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夜幕下的哈尔滨 - 79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夹树街和花园街都在南岗区,相隔不远,快走十五分钟就可以到。但是王一民却急得恨不能肋生双翅,眨眼工夫就飞到。他抄近路,迈大步,用正常走路所能允许的最快速度赶到了李汉超家。石玉芳领着小超把他迎进屋去,告诉他李汉超不在家,临走时候留下话,如果王一民有急事,可以直接到道外万福德旅馆楼上去找他。到了那里,上楼的时候会有卫士盘问,答话是:“我从黑河来,要到漠河去,问问朱旅长有什么事情没有?”卫士还要问一句:“您什么时候走?”回答是:“明天十二点十分。”答完,就可以引见了。石玉芳说完以后,王一民没有再多说一句多余的话,连小超张着两只小手要他抱他都没有满足她。石玉芳看他出了那么多汗,把那么高级的西装都溻湿了,知道一定是有什么紧急情况,便一把抱起小超说:“叔叔有事,让叔叔快走吧。”王一民只对他们母女苦笑了笑,二话没说,转身就往外走。真巧,他一出门,正赶上那位老“玛达姆”白俄房东也从上屋出来,她一见王一民立刻咧开嘴巴,扯开喉咙,举着胖手喊道:“王先生,快请屋里来坐坐吧,我正在煮咖啡,您来尝一尝吧。”我的天哪!要让她打开话匣子还了得!整个上午都得交给她!王一民心里害怕脸上笑,一边摆手一边往院门口退着说:“谢谢您,我今天有事,改天一定登门看望。”老玛达姆竟往前撵了几步:“哎,您稍坐一会儿,我还要打听一下塞先生病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回来?”“快了,快了。回头见。”王一民已经退到院门前了,一挥手,一低头,钻出院门,撒腿就往前蹄,真好像老玛达姆能出来拽他似的。王一民出了花园街口,就跳上了一辆出租汽车,直往道外驶去。万福德旅馆规模并不大,但是整洁、规矩、有礼,素为人们所乐道。一座二层灰砖小楼看起来很普通,但高悬着的“万福德旅馆”的金字牌匾却很突出,尤其是门两旁挂着的一副对联,更显得与众不同。香桶木上刻着绿色大字,周围精雕细刻着祥云缭绕的醉八仙,又镶着明光锃亮的铜边,简直和珍贵的艺术品差不多。对联的内容也颇不俗气,写的是:萧斋特下高人榻故道频来长者车但细一看那字写的却大为泄气,那一个个楷字,就像中学生写大仿一样,真是状如蒸饼,蠢笨不堪,和那美妙的雕工构成了可笑的对比。这样难看的大字为何这样精工细雕?这只要一看下边的落款和图章就明白了。原来这字是这个旅馆的后台老板,东北的军阀汉奸于琛微写的,怪不得这样难看而又高贵呢!这些汉奸的脸皮都是这样厚,大汉奸张景惠的字比于琛微写得还难看,却到处写到处贴,真不知羞耻二字为何物!王一民推开楼门往里走,迎面是柜台,里面站着两个伙计,王一民向他们前面一走,立刻笑脸相迎。一个长几个浅白麻子的高个伙计一边点头一边说:“您来了。您是开房间还是会客?”“我来看望从下江来的朱旅长。”;“那您楼上请。”伙计一指左边楼梯口说,“楼上的房间朱旅长全包皮了。”“谢谢。”王一民点点头,转身上楼。楼梯上没铺地毯,新漆的红油子,擦得放光。楼梯是折回式的,当王一民走到中间往上一拐的时候,看见楼梯口坐着两个年轻的卫士,穿着整洁的新军装,十字花的武装带,头上戴着大盖帽子,腰上挎着盒子枪,绑腿系得干净利落,皮鞋擦得耀眼生光。两个人一高一矮,都长得端正漂亮,英姿焕发。看见王一民上楼立刻站起来,大个的张口问道:“先生,您找谁?”王一民微笑着点点头:“我从黑河来,要到漠河去,问问朱旅长有什么事情没有!”大个的眼睛一亮,立刻接着问:“您什么时候走?”王一民立即回答:“明天十二点十分。”王一民话音一住,两个卫士立即双足并拢,举手行了一个军礼,又一同向王一民伸过手来。王一民忙和他俩—一握手,握得那样热情有力。然后小个的卫士向王一民点点头,低声说:“同志,请跟我来。”王一民又向大个卫士点点头,就随着小个卫士顺着走廊向里面走去,大概越过了六七个房间,来到最里面的一间门前,他站住向王一民轻声说了句“请等一下”。然后伸手轻轻敲了三下门,又喊了一声“报告”,这才推开门走进去。过了一会儿,门被打开了,那位卫士侍立在门旁对王一民说:“请进。”王一民走进屋里。卫士退出门外,关严了门。这是一套比较宽敞的中国式客房,里面有衣柜、梳妆台、条几、太师椅、盆花……还有一扇里门,这时关得严严的。在一张八仙桌旁边,站着一位身材魁伟,膀大腰圆的大汉。只见他一头黑发,新剪的平头,宽脑门,高鼻梁,浓眉大眼,方面阔口,黑红的皮肤闪着亮光,让人感到浑身都是力量。