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我不是教你诈 - 把握人生最美好的时段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学问真是可爱啊!它像是印章,盖在你人生的支票上,到时候,就可以提领。人生的支票愈多,愈能左右逢源,愈能在紧要关头"获得灵光一闪。"即使在人生的困境,都能因为你被学问充实的心灵,而得到舒缓。甚至让你转化,把那痛苦化作篇章,变成力量。
  年轻人!把握你人生最美好的时段,为自己做点学问吧!不为父母、不为老师,不为成绩,甚至不为联考。
  只因为,你要为自己纯净的心版上,多记录些美好的事务和前人的智慧。
  只因为,你要打造一把钥匙,去开启人生的每一道门!
  ---------------------------------------------
  当一个人偏狭地时你好的时候,他自然期盼你能偏狭地对他好。
  施者总有不甘,受者总有不安。
  假好人与真乡愿
  当我十六年前刚到美国的时候,曾应邀在佛罗里达的一个小城举行画展。
  画展揭幕那天,市长也来了。他拉着我到旁边,以一种很特殊的表情,说了一段很特殊的话,使我至今难忘。
  "你知道吗?我们这个城市和台湾的某城结为了姐妹市。"他对我说:"可是,我愈来愈不知道,该怎么跟那个城市交流了。"
  "为什么?"我问。
  "因为当我们去访问的时候,他们叫几千个学生列队欢迎,献花,用一长队礼车迎接,还加上警车开道,把我们都吓着了,不知道他们来我们这儿访问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安排。"市长摊摊手:"我们只是个小城,实在拿不出什么东西。结果,我们反而不敢邀请了。"
  人情味的副作用
  不久之后,我到达纽约,除了在学校教课,也在家里收学生。
  有一天,我看到一个洋学生用的毛笔很差,建议他买好一点的。
  "这已经是店里最好的了。"学生说:"老师,能不能托你帮我买一支?"
  我马上就去找了一支,交给他:"这支笔就送你!"
  "真的啊!"学生兴奋极了。
  隔不久,他又要买笔,我就又找了一支送他。说实在那笔没多少钱,学生又用功,我等于给他当奖品。
  只是从此,即使他的笔已经旧了,而偷偷托同班的中国学生买,都再也不曾向我开口。
  有一天我问他为什么。他很严肃他说:"你总不收钱,我怎么还能托你买?"
  把过去的两件事对照,我突然有种感触:
  "难道中国的人情味,拿到洋邦,反而有了反面的副作用?"
  请你照单会钱
  没到美国之前,常听人说:许多中国人到了美国,别的没学会,先学会对亲友的无情。连打电话,都计时收钱。
  到美国之后,有段时间,由博物馆安排,在各地旅游,并接受当地人士的接待。果然,他们也会把我打电话的帐单寄来,勾出我打的长途电话。
  "他们真是无情。"每次我寄钱过去,都想:"要是在我们中国,就算你抢着付钱,主人也不会收。"
  只是,一天天过去。听多了,看多了,我发觉自己的想法可能并不对。

  当朋友来住在家里,我不收任何电话费的时候,他明明需要讲二十分钟的长途电话,可能不到五分钟就草草结束。问题是,二十分钟的事,用五分钟怎能说得清?如果有要紧的事得讨论,又怕多花主人的电话费,而不能多谈,岂不误了大事?
  于是,我改为对来访的朋友说:
  "你尽量打电话,要是怕我付电话费,以后帐单来了,我会告诉你,千万别因为客气,而该讲的没讲。"
  我发现,对方反而泰然了。正如一位朋友说的:
  "你这么做,真好!因为我到别人家作客,他们客气,绝不收电话费。害得我打电话的时候,都觉得主人在偷愉看表,结果,出来做生意,反而没做好。"
  我真高兴听他这么说。只是,我心里还是多少有些不安:从国内来的朋友,是不是全能谅解呢?他们能谅解我这样做,是为大家好吗?
  该拿的就要拿
  有一天,读到明朝袁了凡写的(了凡四训),其中说到两个有关孔子的故事,终于让我释怀。故事说:
  鲁国法律规定,如果有人肯出钱赎回被邻国捉去做臣妾的百姓,zheng府都颁奖金。孔子的学生子贡,赎了人,却不接受奖金。孩子知道就骂他说:"你错了!怎么可以只为自己高兴,博取虚名,就随意去做呢?现在鲁国大都是穷人,你开了恶例,使大家觉得赎人受赏是丢脸的事,以后还有谁赎得起人?从此赎人的风气,只怕要渐渐消失了!"
