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无影灯 - 第四章0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四章02
  直江医师消毒完,穿戴好手术衣和口罩,站到手术台前时已下午2点30分了。
  无影灯下,只有石仓由藏的腹部从被单中间露出一个菱形方块。直江瞥了眼他那稍稍发黄了的皮肤,然后,用戴着橡皮手套的手轻轻按了按胃的上部。
  沿着胃的下缘,可以触到一块硬结,虽然并不特别隆起,但像一块木板嵌在腹内一样,有种抵触感觉。从表皮看上去有半个手掌大,由藏在床上自己触摸到的硬结,肯定也是这部位。
  “手术刀!”
  直江核准肿块的大小后,向掌管器械的护士发出命令。护士把手术刀背朝上地递给了直江。
  由藏已经熟睡了。因为一开始就定为切开皮肤观察腹腔的手术,所以没有专请麻醉医师,而由小桥医师负责麻醉,志村伦子作助手。
  “开始!”
  直江发出号令,小桥会意。于是,手术刀默默地划开了胸骨下方。从那里沿直线向下开去到达脐部时,向右划了一个半圆的弧形,然后,重新恢复直线,直达下腹部。这是胃切除常用的方法,鲜血立刻跟着手术刀流了出来。
  “止血钳!”
  直江麻利地用止血钳止住从刀口冒出来的血,动作从容准确,毫无多余之举。仅用数分钟,所有出血部位全被止住,直江又操起手术刀来。
  剖开皮肤,割开腹肌之后还有一层强韧的白色腹膜。伦子用筋钩扒开刀口,直江用镊子捏起腹膜的一端,用刀尖轻轻一戳,那里立刻出现了一个小洞,这时已经可以看见肠子了。
  “腹膜钳子!”
  直江迅速将一把钳子插进刚才那个小洞的右端,又向左端插了一把,拎起了腹膜,这时,伦子马上把筋钩移向这里,其实,直江并未命令,只是相互间心领神会而已。
  腹膜钳进入之处成了桥头堡,直线剪便顺势向上下两方开去。
  于是,覆盖着皮肤、肌肉、腹膜的三个层次被切开了,腹腔内的全貌便暴露在灯光之下。
  胃从左上向右下斜挂着,在其上端和下端,支撑胃的肠间膜已成粉红色,再往下便是盘成一团的10米多长的小肠。
  尽管在石仓由藏肚子中央切开了有30多厘米长的刀口,暴露出来胃肠,但他仍然熟睡着,一动不动。
  直江察看了一会儿胃肠状况之后,好像下了决心似的把戴着胶皮手套的手插进了腹腔。从皮肤上方触摸到的硬结,同估计的一样,沿着胃的下端呈缓慢的曲线,扩散成板状,其尖端已经达到胃同十二指肠相连接的幽门部位。胃的下端即大弯部是胃囊最宽的地方,即使这里发生癌变,对于食物的通过也毫无影响,这一点就是由藏一直没有自觉发现症状,因而放松诊查,以致造成耽误治疗的最大原因。
  “唔……”
  直江的手搭在患者的胃上,低声哼了一下。癌并没仅仅停留在胃壁上,现在已扩散到胃下端呈网眼状的肠间膜淋巴节上了。这里肿胀得厉害,有一部分甚至扩散到了大肠。另外,胃的大弯一带已和肠间膜与后腹膜粘连、硬化。癌细胞业已明显地扩散到整个腹腔了。
  直江仔细地从胃壁到肠间膜、大肠、后腹膜逐一触摸,进行确认。他从肿起的淋巴节上取下切片作标本,并拿起胃来仔细观察一遍。然后分开肠子,从后腹膜一直探索到最后面的脊椎。他边观察边触摸,仿佛要把实际感受牢牢记住似的频频点头。他的目光毫无疏漏,与其说那是为人治病的医生的眼神,不如说是把肉体当做材料的研究者的目光。

  直江抬起头,从腹腔中抽出手来,从开腹到现在已经经过了40分钟,时钟指着3点10分。
  这中间,除切除了二处淋巴节之外,像样的手术一件也没做。用了20多分钟的时间只是把由藏的腹内用眼和手搜索了一遍而已。
  “明白啦,缝合吧!”