他没穿军装,一身新白串绸的中国裤褂,肥大松宽。大概做这套衣服,至少得用半匹串绸。王一民知道这就是著名的抗日英雄夏云天了。便往前紧走了几步,伸出一只手说:“云天同志,您好。我叫王一民……”王一民的名字才一出口,夏云天就咧开大嘴,一边笑着一边说道:“哦!是王一民同志,我们正在提到你呢!”他一边高声笑着说着,一边伸出两只大手,紧紧地攥住了王一民的手。随着他那洪钟一般的笑声,那扇紧关着的里屋门开了,从里面一前一后走出来两个人:李汉超和谢万春。谢万春也随着夏云天向王一民亲切而热情地笑着。但是李汉超却没笑,他微蹙双眉紧盯着王一民看,像要看明白是出了什么问题。王一民也没笑。他等夏云天笑声住了以后,便抽开手,对李汉超开门见山地说道:“汉超同志,有非常紧急的情况要汇报,你看……”“好吧。”李汉超把手向八仙桌旁一指说:“坐下一块谈。”屋里的空气立刻严肃而紧张起来。四个人迅速坐好。王一民先简单扼要地汇报了卢运启家发生的情况,包皮括卢运启要立即领着儿子、女儿一齐去游击队的打算。接着他又汇报了刘勃和女演员郑玉梅被警察厅特务逮捕的情况。李汉超一听,猛然站起来,用手一敲桌子,“唉”了一声,又在屋里急速地转起圈来。王一民又用最快的速度,把柳絮影已经去通知剧团反日会员马上隐蔽起来的情况说了一下,汇报就结束了。王一民话声一住,李汉超马上站到他面前说:“你让柳絮影通知得对,必须做好一切应变准备。现在最迫切的问题是要及时掌握刘勃他们被捕后的情况,并且要想法营救他们脱险。”王一民也站起来说:“关于这一点我已经有了一个想法,不知可行不!”“快说。”“我想马上去找玉旨一郎,请他履行他父亲的遗训:”在能帮助中国民众的时候,就要毫不犹豫地伸出手去。‘我要请他亲自到警察厅特务科去要人。我已经看清楚领头抓人的还是那个花脸特务秦得利。他很怕一郎,只要一郎严厉些,我想会把人领出来的。““好。”李汉超点着头说,“如果能把刘勃要出来,你就亲自把他送这来,请他和云天同志一同到游击队去。以防敌人二次抓他。当然也要从坏处打算,如果要不出人来,甚至发生更严重的情况……”“那我也立刻回来汇报。你在这里等我吧。”“我也要马上去向省委汇报。汇报完就回来。如果我不在,你可以和云天、万春先商量,情况紧急,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云天同志还有合法身份可以利用,该文就文,该武就武,不要贻误时机。”王一民连连点头。“还有,”李汉超紧接着又说,“你没来前,我们正在谈卢运启到游击区的问题,云天同志特别欢迎他去,省委也完全同意。”这时夏云天插了一句:“我们那里正要成立苏维埃政府,可以报请省委,选他进政府……”“对。”李汉超接着对王一民说,“所以你在办完刘勃他们的事情以后,要立即把卢老先生他们请这来。根据你方才谈的情况,这件事也是越快越好,以防发生变化。”王一民听到这里,刚想提一下冬梅的问题,李汉超就挥挥手说:“好了,情况紧急,你快去吧,不要多耽搁了。”他又歪过头去对谢万春说,“你不是给云天他们包皮了一辆可靠的汽车吗?”“对。”谢万春点着头说,“司机是我介绍入党的党员。”“那好。”李汉超又对夏云天说,“就让王一民坐这辆车去跑吧。”“不行了。”夏云天遗憾地说,“我们通过旅店的关系,在于琛微的护路军里买了十支匣枪和十套军装,准备回去组织一支特别侦察班,商定今天上午交货,他们一清早就坐车去了,不知什么时候回来。”王一民马上说:“不用了,我雇出租汽车。到了一郎那里,他家有汽车也有摩托,他会开。”“好吧。”李汉超挥挥手说,“快走吧。”王一民点点头,一挥手,就快步走出去了。玉旨一郎非常高兴地接待了他的中国朋友王一民。一见面就拉着王一民的手说:今天早晨在松花江边钓了两条金色大鲤鱼,一条给叔叔,一条留给自己,他要请王一民吃日本生鱼片。王一民直截了当地告诉他:北方剧团的两名演职员被那个花脸特务秦得利领人抓走了。其中一名叫刘勃的是他的朋友,是一个正直的青年。他请他能马上“‘毫不犹疑地伸出手去”,把这两位热爱中国的青年人搭救出来。玉旨一郎一听是花脸特务把人抓走的,就把这件事看得很轻易,他一口答应了。他相信用不了一个小时就可以办完这件事。办完了再一同回来品尝他的生鱼片。那时候朋友得救,一天云雾散净,王一民一定可以和他开怀畅饮了。王一民没有正面回答他,只催他快走,玉旨一郎便让王一民在后院小门等着他,他去开车。原来玉旨雄一家有两台小汽车,一台是日本货,一台是美国产。玉旨雄一自己坐美国产的,日本货就给全家用了。所谓全家也没有几个人,最主要的还是玉旨一郎用,所以用起来很方便。王一民在后门等不大一会儿车就开来了。他上了小汽车,屁股还没坐稳,车轮就飞快地转动起来。