  书里又说:
  子路有一次救起溺水的人,那人送了一头牛为谢,子路收了。孔子听说;则大加赞赏。
  了凡先生写了一段很引人深思的话。
  "若所行似善,而其结果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善,若所行虽然不善。而其结果有益于大众,则虽非善而实是善。"又说:"例如不应该的宽恕,过分的称赞别人,为守小信而误大事,宠爱小孩而养大患……等,都急待吾人冷静检讨改善。"
  我发觉,其实中国的儒家思想,早就重视了"合理化",只是后来许多人故意表现"私情",故作有人情味的样子,或表示自己的宽宏大量,而造成"情理不分"。
  假好人与真乡愿
  读中国绘画史,有一段明代大画家沉周的故事,我永远不会忘。书里说,沉周的邻居掉了东西,误以为沉周家一个相似的东西是他的。沉周知道之后,就把自己的东西送过去。直到邻居掉的那个找回来,把沉周的东西归还,沉周也只是笑道:"这不是你的吗?"
  书中举出的这类例子很多,似乎以此推崇沉周的"胸襟廓落"。只是,每次我读到这儿,都不以为然,这真叫胸怀吗?这根本是最害中国社会的"烂好人"、"真乡愿"。
  说到这儿,我又想起《论语》中的一段话,而不能不佩服孔子。
  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好不好。
  孔子回问:"你拿什么去报德呢?"接着叮嘱:"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儒家"求合理"、"不过火"的中庸之道,在这两句话中,已经做了明确的表现。
  问题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人,为什么却处处忘记这个道理。
  最近,一个跟英籍丈夫离婚的中国妈妈,为了把孩子带回台湾,而上了法庭。那英国人居然批评台湾是个没人情味的地方,说你在路上被撞死了,都没人救你。
  虽然法官后来把孩子判给了母亲,那英国人的每个批评,却不能不让我们深思。曾几何时,我们这个最有人情味的国家,却成了最没人情味的?
  那人情味去了哪里?
  答案应该是:去了自己人的身上。
  褊狭的人情味
  总记得以前看过的两个电视笑剧--
  二人在公车上抢一个座位,突然发觉是熟人,于是不抢了,你让我,我让你。
  一桌不认识的人吃酒菜,菜一上来,就抢着下箸。旁边一桌熟朋友,则正好相反。菜端上来,你让我、我让你,最好吃的鸡腿,反而在一桌人的注视下,留到最后,被端了下去。
  这种谦让是真谦让吗?还是一种"褊狭的人情"?
  糟糕的是,当一个人褊狭地对人好的时候,他自然期盼你能褊狭地对他好,施者总有不甘,受者总有不安。
  于是,当你做大厨的时候,一定要给熟客人多加两勺。
  当你做公务员的时候,一定要给熟人办事,多一些方便。
  当你卖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给朋友较便宜的价钱。
  而你给这人多一勺的时候,那人就少一勺。你给我方便的时候,就比较给别人不方便。你算我便宜的时候,别人就要比我多付钱。
  请问,这造成的是公平,还是不公平?
  不平则鸣!鸣则不宁!它对社会的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呢?
  是光荣还是尴尬?
  最后,让我说两个故事:
  二十年前,当我太太在中山女高做训育组长的时候,一个老朋友听说,立刻兴奋他说:"太好了!这样我女儿就可以进中山女高了。"
  五十年前,在上海。一位著名的京剧演员登台,戏院里座元虚席。突然进来一位"人物",那名演员老远在台上看到,居然停下来打了个招呼。
  我常常想到这两年事。心想,那位朋友难道以为靠关系,可以不参加联考?或是可以在考试中作手脚?他那样说,真是侮辱了联考。又想,那位"名角",真能称为名角吗?一个敬业的演员,怎能在演出一半,不顾整场观众,而停下来打私人招呼?
  我更想,如果我是那位"人物",会觉得这是光荣,还是尴尬?
  我梦想,有一天我们能公平地,真心地,以合理合法的态度,去关怀每一个人,而不是只对自己人好。
  我梦想,有一天,我们不再"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而能冷静地看每一件事。
  我梦想,有一天,孔子"合理化"的中庸之道,能真正在我们的生活中落实。
  ----------------------------------------

  你看过城隍爷出巡的仪式吗?
