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人性的弱点 - 《人性的弱点》全文阅读——1.1 如欲采蜜,勿蹴蜂房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一九三一年的五月七日,纽约市民看到一桩从未见到过,骇人听闻的围捕格斗!凶手是个烟酒不沾,有"双枪"之称,叫"克劳雷"的罪犯。他被包围,陷落在西末街――他情人的公寓里。
  一百五十名警方治安人员,把克劳雷包围在他公寓顶层的藏身处。他们在屋顶凿了个洞,试图用催泪毒气把凶手克劳雷熏出来。警方人员已把机枪安置在附近四周的建筑物上,经过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问,这个纽约市里原来清静的住宅区,就一阵阵的响着惊心刺耳的机枪、手枪声。克劳雷藏在一张堆满杂物的椅子后面,手上的短枪,接连的向警方人员射击。上万的人,怀着激动而兴奋的心情,观看这幕警匪格斗的场面。久住纽约的人都知道,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变故。
  当克劳雷被捕后,警察总监"马罗南"指出:这暴徒是纽约洽安史上,最危险的一个罪犯。这位警察总监又说:"克劳雷他杀人,就像切葱一样…他会判处死刑!"
  可是,"双枪"克劳雷认为自己又是何等的一个人呢?当警方人员围击他藏身的公寓时,克劳雷写了一封公开的信,写的时候因伤口流血,使那张纸上留下了他的血迹!克劳雷的信这样写着:"在我衣服里面,是一颗疲惫的心――那是仁慈的,一颗不愿意伤害任何人的心。"
  在这件事不久之前,克劳雷驾着汽车在长岛一条公路上,跟一个女伴调情。那时突然走来一个警察,来到他停着的汽车旁边,说:"让我看你的驾驶执照。"
  克劳雷不说一句话,拔出他的手枪,就朝那警察连开数枪,那警察终于倒地而死。接着克劳雷从汽车里跳了出来,捡起那警察手枪时,又朝地上这具尸体放了一枪。这是克劳雷所说:"在我衣服里面,是一颗疲惫的心――是仁慈的,一颗不愿意伤害任何人的心。"
  克劳雷被判死刑坐电椅,当他走进受刑室时,你想他会说:"这是我杀人作恶的下场?"不,他说的是:"我是因为要保卫我白自己,才这样做的。"
  这段故事所指的含意,是"双枪"克劳雷对自己没有一丝的责备。
  那是罪犯中一种常见的态度?如果你是这样想,再听听下面这些话:
  "我将一生中最好的岁月给了人们,使他们获得幸福愉快,过着舒服的日子,而我所得到的只是侮辱,一个遭人搜捕的人。"
  那是"卡邦"所说的话,他是美国的第一号公敌,横行在芝加哥一带,一个最凶恶的匪首。可是,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益于群众的人――一个没有受到赞许,而且是个被人误会的人。
  "休士"在纽华给枪弹击倒前,也有这样表示。他接受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他是一位有益于群众的人。其实,他在纽约是个令人发指的罪犯。
  我曾经和"星星监狱"负责人"华赖.劳斯",有过一次有趣的通信。他说:"在"星星监狱"中,很少有罪犯承认自己是坏人,他们的人性就跟你、我一样,他们有这样的见解、解释。他们会这样告诉你,为什么要撬开保险箱,或是接连的放枪伤害人,甚至为他们自己辩护反社会现实的行为,因此坚持不应该把他们囚禁起来。"
  如果卡邦,"双枪"克劳雷、休士,和在监狱中的暴徒,完全不自责,归咎在自己身上……那你我所接触的人又如何呢?
