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修道院纪事 - 第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每年都有人由于一生吃得太多而死,所以犯中风病的事一再出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有时一次就能叫人丧命;如果患者侥幸脱逃,也会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如果是右边还会失声,除了多次放血之外无药可治。但是,并不因此就没有由于一生吃得太少而死而且死得更容易者,也不乏仅以沙丁鱼和大米以及生某填饱肚子者,所以这些居民便得了个“生某”的诨名,他们在陛下诞辰之日才吃得上肉。上帝希望河里鱼儿多,因此我们应当为鱼儿大唱赞歌。但愿里斯本郊区的农民,不分男女,都赶着驴群把一筐筐生荣和其他蔬菜运来。但愿不缺必不可少的大米。但是,与所有其他城市相比较,这里更像一张半边食物有余、半边食物不足的嘴,所以,在下巴肥得流油者与脖子干枯者之间、肥头大耳者与骨瘦如柴者之间、臀部丰满者与干瘦者之间、大腹便便者与肋骨历历在目者之间任渭分明。只有四旬斋和每天升起的太阳对众生一视同仁。
  街上举行了狂欢节。有钱买鸡、羊、甜蛋糕和油煎饼的吃得肚子圆溜溜的;惯于为非作歹的在大街小巷胡作非为;人们在身后安上假尾巴,用灌肠的注管往别人脸上喷水,把一片片葱头扔到别人身上;没完没了地喝酒,直到打嗝儿和呕吐还不肯罢休;砸烂了锅,弹起了手风琴。如果说没有更多的人倒在广场、街巷,肚皮朝天,那是因为本市太肮脏,遍地是垃圾和粪便,癞皮狗和野猫乱窜,即使没有下雨也泥泞不堪。现在是补赎已往的放荡行为、折磨灵魂以使躯体伪装悔恨的时候了。这不循规蹈矩的躯体,这桀骜不驯的躯体,这有节制的躯体,这猪圈里的猪移,猪圈就是里斯本。
  赎罪队伍就要出来了。我们已经用斋戒惩罚过肉体,现在该用鞭子惩罚了。节制饮食净化人的精神,忍受某些折磨刷净灵魂接缝处的污秽。赎罪者们都是男人,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头,紧跟着打旗幡的修士们,旗幡上是圣母和基督耶稣像。他们后面是华丽的伞盖下的主教,接着是异架上的神像以及神父、教友会和兄弟会组成的长长的队伍,他们都想着灵魂得救,一些人相信还没有丧失灵魂,另一些则心怀疑虑,因为还没有接受审判;或许之中每个人暗想,世界从出现之日便是疯狂的世界。游行队伍在一行行人中间穿过。穿过时,男男女女都在地上打滚,一些人抓自己的脸,另一些人揪自己的头发,所有人都打自己的嘴巴;主教不停地朝这边和那边划十字,一个待祭摇晃着香炉。里斯本气味难闻,弥漫着腐烂的臭气,焚香盖住恶臭,恶在肉体,被熏香的是灵魂。
  窗户上只有女人,习惯就是这样,赎罪者们腿上锁着脚镣,或者肩上扛着沉重的铁块,两臂抱住铁块,看样子有如被钉在十字架上,或者用鞭子抽打脊背,鞭梢上挂着带玻璃渣的硬蜡球。用这种鞭子抽打自己是游行中最精采的节目,因为他们身上真的鲜血淋漓并且尖声吼叫;之所以吼叫,一则是确实疼痛,二则是显然出于快感;对于后者,假如不知道其中某些人的心上人站在窗台上、他们参加游行与其说是为了拯救灵魂倒不如说为了肉体已享受的或者已承诺将享受到的欢快,那么我们便无法理解。

  他们的高顶帽上或者鞭子上都绑上了彩带,每个人用各自的颜色;如果』已上的女人在窗前为受罪的男人感到痛苦和怜悯,如果不是也有很久以后我们才懂得叫作性虐待狂的快感的话,她要是在乱哄哄的赎罪者、旗幡和惊恐与乞求的人群以及嘈杂的应答祈祷声、张弛不定的伞盖和摇摇晃晃的神像中从外表或身影辨认不出哪一个是她的情夫,那么她至少可以从彩带是粉红色、绿色或者黄色、紫丁香色以及红色或天蓝色猜出,那一个就是侍候她的男人,正在为她猛烈地抽打自己,由于不能说话而正在像发情的公牛一样嚎叫。但是,如果其他女人和她本人认为赎罪者的胳膊抡得不够有力,或者从上面看不到鞭打出的血印和伤痕,女人们就会齐声起哄和发出阵阵嘘声,这些疯狂的女人们要求胳膊用力抽打,想听见鞭子发出的劈里啪啦的声响,想让鲜血像救世主当年那样流淌。与此同时,她们的圆裙子在颤动,两条大腿随着刺激的节奏一张一合。赎罪者来到心上的女人那窗户下面的街上,女人俯视着他,或许与她一起俯视的还有她的母亲或堂姐妹,或者女佣,或者能容忍这一切的祖母,或者嫉妒心极强的姑妈,但她们根据新近的体验或遥远的回忆都完全明白,眼前的事与上帝毫不相干,而是调情,很可能上面的痉挛是回应下面的痉挛;男人跪在地上疯狂地抽打,同时疼得不断呻吟,女人则瞪大眼睛望着倒在地上的她的男人,张开嘴要吮吸他的鲜血和其他东西。游行队伍停了足够的时间才结束了这场戏,主教向人们祝福,女人的肢体感到那种舒心的轻松,男人继续往前走,如释重负,心里想着,从今以后元须这样用力抽打自己了,让其他男人为了其他女人的欢娱去干这种事吧。
