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双城记 - 《双城记》电子书【死人复活】第六章 鞋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日安!”德伐日先生说,低头看着那个低垂着的白发的头。那人在做鞋。
  那头抬起了一下,一个非常微弱的声音作了回答,仿佛来自遥远的地方。
  “日安!”
  “我看你工作得还是很辛苦?”
  良久的沉默,然后那头才抬了起来;那声音回答说,“是--我在工作。”这一回有一双失神的眼睛望了望发问的人,然后那张脸又低了下去。
  那
  声音之微弱今人怜悯,却也吓人,并非由于体力上的衰弱,虽然囚禁与粗劣的食物无疑都起过作用;却是由于孤独与废弃所导致的衰弱,而这正是它凄惨的特色*。它
  仿佛是漠漠远古的声音那微弱、濒危的回响,已完全失去了人类嗓音所具有的生命力与共鸣,仿佛只是一种曾经美丽的颜色*褪败成的模糊可怜的污斑。那声音很低
  沉,很压抑,像是从地下发出来的,令人想起在荒野里踽踽独行、疲惫不堪、饥饿待毙的旅人,那无家可归的绝望的生灵在躺下身子准备死去之前苦念着家庭和亲友
  时所发出的哀音。
  一声不吭的工作进行了几分钟,那双失神的眼睛又抬起来望了望。眼里全无兴趣或好奇,只是模糊地机械地意识到刚才有个唯一的客人站立的地方现在还没有空出来。
  “我想多放一点光线进来,”德伐日目不转睛地望着鞋匠,“你可以多接受一点么?
  鞋匠停止了工作,露出一种茫然谛听的神情,望了望他身边的地板,同样望了望另一面地板,再抬头望着说话的人。
  “你说什么?”
  “你可以多接受一点光线么?”
  “你要放进来,我只好忍受。”(“只好”两字受到很轻微的强调)
  只
  开了一线的门开大了一些,暂时固定在了那个角度。一大片光线射进阁楼,照出鞋匠已停止了工作;.一只没做完的鞋放在他膝头上;几件平常的工具和各种皮件放
  在脚旁或长凳上。他长了一把白胡子,不长,修剪得很乱;面颊凹陷,眼睛异常明亮。因为面颊干瘦和凹陷,长在仍然深浓的眉毛和乱糟糟的头发之下的那双眼睛似
  乎显得很大,虽然实际上并非如此一-它们天生就大,可现在看去却大得不自然。他那破烂的黄衬衫领口敞开,露出瘦骨嶙峋的身子。由于长期与直接的阳光和空气
  隔绝,他跟他那帆布外衣、松垂的长袜和破烂的衣衫全都淡成了羊皮纸似的灰黄,混成一片,难以分清了。
  他一直用手挡住眼前的光线,那手似乎连骨头都透明了。他就像这样坐着,停止了工作,直勾勾地瞪着眼。在直视眼前的人形之前,他总要东望望,西望望,仿佛已失去了把声音跟地点联系的习惯。说话之前也是如此,东看看,西看看,又忘掉了说话。
  “你今天要做完那双鞋么?”德伐日问。
  “你说什么?”
  “你今天打算做完那双鞋么?”
  “我说不清是不是打算,我想是的。我不知道。”
  但是,这个问题却让他想起了他的工作,便又埋头忙起活儿来。
  罗
  瑞先生让那姑娘留在门口,自己走上前去。他在德伐日身边站了一两分钟,鞋匠才抬起了头。他并不因见了另一个人而显得惊讶,但他一只颤巍巍的手指却在见他时
  放错了地方,落到了嘴唇上(他的嘴唇和指甲都灰白得像铅),然后那手又回到了活儿上,他弯下腰重新做起鞋来。那目光和身体的动作都只是一瞬间的事。
  “你有客人了,你看,”德伐日先生说。
  “你说什么?”
  “这儿有个客人。”
  鞋匠像刚才一样抬头望了望,双手还在继续工作。
  “来吧!”德伐日说。“这位先生很懂得鞋的好坏。把你做的鞋让他看看。拿好,先生。”
  罗瑞先生接过鞋。
  “告诉这位先生这是什么鞋,是谁做的。”
  这一次的停顿比刚才要长,好一会儿之后鞋匠才回了话:
  “我忘了你问的话。你说的是什么?”