  已故的华纳梅格,有一次这样承认说:"三十年前我就明白,责备人是愚蠢的事,我即使不抱怨上帝没有将智能均匀的分配,可是我对克制自己的缺陷已感到非常吃力了。"
  华纳梅格很早就学到这一课,可是我自己在这古老的世界上,盲目地行走了三十多年,然后才豁然会悟……一百次中有九十九次,没有人会为了任何一桩事情来批评他自己,无论错误到如何的程度。
  批评是没有用的,因它使人增加一层防御,而且竭力的替自己辩护。批评也是危险的,它会伤害了一个人的自尊,和自重的感觉,并激起他的反抗。
  德国军队里的士兵们,在发生某一件事后,不准许立即申诉、批评。他需要怀着满肚的怨气睡去,直到他这股怨气消失。如果他就即申诉,会受到处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似乎也有这样一个规律的必要――就像嘀咕埋怨的父母,喋喋不休的妻子,斥责怒骂的老板……和那些吹毛求疵,令人讨厌的人。

  从上千页的历史中,你可以找出很多很多,对"批评"毫无效果的例子。罗斯福和塔夫特总统那著名的争论:…这争论分裂了共和党,而使威尔逊进了白宫,使他在世界大战中,
  留下了勇敢、光荣的史迹,而且还改变了历史的趋势。
  让我们快速的追叙出当时的情形:
  一九O八年,罗斯福离开白宫的时候,他使塔夫特做了总统,然后自己去非洲狩猎狮子。当他回来的时候,情形就发生了,他指塔夫特守旧,想要自己连任第三任总统,并且组织了"勃尔摩斯党"。这几乎毁灭了共和党。就在那次选举的时候,塔夫特和共和党,碉获得两州的赞助――那是"夫蒙"和"雨脱",这是共和党一次最大的失败。
  罗斯福责备了塔夫特,可是塔夫特有没有责备了他自己?当然没有。塔夫特两眼含着泪水,说:"我不知道怎么样做,才能和我所已做的不同。"
  究竟是谁做错了?这情形我不知道,也不需要去关心。不过我所要指出的一点,那是罗斯福所有的批评,并没有使塔夫特自己觉得不对。那碉使塔夫特尽力替自己辩护,眼中含着泪水,反复的说:"我不知道怎么样做,才能和我所已做的不同。"
  铁泡脱,顿姆的煤油舞弊案,这件事还记得吗?它使舆论忿怒了好几年,震荡了整个国家!在任何人的记忆里,美国公务生活中,从没有发生过这类的情形。
  这里是这椿舞弊案的事实经过:哈尔信脱.福尔,是哈丁总统任上的内政部长,当时委派他主事zheng府在"爱尔克"山,和铁泡脱油田保留地出租的事。那块油田,是zheng府预备未来海军用油的保留地。
  福尔是不是公开投标?不,不是那回事,福尔把这份丰厚的合约,干脆给了他的朋友"图海尼"。图海尼又如何呢?他把自己愿意称为"债款"的美金十万元,给了这位福尔部长福尔接着用他高压的手段,命令美国海军进驻那地区,把那些竞争者赶走,因为他们的邻近油井,吮吸爱尔克山的财富。保留地上那些竞争者,在枪杆、刀光下给赶走了,可是他们不甘心,跑进法庭,揭发了铁泡脱美金一亿元的舞弊案。这件事发生后,影响之恶劣,几乎毁灭了哈丁总统整个的行政,全国群起哗然,一致痛恨;共和党也几乎垮台,而福尔也被判下狱。
  福尔被斥责的焦头烂额――在公务生活中,很少有人被这样的谴责过!他后悔了?不,根本没有!
  那是几年后,胡佛在一次公共演讲中暗示,哈丁总统的死,是由于神经的刺激,和心里的忧虑,因为有一个朋友曾经出卖了他。当时福尔的妻子也在座,听到这话后立刻从座椅上跳了起来。她失声大哭,紧紧握着拳头,大声说:"什么……哈丁是给福尔所出卖的?不,我丈夫从未辜负过任何人。即使这间屋子一景堆满了黄金,也不会诱惑我丈夫做坏事。他是被别人所负,而才走向刑场,被钉十字架的。"
  这情形你可以明白,人类自然的天性,是做错事只会责备别人,而绝不会责备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的。所以你我当明天要批评别人的时候,就想想卡邦、克劳雷,和福尔这些人。
  批评就像饲养的鸽子,?们永远会飞回家的。我们需要?解,我们要矫正或谴责的人,他也会为自己辩护,而反过来谴责我们的。就像温和的塔夫特,他要这样说:"我不知怎么样做,才能和我所已做的不同。"
  一八六五年四月十五日,星期六的早晨,林肯躺在一家简陋的公寓的卧室中。这家公寓就在他遭到狙击的福特戏院对面。林肯瘦长的身体,躺在一张短短而往下沉的床上,靠床的沿壁,挂着一幅朋汉"马群展览会"的复制画,一盏煤气灯散发出幽黯、淡淡的光亮。
