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中短篇小说 - 艺术家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通过莫伊莫诺辛霍学校的考试之后,戈宾多来到了加尔各答。那天,孀居的母亲,给他准备了一些路上吃的食品。然而,对于戈宾多来说,最珍贵的却是他那矢志不移的欲望。他发誓——哪怕是粉身碎骨,也要发家致富。在他的言词中,“财富”从来就是指“金钱”。也就是说,在他的心目中,只有那看得见、摸得着和闻得到的东西,才具有真实的意义。他从不把荣誉放在心上,只是一心想着那普普通通的金钱——在市场上、商店里反复易手,磨损得破破烂烂,肮脏龌龊,散发着铜臭味的金钱。他觉得,财神爷向来是以黄金、白银、纸币、股票等各种不同的形式,来显示其本来面貌的,并使人们孜孜以求,神魂颠倒。
  戈宾多走过蜿蜒曲折和污秽不堪的道路,穿越宽阔的金钱急流,终于,抵达了基础坚实的彼岸。他总算爬上了默克杜加尔先生开设的公司的经理宝座。人们都称他为默克杜拉尔。
  当穆昆多——戈宾多的堂兄,丢下他热爱的律师职业,离开人世时,留下了遗孀和一个4岁的孩子。此外,还有加尔各答的一幢房子和一笔存款。由于还欠了些债务,他们家总是省吃俭用,压缩开支。因而,在衣着方面,他儿子丘尼拉尔,与邻居相比,就显得颇为寒碜了。
  根据穆昆多的遗嘱,这个家庭的整个重担,都落在戈宾多的肩上。他从来到的第一天起,就对侄儿灌输“活着就是为了金钱”的人生哲学。
  可是,戈宾多对小孩的这种教育遇到了阻力。它来自孩子的母亲——索托博蒂。这位寡妇虽然没有说过什么,但在行动上却明显地表露出阻力的作用。她从小就热爱艺术,并能以花朵、果实、树叶、食品、布角、纸片、泥块、面团,以及各种颜色的花、茎、叶汁为材料,制作出五颜六色、见所未见的艺术品来。对艺术的追求,她总是雅兴不衰、乐趣无穷。当然,这些也给她带来过烦恼。因为这种兴趣,就像雨季突然倾泻下来的洪流——波涛汹涌一泻千里,不能行船运货——一样,没有实用价值。有时,索托博蒂把自己关在卧室里,拿块泥巴制作飞禽走兽,消磨时光。这样,时常忘了接亲访友。结果,亲友们以为她高傲自大,孤芳自赏。她真是有口难辩啊!
  穆昆多受过良好的教育,深深懂得一切美好创作的价值。甚至可以说,非常崇拜艺术。然而,对于妻子的创作是否可以称为艺术品,他倒从未考虑过。他性格温柔,从不尖刻。看到妻子无谓地消磨时间,总是一笑了之,而笑中还充满柔情蜜意。如果有谁瞧不起索托博蒂的艺术活动,他会挺身而出,为妻子辩护。

  穆昆多有个极其矛盾的特点——在律师业务方面是万分老练,但在家庭事务方面却一窍不通。他的职业使他收入可观,然而却很少想到要存点钱。他心胸开阔,性情豪爽,从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生活也非常简朴,在钱财和料理家务方面,对于家人从不要求过高。但是,如果家人轻蔑地对待索托博蒂的活动,穆昆多就会毫不客气地制止。从法院回家的路上,他常常专门到商店去买些颜料,色彩鲜艳的丝绸和彩色铅笔之类的东西,悄悄地放在索托博蒂卧室的木箱里。有时,他拿起索托博蒂画的图画赞美一番:“看,画得多么好呀!”有一天,穆昆多把一张人物画拿到了,他把人的两只脚,看成两只小鸟,惊叹不已地说:“索托博蒂,这张画一定要好好保存!你看,这鸟儿画得多么传神!”
