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西线无战事 - 第15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用力抓他的胳膊,他便大声狂叫。我再也忍不住了。掐住他后颈像敲鼓一样来回摆晃。他竟也无耻地跟着摆动。我用最难听的话冲他喊道:“你这条癞皮狗,胆小鬼,你想用装死来逃脱吗?”他竟像个可怜虫哀求地看着我。我把他的头往坑墙上碰撞,“你是个猪狗不如的畜生!”我冲他肋骨就是一脚,“你真是头猪!”我狠狠地把他推出坑道。
  冲锋部队又增援了一批。一名少尉也在指挥,冲着我们喊:“都过来,全部向前冲!”就这几句话却远远胜出我打骂侮辱的几十倍,奇姆思托斯听到这声命令,仿佛从梦中惊醒一样环视了周围一下,奋力冲了过去。
  我看着他的后影,似乎又找到那个训练场上英勇干练的奇姆思托斯军士的身影,他甚至还一马当先地冲锋在最前面。把少尉都甩在了身后。
  密集炮火,阻止攻势。弹幕射击,地雷,毒气,坦克,机关枪,手榴弹——每个词语都意味着可怕的恐怖和所有的毁灭。
  炮火的硝烟和战壕的泥土堆积在我们脸上,脑子里一片混乱,大家全都已经极度困乏了;每次下达命令冲锋进攻时,我们又不得不用拳头打醒别的许多人,让他们振作起来继续投入战斗。我们眼圈通红,双手划开一道道口子,鲜血顺着双腿从膝盖向外流淌,胳膊肘早已是伤痕累累。
  这种日子持续多久了呢?几星期?几月?还是几年?然而才刚过几天的时间,却仿佛隔了很久很久。时光无情地送走了那些垂死挣扎的人并从他们脸上永远地消失了。我们机械地填充着食物,盲目地向前奔跑冲锋,不停地屠杀和射击。然后我们便又就地而卧。每个人都开始感觉身体疲倦。越发变得衰弱了。而且没有任何可以依赖的东西。仅仅残留着那些更加无助、颓废衰竭的人的身体和他们绝望、期盼的眼神,他们一次次将获生的希望重新寄托在我们身上。
  在间断的休息的时候,我们还得反复对他们讲:“特别要注意如果是遇到那种有尖尖弹头的迫击炮弹袭来就赶紧卧倒,那么,它会从你们的头发上面划过。但如果要是,就打到这边,就得赶快躲开。”
  我们努力培养锻炼他们的听觉,使它们甚至能够听出小型炮弹那种微弱的难以辨别的声音;他们能把这声音从喧闹中单独挑剔出来;我们告诉他们,比起那种带着巨响炮弹这种炮弹威力更大更危险。我们又给他们作了如何迅速躲避敌人的飞机,如何在被敌人紧紧追击时赶快装死,如何计算,手榴弹投出后着地半秒之前就爆炸的时间方法——我们又教会他们怎样在炮弹袭来时迅速扑到坑洼中去,如何使用一捆手榴弹打开一条战壕;告诉他们敌军手榴弹雷管长短与我方的不同之处,教给他们判断毒气弹的方法和几种活命的妙招。
  他们专心致致地倾听着,可以说是聚精会神了。但一上了战场;他们便又兴奋地忘了我们交代的各种事情。
  海依·韦斯托胡斯背负重伤马上要撤离,他一动不动地平躺着,呼吸时能通过伤口看见肺在不停跳动。我悲伤地紧紧抓住他的手一言不发,“保罗,我看一切都要结束了。”他强忍着剧痛呻吟着说。
  还有那么多人苟活着;那些头盖被炸裂的士兵;那被炸断双脚却仍在奔跑的士兵;那些拄着拐杖一瘸一拐拖着残肢的伤员;那个膝盖炸烂用手却仍在地上拼命向前爬行了两公里的一等兵,和另一个急救所护理床上双手捧满从肚里掉的肠子的一等兵;那些少了嘴巴,毁了面孔的,没了耳鼻的伤员;他们还这样继续活了。坚强而痛苦地维持着生命的延长。我们发现为了能活下去,不至失血过度有个士兵竟然用牙齿代死咬着胳膊上的动脉血管整整两钟头。太阳归西,可怕的黑夜接踵而至笼罩着大地,炮弹便又开始狂乱地嘶吼、咆哮。或者这便已接近了生命的最边缘。