  “我说,你能不能介绍一下这类鞋,给这位先生介绍一下情况。”
  “这是女鞋,年轻女士走路时穿的。是流行的款式。我没见过那款式。可我手上有图样。”他带着瞬息即逝的一丝自豪望了望他的鞋。
  “鞋匠的名字是……?”德伐日说。
  现
  在手上再没了工件,他便把右手的指关节放在左手掌心里,然后又把左手的指关节放到右手掌心里,接着又用一只手抹了抹胡子拉碴的下巴。他就像这样一刻不停地
  依次摸来摸去,每说出一句话他总要落入一片空白。要想把他从那片空白之中唤醒过来简直像是维持一个极度衰弱的病人不致休克,或是维持濒于死亡者的生命,希
  望他能透露些什么。
  “你问我的名字吗?”
  “是的。”

  “北塔一o五。”
  “就这个?”
  “北塔一0五。”
  他发出了一种既非叹息也非**的厌倦的声音,然后又弯腰干起活儿来,直做到沉默再度被打破。
  “做鞋不是你的职业吧?”罗瑞先生注视着他说。
  他那枯槁的眼睛转向了德伐日,仿佛希望把题目交给他来回答,从那儿没得到答案,他又在地下找了一会儿,才又转向提问者。
  “做鞋不是我的职业么?不是。我--我是在这儿才学做鞋的。我是自学的。我请求让我--”
  他又失去了记忆。这回长达几分钟,这时他那两只手又依次摸索起来。他的眼睛终于慢慢回到刚才离开的那张脸上。一见到那张脸,他吃了一惊,却又平静下来,像是那时才醒来的人,又回到了昨夜的题目上。
  “我申请自学做鞋,费了很多力,花了很多时间,批准了。从那以后我就做鞋。”
  他伸手想要回被拿走的鞋,罗瑞先生仍然注视着他的脸,说:
  “曼内特先生,你一点都想不起我了么?”
  鞋掉到地下,他坐在那儿呆望着提问题的人。
  “曼内特先生,”罗瑞先生一只手放在德伐日的手臂上,“你一点也想不起这个人了么?看看他,看看我。你心里是不是还想得起以前的银行职员,以前的职业和仆人,曼内特先生?”
  这
  位多年的囚徒坐在那儿一会儿呆望着罗瑞先生,一会儿呆望着德伐日,他额头正中已被长期抹去的聪明深沉的智力迹象逐渐穿破笼罩着它的-阴-霾透了出来,却随即又
  被遮住了,模糊了,隐没了,不过那种迹象确实出现过。可他的这些表情却都在一张年轻漂亮的面孔上准确地得到了反映。那姑娘早已沿着墙根悄悄走到一个能看见
  他的地点,此时正凝望着他。她最初举起了手,即使不是想把自己与他隔开,怕见到他,也是表现了一种混合着同情的恐惧。现在那手却又伸向了他,颤抖着,急于
  把他那幽灵样的面孔放到她温暖年轻的胸膛上去,用爱使他复活,使他产生希望--那表情在她那年轻漂亮的脸上重复得如此准确(虽是表现了坚强的性*格),竟仿
  佛是一道活动的光从他身上移向了她。
  黑暗又笼罩了他,他对两人的注视逐渐松懈下来,双眼以一种昏瞀而茫然的表情在地下找了一会儿,便又照老样子东张西望,最后发出一声深沉的长长的叹息,拿起鞋又干起了活儿。
  “你认出他了么,先生?”德伐日先生问。
  “认出来了,只一会儿。开头我还以为完全没有希望了,可我却在一瞬间毫无疑问地看到了那张我曾十分熟悉的面孔。嘘!咱们再退开一点,嘘!”