  林肯躺着就将去世的时候,陆军部长斯坦顿说:"躺在那里的,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元首。"
  林肯待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曾费了十年左右的时间,研究林肯的一生,同时我整整费了三年的时间,撰着了一部有关他的书,我替这部书题名叫"人们对林肯尚未清楚的一面"。
  我相信我详尽的研究有关于林肯的人格,和他的家庭生活,已到任何人所能做到的极限。我又找出有关于林肯待人的方法,作特殊的研究。林肯是否有放任批评过人?是的,当他年轻时候,在印第安纳州的鸽溪谷;他不但批评,且还写信作诗去讥笑人,他把写好的束西,扔到一定会给人捡到的街路上,其中有一封信,引起人对他终身的恶感。

  林肯在伊利诺斯州的春田镇,挂牌做了律师后,他还在报纸上发表他的文稿,公开攻击敌对他的人,但是像这样的事他只做了一次。
  一八四二年秋季,林肯讥笑一个自大好斗的爱尔兰政客,这人叫"西尔滋"。林肯在春田的报上,刊登出一封匿名的信讽刺他,使全镇的人轰然大笑。西尔滋平时敏感而自豪,这件事激起他心头盛怒。当他查出是谁写这封倍时,跳上马,立即去找林肯,要和他作一次决斗。
  林肯平时不愿意打架,反对决斗,可是为了顾到自己面子而不能避免下来。他的对手西尔滋让他自己选用武器。林肯两条手臂特别长,就选用了马队用的大刀,他同一位西点军官学校毕业生学习刀战。到了指定的日期,他和西尔滋在密士失必河的河滩上,准备一战生死,就在最后一分钟,他们两方面的助斗者,才阻止了这项决斗。
  那次对林肯来讲,是桩最惊人、可怖的事。可是这件事在林肯待人的艺术上,却给了他一个极宝贵的教训。他、永远不再写凌辱人的信,、永远不再讥笑人家。从那时候开始,他几乎从不为任何事而批评任何人。
  美国内战的时候,林肯屡次委派新将领,统率"波托麦克"军队,可是一个一个都遭到沉痛的惨败……使林肯怀着失望而沉重的心情,单独一个人在屋子里踱步。全国几乎有半数的人,哗然指责这些不能胜任的将领,可是林肯保持着他平和的态度。他最喜欢的一句格言,那是――"不要评议人,免得为人所评议"。
  当林肯的妻子和有些人,刻薄的谈论南方人时,林肯总是这样回答:"不要批评他们,我们在相同的情形下,也会像他们一样。"
  可是,如果有人有机会批评的话,那就是林肯了,我们看下面这个例证:
  七月四日的晚上,南方"李"将军开始向南边撤退。当时全国雨水泛滥成灾,那时"李"带领败军到达波托麦克时,看到前面河水暴涨,使他们无法过去,而胜利的联军就在后面。"李"和他的军队,进退维谷,处于围困中。
  林肯知道这正是个极好的机会,把"李"的军队俘虏,立即可以结束这场战争。林肯满怀着希望,他命令弥特,不必召开军事会议,而立即袭进"李"军。林肯先用电报发出命令,然后派出特使要弥特就即采取行动。
  可是这位弥特将军,又如何处理呢?弥特所采取的行动,却跟林肯的命令相反。他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违反了林肯的命令,还迟疑不决的延宕下去。弥特用了各种借口覆电,实际上是拒绝进袭"李"军。最后河水降退,"李"和他的军队就这样逃过了波托麦克。
  "弥特这样做是什么用意?"林肯知道这件事后,震怒至极。林肯向他儿子劳白脱大声说:"老天爷,这是什么意思……?"李"军已在我们掌握中了,祗要一伸手,他们就是我们的了……在那种情形下,任可将领都能带兵把"李"打败,如果我自己去己经把他捉住了。"
  在沉痛失望之下,林肯写了封信给弥特!林肯在他一生的这段时间中,他是极端的保守,用字非常拘谨的,所以在一八六三年里头,这封信出自林肯手笔,该是最严厉的斥责了。林肯这封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亲爱的将军:
  我不相信你能领会出,由于"李"的脱走,所引起的不幸事件,和重大的关系。他已是在我们轻易的掌握中,如果将他捕获,再加上最近我们其它地方的胜利,立即可以结束这场战争。
  可是照现在的情形来推断,战事将会无限期的延长下去。上星期一你不能顺利的袭击"李"军,你又如何能再向他袭击……我不期望你现在会有多大的成功,因为你已让黄金般代
  价的机会消失掉了,这使我感到无限沉痛。
  据你的猜想,当弥特看到这封信后,他将会如何呢?