  但我们竭尽全力坚守着这块被炸得破败的土地,抵御着优势敌人的强大的火力猛攻。我们虽然仅仅沦陷了几百公尺的阵地,但每一公尺土地都埋葬着一个年青的生命。
  调防了。车轮吱嘎滚动,我们痴痴地呆立着,只有在“当心——电线!”的声音响起时,才不由自立地弯下腰去。我们开始出发。来的时候,正逢夏日,草木青绿,树丛悠悠,郁郁葱葱而现在却已值秋季,夜雾凄迷,湿气笼罩。汽车停住后,我们轻轻地便爬了下来。外面乱哄哄的,人群涌动到处都是幸存下来的部队。两边的人黑乎乎一片来回奔走呼叫着各自部队的番号。随着叫喊也便有人跟着答复然后应声而往。我们都不过是些破烂惨淡的士兵,小得令人吃惊,一些弱卒残兵罢了。
  这时,听到在喊叫我们连的番号呢:顺着熟悉的声音我们找到了连长,他用绷带吊着胳膊,在前线总算死里逃生了。见到了老友克托和阿尔贝特登时什么话也说不出口,只是相互深情地拥抱着,紧紧地依靠着,彼此之间真诚地凝视着。
  我们连的番号连续叫了很久也没人应答。他便一直这样呼喊着,可那些在医院的和土壕弹坑里的是听不到他的声音的。
  声音又一次传出:“二连的,都到这边来报到!”
  之后又轻声地喊了一句:“二连还有人吗?”
  他沉默了。顿了一会才沙哑地说:“只有这么多人了吗?”
  “都有,报数。”他声音有些颤抖。
  早晨灰雾蒙蒙,我们一百五十来个人到的时候还是夏天,而转眼之间便已有了几分凉意,秋天来了。秋风沙沙地吹动着树叶,嗓子里发出低沉的声音:“一……二……三……四……”到三十二时便不再延续。过了好一会儿他又问了一句:“人都在吗?”顿了一阵,便轻声说,“成小队——”没有说完,便咽回去了。好容易才挤出几个字来:“二连——”又吃力地说,“二连——齐步走!”
  一行人,短短的一行人拖着沉重的步伐在清晨的光明中缓缓前进。
  三十二人。
  我们被送到更远一些的一个野战兵站,我们因此而需要重新整编,连队还应再增加一百来名士兵。
  这些天,除了值班站岗外,大家便四处逛荡。两三天后,正好见到了奇姆思托斯。他从前线回来之后,就像换了个人一样变得和蔼起来,丝毫没有那种骄横跋扈的神情了,他主动与我们友好,要我们多接受他,我很高兴,我曾亲眼看见是他把背部受伤的海依·韦斯特胡斯送回来的。现在他非常大方,我们缺钱那阵子,还主动请我们到兵营食堂吃过饭,不过恰德却仍然对他心存芥蒂。

  不过很快他也改变了态度,奇姆思托斯在军厨炊事长休假回家期间曾代理他的工作,为了表示友好,还当场分给我们两磅糖,专门多给了恰德半磅黄油,之后他又想办法让我们到伙房帮厨,负责削土豆和萝卜。这样我们也可以享受一下长官的火的待遇。
  那阵子我们一下得到士兵最现实的两种渴求:吃好又睡好。对于前几年这本来是最基本的要求,甚至会有些鄙夷自己的想法,可现在我已经非常知足了。我们早就习以为常了,在前方战场也是这样。
  我们能很快适应习惯一种环境,而忘却过去。昨天还在浴血奋战,今天却傻乎乎的在村庄找寻粮食,而过了今夜我,又将赶赴前线战壕去了。但我们又怎能忘掉呢?只不过,我们无法离开战争,而火线的日子一结束,心底便像缀着一颗石块,太可怕,太悲惨,让我们不敢也不来及去思考。要不是这样,我们肯定已成为炮灰了。在前线让我明白麻木顺从听天由命还可以忍受住恐怖和残酷的现实,如果一再思索推想则必将死于非命。