  那姑娘已离开阁楼的墙壁,走近了老人的长凳。老人在低头干活儿,靠近他的人影几乎要伸出手来摸摸他,而他却一无所知。此中有一种东西令人肃然竦然。
  没有话语,没有声音。她像精灵一样站在他身边,而他则弯着腰在干活。
  终于,他放下了手中的工具,要取皮匠刀了。那刀就在他身边--不是她站立的一边。他拿起了刀,弯下腰要工作,眼睛却瞥见了她的裙子。他抬起头来,看到了她的脸。两个旁观者要走上前来,她却做了个手势,让他们别动。她并不担心他会用刀伤害她,虽然那两人有些不放心。
  他恐惧地望着她,过了一会儿他的嘴唇开始做出说话的动作,虽然没有发出声音。他的呼吸急促吃力,不时停顿,却听见他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了出来:
  “这是什么?”
  姑娘泪流满面,把双手放到唇边吻了吻,又伸向他;然后把他搂在胸前,仿佛要把他那衰迈的头放在她的怀抱里。
  “你不是看守的女儿吧?”
  她叹了口气,“不是。”
  “你是谁?”
  她对自己的声音不放心,便在他身边长凳上坐了下来。他退缩了一下,但她把手放到了他的手臂上,一阵震颤明显地通过他全身。他温和地放下了鞋刀,坐在那儿瞪大眼望着她。
  她刚才匆匆掠到一边的金色*长发此时又垂落到她的脖子上。他一点点地伸出手来拿起发鬟看着。这个动作才做了一半他又迷糊了,重新发出一声深沉的叹息,又做起鞋来。
  但
  他做得并不久。她放掉他的胳膊,却把手放到了他的肩上。他怀疑地看了那手两三次,似乎要肯定它确实在那儿,然后放下了工作,把手放到自己脖子上,取下一根
  脏污的绳,绳上有一块卷好的布。他在膝盖上小心地把它打开,其中有少许头发;只不过两三根金色*的长发,是多年前缠在他指头上扯下来的。
  他又把她的头发拿在手上,仔细审视。“是同样的,怎么可能!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是怎么回事?”
  在苦思的表情回到他额上时,他仿佛看到她也有同样的表情,便拉她完全转向了亮光,打量她。

  “那天晚上我被叫走时,她的头放在我的肩上一-她怕我走,虽然我并不怕--我被送到北塔时,他们在我的袖子上找到了这个。‘你们可以把它留给我么?它不能帮助我的身体逃掉,虽然能让我的精神飞走。’这是我当时说的话。我记得很清楚。”
  他用嘴唇做了多次动作才表示出了这些意思。但是他一旦找到了话语,话语便连贯而来,虽然来得缓慢。
  “怎么样--是你吗?”
  两个旁观者又吓了一跳,因为他令人害怕地突然转向了她。然而她却任凭他抓住,坦然地坐着,低声说,“我求你们,好先生们,不要过来,不要说话,不要动。”
  “听:”他惊叫,“是谁的声音?”
  他一面叫,一面已放松了她,然后两手伸到头上,发狂似地扯起头发来。正跟除了做鞋之外他的一切都会过去一样,这阵发作终于过去。他把他的小包卷了起来,打算重新挂到胸口,却仍然望着她,伤心地摇着头。
  “不,
  不,不,你太年轻,太美丽,这是不可能的。看看囚犯是什么样子吧!这样的手她当年从来没看见过,这样的脸她当年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的声音她当年从来没有
  听到过。不,不。她--还有他--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在北塔那漫长的时间之前。你叫什么名字,我温和的天使?”
  为了庆贺他变得柔和语调和态度,女儿跪倒在他面前,哀告的双手抚慰着父亲的胸口。
  “啊,先生,以后我会告诉你我的名字,我的母亲是谁,我的父亲是谁,我为什么不知道他们那痛苦不堪的经历。但我现在不能告诉你,不能在这儿告诉你。我现在可以在这儿告诉你的是我请求你**我,为我祝福,亲我,亲我啊,亲爱的,我亲爱的!”
  他那一头凄凉的白发跟她那一头闪光的金发混到了一起,金发温暖了白发,也照亮了它,仿佛是自由的光芒照射在他的身上。
  “如
  果你从我的声音里听出了你曾听到过的甜蜜的音乐--我不知道你会不会,但我希望会--就为它哭泣吧,为它哭泣吧!如果你在**我的头发时能回想起在你自
  由的青年时代曾靠在你胸前的头的话,就为它哭泣吧,为它哭泣吧!若是我向你表示我们还会有一个家,我会对你一片孝心,全心全意地服侍你,这话能令你想起一
  个败落多年的家,因而使你的心憔悴,你就为它哭吧,哭吧!”
