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夜谭十记 - 第十记 不第秀才:军训记___― 标准光头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 标准光头
  我在南京的XX大学读完一年级,正想着趁署假两个月休假,到上海去找一同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的朋友,交流进步学生运动的经验。突然大学当扃宣布,一年级同学一律要到孝陵卫去进暑期集中训练营,受训两个月。我知道这种集训啻其实就象集中营,不是好过的。许多同学都在背后叽叽咕咕地骂,却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一年的大学生活告诉我们,在大学里也有张着嗅觉灵敏的鼻子在到处乱窜的家伙。至于我呢,倒乐于去看一看到底他们在槁些什么名堂。
  我们的军事敎官到我们班上来了。这样的军事教官算是南京政治中的特殊产品。大学一年级的每一个班上都派来了这样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物。这些人物文化很低,口才迟纯,几乎除了喊“立正”“稍蒋委员长万岁”之外,没有什么别的语汇了。他们只有一个器官是够发达的一鼻子。
  教官到班上来,宣布了要按期到孝陵卫集训营报到。同时严肃地宣布,把你们的头发通通给我刮掉!”
  这真是一个晴夭霹雳,大家都愣十八九岁的大学生,很留心身上的三样东西,头发皮鞋裤子线条。这可以说是表现一个男青年的“挺”和“帅”的主要标志。有的同学为了保持裤子的笔挺线条,义没有电熨斗,每天晚上睡觉前,小心地把裤子折好,放在枕头下面,靠自己的头压一夜晚,以保持第二夭裤予的笔挺。皮鞋呢,经常擦得又黑又亮,可以照得起人彩儿,不容许灰尘沾上,以至不惜走若干步后,便习惯地把皮鞋头在裤管上揹一下。至于头发更不消说,那是青年的最重要的部位,就象公鸡的冠子一样,总要经常梳理得整齐光洁,有的还涂上厚厚的头油,梳成各秤雄壮的样式,在女同学面前显得特别气派。

  但是现在这三件宝贝都要忍痛牺牲了。只准穿打绑腿的粗布裤子,蛤蟆头的胶鞋,而头发,刚才教官下了命令:“通通刮光!”真是斯可忍孰不可忍,
  大家都哄闹起来,教室里象一锅烧开了的粥。“为什么要把头发刮光,人家叫喊起来。
  “为什么?”教官感到很稀奇,喑几嘴巴,呆头呆脑地望着大家。“为什么”这个语汇在教官的脑子里很少出现,他从来不问为什么,照着命令办就是了为什么要刮光头,他连想也没有想过这个向题。叫刮光头,就刮光头,亊情本来就是这么简单嘛。他自己就是刮的光头,他也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刮光头,正象他从来没有想过,头上为什么要长头发一样。

  “为什么要刮光头?叫你们刮光头,你们就刮光头,哪有个为什么的?”他直率地回答。
  “这叫什么理由?”大家又起哄。
  我们班上有名的逻辑学家赵光站起来想和教官讲道理:我们的头发不可刮光,理由有三:第一,头发是保护脑子的,脑子对我们用处极大,不能不保护?第二,青年的头发如青年之冠,青年已到及冠之年,不可无冠;第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否则不孝。”
  不想这位赵夫子讲了这么好一篇逻辑,叫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我们不知道教官是不是听清楚了赵夫子的论证,只见他把眼晴一眨一眨的,莫名其妙。他还是坚持说:
  “我不懂你们那些弯弯拐拐的道理,叫你们刮光头,就刮光头.“
  “但是你总要讲个刮光头的道理呀。”一个同学坚持地问。“什么道理?”教官忽然用手一指墒头上,墙头挂着一张褪了色的蒋委员长肖像,他说:“蒋委员长刮了光头,你们就该刮光头。”他说到“蒋委员长”四个字时,很自觉地立正,把皮鞋后跟靠得叮的一芦响。