  正如在战场上我们像一头发疯的困兽,只为了活命;可一开始休息我们又成了爱说爱笑嬉戏打闹的人。而此外又能做些什么呢?一切都为情势所逼,为了生存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又怎敢用和平时那种思虑万千的情感来加大自己的精神压力呢?在这里感情是多余的。克姆里奇惨死在医院,海依·韦斯托胡斯昏迷不醒,汉斯·克洛姆尔奄奄一息;本来还要去照顾劝慰他一番,可他又挨了致命一弹;马特斯失去双腿,迈尔死了,马克斯、拜耳、海姆林他们都死了,其余一百二十个身负伤痛还躺在不同地方治着养伤;这一切都那么惨痛,凄楚,但此刻和我们能有什么关系呢?不管怎样,我们还能活着回来。我们并没能全力去救援他们,因为我们知道如果那样自己也性命难保;如果尽力去干,我们也不会有何怨言的;我们已不知道什么是可怕;至于怕死,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们的同一战壕的伙伴死了,我们却无能为力,他们可以安静的长眠了,我们呢?将有什么命运等待发生呢?我们只想眼前过得开心一点,舒服一些,睡好觉,吃饱饭,让肚子最充分地容纳消化,当然还要抽烟、喝酒、每一寸时光都要珍惜,因为生命太短暂了。
  我们不再回想前线的恐怖,让它暂时消逝在土地上,我们创造了许多龌龊的、气愤的笑料;我们会用夹起屁股来替代他己死了,还有不少我们也编成同样的笑话,我们会因此而轻松一点,才不会发疯,而能够战胜它。
  有些事我们是记得的!在战地新闻中说在火线前还有人排练跳舞,竟是瞎扯,他们这种可笑的幽默太难能可贵了。我们这种幽默完全是为了麻痹自己,否则我们会很快崩溃的!可就是如此我们也渐渐颓废下去了,毕竟这种幽默一个月一个月变得悲凉而凄楚了。
  有一点我很清楚:一切事情在战场上我们都像石头一样深埋在心底,可战争结束,就会慢慢地重新复苏,只有那时,我才考虑生与死这个永恒的问题。

  过去在这里度过的岁月、日日月月,很快就又会重复开始,那些死去伙伴也将复活,与我们共同往前,我们渐渐会清醒,找到一个目的地,死去的战友倍伴着我们继续大步前进,身后是长长的前线的岁月:——又向谁?目标是谁呢?
  不久以前,这附近有过一家前线剧院。广告牌上仍粘贴着花花绿绿的演出海报。我和克络普瞪大眼睛看着。太不可相信了,眼前一个穿浅色衣服,系红色漆皮腰带的姑娘微笑着亭亭玉立在那儿。她一只手扶在栏杆上,另一只手抓着草帽的边缘。一双乳白色高跟鞋带着扣看上去很精巧,往上是洁白的长统袜,身后是一片汹涌起伏碧海汪洋,海边是一处闪亮的湾湾,真是个貌美绝伦的姑娘;优美的身线,高雅的鼻子,淡红的双唇,修长的腿,那么匀称而整洁;她皮肤艳泽,一定是坚持泡澡的原因,指甲缝中那么干净,或者也只点缀几粒海滩的粉沙而已。
  身旁有个绅士,白裤子、蓝色短外套,戴一顶水手的便帽,可他并没有多少地方吸引我们。
  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能看到广告牌上的姑娘是真难得而美妙的事。我们到现在仍不敢相信当时的感觉。太多年了,我已没有这种感受,没有那种新奇、快活、动人的感受。到了和平时期,应该是如此的,我们想着心潮起伏。
  “可她穿这么一双精巧的高跟鞋怎么能行军又怎么能走一里路呢?”说完,我觉得很可笑,面对这么漂亮的姑娘,又想什么行军打仗,真是疯了。
  “猜她有多大?”克络普说。
  “不会超过二十二岁吧,阿尔贝特。”我推测说。
  “猜不出来吧,她不会比我们大,最多十七岁。”
  他的话让我感到发麻:“那不很好吗?阿尔贝特,你说呢?”
