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中国现代散文 - 刘沧浪《自由放谈(九则)》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
  “不自由,毋宁死!”这是外国话。
  纵然死,不自由。这是中国事。
  “四项诺言”诺出了许多自由,使人真有“自由太多”之感。但时至今日,才发现“这”就是言而已;同时更发现“四项”者,另有所指——封,禁,查,管是也!
  自由,改“炙油”就正确得多了。
  让人民得到自由之乐,实在没有让人民得到炙油之乐,来得恰当。
  故罗斯福总统的自由论当中说“人民应有免于恐惧之自由”。
  而我们今天是,人民有充满恐惧之自由。
  二
  当局说八月六日“公布李闻案详情”,到了这天,并未见片纸文字,倒是昆明三个有良心的特务,寄来长信三封,把“李闻案详情”来了个淋漓痛快的“公布”吧。
  大概是当局那个“详情”还没有弄得“详”,而未便“公布”吧!
  这样一来,自然是很不好看。不过,没关系,老办法还可以用:——“查该特务等系共产党”;或者“此系地方案件”。
  用特务使人失去自由;结果让特务自己也失去自由。
  用特务杀人;结果把特务也杀掉。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此言有理。
  “采用的手段有几种:(一)秘密绑票,(二)公开以缉拿李闻案凶手的名义捕人,(三)用李成业的口供,把民主分子或龙云那些僚属都说是凶手,然后加以逮捕。”
  ——还该加上,(四)把那良心犹存,人心还在的特务消灭。
  被杀者在喊。
  被支使杀人者也在喊。
  真正的刽子手,大概只有默然了。
  三
  整整九个月了,美军“在华任务”,还是“协助中国政府遣散日俘”。
  美国叫我们不要“误会”。
  那“军事援华案”通过了武器就送,军事专家就来,但是,“其目标是促使中国人士以和平民主方式解决问题”。
  美国又叫我们不要“误会”。
  日俘不走(?),美军不撤;美军日俘共进退?
  促使“和平”,是军事援华;促使“幸福”,岂不投我一 原子弹?
  ——但,美国叫我们不要“误会”?
  美利坚乎?“挥利剑”乎?
  贝尔纳斯乎?“被尔捺死”乎?

  杜鲁门乎?“毒弩门乎”?
  ——但,美国叫我们不要“误会”?
  四
  过去说,“政府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主人”;但见八 月二十三日彭部长说“政府之于人民,如家长之于家人。”始恍然“主仆”之论,早已乌有;原本政府是老子,人民是儿子,政府是祖父,人民是孙子。
  凡我“儿孙”(“人民”二字该消减掉),牢记勿忘。
  奉此则可知——
  “征实”就是儿子孝敬老子;“警管”就是老子管儿子;“内乱”就是儿子打老子;“戡乱”就是老子打儿子;人民指责政府,就是“忤逆不孝”,除严受“家法”之外,当心还要挨天打雷劈……“虽有时对少数偶加谴责,或夺去其手中玩弄之刀枪,目的仍为维护全家之福利。”
  大军围剿,杀人如毛,却原是“偶加谴责”“夺去玩弄之刀枪”,真不愧“家长”风度。
  “中华民国”可以休矣。
  “中华家国”请上台来。
  此“国”属谁“家”?“儿孙”们休得乱问。
  五
  警管区制的“特种户口”计分五种:
  (一)吸售鸦片者。(二)赌徒。(三)娼妓。(四)盗贼。
  (五)左翼分子,及中共党员,民盟盟员。——好聪明的老爷们,这样一排列,举凡“左翼分子”等,不仅确定了“下赋”的身份,而且肯定了“该杀”的资格,更而且杀了之后,还的确是“为民除害”。
  中国到底比德国高明,到底是“文明古国”。德国是不问青红皂白,抓着就杀,中国是在杀之前还想法定出“罪状”,让人觉得不仅“罪有应得”,而且“死有余辜”。
  “高人一等”;难怪希特勒要早点呜呼哀哉了!
  “万般皆上品,唯有民盟低”。
  不过仔细一想,也大有问题,譬如“政协”吧,与民盟盟员,中共党员同列的,不正是国民党大员,部长之流吗,若按照警管区制的规定,说那些大员们正好是赌徒,盗贼,娼妓,吸售鸦片者,岂不“有伤大雅”么?
  含血喷人,一定先弄脏了自己的嘴巴。
  抓屎打人,一定先弄了自己一身屎。
  拖人下粪坑,一定先要自己滚到粪坑里去。