  她更紧地搂住他的脖子,像摇孩子似的在胸前摇着他。
  “如
  果我告诉你,我最最亲爱的人,你的痛苦已经过去,我是到这儿来带你脱离苦海的,我们要到英国去,去享受和平与安宁,因而让你想到你白白葬送的大好年华,想
  到我们的生地--对你这样冷酷无情的法兰西,你就哭吧!哭吧!如果我告诉你我的名字,谈起我还活着的父亲和已经死去的母亲,告诉你我应当跪在我光明磊落的
  父亲面前求他饶恕,因为我不曾营救过他,不曾为他通宵流泪、睡不着觉,而那是因为我可怜的母亲爱我,不肯让我知道她的痛苦。若是这样你就哭吧!哭吧!为她
  而哭!也为我哭!两位好先生,谢谢上帝!我感到他神圣的眼泪落在我脸上,他的呜咽抽搐在我心上!啊,你看!为我们感谢上帝吧!感谢上帝!”
  他已倒在了她的怀里,他的脸落到了她的胸膛上:一个异常动人,也异常可怕的场面(因为那奇冤和惨祸)。两个在场人都不禁双手掩面。
  阁
  楼的静谧久久不曾受到干扰,抽泣的胸膛和颤抖的身躯平静了下来。正如一切风暴之后总有静谧。那是人世的象征,被称作生命的那场风暴必然会静下来,进入休息
  和寂寥。两人走上前去把父女俩从地上扶了起来--老人已逐渐歪倒在地上,精疲力竭,昏睡过去。姑娘是扶着他倒下去的,让他的头落在自己的手臂上;她的金发
  垂了下来,挡住了他的光线。
  “如果我们能把一切安排好,”她说,罗瑞先生已好几次抽动鼻孔,这时才对她弯下身来。她向他举起手说,“我们立即离开巴黎吧!不用惊醒他就能从门口把他带走--”
  “可是你得考虑,他经得起长途跋涉么?”罗瑞先生问。
  “这个城市对他太可怕,让他长途跋涉也比留在这儿强。”
  “这倒是真的,”德伐日说,此时他正跪在地上旁观,听着他们说话。“更重要的是,有一切理由认为,曼内特先生最好是离开法国。你看,我是不是去雇一辆驿车?”
  “这是业务工作,”罗瑞先生说,转瞬之间恢复了他一板一眼的工作态度。“既是业务工作,最好就由我来做。”
  “那
  就谢谢你了,”曼内特小姐催促道,“就让我跟他留在这儿。你看,他已经平静下来。把他交给我好了,不用担心。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如果你关上门,保证我们不

  受干扰,我毫不怀疑他在你回来的时候会跟你离开时一样平静。我保证尽一切努力照顾好他。你一回来我们马上就带他走。”
  对这做法罗瑞先生跟德伐日都不怎么赞成。他们都很希望有一个人能留下来陪着,但是又要雇马车,又要办旅行手续;而天色*又已经晚了,时间很急迫。最后他们只好把要办的事匆匆分了个工就赶着办事去了。
  暮色*笼罩下来,女儿把头放在硬地上,靠在父亲身旁,观察着他,两人静静地躺着。夜色*越来越浓,一道光从墙壁的缝隙里透了进来。
  罗瑞先生和德伐日先生已办好了旅行所需的一应事项,除了旅行外衣、围巾,还带来了夹肉面包、酒和热咖啡。德伐日先生把食品和带来的灯放到鞋匠长凳上(阁楼里除了一张草荐床之外别无他物),他跟罗瑞先生弄醒了囚徒,扶他站起身来。
  人
  类的全部智慧怕也无法从那张脸上那惊恐茫然的表情解释他心里的神秘。他是否明白已经发生的事?他是否回忆起了他们告诉他的东西?他是否知道自己已经获得了
  自由?没有任何聪明的头脑能够回答。他们试着和他交谈,但是他仍然很迷糊,回答来得很缓慢。见到他那惶惑*的样子,他们都感到害怕,都同意不再去惊扰
  他。他露出了一种从没出现过疯狂*的表情,只用双手死死抱住脑袋。但-听见他女儿的声音就面露喜色*,并把头向她转过去。
  他们给他东西吃,他就吃;给他东西喝,他就喝;给他东西穿,他就穿;给他东西围,他就围,一副长期习惯于担惊受怕、逆来顺受的样子。他的女几揽住他的胳膊,他反应很快,立即用双手抓住她的手不放。
  他们开始下楼,德伐日先生提着灯走在前面,罗瑞先生断后。他们才踏上长长的主楼梯没几步,老人便停下了脚,盯着房顶和四壁细看。
  “你记得这地方么,爸爸?你记得是从这儿上去的么?”