  正如穆昆多将妻子的艺术创作,当成孩子们的娱乐活动来看待一样,索托博蒂对丈夫给予的评价,也往往抱着赏心悦目的态度。她明白:在孟加拉其他任何家庭中,她都不能想象,会是这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在任何其他家庭中,她那崇拜艺术的无法遏制的热情,都不能如此尽情地得到赞助。因此,每当丈夫拿着自己作品过分夸奖时,索托博蒂总是忍不住要热泪盈眶。
  索托博蒂终于失掉了这宝贵而幸福的时运。丈夫在弥留之际,曾明白地告诉她:他这份有债务的家产,只能交给一个十分可靠的人——他应该具有乘坐破船而能渡越江河的本领。这样,索托博蒂和她的孩子,就完全由戈宾多来监护。从第一天起,戈宾多便教训道:首要的事情,是全力以赴地捞钱。他的训词是如此厚颜无耻,乃至索托博蒂听了后,都羞愧得无地自容。
  从此以后,这一家对于金钱的崇拜,就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与日俱增。一讲到钱,总是赤裸裸的,毫不掩饰,仿佛文雅一点就有损于金钱。索托博蒂心中明白:这样下去,他儿子非变坏不可。然而,除了忍耐,她又有什么办法呢?她知道:人们尊敬的好心人,往往是最不善于自卫的。要伤害和嘲弄这样的人,对于粗鄙之辈来说,易如反掌。
  艺术实践是要消耗材料的。过去,索托博蒂从来没有为材料操过心。现在可不行了。这些家里其他人用不着的东西,不得不在自己紧缩的开支中动脑筋。她悄悄地克扣自己的饮食费用,以省下来的钱买点艺术创作必需品。她时常把自己关在房子里,偷偷地进行艺术创作。她倒并不担心会有人公开耻笑她,而是想尽量避开那些不甚理解的目光。现在,丘尼是她艺术作品的唯一观赏者和评论家。在母亲的熏陶下,丘尼也渐渐地参加了艺术活动,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儿童的兴趣是无法掩饰的。在他的练习本上,以至墙壁上,都留下了种种痕迹。他的双手、脸蛋和衣服,也常常被弄得墨迹斑斑。丘尼对金钱的忽视,没有躲过企图使他变得贪婪的天神——因陀罗的视线,叔叔亲手使他尝到了许多皮肉之苦。

  随着孩子受到的惩罚不断加重,母亲对儿子的“过失”也就更加怜爱。每当公司老板因事把戈宾多叫到郊外去的时候,母子俩就感到节日般的愉快,完全像天真烂漫的儿童那样欢乐。他们并不是按照动物的真实面貌来塑造它们,而是捏得似猫非猫,似狗非狗,甚至很难分清做出来的是鱼还是鸟。所有这些艺术品,是无法保存的。堂叔回来之前,必须统统消灭得形迹不留。他们俩舒畅的创作活动,只有创造之神——梵天和毁灭之神——湿婆参预,而守护之神——毗湿奴是从不到场的。
  索托博蒂娘家的人,都酷爱艺术。年龄比她大的表侄龙戈拉尔,在艺术方面颇为出名。龙戈拉尔脱颖而出的创作,往往引起国内同行的哄堂大笑,因为他的想象力总是超群出众,他们对他的天赋很不理解。奇怪得很,正是在这种不被理解的环境中和冷嘲热讽的气氛下,龙戈拉尔的名气越来越大了。那些临摹他作品的人企图证明:他根本就不是艺术家。并说他连起码的艺术技巧都不懂。
  有一次,戈宾多不在家,这位遭到诋毁的艺术家,来到了姨妈家里。他敲了很久的门,才被请进来。他看到,地板上琳琅满目,真是无立足之地。龙戈拉尔说道:“啊,我终于又看到了发自天赋生灵内心的新颖创作!这些作品绝无临摹仿制的痕迹。它们就像大自然本身一样,显得清新而充满活力。快把所有的图画都拿给我看看吧!”
  到哪里去拿呢?他们的杰作,早就销毁得片纸不留了,如同上苍在碧空中绘制好五彩缤纷,明暗交错的图画之后,又用浓密的云雾,或灿烂的阳光毫不吝惜地抹去了一样。龙戈拉尔走的时候,恳求姨妈说:“从现在起,你们将所制作的一切都保存好。到时候我来取。”
  戈宾多还没有回来。从早上起,天空中就笼罩着雨季的阴影。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丘尼专心致志地创作,忘掉了时光的流逝。今天,他学着画一条刚下水的船。使人觉得,河里的波涛像一群海豹,仿佛都张着大嘴,要把小船一口吞下去。铺天盖地而来的乌云,也似乎在助纣为虐。其实,海豹也并不像通常的海豹,乌云也不能称之为“烟雾、阳光、水分和空气的混合物”。也可以这样说,如果真的照画上的模样造条船,那就没有哪一家保险公司敢揽这笔生易的。然而,这毕竟是艺术!上苍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创造,难道囿于斗室,想象丰富的小孩,就不可以任其发挥吗?!