  虐待了皮肉,开始禁食,似乎人们直到复活节都要忍饥挨饿,出于人的本性,似乎就可以指望清除圣母脸上的阴影,因为现在耶稣受难和死亡互相靠近了。然而,或许是鱼类中的磷质激起了欲望,或许是四旬斋期间让女人们独自到各教堂去的习惯与每年中的其他日子形成对照,在这些日子里,除了大门临街的平民百姓和在街上卖色相者以外,女人们都关在家里,而那些出身高贵者更是自称足不出户,一生只去3次教堂,即洗礼、结婚和埋葬的时候,其他时间去家中的小教堂;或许是上述习惯表明四旬斋是多么无法忍受,四旬斋期间都是预告死亡的日子,这一点我们应当提防。虽然丈夫们关心或者佯装关心妻子们是否像她们所说的那样除了尽宗教义务之外不干别的事,但女人们毕竟在一年当中能自由这一次。如果出于在公共场合的体面不能独自前往,那么陪伴她的人也有着同样的欲望和满足这些欲望的需要;所以,如果妻子在两座教堂之间遇上了一个男人,不论是什么男人吧,保护她的女佣也照样行事,双方心照不宣,两个人在下一个祭坛前再次相遇的时候都明白,四旬斋并不存在,万幸的是世界从出现之日起便是疯狂的世界。里斯本的街道上到处是容同样衣服的女人,用面纱和长裙裹得严严实实,只能从打开的小隙缝里能看出她们有眼睛或嘴唇,这是偷偷调情和表达性欲的普遍手段。在这些街道上,每个街角都有一座教堂,每个街区都有一座修道院,春风在头上吹拂,要是没有春风则有一声声叹息在头上萦绕;那些在忏悔室或者适合作其他忏悔的偏僻地方忏悔的人倾吐着奸情,在快感和地狱之间飘乎不定;在这实行节欲、进行丧礼、祭坛上一无所有和罪孽无处不在的日子里,无论是快感还是地狱都是甜蜜的。

  然而,如果是白天,清白或者佯装清白的丈夫们就正在睡午觉;如果是夜晚,街上和广场悄悄挤满了散发着洋葱头和黛农革气味的人群,教堂敞开的大门里传出低低的祈祷声;如果是夜晚,他们会更加放心,因为过不了多久便能听开门声,楼梯上响起脚步声,女主人一边走一边和带去的女佣亲密地说话,没有女佣者带的就是女奴;从缝隙里可以看到摇曳的蜡烛或者油灯;丈夫装出刚刚醒来的样子,妻子装出把丈夫唤醒的样子;要是他问,怎么样,我们已经知道她会回答说,累死了,脚掌和膝盖都麻木了,但灵魂得到了安慰;她还说出了个神秘的数字,去了7座教堂,口气非常动情,这要么因为非常虔诚,要么因为非常不虔诚。
  王后们享受不到这种轻松,尤其是在怀孕之后,合法丈夫在9个月的时间里不会靠近她们;当然,平民百姓也要遵守这个规矩,但他们总还有违反规矩的时候。而对唐娜·马丽娅·安娜来说还有一个贞洁的原因,她由于在奥地利受的教育而虔诚得近乎怪疲,并且与圣方济各教派有那份默契,于是便表明或暗示她腹中正在形成的婴儿既是葡萄牙国王的儿子,同样也是以一座修道院换来的上帝的儿子。

  唐娜·马丽娅·安娜很早就睡觉了。上床之前和侍候她的贵妇们一齐低声祈祷了一番,用羽绒被子盖得严严实实之后又独自祈祷起来,没完没了的祈祷,贵妇们开始打瞌睡,但她们虽不算处女,但知识渊博,毕竟还能勉强忍受,最后都退出去了,只剩下灯架上的灯光和在那里过夜的贵妇,她睡在一张较矮的床上,不久便昏昏沉沉。如果她想做梦那就做吧,她眼皮后面做的梦无关紧要,我们关心的是唐娜·马丽娅·安娜似睡非睡时心头颤动的思绪;安息日她一定要去圣母教堂,修女们首先要为她打开耶稣的裹尸布,然后再向信徒们展示,裹尸布上耶稣身体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这是基督教中唯一的一块真正的耶稣裹尸布;亲爱的女士们,亲爱的先生们,既然所有其他的也都是唯一真正的,或许在世界各地展示不是同时进行的,因为它在葡萄牙,是最真正的,确实是唯一的。唐娜·马丽娅·安娜还清醒的时候,看见自己在那块最神圣的布前俯下身子,但没有来得及知道是否会虔诚地亲吻它,因为突然昏然人睡了,坐进了一辆马车里,天已黑下来,回到了有国王卫队保卫的王宫,忽然间有个骑马的男人打猎归来,4个随从各骑骡子,挂在鞋子上的网子里有猎得的飞禽走兽;男人手持火枪朝马车飞奔而来,马蹄在石头上踏出火花,马鼻子里冒着热气。他像闪电一样冲开王后的卫队,来到马车的踏板前,勒住坐级;火把照亮了他的脸,原来是唐·弗朗西斯科王子。他从梦中的什么地方来呢,为什么又屡屡出现呢。看见马跑过来,她吃了一惊,从他在石路上奔跑的样子看,不会是别人。可是,把一次次梦境比较一下,王后发现,王子离她越来越近;他想干什么呢,她又想干什么呢。