  一瞬间,伦子被一个奇妙的想法困扰了。难道说,把别人的肚子拨弄了一遍之后,说声“明白了”就算完事吗?然而,直江却是心满意足似的凝视着腹腔。肠子自身蠕动着渐渐复原到原来的位置上,缝合刀口后,肠子会自然复位的。
  “彻底完了。”
  直江低声自语。伦子知道医师们常把癌细胞完全转移称为“彻底完了”。
  “真的不行了?”
  “顶多再活两个月。”
  “竞严重到……”
  “连胰脏都感染上了。”
  直江这么说着,眼光里充满自信。
  “4号丝线!”
  接过缝针后,他就像什么事情也未曾发生过似的捏拢左右腹膜,穿起线来。
  待腹膜、皮肤缝完后已是3点20分了。
  一般给胃做手术要花费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左右。按照这个速度,好像手术过快了。
  “血压如何?”
  “无异常。”
  小桥看着血压计回答说。
  “因为他没有失血。”
  直江苦笑着,从刀口抽回手,伦子马上转到他的身后,为他解开手术衣的后带。
  “让他再这么睡上30分钟左右!”
  “是。”
  “输液只用百分之五葡萄糖就行。”
  “这个切片怎么处理?”一个护士递过来装在盘尼西林小瓶里有小豆粒大小的淋巴节切片。
  “把它作为标本。”
  直江接过小瓶,擦掉额上冒出来的汗珠,然后走向医师办公室去换衣服。
  大约经过了一个小时,石仓由藏从麻醉状态中醒过来,时间为4点30分。那时,直江正在门诊室为一个因交通事故受了伤的患者医治。这个患者在乘坐出租汽车遇红灯信号停车时,被一辆从后面开来的汽车撞上了,颈部受到震颤,即患了所谓头部震颤症。
  患者说手指虽无麻痹感,但颈部疼痛,头发晕。
  直江为他诊察过一番后,要他去照x光片,然后走向病房。
  石仓由藏的身子深深地埋在柔软的病床上。
  直江一到,他立刻睁开了眼,微微笑了。
  “你醒啦?”
  “大夫,太谢谢您啦!”
  由于麻醉时嘴里插过胶管,由藏的声词音有点儿沙哑,但并不显得多么难受。
  直江给他号脉,并观察了输液情况。
  由藏身边有长子夫妇和一个孙女陪着。
  “坏肉全都摘掉了吧。”
  “摘除是摘除了,但有一部分很难摘除,不能说全都除净了。不过,不好的地方全都拿掉了。”
  直江边说边从伦子手里接过听诊器放到由藏胸前。

  由藏刚想说什么立即住了口闭上了眼。心音并无异常——手术后小桥也曾这么报告过。即使没有这个报告,仅只剖腹和缝合的操作也不可能使心脏发生异常变化。
  拿开听诊器,直江又看了患者的眼和舌头。和手术前相比毫无变化。
  “不用担心,再来一次静养吧!”
  “大夫,到什么时候我才能吃米饭?”
  “过四天你就可以喝米粥啦!”
  “四天?这期间会很疼吗?”
  “因为切除了胃,就须忍耐点儿啊。”
  “他们两人大吵大嚷说:若是再动手术就得死。我最初就认为切掉胃的一部分算得了什么?到底是我说对了。”由藏自豪地望了望儿子儿媳,说,“我活到这把年纪,不曾得过什么大病,我敢跟年轻人比试比试,我是不会输给他们的。”
  直江直点头。
  “那么,什么时候我能下床走路?”
  “要在10多天以后啊。”
  “要10天的。”
  由藏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像似数着日子。
  “那么,出院得在什么时候呢?”
  “爸爸!”
  儿媳实在忍耐不住,叫了一声。
  “您说多了会疲劳的!”
  “2月份我可以出院了吧?”
  “那么远的日子,现在还说不清。”
  “倒也是。”
  由藏坦然同意了。
  “好吧,再见!”
  “谢谢大夫!”
  家属们鞠躬致谢,由藏也在家属身后从枕上微微抬起头来致意。
  高价病房走廊的一角,摆着观叶植物的花盆,墙壁雪白洁净。
  “您那么说能行吗?”