  门,轻轻地推开了。经理一进来就大声吼道:“嗨,怎么搞的?”
  丘尼拉尔吓得浑身战栗,脸色发白。
  戈宾多终于弄明白了,丘尼在考试中,把历史事件年代搞错了的原因。丘尼慌里慌张地把图画往衣服里面塞,这更暴露了自己的活动。戈宾多夺过画稿一看,更是气得七窍生烟怒不可遏:“这是些什么玩意儿!弄错历史年代,也比这好得多呀!”
  他把图画随手撕得粉碎。丘尼拉尔伤心得大哭起来。
  索托博蒂听到了儿子的哭声,急忙从磨房里跑过来。平时,每月的第十一日,她总是在磨房里度过的。索托博蒂看到图画碎片撒满一地,丘尼坐在地上哭泣,而戈宾多正在寻找弄错历史年代的根本原因,以及找出克服的办法。
  直到今天,索托博蒂对戈宾多的所作所为,从来没有说过什么。因为她知道,是自己丈夫把家事托付给他的,所以只是默不作声暗自忍耐。今天,她眼里噙着泪水,气愤得嗓音颤抖地说:“你为什么撕碎丘尼的画呢?”
  “孩子不学习了?他这样下去,将来会有什么出息?”戈宾多反问道。
  “今后,”“索托博蒂说,“即使他去沿街讨乞,也比变成像你这样的人要好得多!我,作为他的母亲,对他唯一的希望是,他应为上苍赐予他的天赋感到自豪。这比你为自己的财富沾沾自喜要强得多!”
  “我不能放弃自己的监护职责。”戈宾多说,“决不能这样下去!明天我就把他送到寄宿学校去学习。不然,你会把他毁了的。”
  戈宾多上班去了。屋外大雨滂沱,街上到处是水。索托博蒂牵着丘尼的手说:“走,我的孩子!”
  “妈妈,到哪里去?”丘尼问道。
  “离开这里。”
  他们冒着大雨,来到龙戈拉尔家门口,水深齐膝。索托博蒂领着丘尼拉尔走进屋里说:“侄儿,请你负责教育他吧!
  请把他从贪求金钱的欲惑中拯救出来!”
  (1929年10月)
  黄志坤译
或许您还会喜欢:
睡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客栈的女人叮嘱江口老人说:请不要恶作剧,也不要把手指伸进昏睡的姑娘嘴里。看起来,这里称不上是一家旅馆。二楼大概只有两间客房,一间是江口和女人正在说话的八铺席宽的房间,以及贴邻的一间。狭窄的楼下,似乎没有客厅。这里没有挂出客栈的招牌。再说,这家的秘密恐怕也打不出这种招牌来吧。房子里静悄悄的。此刻,除了这个在上了锁的门前迎接江口老人之后还在说话的女人以外,别无其他人。 [点击阅读]
老母塔之夜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下午,当我和我的随从们听到一个情况后,便决定在将要参加的审判会上采取强硬的态度。我们动身去“法庭”的时候,天色已晚,只见路上人很多。这些人在院子里找不到座位,只好站着,以便能看见我们走过来。我们刚刚走进院子,大门就关了起来。对我们来说,这可不是好兆头。看起来,穆巴拉克施加了影响,而且产生了效果。我们从人群中挤到听众广场上。那里本来只有一张椅子,现在增加了一条长板凳,笞刑刑具还放在那里。 [点击阅读]
致加西亚的一封信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我相信我自己。我相信自己所售的商品。我相信我所在的公司。我相信我的同事和助手。我相信美国的商业方式。我相信生产者、创造者、制造者、销售者以及世界上所有正在努力工作的人们。我相信真理就是价值。我相信愉快的心情,也相信健康。我相信成功的关键并不是赚钱,而是创造价值。我相信阳光、空气、菠菜、苹果酱、酸-乳-、婴儿、羽绸和雪纺绸。请始终记住,人类语言里最伟大的词汇就是“自信”。 [点击阅读]
艳阳下的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罗吉-安墨林船长于一七八二年在皮梳湾外的小岛上建造一栋大房子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那是他怪异行径的极致。像他这样出身名门的人,应该有一幢华厦,座落在一大片草地上,附近也许有一条小溪流过,还有很好的牧场。可是安墨林船长毕生只爱一样:就是大海。所以他把他的大房子——而且由于必要,是一栋非常坚固的大房子——建在这个有风吹袭,海鸥翱翔的小岛上。每次一涨潮,这里就会和陆地隔开。