玉旨一郎车开得又快又稳。他俩在车上商定:到警察厅后,由一郎进去要人,王一民在车上等候。车到警察厅,王一民让一郎把车停到那座大楼的斜对面。玉旨一郎临下车的时候,充满信心地向王一民一举手说:“请你等着迎接你的朋友吧。”王一民也在车里一举手说:“祝你马到成功!”王一民看着玉旨一郎上了那高台阶,拿出一张名片对门岗晃了晃,又说了句什么就进去了。王一民心情不安地等候着。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过去了,还不见玉旨一郎出来。王一民的眼睛紧盯着警察厅的楼门看,每过去一分钟都给他沉重的心情增加一分压力,时间越长他越感到前景不妙。好不容易把玉旨一郎盼出来了!王一民忙往他身后看,他身后紧跟着两个人,但不是刘勃和那位女演员,是花脸特务秦得利和另外一个像打手似的特务。他俩站在高台阶上对玉旨一郎连连行礼,嘴里还不停地说着什么。玉旨一郎只挥了一下手,就快速地走下高台阶,往小汽车前走来。王一民怕被秦得利看见,忙往车后座躲了躲。但这担心是多余的。秦得利和那个特务见玉旨一郎走下台阶,马上转身就往楼里跑,他们正忙着。王一民再看正向小汽车走来的玉旨一郎,方才下车时候还笑容满面,现在回来却阴云满天。他钻进汽车,坐上司机座位,砰一声关严车门,手把着方向盘,头也不回地问王一民:“怎么办吧?你现在不会有吃生鱼片的兴趣了。告诉我吧,你需要到什么地方去?我现在只能帮你跑跑路,其他事情都无能为力了。”他说话的声音不高,但却有些发颤,像是在抑制着内心的激动感情。王一民心情紧张而沉重地说道:“我现在首先需要知道我那朋友的情况……”还没等王一民说完,玉旨一郎忽然一回身,手搭在前车座靠背上,直对着王一民,满脸怒气地说道:“你那个朋友是个坏蛋!是你们中国人当中的败类!是一个没有脊梁骨的软体动物!”这几句话真像一声炸雷在空中爆响!王一民几乎被震得头轰耳鸣。他一把抓住王旨一郎的胳膊,急声说道:“请你告诉我实际情况。”“我先问你。”玉旨一郎直望着王一民说,“这个人从前担任过共产主义青年团满洲团省委书记吗?”王一民浑身一抖,惊讶地问道:“这是他自己说的?”“他不说谁能知道?”玉旨一郎激动地说下去,“他把什么都说了。那个花脸特务告诉我:他们本来是去抓开反日会的反满抗日分子,谁知扑了一个空,开会的没抓着,顺手牵羊地抓来一男一女,本想拷问一下开会的事,问不出来就放了。哪知道往行刑的屋子一推,他就吓昏了,剥光衣服挂起来打了几鞭子他就连喊饶命,接着就什么都说了。我问他还说了些什么?花脸特务却吞吞吐吐地不肯多说了,只笼统地说他供了一些人名,人名里有谁,都是哪的,他却不说。我察言观色,忽然联想到这名字里可能有你。花脸特务既然知道我们是好朋友,当然就不肯明说了。但是他又怕开罪于我,当我往出走的时候又讨好地紧跟着我,问有什么吩咐没有?我还能吩咐什么?吩咐他们把那坏蛋放了吗?不,没有这可能了,他已经成了共产党要犯。而且和这想法相反,如果我能发号施令的话,我倒想吩咐他们立刻把他枪毙了,以免把更多的好人推上断头台。”玉旨一郎说到这里,喘了一口气说,“对不起,我被刺激得太不冷静了,有些过分的话还要请你原谅。你大概还不大了解我的心情,从一系列事件当中,尤其是在饭田大住全军玉碎以后,我已经断定你是中国共产党员。对中国共产党,我是有好感的,是完全同情的,他们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和中国大众站在一起,抗击外来侵略者。所以我对中国共产党这种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是十分敬佩的。但是想不到你的这个姓刘的朋友,却这样贪生怕死,卑鄙无耻,他出卖朋友,出卖国家民族,他使我感到难过,也为你难过……”玉旨一郎低下头去。王一民用一只手按在他的胳臂上诚挚地说:“我谢谢你,不但我自己谢你,也代表我所在的组织谢你。你——一位从日本上层社会中来的朋友,能够这样推心置腹地对待我们,同情我们,支持我们,使我非常感谢。在这时间非常紧迫,情况非常危急的情况下,我不可能多说什么了。我只能把最主要的讲给你:任何健康的肌体,也免不了会生痈疮,把脓水挤出去,肌体还会照样健康。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的纯化物质,斗争永远是复杂的。但是真理总会战胜邪恶,这一点请你相信我和我的组织。”“好。我完全理解。”玉旨一郎也把手按在王一民的手上说,“现在对你来说,情况确实万分危急。请你告诉我,我还能为你做些什么呢?