  伦子比直江错后一步走着,不安地问。
  “没办法呀。”
  “我们也要这么说吗?”
  “当然!”
  直江直视前方回答说,两手插进白大褂衣袋里。
  那位门诊患者仍旧呆呆地坐在圈椅上。病历上写着55岁,但他两鬓已明显斑白,头发稀疏,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得多。
  “您在哪儿上班?”
  “东京都政府。”
  这位叫做桑名的人手捂着脖子回答说。
  “您现在……”
  “刚刚拍了张片子。”
  x光线医师很快拿来了张片子插到观察箱上。
  x光照片分正面、斜面、前屈、后屈等六个部分,全部正常。
  “颈骨方面用不着担心。”
  直江一边往病历上填写医生意见一边说道。
  “可是,有点疼。”
  桑名一本正经地观察着插在观察箱里的自己的骨骼图像。颈部由七块颈骨组成,再往上就是头骨,有个白色的大阴影。
  “当颈部摇转的瞬间,其肌肉受抻,里面的血管和肌膜遭到部分损伤,因此,颈根部会出现酸痛,但并不是骨折或脱臼。”
  “这么说,依然是头部震颤症啦?”
  “震颤这一词是表达受伤动机的词,作为专门的病名很不妥帖。总之,颈部在空间像鞭子那样柔软颤动,被闪了一下,说它是震颤症也并非不可,然而我从不使用这种叫法。”
  “那么,该怎么叫好呢?”

  “按理该叫颈椎扭伤。”
  “扭伤?”
  桑名又一次仔细地看了看x光底片。
  颚骨的前方有一排牙齿,其中一个特别明显的就是那颗金牙。桑名一边看一边捂着脖子。
  “总之,支撑这些骨头的环节暂时松动了。”
  直江说这话时,门口出现了警官和一个年轻人。三天前的夜晚,这位警官曾送来过一个满脸是血的醉汉,因而相识。
  “怎么样,大夫?”
  “并不严重,不过,要一个月后才能痊愈。”
  “需要住院吗?”
  “没有必要。静静地休养两三天就行了。不过这种扭伤经过一天以后,反而会加剧疼痛的。”
  “骨头方面怎么样?”
  “都很正常。”
  “听说骨头没事!”
  警官向木然站在身后的青年说。青年穿着黄地绿条纹的花哨毛衣。
  “你就是撞车人?”
  直江问他时,青年像受惊了似的抬起头。
  “住在哪里?”
  “世田谷区三轩茶屋……”青年报完地址,然后说他是l大学的二年级学生。
  “是你的车撞的?”
  “他开的是辆流线型的赛车,被撞的一方仅坏了保险杠,而他自己的车却坏了前车灯和不少零件。”警官代他答道。
  “肯定是加入保险的喽?”
  “是的。”青年头扭在另一边回答说。
  伦子在一旁迅速地把青年的住址和电话号码记到病历卡片上。
  “要打针啦。”
  桑名回过头来看了青年一眼,然后走向旁边的治疗室去了。
  “我还要详细调查一些事,你先到候诊室去等一等。”
  听了警官的指示,青年走出房间,直江在病历上写上病名和治疗经过。
  “大夫,上次被塞进厕所的那小伙子还老实吗?”
  “还行。”
  “他的伙伴们来过吗?”
  “好像来过一次,不过,我没见到。”
  “是吗,我总觉得后来会给您找些什么麻烦,实在放心不下。”
  “是找了些麻烦。”
  “怎么?”警官为这句一针见血的话着了慌。
  “发生了什么事?”
  “住院时,预支的那3万日元押金,眼看就用完了。”
  “是吗?”警官突然听到医疗费的事,仿佛是自己的事一样惶恐了。
  “患者知道这件事吗?”
  “他当然知道。可就是不想掏钱。”
  “还剩多少钱?”
  “昨天听会计说还能住两天。”
  “两天?”
  “他住的病房一天要3000日元,3万日元的押金很快就光,若不是我告诉不要给他头部拍片,恐怕……”
  “对不起!”
  “你代他道歉又能怎样呢?”
  “是啊,这伙人难道能没钱?”
  “当初对他明确讲过,押金用完马上出院。”
  “现在伤口如何?”
  “个别部位正在化脓。”
  “化脓了?”