他没有娶妻,大海就是他唯一的配偶。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个人的体验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鸟俯视着野鹿般昂然而优雅地摆在陈列架上的精美的非洲地图,很有克制地发出轻微的叹息。书店店员们从制服外衣里探出来的脖颈和手腕,星星点点凸起了鸡皮疙瘩。对于鸟的叹息,她们没有给予特别注意。暮色已深,初夏的暑热,犹如一个死去的巨人的体温,从覆盖地表的大气里全然脱落。人们都在幽暗的潜意识里摸摸索索地追寻白天残存在皮肤上的温暖记忆,最终只能无奈地吐出含混暧昧的叹息。 [点击阅读]
侯爵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一R侯爵夫人可不是才智横溢的,尽管文学作品里,凡是上年级的妇女无不被写成谈吐妙趣横生。她对样样事都无知透顶,涉足上流社会对她也于事无补。据说饱经世故的妇女所特有的吐属有致、洞察入微和分寸得当,她也一概没有。恰好相反,她冒冒失失,唐突莽撞,直肠直肚,有时甚至厚皮涎脸。对于一个享乐时代的侯爵夫人,我能有的种种设想,她都统统给破坏了。 [点击阅读]
哭泣的遗骨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初、高中的同班同学——现在长门市市政府下属的社会教育科工作的古川麻里那儿得知了这一消息。麻里在电话里说:“哎,我是昨天在赤崎神社的南条舞蹈节上突然遇到她的,她好像在白谷宾馆上班呢。”关于南条舞蹈的来历,有这么一段典故,据说战国时期,吉川元春将军在伯老的羽衣石城攻打南条元续时,吉川让手下的土兵数十人装扮成跳舞的混进城,顺利击败了南条军。 [点击阅读]
在黑暗中蠕动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具体的年代已经忘记。就连是从哪里来,到何处去的旅程也已想不起来。那时我刚过二十,每天在颓废中生活,当时怀疑人生的态度与刚体会到的游戏感受莫名地交织在一起。也许正因为如此,那时的记忆也就更加模糊不清了。那是艘两三百吨,包着铁皮的小木船。我横躺在二等船舱中。这是位于船尾,依照船体呈环状的铺有榻榻米的房间。 [点击阅读]
夜城7·地狱债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夜城,黑暗而又神秘的领域,位于伦敦市内。不论是诸神与怪物,还是人类与生灵,都会为了许多私密的理由来到这个病态的魔法境地,追求其他地方无法提供的梦想与梦魇。这里的一切都有标价,商品不会太过陈旧。想要召唤恶魔或是跟天使做爱?出卖自己的灵魂,或是别人的灵魂?想将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或是纯粹只是变得大不相同?夜城随时敞开双臂,面带微笑地等着满足你的需求。 [点击阅读]
大西洋案件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珍-玻波小姐坐在窗前瞧着前面,好久以来她已不再欣赏这片原是茂密的花园。但是什么也没去做。雷库克的藉口总头头是道,不是天气太干燥,就是太潮湿,或是泥土泡了水。雷库克自己栽花种菜的原则很简单,泡几杯浓浓的甜茶做为提神用,秋天来时扫落叶,夏天时种植他喜爱的鼠尾草和紫苑花。凭良心说,他喜爱他的主人,也迁就他们的喜好,对于蔬菜他知道得很清楚,什么是上好的香薄荷或是甘蓝菜绝不会弄错。 [点击阅读]
广岛札记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1994年10月13日,日本媒体报道大江健三郎荣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我正在东京作学术访问,一般日本市民都普遍觉得突然,纷纷抢购大江的作品,以一睹平时没有注目的这位诺贝尔文学奖新得主的文采。回国后,国内文坛也就大江健三郎获奖一事议论沸腾。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