  四旬斋对一些人来说是梦,对另一些人来说是熬夜。复活节过去了,它唤醒了人们,但也把女人们重新送回了卧室,负起女人的责任。家庭之中又增加了一些戴绿帽子的丈夫,而他们对这个季节之外发生的其他有伤名誉的事还是相当凶狠的。日子一天又一天地过去,终于到了我们谈一谈鸟儿的时候了,这时候我们听到,彩带和花儿装饰的鸟笼中的金丝雀在教堂里吸流啼略,歌声中充满疯狂的爱情,而修士却在讲道台上布道,讲述他认为最神圣的事情。基督升天节到了,鸟叫声飞上拱顶,祈祷声也许升上天空,也许升不上天空;如果没有鸟鸣的帮助,难以指望祈祷声让上帝听到,或许我们还是默口缄言为好。
或许您还会喜欢: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作者简介奥德丽·尼芬格(AudreyNiffenegger),视觉艺术家,也是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书籍与纸艺中心的教授,她负责教导写作、凸版印刷以及精美版书籍的制作。曾在芝加哥印花社画廊展出个人艺术作品。《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是她的第一本小说。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5:帝国反击战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反军军官举起他的电子双筒望远镜,把焦距调准对着那些在雪中坚定地前进着的东西,看上去象一些来自过去的生物……但它们是战争机器,每一个都大踏步地走着,象四条腿的巨大的有蹄动物——帝国全地形装甲运输器!军官急忙抓起他的互通讯器。“流氓领机——回话!点零三!”“回波站五——七,我们正在路上。”就在卢克天行者回答时,一个爆炸把雪和冰溅散在军官和他惊恐的手下周围。 [点击阅读]
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三个漂流者蓝天上万里无云。在一望无际波浪不惊的大海上,只有小小的浪花在无休止地抖动着。头顶上初秋的太阳把光线撒向大海,使海面泛着银光。往周围望去,看不到陆地的一点踪影,四周只有宽阔无边的圆圆的水平线。天空是圆的,海也是圆的,仿佛整个世界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似的。在这无边的大海中央,孤零零地漂着一个小得像罂粟籽般的东西。那是一只小船。船舵坏了,又没有一根船桨,盲无目的地任凭波浪将它摇来荡去。 [点击阅读]
死亡终局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故事是发生在公元前二○○○年埃及尼罗河西岸的底比斯,时间和地点对这个故事来说都是附带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无妨,但是由于这个故事的人物和情节、灵感是来自纽约市立艺术馆埃及探险队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间在勒克瑟对岸的一个石墓里所发现,并由巴帝斯坎.顾恩教授翻译发表在艺术馆公报上的埃及第十一王朝的两、三封信,所以我还是以这种方式写出。 [点击阅读]
死亡绿皮书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碍…”美也子不知不觉地小声叫了起来(这本书,好像在哪里见过!)。这是专门陈列古典文学、学术专著之类的书架。进书店的时候,虽说多少带有一线期待,可是会有这样心如雀跃的感觉,却是万万没有想到。美也子每次出门旅行的时候,都要去当地的书店逛逛。地方上的书店,几乎全部都只卖新版的书刊杂志和图书。 [点击阅读]
江户川乱步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再讲一个明智小五郎破案立功的故事。这个案件是我认识明智一年左右的时候发生的。它不仅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引人入胜;还因为当事者是我的一个亲戚,更使我难以忘怀。通过这个案件,我发现明智具有猜解密码的非凡才能。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让我将他解破的密码内容,先写在前面。“早就想看望您,但始终没有机会,延至今日,非常抱歉。连日来,天气转暖,最近一定前去拜访。,前赠小物,不成敬意,蒙你礼赞,深感不安。 [点击阅读]
