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星际战争 - 第一部 火星人入侵-第七章 逃回家里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至于我呢,只记得自己踉踉跄跄地穿过旷野,头老是撞在树上,其余的记不得了。我被笼罩在火星人那无形的恐怖里;那柄无情的“热光”利剑在我头上盘旋,飞舞,随时准备落下来,把我击毙。总算来到十字路口与霍塞尔之间的公路,我便沿着路向十字路口跑去。备受恐惧的折磨,再加之一路奔跑,我累得精疲力竭,再也跑不动了,终于摇摇晃晃地倒在路边。那是在煤气管道旁边运河大桥附近。我倒在地上,纹丝不动。
  我一定躺了好一会儿。
  随后,我坐了起来,神志恍惚。一时记不得自己是怎样来到那里的。恐怖感像衣衫从我身上落下来,消失了。我的帽子不翼而飞,衣领也脱了纽扣。几分钟之前,我眼前只有三件事物是真实的——茫茫的黑夜、旷野,自己的虚弱与痛楚,还有那即将降临的死神。此时事情却仿佛反转过来了,感觉猝然改变。没有从一种精神状态到另一种的合乎情理的过渡。我立即恢复了常态——一个体面而又普通的公民。那静寂的公地、我那盲目的乱窜乱逃、那燃烧的火焰,这一切都恍若一场噩梦。我问自己,这一切真的发生了吗?自己却不敢肯定。
  我站起来,跌跌撞撞地走上桥的拱顶,头脑一片空白,似乎元气丧失殆尽。我活像个醉汉,歪歪倒倒的。只见一个头冒出拱顶,随即出现一个挎着篮子的人影,是一个工人,身边跑着一个小男孩。那人从我身边走过,向我道晚安。我想回答,但却哑口无言,只是含糊地嘟哝了一句,便继续往拱顶走去。
  梅伯里拱顶上,一辆火车咆哮着喷出一股火光闪耀的白色浓烟,拖着灯火明亮的履带式车厢,朝南方飞驰而去——轰隆,轰隆,呜,哐啷,哐啷,转瞬即逝。在有 “东方阳台”之称的一小排三角墙里一座房子大门前,有一群蒙眬的人影在交谈。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那么熟悉。想一想我刚才遭遇的一切!太荒诞,太虚幻了!我告诉自己那一切不可能是真的。

  也许我是一个情绪独特的人。我不知道自己的体验具有多大的普遍性。我不时产生怪异的幻觉,对我自身和周围世界都超然度外;似乎从遥远得不可思议的地方,观望这一切,超越了时空,超越了压抑和悲剧。那天夜里,我的这种感觉异常强烈。这就是我的梦幻的另一面。但麻烦的是,我这种宁静的心境以及迅速飞向远方的死神与不到2英里之外的周围事物显得格格不入。煤气管道工地上热火朝天,灯火通明。我走到那群人面前停下来。
  “公地那儿有什么消息?”我问道。
  大门前有两男一女。
  “嗯?”其中一个男的说着转过身来。
  “公地那儿有什么消息?”我又问道。
  “你不是才去了吗?”那两个男人问道。
  “人们好像对公共用地走火入魔似的,”那妇女靠着大门说,“究竟出了什么事啦?”
  “难道你们没有听说从火星来的人吗?”我说,从火星来的怪物吗?“
  “已经听够了,”那妇女说,“谢谢。”于是他们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我感到受了嘲弄,心里很生气。我讲述了自己亲眼目睹的一切,却又语无伦次。他们又奚落我的结巴。

  “走着瞧吧。”我说着回家去了。
  我走到家门口,蓬头垢面的,吓了妻子一大跳。我又走进饭厅,坐下来,喝一点酒,镇静下来,接着给妻子讲起我的遭遇来。晚餐摆在桌上,早已冷了,我在讲我的奇遇时,谁也没有动一下饭菜。
  “有一点可以肯定,”我想缓解一下被我激起的恐惧,“他们是我见到的爬行动物中最笨拙的。他们可以死守巨坑,谁敢靠近,就杀死谁,但他们无法爬出坑来……不过他们太恐怖了!”
