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失落的秘符 - 尾声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罗伯特·兰登慢慢醒来。
  许多张脸孔俯视着他。我在哪里?
  过了一会儿,他想起自己身在何处了。他慢慢坐起来,头顶是《华盛顿成圣》。
  躺在硬邦邦的过道上,背僵硬得有点疼。
  凯瑟琳在哪里?
  兰登看了看米老鼠腕表。时间差不多了。他站起来,谨慎万分地朝扶栏后的中空地带看下去。
  “凯瑟琳?”他喊出声来。
  万籁俱寂的圆形大厅里,回声缭绕。
  他把软呢外套从地上捡起来拍了拍,重新穿上身。他检查了口袋,建筑师给他的铸铁古钥不见了。
  兰登掉头往后走,一路奔向建筑师指给他们看的那个平台……陡峭的金属阶梯一格格向上,通往黑暗的尽头。他开始攀登,越登越高。渐渐的,阶梯越来越狭窄。越来越倾斜。兰登还是鼓足了劲道往上爬。
  就差一点儿了。
  现在,阶梯都快缩成天梯了,通行过道仿佛被压缩。阶梯总算登到了尽头,兰登一步踏上小小的顶部平台。眼前是一扇厚重的金属门。黑铁古钥在锁洞里,门虚掩着。他轻轻一推,门“吱呀”一声开了。迎面而来的空气很寒冷。兰登一迈过门槛踏入幽暗的夜色,便知自己走到了楼外。
  “我刚想去叫你呢,”凯瑟琳微笑着对他说,“时辰就要到了。”
  当兰登认出了周围的景致,不禁倒抽一口冷气。他正站在美利坚合众国国会大厦尖顶上的一小圈人行过道上!头顶正上方便是自由女神的黄铜雕像,凝望着沉睡中的首都华府。她面朝东方——那儿,第一线深红色的朝阳印染了地平线。

  凯瑟琳扶着兰登沿着天台过道走到面朝西方的位置,正对国家广常远方,华盛顿纪念碑的剪影挺立在晨曦的微光里。从这个得天独厚的角度看,尖尖的碑顶甚至比先前更夺目。
  “它建好时,”凯瑟琳轻声说,“是整个星球上最高的建筑物。”
  兰登想象着石匠们搭起五百多英尺高的脚手架,高高悬空,手工迭加每一块砖石,一块又一块……那情景恍如一张张黄褐色的老照片。
  我们是建造者,他心想。我们是造物者。
  自古以来,人类早已感觉到自身有特殊之处……还有更多的潜能。人类渴望不曾拥有的力量。人类梦想过飞行、治愈,用每一种能想到的方法改造世界。
  人类确实这么做了。
  今天,人类的伟业点缀了国家广常史密森学会里富藏了我们的发明创造,我们的艺术、科学以及伟大哲人的思想。他们告诫历史,人类就是造物者——从美国原住民历史博物馆的石器工具,到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里的火箭和航天飞机。
  如果祖先们能看到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他们当然会认为我们是神。
  兰登眺望晨雾中博物馆和纪念碑铺展而成的几何形,接着,他的视线又落回华盛顿纪念碑。他在想象着一本《圣经》被埋在奠基石里的情景;也在沉思上帝的真言其实就是人类的话语。
  他想到至高无上的环点符,它如何被嵌入美国十字原点的纪念碑下的环形基台。兰登突然记起彼得托付给他的那个石头小盒。立方体,他现在明白了,放下四边铰链,它就会自动打开,形成精确的几何构图——中心有环点符的十字架。

  兰登不得不笑出来。就连小小的石盒也在暗示这个十字原点。
  “罗伯特,看!”凯瑟琳指着纪念碑顶。
  兰登举目远眺,但没看到什么。
  接着,他再定睛一瞧,发现了。
  广场另一边,高耸的纪念碑尖顶反射出一块金灿灿的太阳光斑。闪耀的小光点迅速变亮,越来越灿烂,在尖顶石的铝箔尖顶上熠熠生辉。兰登痴迷地凝望着,朝阳渐渐壮大成一束光,照耀在暗影中的城市上方。他遥想刻在铝箔尖顶东侧的铭文,恍然惊觉:第一线阳光落在国家的首都,每一天都是如此,也同样照亮那四个字:
  赞美上帝。
  “罗伯特,”凯瑟琳轻叹道,“从没有人爬到这里来看过日出。这就是彼得想让我们亲眼目睹的光景。”
  随着日光在纪念碑顶越聚越亮,兰登只觉心跳加速。
  “他说他相信这就是先辈们把纪念碑造得这么高的原因。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但我知道一点——有一条古老的法律,严令禁止在我们的首都建造比它更高的建筑物。永远不能。”
  朝阳在他们身后慢慢跳出地平线,晨光也在尖顶石上一点点下降。兰登看着看着,几乎感觉到天庭遵循其永恒的轨道,越过虚无的空间,围绕在他的周围。
  他想起伟大的宇宙建筑师,想起彼得曾明确地说他想让兰登亲眼目睹的奇景只有建筑师才能揭开。兰登还以为他指的是沃伦·巴拉米呢。原来此建筑师非彼建筑师。