  “你说什么?”
  但是不等她重复她的问题,他却喃喃地作出了回答,仿佛她已经再次问过了。
  “记得?不,不记得,太久了。”
  他
  们发现他显然已不记得从监牢被带到这屋里的事了。他们听见他低声含糊地念叨着“北塔一o五”。他向四面细看,显然是在寻找长期囚禁他的城堡坚壁。才下到天
  井里,他便本能地改变了步态,好像预计着前面便是吊桥。在他看到没有吊桥,倒是有马车在大街上等着他时,他便放掉女儿的手,抱紧了头。
  门口没有人群;窗户很多,窗前却阒无一人,甚至街面上也没有行人。一种不自然的寂静和空旷笼罩着。那儿只看到一个人,那就是德伐日太太一-她倚在门框上织着毛线,什么都没看见。
  囚
  徒进了马车,他的女儿也跟着上去了,罗瑞先生刚踩上踏板,却被他的问题挡住了一-老人在痛苦地追问他的皮匠工具和没做完的鞋。德伐日太太立即告诉丈夫她去
  取,然后便打着毛线走出灯光,进了天井。她很快便拿来了东西,递进马车--又立即靠在门框上打起毛线来,什么都没看见。
  德伐日坐上驭手座位,说,“去关卡!”双手“叭”的一声挥动鞭子,一行人就在头顶昏暗摇曳的路灯下蹄声得得地上路。
  马
  车在摇曳的路灯下走着。灯光好时街道便明亮,灯光差时街道便幽暗。他们驰过了火光点点的店铺、衣着鲜艳的人群、**辉煌的咖啡厅和戏院大门,往一道城门
  走去。提着风灯的卫兵站在岗哨小屋边。“证件,客人!”“那就看这儿,军官先生,”德伐日说,走下车把卫兵拉到一旁,“这是车里那位白头发先生的证件。文
  件和他都交我负责,是在一一”他放低了声音,几盏军用风灯闪烁了一下,穿制服的手臂举起一盏风灯,伸进马车,跟手臂相连的眼睛用颇不寻常的眼色*望了望白发
  的头。“行了,走吧!”穿制服的人说。“再见!”德伐日回答。这样,他们从摇曳在头顶越来越暗淡的不长的光林里走了出去,来到浩瀚无涯的星光之林下面。
  天
  弯里悬满并不摇曳的永恒的光点,天穹下夜的-阴-影广阔而幽渺。有的光点距离这小小的地球如此辽远,学者甚至告诉我们它们发出的光是否足以显示出自己尚成问
  题。它们只是宇宙的微尘,而在宇宙中一切都能容忍,一切都干了出来。在黎明之前整个寒冷而不安的旅途中,点点星光再一次对着贾维斯.罗瑞先生的耳朵悄悄提
  出了老问题--罗瑞先生面对已被埋葬又被掘出的老人坐着,猜测着老人已失去了哪一些精微的能力,哪一些能力还可以恢复:
  “我希望你愿意重返人世?”
