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张承志散文集 - 从大坂到鱼儿沟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那一年我毫无目的,走了神一般地到了新疆。到达以后,我从冥思中醒来,明白自己并没有任何非来的理由。所以那年的旅行特别随意,在吐鲁番的冬日乡村,游游走走,看看艾丁湖之类以前漏过的地点,和一些青年阿林讨论些学问。如今我不再考古;到处都是我自己的,所谓青春的遗迹。已经是不用确认,也丝丝入扣地熟记着一些地点。走在火焰山背面的土路上,斜阳映在前面戈壁上的,就活脱像是自己往昔的影子。弄不清目的,就一个个地找旧地点,然后用二十世纪最末几天的眼光,把它打量一番。正值白拉提的月份,村子里人人都忙,谁也没有留意我的情绪。三十年的结果,就是获得了在村子里这随意的徘徊。渐渐地,心里忆起了昔日的同路人。我因为没有什么急事,心里就油然生了见他们一面的意。若能遇见,那就有趣了。天地人间,这些年沧桑变化,若能推心置腹畅谈一顿,该多么痛快。牙尔湖,胜金口,默默地我们走着。如今的坐骑,已经不是泉子街公社的马,而是一辆价值60万的丰田越野。它无声地驰过崎岖山路,使我缓缓地穿过绵软松陷的、火焰山南麓的黄土。陪同的都是哲合忍耶的弟兄,他们只想着陪我旅一个游。没有见到一个旧人。没有那一块走下冰川的向导,那赶毛驴的东干汉子,那寂静的三叉戈壁居民。没有迎头遇上一个维吾尔的牧人,或哈萨克的小姑娘。二那些一瞬的朋友,现在忆来,模糊而亲切。那么关键的时刻,是他们伸出的一臂,成全了事情也成就了你。后来分了手,视野中的他们,就如车窗侧后疾疾退去的树,永远地退去了。留在车窗里面和现实中的,只剩了你。没准就是从那天起,你开始了回忆。但是他们再也不曾重现。呜呜的寒风裹胁着白色的雪尘,锐利的风哨里,屋子都低低蹲踞在戈壁滩上,视野里,是冬季的吐鲁番。这对我是陌生的,我和路边的塑料袋、和白色污染般的旅游客一样,从来没见过吐鲁番的冬雪。盯着初逢的,这片著名火洲上的积雪,我突兀地想到了一个,又是一个。这么近,能不能看看他们呢--脑子里的这个念头,刚出现就挥之不去,它鬼一般,立刻缠住了我,使我摆脱不开。最后迟疑着迈开了一步。一丝念头油然而起。你渴望一次再见。确实,隔了三十年你懂了:只有窗外树木一样疾疾退去的他们,才是你的挚友。"有一个赶毛驴的,我记不清他的名字了。只记得,脸上有些麻子。八○年的九月,从吉木萨尔的大坂下来……"我接着讲了那个故事,讲冰大坂上我得了人家好大的照顾,若是能寻上,当面道个谢多好。听着我的话,陪着的波音师傅(他开一辆像波音747的巨型大轿子车)和他兄弟都立住了脚,表情很认真。我一边说着,一边也渐渐把话当了真。我被自己的讲述拥裹着,说着说着,心思成了决意。他俩寻思着,眼里一股遍知全吐鲁番的各族人等的劲头。我一面费力地回忆,一面描述着。好像是脸上有几颗浅麻点,个子嘛不高,黑棉袄,赶着五六个毛驴。从泉子街那边过来,天山里有一个维族人的地窝子……他俩听着,脸上渐渐浮出有了结论的神情。"怕不是算粒儿姐夫吧!"他俩说。猛然间,脑子里掠过一个古怪的念头,我直直地觉得,没准最要紧的事就是这个,去寻访曾经深山大漠地邂逅的人们,随便回顾。这么一见,就是打开着肚皮,让两个心砰地撞上。已然不能再回那天山的地窝子,但可以在一处白杨黄泥的庄户小院,喝一个热茶,感叹一阵子那时的行头穷窘,野营孤单,叹惜一番大坂风景。可以一道摇摇头,苦笑着,彼此体会一阵--不好意思的热乎乎滋味。可不是么,没有更要紧的事了。那个算粒儿姐夫,能见得上么?走,上车!他的家,就住在这河湾后头。但是在我的记忆里,下山路上,在三岔口以前的一条山沟旁,他和我分了手。我记得他左拐弯,吆赶着他那五六个毛驴驮子,顺着山沟朝左走了。当时我在鞍上,用斯坦因的地图打量过他的方向。一个叫桃树沟的地名,被一条路连着,标在南麓的斜面上。三而这里,是交河流淌过的绿洲,是葡萄最茂密的地方。它和那寸草不生的狰狞南麓,完全不是一回事。好久没有这么害羞般的紧张了。在波音师傅兄弟身后站着,当他们拉着手问候的时候,我打量着这位姐夫。像么?脑子里记忆一阵清晰,当年的毛驴客如现眼前。虽然眉眼姿势都不同,头发也已然花白。我等着紧紧的握手。过了十几年,他不就是应该变成这样么?两兄弟介绍了我,仔细叙述了我讲的十几年旧事,并问他们的姐夫是否记得。说罢他们停住嘴,看着我们俩。算粒儿姐夫沉吟了一会儿,开口了:"找的,怕不是我,"他盘算着说道,"从七五年起,我就再也没走过大坂。手里没有毛驴的日子,就更早了。"我是否失望了?说不清。似乎我也盼着这么个结果。--发生在那么大的山里,发生了那么久的事情,若是都能够心想事成,若是不论怎样相忘江湖的人,都能拐个弯就到了他的门上--难道那才不失望,那才是顺理成章的事么?我正这么想着,却听见,波音师傅一边就这么说了。四个人呵呵笑了,接着进屋吃茶,喧了一阵各式各样的话题。这个家院很静谧,和几家邻里都隔着一面坡。干葡萄的晾房,红辣子的串挂,看得我出神。一条分汊从大河里流出来的水,波光粼粼地,从山崖处绕过来,护着他的门口。对面视界开阔,能望见天山隐约的雪顶。这里确实是波音师傅的算粒儿姐夫的家。