  日光越来越强盛,金光吞没了整个三千三百磅重的尖顶石。人类的意念……接受启蒙之光。接着,一点点下移,照上纪念碑的正身,开始日复一日的清晨普照。天堂朝尘世而来……上帝连通人类。兰登意识到,这个过程会在夜晚降临时反其道而行。日薄西山时,光线将再次攀上纪念碑,从尘世返回天堂……准备新一天的到来。

  他身边冻得直发抖的凯瑟琳朝他走近了些。兰登把她揽在怀里。当他们俩在静默中并立时,兰登回想起今晚获得的所有知识。他记起凯瑟琳的信念:一切都要改变了。他想起彼得的信念:启蒙的时代就要来临。他也想到一位伟大的预言家曾大胆宣称:掩藏的事,没有不显出来的,隐瞒的事,没有不露出来被人知道的。
  朝阳普照华盛顿,兰登望向天国,夜晚最后的星子正在退隐。他的神思在宗教、信仰、人类间游走。他不由得畅想,每一种文化,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期,人类总是在共享同一种思想。我们都有造物者之说。我们为它取了不同的名字,为它创想了不同的容貌、不同的祈祷文,但上帝对人类而言是普遍而永存的。上帝,就是我们共享的符号……象征了生命中我们无法理解的所有奥妙。古人把上帝当作我们无限潜能的符号而赞美称颂,但古老的符号在时光荏苒中失落已久。
  直到现在。
  在这个时刻,站在国会大厦的顶端,享受晨光的暖流渐渐注满四周,罗伯特·兰登感到心底涌出强有力的激奋。那是他此生不曾有过的深邃情感。
  希望。
或许您还会喜欢:
男人这东西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对于性,少男们由于难以抑制自己而感到不安;与此同时,他们又抱有尝试性爱的愿望。因此,他们的实情是:置身于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情感的夹缝中苦苦思索,闷闷不乐。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成长为响当当的人是极其不易的。在此,我们所说的“响当当的人”指的是无论在肉体还是在精神方面都健康且成熟的男人和女人。在成人之前,人,无一例外要逾越形形色色的障碍、壁垒。 [点击阅读]
秘密花园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玛丽·伦诺克斯被送到米瑟斯韦特庄园她舅舅那里,每个人都说没见过这么别扭的小孩。确实是这样。她的脸蛋瘦削,身材单薄,头发细薄,一脸不高兴。她的头发是黄色的,脸色也是黄的,因为她在印度出生,不是生这病就是得那病。她父亲在英国政府有个职务,他自己也总是生病。她母亲是个大美人,只关心宴会,想着和社交人物一起寻欢作乐。 [点击阅读]
罗杰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弗拉尔斯太太于16日晚(星期四)离世而去。17日(星期五)早晨八点就有人来请我去。我也帮不了什么忙,因为她已死了好几个小时了。九点过几分我就回到了家。我取出钥匙打开了前门,故意在大厅里磨蹭了一会,不慌不忙地把帽子和风衣挂好,这些都是我用来抵御初秋晨寒的东西。说老实话,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沮丧忧愁。我并不想装模作样地认为,我能够预料今后几周将要发生的事。 [点击阅读]
荡魂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由霸空港起飞的定期航班,于午后四时抵达东京羽田机场,羽田机场一片嘈杂,寺田绫子找到了机场大厅的公用电话亭。绫子身上带着拍摄完毕的胶卷,这种胶卷为深海摄影专用的胶卷,目前,只能在东洋冲印所冲印,绫子要找的冲洗师正巧不在,她只得提上行李朝单轨电车站走去。赶回调布市的私宅已是夜间了,这是一栋小巧别致的商品住宅。绫子走进房间后,立即打开所有的窗户,房间已紧闭了十来天,里面残留着夏天的湿气。 [点击阅读]
莫普拉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1846年①,当我在诺昂写《莫普拉》这部小说时,我记得,我刚刚为夫妇分居进行了辩护。在此之前,我曾同婚姻的弊端作过斗争,由于没有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也许让人以为我低估了婚姻的本质;然而在我看来,婚姻的道德原则恰恰是美好不过的——①原文如此,应为1836年。事实上,《莫普拉》这部小说由乔治-桑于1835年夏至1837年春写成,1837年4月至6月发表在《两世界杂志》上,同年出版单行本。 [点击阅读]
