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 老而不死是为蒙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每当我看到文学泰斗王蒙一脸高深莫测的时候,就油然而生“铁掌水上漂”裘千仞的形象。对不起,是裘千丈,脚下有木桩,宝剑可伸缩,那块大石也是醋先泡过的,但架不住白衣飘飘、一苇渡江,引无数文青、及女文青竞折腰。
  这个挚诚的革命文艺进步青年,从艺四十余载从未生产过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没有塑造过一个记得住的形象,他甚至没有说过一句完整的真话,却莫名其妙官至作协主席、文化部长,略等于侍郎。这是中国文坛一桩奇案,世界文坛一项奇迹。所以我说王蒙的蒙此处读一声meng,是有道理的。
  钦定文坛泰斗王蒙不关我事,文化部长也不关我事,但前天听王蒙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纵论“中国文学处于它最好的时期”时,我就觉得撒谎不是不可以,国内撒点就行了,那属于拉动内需;但要是撒到国外,等于足协主席跑巴西去说中国足球处于最好的时期,会被打得腰花都找不到的。
  王蒙指出:中国文学处于它最好的时期。不管你们对中国文学有多少指责,我只能说,中国现在有上百种文学刊物,诸多作家在从事纯文学创作,全国每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有上千部之多,中国可算是全世界的文学大国。王蒙进一步强调:有些在新中国历史上曾被严厉批评过的作家,如今不仅作品接连出版,还受到当下读者的喜爱,比如梁实秋、徐志摩、沉从文、张爱玲。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有出版社想出版胡适的文集,曾经引起过不同意见,但现在各种各样的胡适文集已出版很多,他甚至还有一张照片挂在文学馆里。
  看到这段话我第一时间其实怀疑他是在说反话,看了视频才知道不是,彼时他一脸真诚,真诚的容积率之高以至于把五官都挤得有些变形,动情之处好像还准备流一下泪,只是考虑到余含泪才生生收了回去......那个表情即使从专业表演也相当具有挑战性。所以在中国修到文坛大家其实就修成了表演家,泰斗们皓首穷经数年、数十年要做的事,就是把真话说成假话,假话说成屁话,屁话说成鬼话,还特别感动的样子。

  我觉得这感动,是种很缺蛋的感动。中国文学究其实质跟朝鲜是一个级别的,基本上比伊拉克差,比古巴更差,古巴那里还有很好的民间文字被谱写成歌曲供饮食男女浅唱低吟......我们确实有上百种文学刊物,是来证明国王是穿了衣服的。确实有诸多作家从事纯文学创作,不是装心绞痛就是秀偏头痛。这里每年发表上千部长篇小说,可更多的是盗版、瞒印......如果印数第一就算世界文学大国,印花手纸销量世界第一算不算文学大国?盗版毛片产量世界第一算不算影视大国?王蒙这个思路和各行各业泰斗是一样的,只要够大够滥,中国石油就处于它最好的时期,中国教育处于最好的时期,中国医疗中国金融中国楼市股市以及中国的一切......处于最好的时期。
  说到梁实秋、徐志摩、沉从文、张爱玲、胡适......六十年来才获准出版,我首先联想到这是中国文学悲哀,而不是荣光。就是说以前好端端的女子被打成破鞋沉塘了,后来老爷面子上有些过不去,考虑可以偏房名义位列祖宗祠堂牌下了,兴许还可考虑追封点温婉、淑贞、静安之类的名号。可这不能证明中国文学处于最好,只能证明中国文学曾经全世界最差。
  中国文学确实处在很差的时期。这个瓷器大国的事情,王蒙不是不知道,他装不知道,但他为从只能印刷语录到可以印刷文学刊物而感动,为破鞋被升格为二奶感激涕零,他原本匍匐,后改为跪着,就认为这是仁慈,再后改为躬身站起,就觉得弥足珍贵,如果哪天可以让他平起平坐,简直会带领弟子们大喊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中国文坛就是神龙教,各个流派的领军人物就是各堂堂主,他们不敢愤怒不敢忧伤甚至连幽默都失去了,最后只剩下感动这个生理机能了。因为感动是个特别安全特别不需要技术含量的玩意儿,可以为祖国新貌感动可以为大爱无疆感动也可以为做鬼也风流而感动。只感动,不敢动。泰斗们失去了敢动,也不准别人动,谁动,就组织人马说这是网络垃圾,是不懂结构。于是中国文坛蔚为大观:不敢动社会现实,不敢动文化机制,不敢动人性深处甚至不敢动人体本身,因这个涉黄会被驴霸,所以最后连情色都少有人写得专业。要知道,他们很久以来都没有写过好的语文作品,教材都不知选什么为好,又不方便把一些忤逆的东西搬上教材,最后只得大量启用说明文,训练出一大堆电器说明书爱好者,和文字版倪萍姐姐来。
  我的文学观,虽然不是人人都需要文学,可文学是一个国家现实的写照。好的文学会让人觉得呼吸顺畅树叶湛绿眼前一亮泡起妞来也很带劲,说些人话道出人性,甚至说点一头公猪和一头母猪前世今生的命运,也叫文以载道;不好的文学就是比谁更正确离组织更近......我认为现在混在大街上这批作家过时了,他们观念土鳖,技法落伍,文字基本是北方老娘们的花裤衩配南方婆姨高衩旗袍,一嘴的大茬子味儿,还冒充混搭。他们已讲不动故事了,滴滴答答的还向后辈神秘宣布这是故意压着在写。究其实质是能力不行了,这样的滴滴答答,是患了文化前列腺炎。