  “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就是一例。
  六
  东京国际法庭审判日本战争罪犯,审出两大奇事。
  一、土肥原说“证人”秦德纯曾经同他商量过什么,接着哈哈大笑;秦先生于是不再作证了。
  二、梅津美治说要请何××长官去作证,因为他要谈谈“何梅协定”的事。
  ——“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八字,不知是否有用?
  仅以“战胜国”国人之一的资格,请求该“法庭”暂时到不管什么山,或什么水去“避暑”一番,不然,审来审去,我担心这个“东京国际法庭”要变成“南京国际法庭”。
  土肥原哈哈大笑;我们秦德纯垂头丧气。
  梅津美治理直气壮,我们何长官不问不闻。
  该“战败国”未免太“神气”!
  敝“战胜国”未免太“歇气”!
  七
  军事,政治,外交,内政,武器,交通,文化,经济,工商,生产,百货……杜鲁门,马歇尔,魏德迈,军事代表团训练团,仲裁权,飞机,子弹,火箭炮,登陆艇,内河航行权,传道师,开矿家,新公司法,好莱坞电影,汽油,美金,教育家,奶牛,奶粉,口红,牙刷,骆驼牌香烟,重磅哈,DDT,盘尼西林,花旗桔子,玻璃衣服……“美”哉中华,“美”化人生!
  郁郁乎文哉!吾从“美”。
  日本大选,有人投杜鲁门一票。
  我们设若大选,怕除杜鲁门之外,不剩一票。
  先生曰:中华“美”国。
  不恭曰:中“美”民族。
  八
  从石子,木棒,拳头,鸡蛋,毒蛇,黄蜂到手枪;从辱骂,殴打,搜查,逮捕到暗杀!
  这是一种惊人的“进步”:——从人走到了兽!
  一面“重申保障人民身体自由的法令”:规定“警察捕人以前,必须有传票,必须有保甲”。
  一面来一手“夜晚回家,暴徒狙击”。
  聪明人这一手绝着,叫作“双管齐下”:——“明令”与“暗杀”。
  弄得好,给你一个“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了事。
  弄得不好,大不了给你一笔“损失补助费”(请联合社再勿误为“赔款”)了事。
  请问,你还有什么话说?

  大人们也在说“中国要民主”,但另有用处:——“民主”者,“民狙”也,给人“民”以“狙”击矣!
  九
  南京《大刚报》有段消息,说一个什么党的中央党部被裁职员发动一种“打狗运动”,秘书王公纪日前曾被打,并迫渠在总理遗像前罚跪。又中央党部从军同志联谊会革新运动组,发表之致全党同志书中,最后口号亦为“敬祝打狗胜利!”
  我请求向以“辟谣”及“消息正确”著名的那个通讯社发一个“讯”,“以正视听”。
  敬拟“辟谣”一则,愿免费供用。
  “查本部全系人类,不仅无狗,而且无类狗之动物,可由生理学家、动物学家处,获得铁证。既无狗,何来打?既无打,何能有运动?荒谬之言,不值一驳,谨此慎重辟谣”。
  区区之献,盼能采纳,并立即刊诸报端。
  不然,该部门口就只好高悬木一块,上书八个大字:“来宾止步,内有恶犬”!
  “敬祝打狗胜利”
  “但愿部里是人”
  原载一九四六年六月十一日、六月十八日、六月二十日、七月十日、七月十六日、八月五日、八月十日、九月七日、九月十八日重庆《民主报》
  迎“教师节 ”
  虽然是“伟人”们又表演一次“慷慨陈辞”,“素仰感动”,“十分佩服”,“万分同情”的教师节 。
  但,教师们应该珍惜这个日子,因为只有这一天才会被当成“人”,只有这一天才会想到那许多“非人”的日子。
  按照堂皇的文字来说,是“教师节”。
  按照苦命的教书匠来说,是“憔嘶节”。
  按照悲惨的事实来说,是“叫尸节”。
  在川大被侮辱的李相符,是教师。
  连中十几枪毙命的闻一多,是教师。
  美国领事才能保护的费孝通,潘光旦等!是教师。
  美式装备屠杀的徐州中学的不知名者,是教师。
  “思想不正确”,被解聘、驱逐、被捕的无数人是教师。……——真是足够“纪念”的了!
  “天地君亲师”,或者“天地国亲师”——总之,“师”是被压在最底下、最底下的东西。
  我爱“教师节”:因为它使我想到了这许多。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无爱承欢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近日来,论轰动全港的新闻,莫过于厉氏掌权人厉仲谋争夺一名六岁男童监护权的官司。案子还未开庭就已闹得满城风雨。事件一头是商业帝国的王,另一头却是……吴桐?何许人?城中各大八卦周刊、商业期刊连篇累牍报道,媒体要挖吴桐背景,结果此人身家白如纸,七年前未毕业时曾在厉氏实习,除此之外,她与金融大鳄厉仲谋无半点交集。狗仔转而想从孩子那儿下手淘八卦,厉氏公关部公文扼令媒介朋友自制,不要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点击阅读]
沧浪之水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故事梗概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本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第一页是孔子像,旁边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字,是父亲的笔迹。还有屈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等一共12人。父亲在我出生那年被划为右派。他只是凭良心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因此,他被赶出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山坳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