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镜中恶魔 - 我们的心仍旧战栗(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东欧国家到处可以看见地面上蜿蜒的管道,有的离开地面一点点,有的凌空而设,高过桥梁。它们呈现的是一幅力不胜任的工业化景象。顺着公路所有的管道接缝处都在往外冒气,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这种气体,它是困境喘出的白色气体。如果感觉受到威胁了,把这种气体当做威胁的鬼怪显身,这不是隐喻,而几乎就是现实。德国的公路上没有这种困境喘出的白色气体。德国公路平坦,交通标示牌上画着蹦跳的鹿,标示牌上的鹿甚至还长着角。我有时问自己,这些鹿角是带着皮的还是不带皮?沿途都有电话设施供出了交通事故者使用。还在路上开着车的人还不需要它们。开着车我觉得不能让这些电话设施发现自己,它们代表着那些数不胜数的已经不再在路上的人——死于车祸者。他们在这里与仍旧在路上的活人打电话。
  我自己也不相信我想的这些,但我却总是这样想,就像是一种强迫症。这只是有关我那看不见的行囊,也就是我所离开的那个国家的更深含义的一个例子。
  后来我在报纸中读到:
  “金克尔在他的讲话中使用了航海学隐喻。他说,自由民主党这艘船需要一位新舵手,因为兰普斯多夫伯爵六月要离开这艘船……一年一度的三巨头聚会是自由民主党在自由主义大本营举行的阅兵式。
  ‘我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这里有我的根,我愿意与这里息息相关。政治和政治家需要家乡……’
  ……自我批评和公开的反思是必要的。‘但此后必须航向明确地重新起航。’天气好的时候做到思想自由并不难,碰到狂风暴雨的时候就不容易了。他想贡献力量,让自由民主党在艰难的航程中保持航向……”
  外交部长虽然说政治和政治家需要家乡,实际上他却是在应用地方主义,这种地方主义把昂纳克归入萨尔州。人们很难反驳金克尔的地方主义,金克尔在德国确实很有根基。尽管如此,为了谈论家乡,他还是要用航海方面的隐喻,这样他的语言就滑向了失去家园的方向。航海的画面给了他诗意的感动,因为他从来没有无家可归过。

  罗马尼亚对这个国家刚刚发生在我眼前的事来说意味着更深含义。德语是我的母语,但与这里的语言相比,它是我带来的语言。在我学会它的地方,政治上隐喻的乏味是类似的。那里和这里一样,这类词汇同样经过人为的过度牵强而不可避免地变得滑稽,从而词不达意。虽然这样还是有区别:那边的意图更阴暗,目标直指生活本身。
  就是一般的词如商店、街道、理发师、警察,在日常使用时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因为它们所指称的东西本身就不同。人们无法两次学习同一门语言:我说的是从前说话时使用的相同的词,但现在我要赋予它们一些新的内涵。
  我们的脑袋里没有电影中的快动作。即使眼睛看到的是全新的东西,人们也无法更快地理解。因为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才有可能了解所有细节。一个陌生的地点使母语的思维和表达也变得迟缓,因为母语对我的嘴和耳朵来说都是熟悉的,这就让人觉得它老化了。它得慢慢地步入新事物。
  有一天报纸上登了一条消息:“下大雪时房主没有义务扫雪和撒石头子防滑。雪下得不那么急时才需要拿起雪铲和沙石桶。鉴于这一理由,纽伦堡-菲尔特地区法院在星期三公布的判例中驳回了一名过路人的赔偿诉讼。这位妇女要求房主赔偿5000马克,因为她在大雪天摔倒在房主的房子前,股骨骨折。法官们却认为,房主‘只有在所采取的措施能奏效,具体到这里是能起防滑作用时’,才有义务铲雪和撒防滑石子。”
  谁要是来自独裁体制和一贫如洗的国家,他就很难想象这种对公正的追求。我读这则消息时无意间觉得像模仿式的讽刺滑稽小品,然而我却出于害怕笑了起来。就像我看到以下场面会害怕得笑起来一样:有两位老太太在柏林散步,她们要去人民公园,在路过某后排房屋的篱笆墙前她们站住了。在一片草地上有个小池塘,像扇门那么大,上面游着三只鸭子。其中一位老太太说:那是人民公园的鸭子。另一位说:那我们得报告。

  在德语中可以用报告这个词来婉转地表达那个直白的词:告密。在这个语言中告密这个词可以文雅化,大概是通过经常被使用。只有在做某件事的同时把相应的词弱化,做这件事的人才能摆脱良心的不安。一个经过弱化的词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不是也可以说与朋友们联系,或是说给他们打电话,那边没人接听嘛。但是在居民登记处一词中这个词让人听起来就两样了。
  到达德国让我第一次觉得有一种定局的感觉。我想不是因为两国在空间上的距离,这种感觉不可能平白无故地产生。我痛恨乡思这个词,我拒绝如此来命名那份痛。我可以一直不使用这个词,但那种状况却无可否认。想起过去总觉得悲哀。我知道自己是自愿离开那里的。但如果自愿的原因是因为来自他人的威胁的话,又何从谈起自愿呢?被安全局逼入绝境,最后我自己不得不远走他乡。没有什么是结束了,仅仅是中止,因为被打断了。