  那真是精彩极引
  掌管地府的城隍爷在前面威风凛凛地前进,后面跟着一批青面掩牙的小鬼,和背枷戴铐"被打下十八层地狱的恶人"。
  看吧!我终于办到了!
  常听人说"压力太大,实在受不了。"或是讲"我这个人,就是受不得压力。"
  岂知道,我们每个人从没出生,就已经受到压力,而这压力一直到死,都无法脱离。
  如果我们装满一杯水,在杯口盖上一张纸,再把杯子倒过来。会发现,那张纸和杯里的水,能不倾泻下来。
  这是因为大气的压力。
  如果把一个空心的铁球,切成两半,再合起来,并抽掉其中的空气。会发现那铁球的两半,紧紧吸在一起,即使用十六匹马,都可能拉不开。
  这有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的压力。谁能想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由地面向上延伸六十到三百公里,也把它的重量狠狠加在我们身上。
  可是,我们不是活得很轻松吗?
  那是因为我们的体内,相对地产生压力。两个压力抵消,就毫无感觉了。
  在高压下出头的人
  记得一位政治家,回忆在监狱做政治犯的时候,常自己孵豆芽。一大把豆子,泡在杯里,居然愈被压在下面的豆子,长得愈肥。
  我自己也有经验--
  每年秋天,我会在地上挖一个个深达六寸的坑,把郁金香的花球放到坑底,再盖上厚厚的泥土。
  每次一边盖上,我一边想:"这些娇嫩的郁金香,为什么非种这么深呢?它们又怎么有能力,向上冲破这么厚的泥上?"
  只是,一年又一年,它们都及时探出叶片,抽出蓓蕾,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若不是种过郁金香的人,谁会想到,它们是从六寸深的地方钻出来?
  大家只见灿烂的花,有谁会想到它艰苦的过去?
  在高压下退缩的人
  当然,我也偶尔发现有些因为力量不足,没能钻出泥上而死亡的。看到它们终于萎缩的球根,我有着许多感慨:
  它们不就像人吗?有些人很有才气,很有能力,甚至很有健康的身体。却因为受不了压力,而在人生的战场退缩下去。
  他很可能是参加竞选的政治家,实在受不了精神压力,而中途退选。
  他很可能是花十几年时间,准备参加世界运动大赛的国手,却因为承担不了大多人的瞩望。唯恐失败之后,难以面对全国同胞,而临场失常,败下阵来。
  他还可能是每天把联考挂在心上的好学生。当那些功课不如他的人,都准备上场一搏的时候,他却宣布:"我痛恨考试,为了向这考试表示抗议,我要做拒绝联考的小子。"
  他确实可能是特立独行的人物,敢于向他认为不理想的制度挑战。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么想:
  他是因为太怕失败、受不了压力,而选择了不应战。
或许您还会喜欢:
拖延心理学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编辑手记拿起武器,向拖延宣战在阅读本书之前,也许你会认为,拖延是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的小毛病,有些人会对这总也改不掉的习惯抱有些许懊恼,有些人会为在最后一秒钟的灵感迸发沾沾自喜,而这似乎都是生活的常态。但是,当你愿意去深入了解这一行为的时候,你会在网上发现很多因拖延而痛苦不堪的网友们。 [点击阅读]
攻心为上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前言如果你刚翻开这本书,还不晓得会学到什么,你就等着丰收吧。《攻心为上》叮不是一本尽讲些没用、说教的学院派书籍,而是一些你马上可以用在生意上、生活上、人际关系上和任何其他目标上的信息。我写序的感觉很复杂,一方面希望你们马上可以学到麦凯的见解、天分和创造力,另一方面我自己也开始大量吸收这些信息。在创造我自己事业巅峰的过程中,我会为找到这本书而窃喜。我知道你也不会愿意你的竞争对手看到这本书。 [点击阅读]
最后的守护者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艾泽拉斯双月中较大的那一个,今晚首先升起,现在,她正圆圆地挂在夜空,用那银白色的月光照亮着群星。在这片柔和的月光之下,装点着赤脊山脉的群峰。白天,日光给这些山峰抹上粉红的光晕,而到了晚上,他们又变成高大、孤傲的幽灵。山脉的西边山脚下,便是那艾尔文森林,被橡树和缎木所覆盖,从丘陵地带一直延伸到海边。东边,则是广阔的黑色沼泽。一片布满溪流和河道的沼泽山地。那里到处是荒废的居所和潜藏着的危险。 [点击阅读]