  “别说了,亲爱的!”妻子眉毛一扬,把手放在我的手里。
  “可怜的奥格尔维!”我叹息道,“想一想他也许躺在那里死硬了!”
  至少我妻子不觉得我的遭遇是天方夜谭。一见她面如死灰,我戛然而止。
  “他们可能会来这儿的。”妻子一再唠叨。
  我让她喝一点酒,压一压惊,然后我又宽慰她说:
  “他们动不了的。”
  我开始重弹奥格尔维的老调,以此安慰她,也安慰我自己,那就是火星人不可能在地球上生存下去。我还特别强调了地球的重力因素。地球表面的重力是火星的3 倍,因此,火星人的体重就会是在火星上的3倍,而他们的肌肉力量却保持不变。这样火星人的身体就会变成铅一般沉重。这也是当时的普遍观点。譬如,第二天上午,《时代报》与《每日快报》依然坚持这个看法,并且和我一样,忽视了两个明显的缓解重力的影响。
  首先,我们知道,地球上的大气含有比火星大气多得多的氧气,或者说少得多的氩气。丰富的氧气能增强他们的体力,从而无疑会大大地抵消他们体重的增加。其次,我们都忽略了火星人拥有先进的机械装置,必要时完全可以无需肌肉力量,照样行动。

  然而,当时我却没有想到这些,根据我的逻辑推理,火星人绝对不可能入侵。桌上摆有美味佳肴,那是我的信心所在,再加之需要安慰妻子,于是我也变得夜郎自大起来,自以为
  平安无事。
  “他们干了一件蠢事,”我把玩着酒杯说,“他们显得凶神恶煞似的,无疑是因为他们吓疯了。也许他们没有料到会发现生命——肯定没有料到会发现智慧生命。”
  我接着说:“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只需往坑里丢一颗炸弹,就会把他们统统消灭掉。”
  这些事件太牵动人的心弦了,使我的观察力处于极度亢奋状态。时至今日,那次晚餐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爱妻那张秀美的脸,神情焦灼,从粉红色的灯罩下面望着我,雪白的餐桌布辉映着银制和玻璃餐具——在那些日子里,即使哲学家也拥有许多小小的奢侈品——还有我的酒杯里绯红色的酒,这一切都生动如画。晚餐后,我悠然自得地抽上一支烟,对奥格尔维的鲁莽感到惋惜,谴责火星人怯懦的短视行为。
  这好比毛里求斯的某只可敬的渡渡鸟在自己的鸟巢里颐指气使,对那船水手的到来品头论足,殊不知那是一船急需肉食的铁石心肠水手。“亲爱的,明天咱们会把他们啄死的”。
  当时我还不知道,那是我吃的最后一顿文明人的晚餐,之后我度过了多少不寻常的可怕的日日夜夜,都与之无缘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寂静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寂静的春天前言副总统阿尔·戈尔作为一位被选出来的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1962年,当《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出版时,公众政策中还没有“环境”这一款项。在一些城市,尤其是洛杉矶,烟雾已经成为一些事件的起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没有对公众的健康构成太大的威胁。 [点击阅读]
寓所谜案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我不知道到底从哪儿开始这个故事,但是我还是选择了某个星期三在牧师寓所的午餐时分开始。席间的交谈大部分与将要叙述的故事无关,但还是包含得有一两件有启发的事件,这些事件会影响到故事的发展。我刚切完了一些煮熟的牛肉(顺带一句,牛肉非常硬),在回到我的座位上时,我说,任何人如果谋杀了普罗瑟罗上校,将会是对整个世界做了一件大好事。我讲的这番话,倒是与我的这身衣服不太相称。 [点击阅读]
寻羊冒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星期三下午的郊游从报纸上偶然得知她的死讯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他在听筒旁缓缓读了一家晨报的这则报道。报道文字很一般,大约是刚出大学校门的记者写的见习性文字。某月某日某街角某司机压死了某人。该司机因业务过失致死之嫌正接受审查。听起来竟如杂志扉页登载的一首短诗。“葬礼在哪里举行?”我问。“这——不知道。”他说,“问题首先是:那孩子有家什么的吗?”她当然也有家。 [点击阅读]