  可是弥特从没有看到那封信,原因是林肯并没有把这封信寄出去。这封信是在林肯去世后,从他文件中发现的。

  我有这样的想法――这只是我的猜想。林肯写了这封信后,望着窗外喃喃自语:
  "慢着,或许我不能这样匆忙,我坐在这宁静的白宫里,命令弥特进攻,那是一桩很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如果我到了吉地司伯,我也看到弥特上星期所看到的那么多血,我的耳朵也听到死伤者的呼叫、呻吟,也许我也不会急于要向"李"军进攻……如果我也有跟弥特一样懦弱的个性,或许我所做的,会跟他做的完全一样。
  现在木已成舟,无法挽回了,如果我发出这封信,固然解除了我心一果的不愉快,可是弥特也会替他自己辩护。在那种情形下,他会谴责我,引起他对我的恶感,而且会损伤他以后做司令官的效果,甚至还会逼十他辞去军队的职司。"
  有我想象中那回事后,林肯没有把信发出,就放在一边了。因为林肯从苦痛的经验中知道,尖锐的批评、斥责,、永远不会有效果的。
  罗斯福总统曾经有这样说过,当他职任总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他会把座椅往后面一靠,仰起头,朝着写字台壁上,那幅很大的林肯画像看去。他这样问自己:"如果林肯处在我眼前这种困难下,他将会如何?他将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
  以后我们如果想要批评人家时,让我们从口袋拿出一张五元的钞票来,看看钞票上林肯的像,这样的问自己:"如果林肯遭遇到这类的事,他将会如何的去处置呢?"
  你所认识的人,你愿意他改变、调整,或是进步吗?是的,那是最好不过的。可是为什么不从你自己先开始呢?从自私的立场来说,从自己开始要比改进别人,获益得多。
  "当一个人的争论、激辩起于自己时,"鲍宁这样说:"他在若干方面已不是寻常的了。"
  在我年轻的时候,就很想让人家知道我,我曾写过一封信,给美国文坛上一位极负声誉的作家,他叫"台维斯",那时我准备给一家杂志社,写些有关文坛作家的文章,所以我请台维斯告诉我,有关他写作的方法。
  数星期后,我有接到一封信,信上附注着这一句:"信系口述,未经重读"。看到这两句话后,很引起我的注意,相信写这信的人,一定是位事务繁忙的大人物,而我却一点也不忙。可是我急于引起这位大作家台维斯的注意,我在写了一封简短的回信后,后面也加上这样几句:"信系口述,未经重读。"
  台维斯不屑再给我回信,碉是把我那封信退了回来,可是下面潦草的写着几个字:"你态度之不恭无以复加。"
  是的,我做错了,或许我应该得到这样的斥责。可是,人性使然,这使我深深的痛恨,对他怀着极度的愤恨。甚至十年后.我知道台维斯去世的消息时,我心里还深深恨他。而我却羞于承认,就是他给了我的伤痕。
  如果你明天要激起一股愤恨,使人痛恨你十年,一直到死,我们可以放任一些对人具有刺激性的批评。
  当我们要应付一个人的时候,应该记住,我们不是应付理论的动物,而是在应付感情的动物。
  而且批评是一种危险的导火线――一种能使自尊的火药库爆炸的导火线,这种爆炸,有时会置人于死池。就有这样的例子:胡特将军受到人们的批评,又不被允许带兵去法国,对他自尊的打击,几乎缩短了他的寿命。
  苛刻的批评,曾使敏锐的哈代……他是一位英国文坛上最好的小说家……使他、永远放弃执笔写小说的勇气。
  佛贿克林在年轻的时候,并不伶俐,可是后来成为极有手腕,和处世待人极有技巧的人,甚至担任过美国驻法的大使。他成功的秘诀,是:"我不说任何人的不好!"他又这样说:"而说我所知道的每一个人的好处!"
  任何一个愚蠢的人,都会批评人,斥责人,和抱怨人同时,也是绝大部份愚蠢的人才这样做的。
  但若要宽恕,和了解,那就需在于人格、克己上下功夫了。
  卡莱尔曾经这样说过:"要显示一个伟大人物的伟大之处,那就要看他如何对待一个卑微的人。"
  正如强森博士所说的:"上帝在末日之前,还不打算审判人!"
  你我又为什么要批评人呢?