如果你需要马上离开哈尔滨,譬如要出关,我可以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你出去;如果你旅费不足,更没有问题,我……”“不,不,全不要。”王一民摆着手说,“我暂时只求你帮我办一件事。”“什么事?”“你开始不是说‘能帮我跑跑路’吗?现在只请你用你的车,拉我跑一些地方。你的车既快又安全,可以帮助我把一些朋友从虎口里救出来。”“好,我明白了。我对你这种临危不乱,舍己为人的精神非常感佩。”玉旨一郎感动地说,“从现在起,我将完全听你指挥,你说上哪就上哪,你说跑到什么时候就跑到什么时候。”“好,先开到道外正阳街万福德旅馆。”玉旨一郎应声开车,车向道外急驶而去。
或许您还会喜欢:
呼兰河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序作者:茅盾1今年四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点击阅读]
士兵突击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今天是我当兵的四年八个月零八天,我想我可能要死了。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当了四年八个月零八天的兵,最后的几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没有仁慈,因为这里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被流弹击中死亡是合理的,因自然条件恶劣死亡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代表敌人,指望敌人仁慈的军人不如后悔自己的出生……我很遗憾,我遇上的甚至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点击阅读]
天使街23号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序幕太阳一点一点落下去。天空中的暮霭,只残留一片灰褐色*的微光,照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映出光明最后的告别。阵阵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天使街23号的方向游荡。整个天使街笼罩在浓密的树-阴-下,显得无比的萧条和凄凉。一个消瘦的身影呆呆地蜷缩在神秘井边,一动不动。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树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成一体,大地慢慢被爬上半空的月亮映上了银灰色*。 [点击阅读]
孤独六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我写过一篇小说叫「因為孤独的缘故」,后来成為一本小说集的书名。2002年联合文学举办一个活动,以「孤独」為主题,邀我作了六场演讲,分别是:情慾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和暴力孤独。我可以孤独吗?我常常静下来问自己:我可以更孤独一点吗?我渴望孤独,珍惜孤独。好像只有孤独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我拥抱着一个挚爱的身体时,我知道,自己是彻底的孤独的,我所有的情慾只是无可奈何的佔有。 [点击阅读]
守望的距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迄今为止,我的散文出过不同的版本和选本。其中,有三种是按时间顺序的完整结集,即:东方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的《守望的距离》,收集了1983年至1995年4月的散文;东方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的《各自的朝圣路》,收集了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安静》,收集了1999年至2002年8月的散文。 [点击阅读]