  “其实,我家也有一条这样的白裤子。”克络普若有所思点头说。
  “也像她一样吗……”我问。
  我们相视一眼,却又无奈地苦笑,没有任何东西值得我们炫耀,褴褛破旧,油衣闪闪的一身肮脏的军服。我们不敢再幻想去追求了。
  于是我们过去小心翼翼地把那个白裤子从广告牌上掀下来。“要不给她抓点虱子。”克络普说。
  我感到没什么兴趣,这样做会更粘脏了衣服而且虱子很快就又能生出来。但我们又细细品味这张海报后我改变了主意,“我们也试试看能不能也找一件这么干净的内衣……”
  “要是能有一双短袜更好。”阿尔贝特说。
  “短袜应该会有,我们去找找看。”
  不远,罗尔、恰德闲游过来,他们看见海报上的姑娘,下流的词语便开始发挥了。我们班罗尔最先跟女人上过床,他眉飞色舞讲起那令人心跳的过程。眼睛猥亵地看着那幅画,恰德像哈巴儿狗一样随声附和着。
  我们并没有厌恶他们,在当兵的中间没有不这样的;但我们却无暇顾及他们,侧过身子往除虱站去了,心情格外舒畅,就像要到漂亮的男士服装店一样。
  我们宿营的地方紧邻一条运河。河边分布着几个池塘,周围环绕着白杨树;河对面有一群女人。
或许您还会喜欢:
新月集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我独自在横跨过田地的路上走着,夕阳像一个守财奴似的,正藏起它的最后的金子。白昼更加深沉地投入黑暗之中,那已经收割了的孤寂的田地,默默地躺在那里。天空里突然升起了一个男孩子的尖锐的歌声。他穿过看不见的黑暗,留下他的歌声的辙痕跨过黄昏的静谧。他的乡村的家坐落在荒凉的边上,在甘蔗田的后面,躲藏在香蕉树,瘦长的槟榔树,椰子树和深绿色的贾克果树的阴影里。 [点击阅读]
时间机器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时间旅行者正在给我们讲解一个非常深奥的问题。他灰色的眼睛闪动着,显得神采奕奕,平日里他的面孔总是苍白得没有一点血色,但是此刻却由于激动和兴奋泛出红光。壁炉里火光熊熊,白炽灯散发出的柔和的光辉,捕捉着我们玻璃杯中滚动的气泡。我们坐的椅子,是他设计的专利产品,与其说是我们坐在椅子上面,还不如说是椅子在拥抱和爱抚我们。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4:破晓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童年不是从出生到某一个年龄为止;也不是某一个特定的年纪孩子长大了,抛开幼稚童年的国度里,没有人会死去EdnaSt.VincentMillay前言我拥有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濒临死亡的经历;这并不是一件你真正会习惯的事。这似乎有些奇怪,我又一次不可避免地面对着死亡。好像注定逃不开这一宿命,每一次我都成功逃开了,但是它又一次次地回到我身边。然而,这一次的似乎与众不同。 [点击阅读]
杀死一只知更鸟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HarperLee-ToKillAMockingbird杀死一只知更鸟哈珀·李著PARTONEChapter1我哥哥杰姆快满十三岁的时侯,肘关节被扭断过。后来伤好了,他也不再担心今后玩不了橄榄球了,就不大为自己的伤感到不自然了。他的左臂比右臂稍短,站立或行走时,左手的手背与身体成直角,大拇指和大腿平行。这些,他一点儿也不在乎,只要能传球,能踢球就行了。 [点击阅读]