果壳中的宇宙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相对论简史霍金爱因斯坦是如何为20世纪两个基本理论,即相对论和量子论奠基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是位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发现者,1879年诞生于德国的乌尔姆。次年他的全家即迁往慕尼黑。在那里他的父亲赫曼和叔父各自建立了一个小型的不很成功的电器公司。阿尔伯特并非神童,但是宣称他在学校中成绩劣等似乎又言过其实。1894年他的父亲公司倒闭,全家又迁往意大利的米兰。 [点击阅读]
没拼过的青春,不值一过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全才学子、《天才知道》第二季总冠军邓楚涵青春励志图书首度问世分享无悔、无怨、无憾的校园奋斗故事和万千中学生一起,用拼搏和汗水谱写青春赞歌【内容简介】邓楚涵的人生履历,和他的脸一样完美无瑕,在看到他的那一刻,你会明白什么叫实力派偶像。他在智力上碾杀一切。《天才知道》中荣耀登顶,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学生竞赛冠军,同济大学全才学子,国家级奖学金获得者……他说,成功在于,当别人放弃时,你多忍了一分钟。 [点击阅读]
海底两万里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人们一定还记得1866年海上发生的一件离奇的、神秘的、无法解释的怪事。且不说当时哄动沿海居民和世界舆论的各种传闻,这里只说一般航海人员特别激动的心情。欧美的进出口商人、船长和船主、各国的海军官佐以及这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非常注意这件事。这事大体是这样:不久以前,好些大船在海上碰见了一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很长的物体,形状很像纺锤,有时发出磷光,它的体积比鲸鱼大得多,行动起来也比鲸鱼快得多。 [点击阅读]
爱的艺术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前言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点击阅读]
穷爸爸富爸爸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就是你所需要的学校真的让孩子们准备好应付真实的世界了吗?“努力学习,得到好成绩,你就能找到高薪并且伴有很多其他好处的职位。”我父母过去常这么对我说。他们的生活目标就是供我和姐姐上大学,觉得这样我们就有了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最好机会。 [点击阅读]
那片星空那片海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楔子月光下,死神挥起镰刀,准备收割男子的生命。男子问:“怎样才能不死?”死神说:“找一个少女,只要她愿意放弃生命,把灵魂奉献给你,你就能活下去。”男子问:“怎样才能让一个少女放弃生命,把灵魂奉献给我?”死神说:“只要你得到她的心,让她爱上你。 [点击阅读]
魔兽争霸小说:赎罪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克罗撒·战歌一个在人类与精灵社会度过了童年的兽人,外貌酷似人类却有着兽人的一切特征。后成为战歌部落的酋长。摩刻拉·火锥库洛斯凯·火锥的儿子。追寻父亲的遗志完成了自己伟大神兵的著作,成为矮人景仰的山丘之王,后为寻找莫拉丁神锤踏上冒险旅途。阿尔塞斯洛丹伦的王子。白色的头发和灰败的皮肤,以及永远挂在他脸上被称做恶魔的笑容,由圣骑士成为死亡骑士。但是他的领袖气质以及王者霸气却丝毫没有改变。 [点击阅读]
不碎之灵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诸色众相,所存者灵。在他的脑海之中,这句平淡的话语竟然逐渐地演化成一道永久回荡着的箴言,守护起他新近所感知到的一切。更为重要的是,这句箴言已经使他经历了一次对世间真谛的顿悟,并成为钥匙,为他开启一扇通向宇宙知识之海的大门。并且,这顿悟也将他带来了这里。当努波顿缓缓地在赞加沼泽内那片由巨形蘑菇所构成的丛林中穿行时,这句话令他倍感舒适与安宁。 [点击阅读]
喃喃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第1章妄语(1)扎西拉姆·多多自幼便是个孤单的孩子,我习惯一个人想象自己的虚妄世界。少年时开始多思虑,满心满怀的念头与言语,挤得肚肠都酸痛了,只好写下来,变成酸词句。又到青年离家求学去,便总算因了这千山万水,可以将千言万语都寄予书信,借了问候友人的名分,自个儿滔滔不绝,也不管不顾别人是否有心听闻,是否有丝毫兴趣。直到网络互联,博客兴起,便一掷纸笔,十指开始于键盘上,翻飞不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