  在我到达德国后的最初几周,德国房间中的那种空空荡荡让我十分害怕。在罗马尼亚住房都是塞得满满的,到处是五颜六色的地毯和壁毯,桌子总是放在屋子当中。无论往哪儿看都是拥塞的生活。这里房间中空着的地方让我害怕,它们给人一种没着没落的感觉。我的眼睛看到这种空着的地方就会眩晕。无论我坐在哪儿或站在哪儿都觉得不牢靠,无论我吃什么、喝什么、手里拿着什么或是嘴里嚼着什么,味道都不错,对我来说却是生疏的。无论我说什么,只能表达出一半意思,我觉得自己正在自我消失。在罗马尼亚恐惧让人无法忍受房子里有空的地方。东西越少的地方,人们想要的越多。让身边充满各种物件给人一种安全感。什么都摸一摸,确实能触碰到立在那里的东西,这让人产生信任感,因为在外面大街上每个个人的特点都被抹煞了。仅仅那些人们费力搞到的物品才肯定能保证人们拥有自己的历史。人们让生活有个固定的形式,为的是不失去自我。

  那时我对柏林的朋友们说,为了能在这么空荡荡的住房里生活,人的内心得特别坚强。
  我在罗马尼亚的房间——即使我不在,安全局的主仆们也在那里进进出出——里的冰箱上多年贴着一首诗。这首诗是萨拉·基尔施在东德写的,当我把它贴到冰箱上的时候,基尔施早已被从东德赶到西德去了。
  今夜,一如往日
  贝蒂娜,我们的心依旧孤寂
  笔尖滑落信笺,为他们
  威严的国王们,和令人
  无比心动的王子们
  今夜,一如往日
  贝蒂娜,我们的心仍旧战栗
  是灰暗的房,寂静的街
  是忽然的
  一声凄凉的车鸣
  这首诗向我保证,日子会一天天过下去,这种龌龊的生活不会突然结束和消失。我每天都预计着,我的朋友们和我会遇上什么事,生命从而就会终止。这首诗也预计到这一点,所以它既让人恐惧,又让人不再害怕。如果我在脑子里默诵这首诗,它会被自己的诗行吓住。我坦然面对危险,因为我无法通过自己去减少它。要是有一天情报部门所威胁的干掉我的事被付诸实施的话,我想,那么危险也付出了自己的代价,因为它结束了。我知道危险愿意活着。我们的心仍旧战栗成为一种保证,死亡还没有成为已经决定了的事。这首诗中也写道,人们如何在住宅里或是在外面的光天化日下走动,如何从窗户往外看。
或许您还会喜欢:
康复的家庭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二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我看见起居室门背面贴着一张画卡——这是我们家祝贺生日的习惯方式——祝贺妻子的生日。这张贺卡是长子张贴的,画面上两个身穿同样颜色的服装、个子一般高的小姑娘正在给黄色和蓝色的大朵鲜花浇水。花朵和少女上都用罗马字母写着母亲的名字UKARI——这是长子对母亲的特殊称呼。对于不知内情的人来说,这首先就有点不可思议。长子出生的时候,脑部发育不正常。 [点击阅读]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有一句箴言说,真的绅士,不谈论别离了的女人和已然付出去的税金。此话其实是谎言,是我适才随口编造的,谨致歉意。倘若世上果真存在这么一句箴言,那么“不谈论健康方法”或许也将成为真的绅士的条件之一。真的绅士大约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健康方法,我以为。一如众人所知,我并非真的绅士,本就无须一一介意这类琐事,如今却居然动笔来写这么一本书,总觉得有些难为情。 [点击阅读]
心灵鸡汤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上帝造人因为他喜爱听故事。——爱尼·维赛尔我们满怀欣悦地将这本《心灵鸡汤珍藏本》奉献在读者面前。我们知道,本书中的300多个故事会使你们爱得博大深沉,活得充满激|情;会使你们更有信心地去追求梦想与憧憬。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和感到无望之时,这本书会给您以力量;在惶惑、痛苦和失落之际,这本书会给您以慰藉。毫无疑问,它会成为您的终生益友,持续不断地为您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深沉的理解和智慧。 [点击阅读]
怪指纹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法医学界的一大权威宗像隆一郎博士自从在丸内大厦设立宗像研究所,开始研究犯罪案件和开办侦探事业以来,已经有好几年了。该研究所不同于普通的民间侦探,若不是连警察当局都感到棘手的疑难案件它是决不想染指的,只有所谓“无头案”才是该研究室最欢迎的研究课题。 [点击阅读]