  “即使出院了,他还可以在门诊上治疗。”
  直江说完站起身来,用消毒液洗了洗手。
或许您还会喜欢:
飘(乱世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生平简介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点击阅读]
别相信任何人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如果你怀疑,身边最亲近的人为你虚构了一个人生,你还能相信谁?你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更何况是别人要你看的。20年来,克丽丝的记忆只能保持一天。每天早上醒来,她都会完全忘了昨天的事——包皮括她的身份、她的过往,甚至她爱的人。克丽丝的丈夫叫本,是她在这个世界里唯一的支柱,关于她生命中的一切,都只能由本告知。但是有一天,克丽丝找到了自己的日记,发现第一页赫然写着:不要相信本。 [点击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及女仆辟果提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辟果提的哥哥家里。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他妹妹的女儿爱弥丽和他弟弟的儿子海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点击阅读]
廊桥遗梦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廊桥遗梦》向我们描述了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再现了一段真挚的情感纠葛,是一部社会化和本地化思维很强的力作,《廊桥遗梦》之所以让人震惊,大概是它提出了爱情的本质问题之一——人们对于性爱的态度。 [点击阅读]
大西洋底来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0 人气:2
摘要:阴云密布,狂风怒号,滔天的大浪冲击着海岸。海草、杂鱼、各种水生物被涌上海滩,在狂风中飘滚、颤动。一道嶙峋的峭壁在海边耸起,俯视着无边无际的滔滔大洋。一条破木船搁浅在岸边,孤零零地忍受着风浪的抽打。船上写着几行日文。孤船的旁边,一条被海浪选到沙滩上的小鲨鱼,发出刺耳的哀叫。在任暴的风浪里,野生的海带漂忽不走,有些在海浪里起伏深沉,有些被刮到海滩上,任凭酷热的蒸腾。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点击阅读]
悲惨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米里哀先生是法国南部的地区狄涅的主教。他是个七十五岁的老人,原出身于贵族,法国大革命后破落了。他学问渊博,生活俭朴,好善乐施。他把每年从zheng府那里领得的一万五千法郎薪俸,都捐献给当地的慈善事业。被人们称为卞福汝(意为“欢迎”)主教。米里哀先生认为自己活在世上“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是来保护世人心灵的”。 [点击阅读]
丰饶之海
作者:佚名
章节:170 人气:2
摘要:同学们在学校里议论日俄战争的时候,松枝清显询问他的最要好的朋友本多繁邦是否还记得当年的事情。繁邦也是往事依稀,只是模模糊糊还记得被人带到门外看过庆祝胜利的提灯游行。战争结束那一年,他们都已经十一岁,清显觉得理应有更加鲜明的记忆。同学们津津乐道当年的情景,大抵都是从大人那里听来的,再添加一些自己隐约含糊的记忆罢了。松枝家族中,清显的两个叔叔就是在那场战争中阵亡的。祖母因此至今还享受遗属抚恤金。 [点击阅读]
乞力马扎罗的雪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①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奇怪的是它一点也不痛,”他说。“你知道,开始的时候它就是这样。”“真是这样吗?”“千真万确。可我感到非常抱歉,这股气味准叫你受不了啦。”“别这么说!请你别这么说。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
作者:佚名
章节:70 人气:2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 [点击阅读]
匹克威克外传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匹克威克派除却疑云,把黑暗化为耀眼的光明,使不朽的匹克威克的光荣事业的早期历史免于湮没,这第一线光辉,是检阅匹克威克社文献中如下的记载得来的;编者把这个记录呈献于读者之前,感到最大的荣幸,这证明了托付给他的浩瀚的文件的时候所具有的小心谨慎、孜孜不倦的勤勉和高超的眼力。一八二七年五月十二日。主席,匹克威克社永任副社长约瑟夫·史密格斯阁下。一致通过如下的决议。 [点击阅读]
地狱镇魂歌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没有人知道创世之神是谁,但他(她)创造了整个世界,创造了神族和魔族,还有同时拥有两个种族力量但是却都没有两个种族强大的人族,也同时创造出了无数互相具有不同形态的异类族群,在把这些族群放置在他的力量所创造的领地中之后,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创世之神便离开了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下落。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