他也是半辈子在两麓跋涉,赶着毛驴驮着葡萄。他和那年我在山里邂逅的回族毛驴客一样,甚至连长相都一样;微驼着背,个子不高,有几颗淡淡的麻子。虽然说,人若相像时简直两人如同一个;但是,算粒儿姐夫并不是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冰川上,把一条棉裤让给了我的回回毛驴客。不是他。我没有找到那一个。四在这块盆地,我还有一个念想再见一次的人,里铁普。那时遥遥望着北面的天山,我忆不起自己曾怎样从那儿下来。那时他不抽烟,而我正对莫合烟爱不释手。太累的时候他也卷了一支。被他胖胖的妻子埋怨,说我教坏了她丈夫。我是怎么听懂的呢?夜里那么随意地,就宿在维族聚居的鱼儿沟。吃过香甜的拉条子,就在里铁普的泥坯小院里闲坐。里外飘忽着好听的维语,多么和平的时光!记忆漫漶不清。究竟我怎样度过的那一夜?我一句维语不会,但好像我们一晚上都在交谈。清晨,在小院门口,孩子要骑我的马。决定放弃马,改用毛驴车是再后一天的事。我们围着骑马的孩子照了一张像,然后就世事茫茫。我凝视着照片上的那个维吾尔小孩。如今你已是一个维吾尔男子。此刻我终于明白了,惟有他们才是我的证人。我不埋怨拖延得已经太晚,尽管我跑得太远,不知为了什么浪费自己,而没有抓紧。我应该回去,找到他们,取回已经寄放太久的,我的珍宝。如今只有照片最忠实。甚至它记录着鱼儿沟口的,一座圆拱建筑。你是一座拱北呢,还是一座寺?暗自问着,我听见自己声音颤抖,随即又被掩饰了。关于里铁普的心事,我没有对波音师傅兄弟说。我想,如果我决意办这件事的话,我会不远万里再来。捏着照片,我突然想:照片在那年交给了吐鲁番文管所,请他们代交。可是他们践约了吗?我凝视着。二十年过去了,如今你已是必须承担责任的男子,你是你的维吾尔民族的青年。你是在种葡萄么,还是当了一名学经的塔里甫?你还记得么,在你当巴郎子的时候,你曾经随着父亲,陪一个人远走戈壁。你还记得骑过那人的枣红马么?越野车无声地驰过戈壁,可以看见罕见的残雪。如今我满心奢侈;认定里铁普的毛驴车,胜过正为我服务的丰田。这一次,就算是来看冬日的吐鲁番吧。时机不到,可以让脚印保持尘封,让往事继续沉睡。反正就在这儿,我们埋下了记号。而且背景是那么巨大;有火洲的积雪,天山的斜面。吐鲁番如今对我是亲切的,处处有里铁普兄弟和算粒儿姐夫。我沉浸在满足的感觉中,随着浪头一样的舒服颠簸。是的,我们不仅打发了岁月,而且把私人的痕迹,埋进了铁色的戈壁,和神秘烟村之中。它们是来世的矿藏,挖出来的人,会分享我们尝到的滋味--它甜美又奇特。2000年7月
或许您还会喜欢:
刻下来的幸福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上海最近的天气变化得很厉害,昨天我还穿着短袖的白色T恤,今天我就又裹起黑色的长风衣了。我骑着单车穿行在人迹稀少的上大校园里,上大里面90%的学生都是上海人,一到放假的时候走得人去楼空,每次我在周末的时候都会觉得没有比这里更适合拍鬼片的地方了。今天在下雨,雨从头顶上笼罩下来,不是很大,却让人觉得伤感。 [点击阅读]
围城
作者:钱钟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不敢来评的,只记录一些感受罢了。注:较长,请选择性*阅读。吃葡萄的人八年前,我上高三,正在为高考没日没夜的做模拟试题。前一天做完的卷子,第二天上课时语文老师会讲其中的一两道试题。某天他讲了一道阅读理解题,题目是:有两种人吃葡萄的人,第一种人从每串里最好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好的一颗;第二种人从每串里最坏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一颗, [点击阅读]
坚硬如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以革命的名义等我死过之后,安静下来,我会重新思考我的一生,言论、行为和我行走的姿势及对那鸡屎狗粪的爱情的破解。那儿是一片温柔之乡,是思考的上好去处。思考在那儿如柳絮飘落样轻柔美丽,灿若桃花。可眼下,他们以革命的名义,已经把执行枪决的枪口对准了我和红梅的后脑。死亡卡住了我思考的咽喉,我只能雄赳赳,赴刑场,迎着枪弹去;气昂昂,笑生死,跨过阴阳桥。临刑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无所愁。 [点击阅读]
无水之城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大风来时,河阳城一派肃穆。还不到下午五点,大街上早已人去巷空。学生们下午就没敢上学,全都躲在家里。机关单位这天放假,但日历上这天并不是法定节假日。就连一向生意兴隆,车间日夜不停转的河化集团,这一天也出奇的静了下来。乱石河滩西边,十丈长的明长城废墟上,两只老鹰惊魂不定地乱叫。它们叫了整整一天,嗓子都破了,嘶哑的叫声凄厉地划破河滩上面那一片死亡的气息,破碎在河阳城上空。 [点击阅读]