小老鼠斯图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向北,再向北,直到永远——译者序“我希望从现在起一直向北走,直到生命的结束。”“一个人在路上也可能遇到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修理工说。“是的,我知道,”斯图亚特回答。——《小老鼠斯图亚特》不管朝什么方向走行路,只要是你自己想要的方向,就该一直走下去,直到生命的结束。斯图亚特是这样想的,怀特是这样想的。我也是。不过,行路可能是枯燥的,艰难的,甚至是危险的。但行路也是有趣的,有意义的。 [点击阅读]
小逻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为了适应我的哲学讲演的听众对一种教本的需要起见,我愿意让这个对于哲学全部轮廓的提纲,比我原来所预计的更早一些出版问世。本书因限于纲要的性质,不仅未能依照理念的内容予以详尽发挥,而且又特别紧缩了关于理念的系统推演的发挥。而系统的推演必定包皮含有我们在别的科学里所了解的证明,而且这种证明是一个够得上称为科学的哲学所必不可缺少的。 [点击阅读]
小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卢贡——马卡尔家族》应当是由20部小说组成。1896年此套系列小说的总体计划业已确定,我极其严格地遵守了这一计划。到了该写《小酒店》的时候,我亦如写作其他几部小说一样①完成了创作;按既定的方案,我丝毫也未停顿。这件事也赋予我力量,因为我正向确定的目标迈进。①《小酒店》是《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小说的第七部。前六部小说在此之前均已如期发表。 [点击阅读]
小银和我
作者:佚名
章节:142 人气:0
摘要:——和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严文井许多年以前,在西班牙某一个小乡村里,有一头小毛驴,名叫小银。它像个小男孩,天真、好奇而又调皮。它喜欢美,甚至还会唱几支简短的咏叹调。它有自己的语言,足以充分表达它的喜悦、欢乐、沮丧或者失望。有一天,它悄悄咽了气。世界上从此缺少了它的声音,好像它从来就没有出生过一样。这件事说起来真有些叫人忧伤,因此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为它写了一百多首诗。每首都在哭泣,每首又都在微笑。 [点击阅读]
少女的港湾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这是在盛大的入学典礼结束后不久的某一天。学生们从四面八方的走廊上涌向钟声响彻的校园里。奔跑着嬉戏作乐的声音;在樱花树下的长凳上阅读某本小书的人;玩着捉迷藏游戏的快活人群;漫无目的地并肩散步的人们。新入校的一年级学生们热热闹闹地从下面的运动场走了上来。看样子是刚上完了体操课,她们全都脱掉了外衣,小脸蛋儿红通通的。高年级学生们俨然一副遴选美丽花朵的眼神,埋伏在树木的浓荫下,或是走廊的转弯处。 [点击阅读]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尼罗河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01“林娜·黎吉薇”“这就是她!”三冠地主波纳比先生说道。他以肘轻轻触了同伴一下。两人同时睁大圆眼,微张嘴唇,看着眼前的景象。一辆巨型的猩红色罗斯·罗伊司恰恰停在当地邮局的正门口。车里跳出一位少女,她没有戴帽,身着一件式样简单大方的罩袍;发色金黄,个性坦率而专断;是美而敦—下渥德地区罕见的俏丽女郎。迈着快捷而令人生畏的步伐,她走进邮局。“这就是她!”波纳比先生又说了一遍。 [点击阅读]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坐在桌旁早餐,他除了时常彻夜不眠之外,早晨总是起得很晚的。我站在壁炉前的小地毯上,拿起了昨晚那位客人遗忘的手杖。这是一根很精致而又沉重的手杖,顶端有个疙疸;这种木料产于槟榔屿,名叫槟榔子木。紧挨顶端的下面是一圈很宽的银箍,宽度约有一英寸。上刻“送给皇家外科医学院学士杰姆士·摩梯末,C.C.H.的朋友们赠”,还刻有“一八八四年”。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l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身世】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贝尚松城。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