恐怖谷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我倒以为……"我说。“我应当这样做,"福尔摩斯急躁地说。我自信是一个极有耐性的人;可是,我得承认,他这样嘲笑地打断我的话,的确使我有点不快。因此我严肃地说:“福尔摩斯,说真的,你有时真叫人有点难堪啊。”他全神贯注地沉思,没有即刻回答我的抗议。他一只手支着头,面前放着一口未尝的早餐,两眼凝视着刚从信封中抽出来的那张纸条,然后拿起信封,举到灯前,非常仔细地研究它的外观和封口。 [点击阅读]
我弥留之际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朱厄尔和我从地里走出来,在小路上走成单行。虽然我在他前面十五英尺,但是不管谁从棉花房里看我们,都可以看到朱厄尔那顶破旧的草帽比我那顶足足高出一个脑袋。小路笔直,像根铅垂线,被人的脚踩得光溜溜的,让七月的太阳一烤,硬得像砖。小路夹在一行行碧绿的中耕过的棉花当中,一直通到棉花地当中的棉花房,在那儿拐弯,以四个柔和的直角绕棉花房一周,又继续穿过棉花地,那也是脚踩出来的,很直,但是一点点看不清了。 [点击阅读]
我是猫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夏目漱石,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代表作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 [点击阅读]
数字城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丹·布朗(DanBrown)是美国当今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2003年3月出版的《达·芬奇密码》创造了一个书市奇迹,旋风般地横扫了美国各大畅销书榜,至今全球销量已超过800万册。丹·布朗也凭这部小说而大红大紫。丹·布朗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埃克塞特镇长大,在阿默斯特学院和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度过了大学生涯,毕业之后留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教授英语。 [点击阅读]
星际战争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1938年10月30日晚,一个声音在美国大地回荡:“火星人来了!”顿时,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真的以为火星人入侵地球了,纷纷弃家而逃,社会陷入一片混乱。原来是广播电台在朗读英国科幻小说大师H.G.威尔斯的作品《世界大战》。一本小书竟引起社会骚乱,这在世界小说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小说故事发生在大英帝国称霸世界、睥睨天下的19世纪末叶。火星人从天而降,在伦敦附近着陆,从而拉开了征服地球战争的序幕。 [点击阅读]
机器岛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如果旅行开始就不顺,恐怕到末了都会磕磕碰碰的了。至少下面的这四位演奏家理直气壮地支持这种说法。现在他们的乐器就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呢。原来,他们在附近的一个火车小站不得已乘坐的那辆马车刚才突然翻到路旁的斜坡上了。“没人受伤吧?………”第一位飞快地爬起来,问。“我只是擦破了点儿皮!”第二位擦着被玻璃碎片划得一道道的面颊说。“我也是受了点擦伤!”第三位应道,他的腿肚流了几滴血。总之,问题不大。 [点击阅读]
死亡之犬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1我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情,是从美国报社的通讯记者威廉-皮-瑞安那儿听来的。就在他准备回纽约的前夕,我和他在伦敦一起吃饭,碰巧我告诉了他,次日我要到福尔布里奇去。他抬起头来,尖叫一声:“福尔布里奇?在康沃尔的福尔布里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在康沃尔有一个福尔布里奇了。人们总觉得福尔布里奇在汉普郡。所以瑞安的话引起了我的好奇。“是的,”我说道,“你也知道那个地方?”他仅仅回答说,他讨厌那个地方。 [点击阅读]
死亡约会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怎样,非把她杀掉不行吧?”这句话流进寂静的暗夜,在附近回响片刻,旋即在黑暗中向死海消逝。赫邱里·白罗手搁窗环上,迟疑了一阵。随即双眉紧皱,猛然关起窗子,仿佛要把有害的夜气全部关在外头一样,白罗自幼就相信,外头的空气最好不要让它流进房间,尤其夜晚的空气对身体更是有害。放下窗帘,紧紧挡住窗户,他向床铺走去,微微一笑。 [点击阅读]