意地深人僻远地区,而是横穿了号称富饶的整个北印度,面对的是声名显赫的恒河平原。这个阿育王的首府一定有很多文化遗迹,但一看行路情况已经使我们有点害怕,只怕沾污了对神圣之地的印象。那京拟寸不起了,伟大的阿育王,我们明天只好别你而去,去尼泊尔。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三目,印度巴特那,夜宿cha.kya旅馆
或许您还会喜欢:
筑草为城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筑草为城》是一部学者化的艺术长卷,一部茶叶世家的兴衰史。王旭烽是十年心血一杯茶,果然是杯龙井极品。《筑草为城》为《茶之三部曲》第三部。故事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写至世纪末,描述杭家人在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之后又迎来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杭家人经历各种考验,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顽强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精神。小说飘散出浓郁的茶文化浸润的气息。 [点击阅读]
美的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中国还很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作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 [点击阅读]
莫言《会唱歌的墙》
作者:莫言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次去青岛之前,实际上我已经对青岛很熟悉。距今三十年前,正是人民公社的鼎盛时期。全村人分成了几个小队,集中在一起劳动,虽然穷,但的确很欢乐。其中一个女的,名字叫做方兰花的,其夫在青岛当兵,开小吉普的,据说是海军的陆战队,穿灰色的军装,很是神气。青岛离我们家不远,这个当兵的经常开着小吉普回来,把方兰花拉去住。方兰花回来,与我们一起干活时,就把她在青岛见到的好光景、吃到的好东西说给我们听。 [点击阅读]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作者:莫言
章节:6 人气:0
摘要: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象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 [点击阅读]
莫言《酒国》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一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察员丁钩儿搭乘一辆拉煤的解放牌卡车到市郊的罗山煤矿进行一项特别调查。沿途,由于激烈思索,脑袋膨胀,那顶本来晃晃荡荡的五十八号咖啡色鸭舌帽竟紧紧地箍住了头颅。他很不舒服,把帽子揪下来,看到帽圈上沾着透亮的汗珠,嗅到帽子里散出来的热烘烘的油腻气味里混合着另外一种生冷气味。这气味很陌生,使他轻微恶心。他抬起手,捏住了喉头。临近煤矿时,黑色的路面坑坑洼洼,疾驰的卡车不得不把速度放慢。 [点击阅读]
跟谁较劲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0
摘要: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家人、爱情、理想、报仇、还债、真相、过好日子、繁衍后代、证明什么、轰轰烈烈地死去……这些都是后天赋予人不同的价值观而让他们去这么想的。活着本身可以什么都不为了,因为当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在活着了。活着是件被动的事儿。人不是为了什么,才活着的,而是发现自己活着,才去想是不是得为点儿什么活着。 [点击阅读]
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witthlove,intheair送给之前陪我一起傻的你这是一个关于爱旅行成长的故事兔子安东尼失恋了于是他踏上了旅程寻找一棵开满鲜花的树旅行中他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对人生和爱也有了新的体会Chapter1很久之前onceIwas安东尼温柔又骄傲懒散又认真关于人生他有很多疑问和感想可是又不觉得要着急解答ItmakesmethinkofaperiodinmylifewhenIwasyounyandst [点击阅读]
金拇指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当被我经历过一万七千五百多次的清晨又一次光临我时,我着实感到厌倦。我睁开眼睛,预看上帝分配给我的属于我的这一天,我不知道怎打发它。前些年的某天,当我从一张报纸上看到“雷同”这个词时,我马上想到了人生的每一天。世上还有比人生的每一天更雷同的事吗?那张报纸上说,雷同是杀害艺术品的刽子手。照此推论.雷同的生活就成了杀害人生的刽子手。 [点击阅读]
韩寒《三重门》
作者:韩寒
章节:22 人气:0
摘要:林雨翔所在的镇是个小镇。小镇一共一个学校,那学校好比独生子女。小镇政府生造的一些教育机构奖项全给了它,那学校门口“先进单位”的牌子都挂不下了,恨不得用奖状铺地。镇上的老少都为这学校自豪。那学校也争过一次气,前几届不知怎么地培养出两个理科尖子,获了全国的数学竞赛季亚军。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