血字的研究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一八七八年我在伦敦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以后,就到内特黎去进修军医的必修课程。我在那里读完了我的课程以后,立刻就被派往诺桑伯兰第五明火枪团充当军医助理。这个团当时驻扎在印度。在我还没有赶到部队以前,第二次阿富汗战役就爆发了。我在孟买上岸的时候,听说我所属的那个部队已经穿过山隘,向前挺进,深入敌境了。虽然如此,我还是跟着一群和我一样掉队的军官赶上前去,平安地到达了坎达哈。 [点击阅读]
贵宾室的怪客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当浅见光彦决定乘坐“飞鸟”号豪华游轮去作环球航海旅游时,最吃惊的莫过于他自己了。“飞鸟”号是日本最大的豪华游轮,即使只住最便宜的“普通间”,作一次环球旅行所需的费用也大约要花上三百万日元。这是个几乎可以让浅见昏厥的数字。他一直认为这是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另一个世界的话题,所以,当乘坐“飞鸟”号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浅见的感受就好像是在做一个不祥的梦。 [点击阅读]
雪国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一】你好,川端康成自杀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个没有牵挂的人了,为了美的事业,他穷尽了一生的心血,直到七十三岁高龄,还每周三次伏案写作。但他身体不好,创作与《雪国》齐名的《古都》后,住进了医院内科,多年持续不断用安眠药,从写作《古都》之前,就到了滥用的地步。 [点击阅读]
零的焦点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秋天,经人做媒,板根祯子和鹈原宪一订了婚。祯子二十六岁,鹈原三十六岁。年龄倒很相配,但社会上看来,结婚似乎晚了点。“三十六岁还打光棍,不知过去有过什么事?”提亲时,祯子的母亲最为介意。也许有过什么事,三十六岁还没有碰过女人,似乎说不过去。但媒人说绝对没有。好像是在撒谎。作为一男人,也太懦弱了。工作已经多年,置身于男人世界里的份子是这样想的。事实上,和女人完全没交往的男人,会叫人瞧不起。 [点击阅读]
霍桑短篇作品选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01牧师的黑面纱①①新英格兰缅因州约克县有位约瑟夫·穆迪牧师,约摸八十年前去世。他与这里所讲的胡珀牧师有相同的怪癖,引人注目。不过,他的面纱含义不同。年轻时,他因失手杀死一位好友,于是从那天直到死,都戴着面纱,不让人看到他面孔。——作者注一个寓言米尔福礼拜堂的门廊上,司事正忙着扯开钟绳。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1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我睡醒的时候,床的另外半边冷冰冰的。我伸出手想试探一下波丽姆留在被子里的余温,结果只摸到了粗糙的帆布被单,她准是又做了噩梦,爬到妈妈被窝里去了。嗯,准没错。今天是收获节。我用胳膊支起身子,屋子里挺亮,正好看得见他们。小妹妹波丽姆侧身躺着,偎在妈妈怀里,她们的脸紧挨在一块儿。睡着的时候,妈妈看上去要年轻些,脸上尽管还是一样疲倦,可已经不那么憔悴了。 [点击阅读]
高尔夫球场的疑云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我知道有这么一则已为人所共知的铁事,它的大意是:一位年轻作家决心要把他的故事的开头写得独具一格、有声有色,想借此引起那些读腻了声色犬马之类文章的编辑们的注意,便写下了如下的句子:“‘该死!’公爵夫人说道。”真怪,我这故事的开头倒也是同一个形式.只不过说这句话的女士不是一位公爵夫人罢了。那是六月初的一天,我在巴黎刚办完了一些事务,正乘着早车回伦敦去。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