河边小镇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落水的孩子就像所有的小镇一样,战前位于郊外的这座小镇也曾显得十分宁静。然而,空袭焚毁了它。战争结束后不久,小站的南北出现了黑市,建起了市场,形成了一条热闹而狭窄的通道。这些市场又两三家两三家地被改建成住房的模样。不到一年的时间,这里便成了闹市。不过,这里的道路仍是像以往那样狭窄。在被称做电影院、游戏中心的两座建筑附近建起了十几家“弹子游戏厅”。 [点击阅读]
活法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稻盛和夫,1932年生于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业部毕业。1959年创立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历任总经理、董事长,1997年起任名誉董事长。此外,1984年创立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在的KDDI公司)并任董事长。2001年起任最高顾问。1984年创立“稻盛集团”,同时设立“京都奖”,每年表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 [点击阅读]
海市蜃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大江山高生野远山险路遥不堪行,未尝踏入天桥立,不见家书载歌来。”这是平安时期的女歌人小式部内侍作的一首和歌,被收录在百人一首中,高宫明美特别喜欢它。当然其中一个原因是歌中描绘了她居住的大江町的名胜,但真正吸引她的是围绕这首和歌发生的一个痛快淋漓的小故事,它讲述了作者如何才华横溢。小式部内侍的父亲是和泉国的国守橘道贞,母亲是集美貌与艳闻于一身,同时尤以和歌闻名于世的女歌人和泉式部。 [点击阅读]
爱的成人式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虽然我不知道望月那天原来打算邀请的第四个人是谁,不过我恐怕得感谢那家伙一辈子。托了这家伙临时爽约的福,我才得以与她邂逅。电话打过来时已经过了下午五点,望月随便寒暄了两句便直奔主题。“抱歉突然给你打电话,其实呢,今天晚上有一个酒会,有一个人突然来不了了。你今天……有空吗?有什么安排吗?”“不,没什么。 [点击阅读]
田园交响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在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中,若论哪一位最活跃,最独特,最重要,最喜欢颠覆,最爱惹是生非,最复杂,最多变,从而也最难捉摸,那么几乎可以肯定,非安德烈·纪德莫属。纪德的一生及其作品所构成的世界,就是一座现代的迷宫。这座迷宫迷惑了多少评论家,甚至迷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长达三十余年。这里顺便翻一翻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老账,只为从一个侧面说明纪德为人和为文的复杂性,在他的迷宫里迷途不足为奇。 [点击阅读]
盖特露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倘若从外表来看我的生活,我似乎并不特别幸福。然而我尽管犯过许多错误,却也谈不上特别不幸。说到底,追究何谓幸福,何谓不幸,实在是愚蠢透顶,因为我常常感到,我对自己生活中不幸日子的眷恋远远超过了那些快活的日子。也许一个人命中注定必须自觉地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必须备尝甜酸苦辣,必须克服潜藏于外在之内的内在的、真正的、非偶然性的命运,这么说来我的生活实在是既不穷也不坏。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