李家庄的变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1李家庄有座龙王庙,看庙的叫"老宋"。老宋原来也有名字,可是因为他的年纪老,谁也不提他的名字;又因为他的地位低,谁也不加什么称呼,不论白胡老汉,不论才会说话的小孩,大家一致都叫他"老宋"。抗战以前的八九年,这龙王庙也办祭祀,也算村公所;修德堂东家李如珍也是村长也是社首,因此老宋也有两份差--是村警也是庙管。庙里挂着一口钟,老宋最喜欢听见钟响。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2 盛开的师傅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上个日记本写到:我们师徒五个历尽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磨万难、千妖百怪、千娇百媚,终于来到了西天佛祖处,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当我们这群罗汉果还没来得及变成开心果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我们回去的路上,观音老母掐指一算,说我们还没有达到九九八十一难的指标,还差一难。 [点击阅读]
狼烟北平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南横街黑窑厂“同和”车行的车夫文三儿在酒馆里和二顺子喝得有些高了,正在满嘴跑舌头。文三儿的酒瘾大,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可真要喝起来又喝不了多少,顶多三两,一过四两就麻烦了。他通常是二两酒一下肚,脾气立马见长,瞅谁都不顺眼。若是四两酒下肚,情况就会恶化,他谁也不尿,逮谁和谁撸胳膊挽袖子,很有些英雄气概。 [点击阅读]
王小波《寻找无双》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建元年间,王仙客到长安城里找无双,据他自己说,无双是这副模样: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脸,穿着半截袖子的小褂子和半截裤管的半短裤,手脚都被太阳晒得黝黑,眉毛稀稀拉拉的。头上梳了两把小刷子,脚下蹬了一双塌拉板,走到哪里都是哗啦啦的响。就这个样子而言,可以说是莫辨男女。所以别人也不知道他来找谁。王仙客只好羞羞答答地补充说,那个无双虽然是个假小子样,但是小屁十股撅得很高,一望就知是个女孩子。 [点击阅读]
生死晶黄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我应该讲一个故事了。我很早就想讲这个故事了。故事原本细小,如一个微长的果核,在我内心的一个角落,置放在最偏僻的荒野,被冷落得月深年久,就要枯腐的时候,毛茸茸的霉白冷不凡泛起绿来,它的季风日渐转暖起来,风中冬眠的树木像伸过懒腰的孩子,挺拔起来,鼓胀起来。一切都像一条干涸的河流,忽然又有了涓涓细水。这一枚几近枯腐的核儿,在风中、水中及时地胀裂开来了。 [点击阅读]
皮皮鲁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终于有一天,在一座图书馆里,男孩子和女孩子都不满意啦!他们想,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头发不一样,穿的衣服不一样,说话的声音也不一样,可为什么看的书一样呢?他们一不满意,可不得了啦!一个个嘴噘得老高,脸涨得通红,把半边天都烧鼹了。消防队发现北边的天烧红了,开着救火车赶来,可是到了现场一看,哪有什么火,原来是孩子们生气呢。后来,图书馆的阿姨把我叫去。 [点击阅读]
看见
作者:佚名
章节:111 人气:0
摘要: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话很普通,只是一句常识,做起这份工作才发觉它何等不易,“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 [点击阅读]
等一个人咖啡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现在的我,手里的汤匙正胡乱搅拌着浮在咖啡上的奶晕。金属与马克杯的瓷缘合奏出没有章法的敲击声。叮叮叮当,当叮当叮。就好像我现在的心情,没有节奏,却很想表达些什么。明明就像经年累月的拼图游戏,不管散落在地上的碎片有多少,持之以恒,总是能逐一捡拾回来,砌成原来完整的样貌。总会到那一刻的。然而我还是很激动。因为我发现,记忆的拼图不是死的。记忆是逐渐累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于是碎片一直拼凑不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