少年天子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少年天子》描写了大清进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及他与皇贵妃乌云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描写了围绕着汉化改革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斗争。皇太极去世后,6岁的顺治继位成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为了摆脱满族游牧民族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的素质,顺治潜心钻研汉族的文化来丰富自己,巩固大清江山。 [点击阅读]
智齿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自从梁功辰换了那把硬度偏高的牙刷后,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虽然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有夸张的嫌疑,毕竟梁功辰一天只刷两次牙。但他每次刷牙时,我都极力躲闪,那牙刷分明是砂纸,每当那再硬一点儿就完全有资格被称之为“针”的刷毛接触我时,我都比较痛苦,像受刑。我是一颗智齿,梁功辰的智齿。从你的牙齿中缝往两边数,第8颗是智齿。也许你会说,智齿和盲肠一样,是人身上多余的东西。 [点击阅读]
狼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上午的颐和园门外,有两位大学生跳下了脚驴,跟两名赶驴的脚夫挥了挥手,说了声:“下午见!”就直奔票房,去打门票。两名脚夫将两头脚驴拴到不远处的绿柳浓荫下,从腰带上抽出七寸韭镰,到远处的青纱帐中,割了两大抱鲜嫩的青草,抱来喂驴。然后,二人又到小饭摊上打尖;匆匆吃了几卷煎饼卷大葱,喝了两大碗小米水饭,便又回到拴驴的柳荫下。 [点击阅读]
王朔《过把瘾就死》
作者:王朔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杜梅就像一件兵器,一柄关羽关老爷手中的那种极为华丽锋利无比的大刀——这是她给我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她向我提出结婚申请时,我们已经做了半年毫不含糊的朋友。其间经过无数的考验,最无耻最肆无忌惮的挑拨者也放弃了离间我们关系的企图。可以说这种关系是牢不可破和坚如磐石的,就像没有及时换药的伤口纱布和血痂粘在一起一样,任何揭开它的小心翼翼的行为都将引起撕皮裂肉的痛楚。 [点击阅读]
皮皮鲁和活车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不信。我不能不信。我的汽车活了。我的那辆牌照号M7562的金羊牌汽车是活车。国内开车族没有不知照金羊牌小轿车的。这种轿车外形美观,乘坐舒适。特别令驾驶员青睐的是它的操作系统几乎是完美已无缺的,灵活,可靠,值得信赖。难怪金羊牌轿车的广告是这样说的:金羊牌轿车。坐车的是老板。开车的也是老板。拥有一辆金羊牌轿车是我多年的夙愿。当然,它的价格对于我这样的靠工资吃饭的职员来说,令人望而却步。 [点击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点击阅读]
纸醉金迷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2
摘要:民国三十四年春季,黔南反攻成功。接着盟军在菲律宾的逐步进展,大家都相信"最后胜利必属于我"这句话,百分之百可以兑现。本来这张支票,已是在七年前所开的,反正是认为一张画饼,于今兑现有期了,那份儿乐观,比初接这张支票时候的忧疑心情,不知道相距几千万里,大后方是充满了一番喜气。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也有人在报上看到胜利消息频来,反是增加几分不快的。最显明的例子,就是游击商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