  千万别说王蒙后期著名代表作《坚硬的稀粥》了,再坚硬的稀粥也是软饭,都吃软饭了,人格就坚硬不起来。
  硬不起来就硬不起来,也别装。我真正觉得中国文坛比朝鲜文坛还喜感的是,人家朝鲜死扛着主体思想说不定几百年后也能自成一金达莱派,我们每当诺贝尔颁奖,瑞典满大街都是中国怨妇,一边踮起脚尖望穿秋水,一边说不翻老娘绿牌子老娘还不愿意给你上呢。这就是又当婊子,又立牌坊。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曾想既当婊子又立牌坊,可一定要记得自己说过什么话,别在重大问题自己追了自己的尾。比如王蒙多次批判网络文学是快餐,是垃圾,博客更是对语言有一种破坏,号召大家要少接触网络文学。前两天忽然又高调支持网络文学,说看好网络文学发展前景,甚至说出网络文学可以延缓老年痴呆这种惊世骇俗的话,欣然题词“文以清心,网以动人”。当时看王蒙,我确实有点蒙,后来才知道,他接受了盛大“文学顾问”的高薪聘请......
  王蒙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缩影,大家在酒局里互捧臭脚,咖啡馆里对发奖杯,哇,你这真是后现代意识流派。啊,你这个才是新解构主义......开始是自摸,后来变成互相自摸,开始也不信,后来竟真信了。自摸不可耻,互相自摸才可耻,互相自摸也不是很可耻,互相自摸都能达到高潮才可耻,互相自摸达到高潮也不是最可耻,唯有互相自摸,才能达到高潮,最可耻。
  可见,中国文学不是最好的时期,是最好蒙的时期,王蒙也不是王蒙而是王meng (此处读_声)。
  到最后,老而不死是为meng。
  19/10/2009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余华《第七天》
作者:余华
章节:44 人气:2
摘要:varcpro_id='u179742';varcpro_id='u179742';【1】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昨夜响了一宵倒塌的声音,轰然声连接着轰然声,仿佛一幢一幢房屋疲惫不堪之后躺下了。 [点击阅读]
新结婚时代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2010年新版《新结婚时代》在《新结婚时代》中,对于谁是婚姻的“杀手”,王海鸰提出了新的质疑。小说中,引发婚姻矛盾的原因不是个性不合、第三者,或者两人缺乏沟通、相互猜疑,而是无法沟通的城乡间的鸿沟。从某种意义来说,《新结婚时代》比《中国式离婚》更沉重。门当户对该不该,许多读者从这本书中的两代人三种个性婚恋中展开了话题。 [点击阅读]
神犬奇兵
作者:佚名
章节:164 人气:2
摘要:“幽灵犬”的传说“夜歌!回来!回来!”中国人民解放军K军区第863师侦察连长白正林趴在战壕前被炸得满是弹坑的草坡上,泪流满面地大叫,“回来啊!”月光下,战壕外沿撒满了亮晶晶的弹壳、弹片,草地上散着数不清的手榴弹拉火环。白正林的军裤已经被鲜血染透,他的右手还死死抓着胸前的“光荣弹”。 [点击阅读]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我从一些人的世界路过,一些人从我的世界路过。陆陆续续写了许多睡前故事,都是深夜完成的。它们像寄存在站台的行李,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朋友的,不需要领取,于是融化成路途的足迹。但我觉得它们很漂亮。一旦融化,便和无限的蓝天白云不分彼此,如同书签,值得夹在时间的罅隙里,偶尔回头看看就好。其实这本书中,一部分连短篇都算不上,充其量是随笔,甚至是涂鸦。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字经》,每句三个宇,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 [点击阅读]
杀人蚁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4
摘要:1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学的自然课老师无论如何没想到她给学生留的一项家庭作业改变了世界。这个改变首先涉及到地球上的很多官员。上至一品国家元首,下至最小的芝麻官儿。成千上万的人不明不白地丧失生命。恐惧袭击人类。2自然课杨老师在下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后天上自然课时,每位同学用玻璃瓶带5只蚂蚁来。杨老师要用这些蚂蚁给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自然课。到了下次上自然课的时间。 [点击阅读]
南方有嘉木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