  不要批评,责怪或抱怨。
或许您还会喜欢:
哈佛家训
作者:佚名
章节:197 人气:2
摘要:《哈佛家训》是我送给儿子和女儿的一份特殊的人生礼物。我深切地感到.父母不仅要用牛奶和面包将子女养大.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及时用完美的思想熏陶他们的灵魂。子女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生下他们.并不只是让我们得到做父母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去教导他们.用正确的人生观念启迪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人类智慧的精英.成为大地上生命的强者。我们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应该好好去履行做父母的职责。 [点击阅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文/朱旭东认识尹建莉缘于她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硕士学位,那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刚为他们这一批教育硕士确定了导师。她当时很明确地选择了教育作为其研究方向,而我的研究方向之一刚好是教师教育这个领域,这样我们自然就有缘认识了。第一次读到尹建莉的作品是她的诗歌。她初次和我见面时,送了一本自己的诗集给我。她的诗写得很好,我读了后觉得她很细腻,文字功夫很好,但也让我有微微的担心。 [点击阅读]
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和支持,使“富爸爸”系列丛书在中国获得如此成功。我们美国富爸爸公司为能与伟大的中国人民合作而感到骄傲。我们从未想到,这些最初仅仅为《现金流》游戏而撰写的小册子会使我们在世界各地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功。“富爸爸”系列丛书被译成35种语言,在67个国家发行了1300万册。中国是我们最成功的市场之一。同时,还要感谢你们在我们访问中国期间对我们的热烈欢迎。希望今后能得到你们更多的支持。 [点击阅读]
最美的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101 人气:2
摘要:多年以后我们终于相逢,眼前的你一如梦中,而我仍是你眼中的陌生人。被麻辣烫的电话吵醒时,正在做春梦。梦里我二八年华,还是豆蔻枝头上的一朵鲜花,那个水灵劲,嫩得拧一下,能滴出水来。我站在操场边看他打篮球,篮球打偏了,滴溜溜地飞到我的脚下。他大步跑着向我冲来。白色的球衣,古铜的肤色。头发梢上的汗珠,随着奔跑,一滴滴飞舞到空中,在金色阳光照射下,每一滴都变成了七彩的宝石,我被那光芒炫得气都喘不过来。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邪恶催眠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01深秋时分,龙州街头已经有了三分寒意。不过这点寒意并不能阻止都市男女们上街消遣的兴致,尤其是在周末的傍晚。文汇路是老城区的商业中心。和新区的商业中心相比,这里的大楼多半矮旧,不够摩登气派。但老区也有老区的特色,比如说城内很多老字号都在此处聚集,这对本地市民的吸引力巨大。所以每到营业高峰段,文汇路上总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罗飞坐在路边的一个台阶上,看似在无聊发呆,可他的眼神和思绪却没有一刻停歇。 [点击阅读]
海底捞你学不会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2009年4月,海底捞案例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上发表后,几个出版社相继约我写一本海底捞的书。可是我对写海底捞的书实在没把握,加之又忙,就一一回绝了。2010年初,我的老朋友《中国企业家》特刊部主任边杰,带着《中国企业家》执行总编辑李岷特地到北大找我。我动心了,给海底捞董事长张勇打电话,要写这本书。张勇很犹豫,他说:“海底捞现在已经名声在外。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再出一本书,怕吹过了。 [点击阅读]
潜意识的力量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1《潜意识的力量》第一部分《潜意识的力量》第一部分(1)[美]约瑟夫·墨菲著吴忌寒译唤起潜意识的力量吧!你将拥有的是完善的人格平静的心灵持久的幸福无尽的喜悦……引言奇迹随时发生,你准备好迎接它了吗我曾周游世界。在此期间,我多次目睹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发生在形形色色的人身上。我相信,这样的奇迹同样会在你的身上发生,因为它往往就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 [点击阅读]
大漠遥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日子轻快一如沙漠中的夜风,瞬间已是千里,不过是一次受伤后的休息,草原上的草儿已经枯萎了三次,胡杨林的叶子黄了三次。三年多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随着狼群,从漠北流浪到漠南,又从漠南回到漠北。打闹嬉戏中,我似乎从未离开过狼群,与阿爹在一起的六年似乎已湮没在黄沙下,可惜……只是似乎。沉沉黑夜,万籁俱静。篝火旁,我和狼兄一坐一卧,他已酣睡,我却无半丝睡意。 [点击阅读]
格列佛游记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小说以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为线索,一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卷利立浦特(小人国)外科医生格列佛随航程途遇险,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住献给国王。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在格列佛的帮助下,利立浦特国打败了同样是小人国的“不来夫斯古”帝国,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来夫斯古帝国,使皇帝很不高兴。 [点击阅读]
每天学点经济学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前言简单设问一下,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垂垂老矣,这一生当中,始终都在面对一个什么样的最基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有史以来,人类一直所面对的,那就是——怎样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而为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在不懈努力的,便正是“经济学”。这也许是对经济学最平民化的解释。然而,作为一门真正的现代科学,真正了解经济学,并能为己所用者,却为数不多。 [点击阅读]
解密九型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九型人格,也称“九种人格”、“九种性格”等,是了解他人、认识自我、修正人格、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学问,被称为当今最实用的人格分析理论。近十几年来已风行欧美学术界及工商界。美国中央情报局把它作为一个识人指南,用以洞察各国元首的行为特质,斯坦福大学也把它引进到mba的课堂来训练学员的领导力。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