死亡区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约翰·史密斯大学毕业时,已经完全忘记了1953年1月那天他在冰上重重地摔了一跤的事。实际上,他高中毕业时已不太记得那件事了。而他的母亲和父亲则根本不知道有那么一回事。那天,他们在杜尔海姆一个结冰的水塘上溜冰,大一点的男孩们用两个土豆筐做球门,在打曲棍球,小一些的孩子则很笨拙可笑地在水塘边缘溜冰,水塘角落处有两个橡胶轮胎在呼呼地烧着,冒出黑烟,几个家长坐在旁边,看着他们的孩子,那时还没有摩托雪车, [点击阅读]
死光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中华读书报记者施诺一位当年出版斯蒂芬·金小说的编辑曾预言:“过不了多久,斯蒂芬·金在中国就会像在美国一样普及。”中国出版商认为这位给美国出版商带来巨额利润的畅销书作者也会给中国出版社带来利润,全国有5家出版社先后推出斯蒂芬·金,盗版书商也蜂拥而至,制作粗糙的盗版书在市场迅速露面。然而,令出版商失望的是,斯蒂芬·金并没有给中国出版商带来惊喜。它的销售业绩并不理想,没有出现预想中热卖的高xdx潮。 [点击阅读]
父与子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父与子》描写的是父辈与子辈冲突的主题。这一冲突在屠格涅夫笔下着上了时代的色彩。 [点击阅读]
环游黑海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范-密泰恩和他的仆人布吕诺在散步、观望和聊天,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君士坦丁堡的托普哈内广场一向因人群的来往和喧哗而热闹啡凡,但在8月16日那一天的晚上6点钟,却静悄悄地毫无生气,几乎是一片荒凉。从通向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港口高处看下去,仍能发现它迷人的景色,但里面却没有什么人。勉强有一些外国人匆匆而过,走上狭窄、肮脏、泥泞、有黄狗挡道的通向佩拉郊区的小街。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生的定义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我现在正准备在世田谷市民大学讲演的讲演稿。主办单位指定的讲演内容是这样的:希望我把三年前在小樽召开的全北海道残疾儿童福利大会上讲的话继续讲下去。上次大会的讲演记录,业已以“为了和不可能‘亲切’相待的人斗争下去”为题出版发行了。于是我就把该文章重新读了一遍,考虑如何接着往下讲。(该文载《核之大火与“人的”呼声》一书,岩波书店出版。 [点击阅读]
白牙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黑鸦鸦的丛林,肃立在冰河的两岸。不久前的一阵大风,已经将树体上的冰雪一掠而去。现在,它们依偎在沉沉暮霭之中,抑郁寡欢。无垠的原野死一般沉寂,除了寒冷和荒凉,没有任何生命和运动的含义。但这一切绝不仅仅意味着悲哀,而是蕴含着比悲哀更可怕的、远超过冰雪之冷冽的残酷。那是永恒用他的专横和难以言传的智慧,嘲笑着生命和生命的奋斗。那是“荒原”,是充满了野蛮,寒冷彻骨的“北国的荒原”。 [点击阅读]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3:出租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这两个仇人种下的灾难的祸根使一对舛运的情人结束掉生命。——《罗米欧与朱丽叶》第一章邂逅一九二○年五月十二号的下午,索米斯从自己住的武士桥旅馆里出来,打算上考克街附近一家画店看一批画展,顺便看看未来派的“未来”。他没有坐车。自从大战以来,只要有办法可想,他从来不坐马车。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