  得到的还是老答案:
  “我
  不知道。”
或许您还会喜欢:
沉船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谁都不怀疑哈梅西是准能够通过法科考试的。执掌各大学的学术女神,一向都不断从她金色的莲座上,对他撒下无数的花瓣,赐给他各种奖章,并使他屡次获得奖学金。大家以为,考试完毕后,哈梅西一定要马上回家了,但他却似乎并不十分急于收拾他的行囊。他父亲曾写信给他,吩咐他立刻回去。他回信说,等到考试的结果一公布,他马上就动身。安那达先生的儿子卓健拉是哈梅西的同学,和他住在紧隔壁。 [点击阅读]
沉默的羔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沉默的羔羊》还不能算是经典,可“名著”的殊荣它还是当之无愧的。一部书,印到四百万册以上,无论如何其影响力不能低估。《纽约时报》一九九二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沉默的羔羊》稳稳地坐着第一把交椅,而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又在本年度一下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大奖,这一来更是推波助澜,使这部以悬念及恐怖著称的小说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我大约三年前在一个朋友的家中看到了《沉默的羔羊》。那是原版录像。 [点击阅读]
沙漠秘井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埃及人把他们的首都开罗称之为“凯旋之城”和“东方的门户”。尽管前一称呼早已徒有虚名,但第二个称呼却是名副其实。开罗确是东方的大门。作为大门,它就不得不首当其冲地面临西方影响的冲击,而这个当年的“凯旋之城”已老朽不堪,没有还手之力了。 [点击阅读]
河边小镇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落水的孩子就像所有的小镇一样,战前位于郊外的这座小镇也曾显得十分宁静。然而,空袭焚毁了它。战争结束后不久,小站的南北出现了黑市,建起了市场,形成了一条热闹而狭窄的通道。这些市场又两三家两三家地被改建成住房的模样。不到一年的时间,这里便成了闹市。不过,这里的道路仍是像以往那样狭窄。在被称做电影院、游戏中心的两座建筑附近建起了十几家“弹子游戏厅”。 [点击阅读]
波洛圣诞探案记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我亲爱的詹姆斯:你一直是我最忠实最宽容的读者之一,正因为这样,当我受到你一点儿批评,我就为此感到极大的不安。你抱怨说我的谋杀事件变得太文雅了,事实上是太贫血了。称渴望一件“血淋淋的暴力谋杀”,一件不容质疑的谋杀案:这就是特别为你而作的故事。我希望它能让你满意。 [点击阅读]
波罗探案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我正站在波洛房间的窗户旁悠闲地望着下面的大街。“奇怪呀!”我突然脱口而出。“怎么啦,我的朋友?”波洛端坐在他舒适的摇椅里,语调平静地问。“波洛,请推求如下事实!——位年轻女人衣着华贵——头戴时髦的帽子,身穿富丽的裘皮大衣。她正慢慢地走过来。边走边看两旁的房子。二个男子和一个中年女人正盯捎尾随着她,而她一无所知。突然又来了一个男孩在她身后指指点点,打着手势。 [点击阅读]
活法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稻盛和夫,1932年生于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业部毕业。1959年创立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历任总经理、董事长,1997年起任名誉董事长。此外,1984年创立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在的KDDI公司)并任董事长。2001年起任最高顾问。1984年创立“稻盛集团”,同时设立“京都奖”,每年表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的陨落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海市蜃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大江山高生野远山险路遥不堪行,未尝踏入天桥立,不见家书载歌来。”这是平安时期的女歌人小式部内侍作的一首和歌,被收录在百人一首中,高宫明美特别喜欢它。当然其中一个原因是歌中描绘了她居住的大江町的名胜,但真正吸引她的是围绕这首和歌发生的一个痛快淋漓的小故事,它讲述了作者如何才华横溢。小式部内侍的父亲是和泉国的国守橘道贞,母亲是集美貌与艳闻于一身,同时尤以和歌闻名于世的女歌人和泉式部。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0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海顿斯坦诗选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海神庙完成了,耸立在玫瑰如绣的花园里,旁边站着建造者,臂膀上,靠着他年轻的妻.她用孩童般的愉悦之声说:“我的杯中溢满了快乐,把我带到纳克萨斯①海滨的人,如今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光辉的神庙,这是他不朽的故土。”她的丈夫严肃地说:“人死后,他的名字会消失,而神庙,却永远如此屹立。一个有作为的艺术家,在看到自己的精神为人传颂时,他就永远活着,行动着。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