  哦,原来是这样。蒋委员长是光头,我们就得奉命刮成光头,这就是理由。还有什么好说呢?
  他最后宣布。”报到以前,通通刮光,象我这样。哦,象蒋委员长那样,那是标准。解散!”
  于楚我们只好照着墙上的标准光头那样,把自己的头也刮成标准光头,就在大学门口的理发店里。
  这是多大的牺牲呀,有的同学刮光了出来,哭丧着脸,有的同学一迆理发店,就戴上一个便帽,把光头遮了起来,许多同学是赖到实莅赖不过去了,在报到前一天晚上,才悄悄去理发店里刮圯。我也正是这天晚上去的,请理发匠用推剪给我推了一个光头。
  但是我去报到的时候,检查光头,我的光头没有通得过。我问"我这不是光头吗?”
  教官说:“你这是推的光头,不是刮的光头,不标准。”在就近就有大兵理发匠等着,我被命令坐到発子上,让那个大兵很毛糙地用刀了‘又刮了一遍,把头皮刮得生痛,我敢说有的头皮一定是被刮破了。然而我终于通过了“标准光头”这一关。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
有种你爱我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有种你爱我作者:暗夜行路内容简介:此文献给大洋彼岸的ANGI同学:D1今天是小满,要吃扁豆焖面。越小满去了几个就近的饭馆,都没有卖那个东西的,只有一家有打卤面,用豆角做的卤。越小满记得陈奶奶还活着的时候,他吃过的,过程他都记得,先把豆角放进去,炒啊炒,然后放佐料,加水,要漠过豆角,然后把切面放进去,盖上盖,中间翻一次面,最后,抄底儿,盛在碗里,放点醋,就着蒜瓣,吃的要多香有多香!这个过程, [点击阅读]
林徽因诗选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认得这透明体,智慧的叶子掉在人间?消沉,慈净——那一天一闪冷焰,一叶无声的坠地,仅证明了智慧寂寞孤零的终会死在风前!昨天又昨天,美还逃不出时间的威严;相信这里睡眠着最美丽的骸骨,一丝魂魄月边留念,——…………菩提树下清荫则是去年! [点击阅读]
林海雪原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晚秋的拂晓,白霜蒙地,寒气砭骨,干冷干冷。军号悠扬,划过长空,冲破黎明的寂静。练兵场上,哨声、口令声、步伐声、劈刺的杀声,响成一片,雄壮嘹亮,杂而不乱,十分庄严威武。团参谋长少剑波,军容整洁,腰间的橙色皮带上,佩一支玲珑的枪,更显锝这位二十二岁的青年军官精悍俏爽,健美英俊。彵快步向一营练兵场走去。 [点击阅读]
梦里花落知多少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闻婧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我正在床上睡得格外欢畅,左翻右跳地穷伸懒腰,觉得我的床就是全世界。其实我的床也的确很大。我只有两个爱好,看电影和睡觉,如果有人在我累得要死的时候还不让我睡觉那还不如一刀砍死我,那样我一定心存感激。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床弄得往死里舒服,我曾经告诉我妈我哪天嫁人了我也得把这床给背过去。所以闻婧的电话让我觉得特郁闷。 [点击阅读]
水知道答案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从我开始拍摄水结晶,以全新的方法与水相识、相知至今,转眼便已8年。在此之前,我一直用波动测定法进行与水相关的研究。当我知道水还有结晶这种独特的"容颜"之后,才发现,水实际上还有着它的风情万种,甚至还通过它的结晶,向我们传递着各种信息。我在研究中看见,与自来水相比,各种各样的天然水结晶可谓美丽至极;水听到了好听的音乐时所呈现的结晶,更是美不胜收。 [点击阅读]
没有语言的生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王老炳和他的聋儿子王家宽在坡地上除草,玉米已高过人头,他们弯腰除草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谁。只有在王老炳停下来吸烟的瞬间,他才能听到王家宽刮草的声音。王家宽在玉米林里刮草的声音响亮而且富于节奏,王老炳以此判断出儿子很勤劳。那些生机勃勃的杂草,被王老炳锋利的刮子斩首,老鼠和虫子窜出它们的巢四处流浪。王老炳看见一团黑色的东西向他头部扑来,当他意识到撞了蜂巢的时候,他的头部、脸蛋以及颈部全被马蜂包围。 [点击阅读]
狼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上午的颐和园门外,有两位大学生跳下了脚驴,跟两名赶驴的脚夫挥了挥手,说了声:“下午见!”就直奔票房,去打门票。两名脚夫将两头脚驴拴到不远处的绿柳浓荫下,从腰带上抽出七寸韭镰,到远处的青纱帐中,割了两大抱鲜嫩的青草,抱来喂驴。然后,二人又到小饭摊上打尖;匆匆吃了几卷煎饼卷大葱,喝了两大碗小米水饭,便又回到拴驴的柳荫下。 [点击阅读]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作者:王朔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夜里我和几个朋友打了一宿牌。前半夜我倍儿起“点”,一直浪着打。后半夜“点”打尽了,牌桌上出了偏牌型,铁牌也被破得稀哩哗啦,到早晨我第一个被抽“立”了。我走开想眯一会儿,可脑子乱哄哄的既清醒又麻木,一闭眼就出现一手手牌型,睡也睡不着。这时院里收发室打来一个电话,说有我电报叫我去取。我懒得去就叫他在电话里把电报念一遍。 [点击阅读]
白门柳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在幽深的山谷里,有一株被人遗忘的梅树。这株山南常见的红梅,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被猝然暴发的山洪冲到谷底来的。同它一块冲下来的其他梅树,都压在坍塌的岩层底下了。只有这一株,因为长得特别粗大硕壮,侥幸地活了下来。不过,它受到的伤残是如此厉害,以至整个躯干像从当中挨了一斧头似的,可怕地劈裂开来。伤口的部位,结痂累累,永远无法重合了。 [点击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点击阅读]
纸醉金迷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2
摘要:民国三十四年春季,黔南反攻成功。接着盟军在菲律宾的逐步进展,大家都相信"最后胜利必属于我"这句话,百分之百可以兑现。本来这张支票,已是在七年前所开的,反正是认为一张画饼,于今兑现有期了,那份儿乐观,比初接这张支票时候的忧疑心情,不知道相距几千万里,大后方是充满了一番喜气。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也有人在报上看到胜利消息频来,反是增加几分不快的。最显明的例子,就是游击商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